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朱贵忠  孙莉  杨进波 《重庆医学》2013,42(8):872-873,876
目的探讨血浆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该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118例,按病情将其分为AMI组36例,UAP组40例,SAP组42例,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8例为对照组。比较4组患者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PA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浆sCD40L等资料。结果 AMI组和UAP组与SAP组和对照组血浆PAPP-A、sCD40L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血浆PAPP-A和sCD40L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r=0.862,P<0.05)。结论血浆PAPP-A和sCD40L能够反映ACS患者斑块的易损性,与ACS患者危险性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上评价ACS患者危险程度的简单、有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清白介素-18(IL-18)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之间的关系,探讨血清IL-18和PAPP-A在CHD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以及它们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40例,另选4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四组研究对象的血清IL-18与PAPP-A水平。比较冠心病不同病变程度与IL-18、PAPP-A水平的关系,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IL-18、PAPP-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MI组与UAP组的血清IL-18、PAPP-A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SAP组(P0.05)。左主干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的血清IL-18、PAPP-A水平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8、PAPP-A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中IL-18、PAP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反应心肌受损的严重程度,它们有可能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敏感指标,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血及冠状动脉血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选取1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为试验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50例,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外周静脉血及冠状动脉血血清hs-CRP、PAPP-A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在ACS中的相互关系。结果 UAP组和AMI组的hs-CRP、PAPP-A水平高于对照组、SAP组(P<0.05或P<0.01),且AMI组较UAP组升高(P<0.05),外周静脉、冠状动脉血hs-CRP水平与PAPP-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97,r=0.253,P<0.05)。结论 hs-CRP、PAPP-A与ACS发病密切相关,其测定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水平,为临床提供冠脉易损斑块识别的新的实验室指标。方法选取95例因胸痛或胸闷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5例,被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9例(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26例(UAP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SAP组,另20例临床可以排除冠心病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PAPP-A、MMP-9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 (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MI组和UAP组)血浆中PAPP-A和MMP-9的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2)AMI组与UAP组之间PAPP-A、MMP-9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PAPP-A、MMP-9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PAPP-A、MMP-9均显著升高,其可能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邹志宝 《求医问药》2014,(19):69-70
目的 :探讨分析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脑钠肽(BNP)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预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6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这180例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这三组分别有45例、48例及87例患者。对这三组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监测,观察比较其血浆BNP水平、血浆hs-CRP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的数量及Gensini评分。结果 :检测结束后,AMI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人数明显多于SAP组、UAP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AP组患者发生单支、2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人数明显多于UAP组、AMI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AP组患者发生3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人数明显少于UAP组、AMI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MI组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最高,其次是UAP组患者,这两组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AP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和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均显著低于UAP组、AMI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UAP组和AMI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和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CHD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和BNP水平的显著升高,代表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剧及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几率的升高。用这两个指标作为评价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辅助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3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1例;患者均于入院后24 h检测内RBP-4水平,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Gensini评分,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RBP-4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SAP组患者的RBP-4水平和Gensini评分为(38.46±6.53)mg/L、(37.76±9.28)分,低于UAP组的(48.14±8.29)mg/L、(63.49±11.20)分和AMI组的(62.48±10.67)mg/L、(93.15±18.08)分,而UAP组患者的RBP-4水平和Gensini评分低于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BP-4水平和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82,P=0.000).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RBP-4水平越高,冠脉狭窄程度越重,提示RBP-4可作为临床冠脉病变诊疗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146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和冠心病组95例。冠心病组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4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3例,根据Gensini积分法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分为0~20分,20~40分和>40分3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CMIA)法测定血清NT-pro BNP浓度,采用免疫透析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结果 UAP组和AMI组血清NT-pro BNP、hs 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AMI组LV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SAP组和UAP组(P<0.05);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血清NT-pro BNP、hs CRP水平显著增高(P<0.05);血清NT-pro BNP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r=-0.413,P=0.00),与hs CRP呈正相关(r=0.194,P=0.019),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242,P=0.018),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r=0.010,P=0.922)。结论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相关,同时也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可以用于反映心肌受损程度,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分析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及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冠心病组患者75例,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患者(AMI)32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2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21例及正常对照组6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PAPP-A,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检测IL-6,采用ABC-HRP方法测定IL-10,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结果:①PAPP-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浓度较稳定性心绞痛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偏高(P<0.05)。