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55椎76岁以上高龄骨质疏松性胸部或腰部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椎弓根穿刺方法注入骨水泥平均4.1 ml。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6个月,腰背疼痛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由术前(8.4±1.8)分降至术后(2.3±1.2)分(P〈0.05),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2.1)mm vs.(19.8±1.8)mm,P〉0.05〕。结论 PVP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椎弓根穿刺活检对椎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部分手术器械,在"C"臂机透视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方法对36例椎体病变行活检术.结果:36例均成功穿刺取材,穿刺活检的阳性率为97.2%;36例中手术治疗12例,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0%;36例均未发生穿刺并发症.结论:"C"臂机透视引导下经椎弓根穿刺活检是一种微创、可靠的活检方法,对椎体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对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32例进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在C型臂X线机下,采用经皮穿刺,经椎弓根或椎弓根外侧穿刺,建立工作通道,置入球囊,加压注入造影剂扩张球囊复位骨折。记录球囊压以及容量,抽出造影剂取出球囊,注入骨水泥,骨水泥固化后拔除工作套管,完成手术。结果 32例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6~8h后可以离床活动,术后X线确认压缩骨折椎体复位明显,后凸畸形平均矫正8°(5~16°),术后随访1~12个月,腰背痛无复发,伤椎高度保持。结论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操作简便,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作用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在C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皮行椎弓根穿刺后,将甲基丙烯甲酯(PMMA)注入机体,对止痛效果进行评估。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技术操作全部获得成功,患椎平均注入PMMA6.4ml。术后37例疼痛完全缓解(78.7%),10例部分缓解(21.3%),有效率达100%,患者活动度增加。所有患者无需切开手术治疗,未出现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时,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能有效地重建椎体强度,并能较好地缓解疼痛,是一种较好的脊柱微创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并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87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并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手术前后随访观测VAS评分、后凸角度、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5.3±12.5)个月.无内固定失败的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大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1-2级的改善。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5.3±0.7)分与(2.8±0.5)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时的后凸角度分别为(-3.1±6.2)。与(0.7±0.4)°,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并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伤椎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开发经皮椎弓根穿刺辅助定位装置,用带软组织的脊柱标本验证该装置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对新鲜保留软组织的脊柱标本行CT扫描,在CT片上的画出理想穿刺线和过棘突的矢状线(棘突线),在距离棘突实际距离为5、10 cm处建立两个冠状位虚拟平面。以棘突线与两平面的交点为原点,过原点的冠状线和垂直线为X轴和Y轴,建立2个平面坐标系,确定穿刺线与这两个平面交点的方位。利用研制的辅助装置,构建体外坐标系,确立穿刺线与平面坐标系交点在辅助装置中的方位,利用这确定的在两个平面坐标系上的交点便可引导穿刺进行。被穿刺椎弓根随机分为2组:一侧采用自行研制的经皮椎弓穿刺辅助装置组(辅助装置组),对侧为“徒手”穿刺组(徒手组)。两组均在C型臂影像增强系统辅助下进行穿刺,置入克氏针,C型臂X线机证实穿刺成功。比较两组的穿刺耗时和X线曝光次数。结果:定位器组和徒手组的穿刺平均耗时分别为(15.36±4.21)min和(27.21±3.8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器组和徒手组接受X线辅助次数分别为7次/椎体和16次/椎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行研制的经皮椎弓根穿刺辅助装置可有效减少手术耗时和C臂X线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创病灶清除后灌注冲洗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脓肿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4例脊柱结核脓肿患者作为研究主体,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均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32例患者。甲组患者均进行全身化疗,在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进行病灶清除,对原结核的病灶部位以及脓肿部位进行灌注冲洗局部化疗。乙组患者均进行全身化疗,在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进行病灶清除。对比甲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4.37%)明显高于乙组患者(56.25%),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X2=4.655,P=0.031)。结论:CT 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创病灶清除后灌注冲洗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脓肿的疗效确切,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骨折采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已广泛应用,多采用C臂X线机引导下行椎弓根钉打入,但多数农村基层医院无C臂X线机,从而影响此项技术的开展。2003年3月至2007年5月我院对2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无C臂X线机引导下行椎弓根钉打入取得良好效果。笔者就无C臂X线机引导下椎弓根钉打入技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伤椎单侧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轻中度不稳定的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一2012年2月我科收治的载荷分享评分(LSC)为4—6分的56例单节段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均行伤椎单侧置钉结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男性48例,女性8例,年龄28~54岁,平均45.7岁。Lsc评分,4分15例,5分30例,6分11例。依据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内固定失败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患者随访时间15~36个月,平均17.6个月,无内固定失败发生。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7.2%±2.6%%恢复到术后96.8%±2.5%,末次随访时为9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643,P〈0.05);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15.8°±5.1°。恢复到术后1.3°±5.1°,末次随访维持在2.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36,P〈0.05)。末次随访VAS平均为1.1±0.6。结论:后路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轻中度不稳定的脊柱胸腰椎骨折患者,安全有效,且有手术时间短、费用低的优势,可以作为轻中度不稳定型单节段胸腰段骨折首选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后外侧融合与不融合的疗效差异。方法对42例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融合组(24例)和非融合组(18例)。融合组采取后路行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取患者自体髂骨进行后外侧融合术;非融合组只进行后路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分别于术前、术后及术后1年和2年进行检查随访,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疗效评价,比较后融合组与非融合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与疗效。结果融合组及非融合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99.1±9.7)min和(85.4±8.8)min,出血量分别为(185.6±52.7)ml和(164.5±50.2)ml;融合组及非融合组术后即刻Cobb角矫正度分别为(14.8±5.3)°、(14.4±5.6)°,伤椎后凸角的矫正度分别为(10.5±5.4)°、(10.8±4.6)°,椎管矢状面指数矫正度分别为(14.6±6.2)°、(14.9±6.8)°,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2年丢失度为(4.2±2.8)°和(6.±±3.2)°,椎后凸角后2年丢失度分别为(3.1±2.4)°、(5.2±2.8)°,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矢状面指数术后两年丢失度分别为(4.4±3.4)°和(5.3±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11.5±6.3)分和(16.6±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后外侧融合可以减少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后矫正丢失等问题,且能一定程度降低腰部疼痛感,为相对较优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图像引导肺癌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时不同图像配准方法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利用Elekta Synergy直线加速器对43例肺癌患者进行基于锥形束CT(CBCT)的图像引导放疗(IGRT)。将重建获得的CBCT图像与原计划系统CT图像进行骨性和灰度两种模式匹配,分析X、Y、Z轴水平方向的摆位误差及旋转方向摆位误差,比较两种匹配模式之间的差异。结果:43例肺癌放疗共进行114次CBCT扫描,其中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在X轴水平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297±3.137)mm、(0.377±2.958)mm;在Y轴水平方向的误差为(-1.415±5.313)mm、(0.719±5.451)mm;在Z轴水平方向的误差为(0.632±3.033)mm、(-0.679±2.982)mm。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在X轴旋转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469±1.605)°、(-0.493±1.461)°;在Y轴旋转方向的误差为(-0.203±1.431)°、(0.35±1.424)°;在Z轴旋转方向的误差为(0.134±1.478)°、(0.196±1.348)°。将6个方向摆位误差计量数据配对进行统计学处理,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两种配准方式除了在X轴旋转和Z轴旋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他4个方向的摆位误差计量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行IGRT时,两种配准方式均可选择,建议首先使用灰度配准,骨性配准辅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超声和C臂X线引导下建立经皮肾取石通路的疗效。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10月完成的经皮肾镜手术,排除上尿路解剖异常,超声引导定位穿刺30例(超声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5±12)岁;C型臂X线定位穿刺30例(X线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4±13)岁。结果两组建立通道所需时间分别为(13±3)min和(22±4)min(P〈0.01),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6.7%和93.3%(P=0.554),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6.7%和60.0%(P=0.02)。结论超声引导定位建立经皮肾取石通路较X线优越,且无放射伤害。  相似文献   

13.
彭科  王冰  胡优威  谭益云  张健  曾凯斌  俞海亮 《西部医学》2009,21(10):1733-1735
目的观察过伸体住下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24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先在过伸体位下使病椎的高度恢复,然后在C臂透视下,经椎弓根穿刺,置入球囊,球囊扩张后使用骨水泥充填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16例手术顺利,疼痛于术后48h内均明显缓解并可下床活动,4~12d内出院。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平均VAS评分由术前(8.5±0.3)分到术后(2.1±0.2)分和最终随访(2.3±0.3)分(P〈0.01);Oswestry功能评分由术前(43±1.32)分到术后(21±1.29)分和最终随访(22土1.25)分(P〈O.01);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14.8±2.8)mm到术后(24.3±2.1)mm和最终随访(24.4±1.9)mm(P〈0.05);Cobb角平均由术前23.2°±4.6°到术后10.3°±3.1°和最终随访10.2°±4.3°(P〈0.05);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过伸体位下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詹子睿  张西峰 《吉林医学》2010,31(18):2807-2809
目的:分析CT引导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38例患者,其中保守治疗无效的活动期腰椎结核33例,腰骶椎结核5例。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测量治疗前以及终末随访时后凸角(患椎头尾侧的椎间角),并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其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年~4年5个月,平均32个月。所有患者均达临床愈合,没有复发。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为(78.25±16.24),治疗后(8.72±5.6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3,P<0.001)。治疗前后凸角平均为12.53°,终末随访时平均为6.73°。结论:活动期腰椎结核经皮介入局部持续化疗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自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陆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7年6月对本院骨科3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自体骨植骨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X线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Cobb’s后凸角,CT测量椎管占位比。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52.63%(20/38)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正常值的95%以上,平均恢复至(89.73±9.01)%;术后、末次随访Cobb’s角[(6.74±4.78)°,(7.45±5.04)°]均较术前(23.96±5.48)°减少(P〈0.05),椎管占位比[(16.29±11.38)%,(12.38±8.11)%]也较术前(34.23±19.65)%减少;所有患者脊柱生理曲度无丢失,内固定无松脱断裂,不完全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1~2级改善,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自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确切,椎管占位恢复好,前中柱重建稳定,后柱固定牢固,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2种途径对菌阴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516例,根据胸部X线片或CT确定病变部位,在纤维支气管镜下经支气管黏膜活检和肺活检(TBLB)192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NLB)147例,包括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能确诊71例及直接行PNLB检查76例。结果 51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结核确诊445例,阳性率86.2%,147例经皮肺穿刺活检肺结核确诊140例,阳性率95.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种方法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PNLB对菌阴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均有很重要的价值,合理地选用这2种方法可提高其确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后路270°减压重建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三柱骨折伴不全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住院采用手术治疗的32例胸腰椎三柱骨折伴不全瘫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病例分为两组,A组14例,采用后路270。减压重建;B组18例,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临床评价措施包括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肺功能、Frankel分级、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运动神经评分等。影像学评估方法为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Cobb角,以评价脊柱节段性后凸情况。结果①A组手术时间【(171.5±26.6)min】、术中失血量【(805.6±170.1)mL]显著低于B组[(225.3±22.8)min、(1126.0±175.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末次随访呼吸道感染以及肋问神经痛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血气胸、术后腹胀以及便秘发生率等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肺活量[(2.7±014)L1大于B组[(2.3±0.5)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前Cobb角比较[(26.4±4.2)°、(27.9±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的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ASIA运动神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管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以及矢状位对线维持方面,两种术式效果相当,但后路270°减压重建手术的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KP)治疗椎管内骨块占位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采用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6例(16个椎体)无神经症状的椎管内骨块占位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术中采用骨水泥分次灌注及C臂机动态观察技术。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并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骨折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Cobb's角及椎管骨块占位率。结果 1例患者少量骨水泥渗漏但无症状性并发症。患者术后疼痛迅速缓解,VAS评分由术前的(8.1±1.2)分降为术后的(2.7±0.6)分(P〈0.05),末次随访时维持在(2.9±0.8)分。ODI评分术前为66.3±6.7,术后为35.8±2.9,末次随访时为37.1±3.2。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63.5±11.6)%,术后纠正为(86.3±12.6)%(P〈0.05);中部高度由(74.1±17.3)%纠正为术后的(84.3±7.5)%(P〈0.05)。Cobb's角术前为22.7°±6.8°,术后纠正为8.5°±6.8°。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及Cobb's角未见明显丢失。椎管内骨块占位率手术前是(15.1±3.1)%,术后为(14.8±2.3)%(P〉0.05),末次随访时为(14.4±3.1)%。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管内骨块占位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可行的,其疗效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弓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7月~2008年2月12例共13个椎体老年性压缩骨折患者经单侧椎弓根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62~81岁,平均(71.3±5.91)岁。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其中11例为单椎体,1例为两椎体,骨折部位T10~L2。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影像学改变,疼痛改变情况,比较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变化。结果:随访9~16个月,平均(12±2.34)个月,术后患者腰痛均明显缓解,术后恢复受伤前的生活,无并发症发生。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为(20.0±2.36)mm,术后为(24.21±1.45mm)(P<0.01),末次随访为(23.46±1.26)mm;术前VAS评分为(7.25±1.29)分,术后为(1.67±1.23)分(P<0.01),末次随访为(1.83±0.83)分(P<0.01);术前ODI为(76.67±11.16)%,术后ODI为(15.95±6.50)%(P<0.01),末次随访为(13.81±4.69)%(P<0.01)。结论:单侧椎弓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迅速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