②PAPP-A与血清总胆固醇(TC)、ApoA1/ApoB的浓度有明显相关性(r=0.348、-0.420,P<0.05)。③IL-6、IL-10浓度冠心病患者较正常对照明显偏高(P<0.05);且在AMI、UAP、SAP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APP-A与IL-6、 IL-10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446、0.523,P<0.05)。结论:PAPP-A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作为冠心病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及程度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9例(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1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AMI组);按照冠脉血管病变的数目,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32例、双支病变组35例、三支及以上病变组33例;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proBNP及hs-CRP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法对病变的冠脉血管给予量化评分。结果 1SAP组pro-BNP、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UAP组pro-BNP、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SAP组,AMI组pro-BNP、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双支病变组、三支及以上病变组pro-BNP、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及以上病变组pro-BNP、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均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pro-BNP、hs-CRP水平分别与SAP组、UAP组和AMI组的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pro-BNP、hs-CRP水平分别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及以上病变组的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冠心病病变程度与pro-BNP及hs-CRP水平间具有相关性,可以用来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的的表达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5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与体检中心体检的30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DXC800检测患者血清Hcy水平,冠心病组根据冠心病类型又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9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3例;根据Gensini评分法可分为冠状动脉狭窄轻度组(24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28例),比较不同类型、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血清Hcy水平差异、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结果显示,SAP组、UAP组、AMI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与UAP组(P<0.05),UAP组血清Hcy水平高于SAP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深,血清Hcy水平显著提高(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572,P<0.05),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68,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深而升高,其水平检测对冠心病预防与诊治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总负荷值(TIB)、心率变异性(HRV)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变化,并探讨它们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者131例,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病史,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5例和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组(对照组)30名。每组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得出TIB、HRV指标(PNN50、SDNN、SDANN、RMSSD)及校正QTcd,进行对比分析;采用Gensini积分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冠心病患者HRV指标与TIB、QTcd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比较所有研究对象不同范围QTcd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结果:SAP组、UAP组和AM!组的HRV指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UAP组的HRV指标均较SAP组显著降低(P〈0.01);AMI组的HRV指标较UAP组显著降低(P〈0.01);UAP组和AMI组的TIB均较对照组和SAP组显著升高(P〈0.01);AMI组的TIB较UAP组显著升高(P〈0.01)。SAP组、UAP组和AMI组的QTcd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UAP组和AMI组的QTcd均较SAP组显著升高(P〈0.01);AM1组的QTcd值较UAP组显著升高(P〈0.01)。UAP组和AMI组的Gensini积分均较SAP组显著升高(P〈0.01);AMI组的Gensini积分较UAP组显著升高(P〈0.01)。I-IRV指标与Gensini积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TIB和QTcd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QTcd〉60ms者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最高(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TIB、HRV指标、QTcd和Gensini积分有明显差异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TIB、QTcd越大,而HRV越小;QTcd越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越高。TIB、HRV、QTcd对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脑钠肽、和肽素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与其病变类型和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心病类型不同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研究四组血清脑钠肽、和肽素及CRP的水平。结果:冠心病3个类型分组的脑钠肽、和肽素、CRP水平以及Gensini积分均高于对照组,SAP组及UAP组的脑钠肽、和肽素、CRP水平以及Gensini积分均低于AM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低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3支病变冠心病患者的脑钠肽、和肽素、CRP水平以及Gensini积分均低于左主干病变患者,1、2支病变患者的脑钠肽、和肽素、CRP水平以及Gensini积分均低于3支病变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支病变和2支病变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脑钠肽、和肽素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准确的反应其病变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诊疗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脑钠肽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且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恶性肿瘤等并发症为CHD组,再根据临床分类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三组,10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浆中脑钠肽、D-二聚体浓度.结果 CHD组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类型CHD组中,AMI组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UAP组,UAP组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SAP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存在差异,提示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的水平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反映其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趋化因子CXCChemokineLigand16(CXCLl6)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及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4例。另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2.61±10.37)岁。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CXCLl6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等生化指标。同时,根据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ai),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估冠脉病变程度。观察各组之间CXCLl6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1R1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CXCLl6、hs—CRP水平、IRI和Gensini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O.05);冠心病患者中,ACS组hs—CRP、IRI和Gensini积分高于SAP组(P〈O.05);SAP患者Gensini积分与CXCLl6,IRI与hs—CRP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6,0.591,P均〈0.05)。结论血浆CXCLl6水平和IRI均为冠心病的预测指标,它们对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有一定的辅助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水平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检测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和23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浆SDF-1α水平。心绞痛患者、正常对照组和部分A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组:轻度组11例,中度组15例,重度组20例,与23名对照组进行血浆SDF-1α水平比较。结果: 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血浆SDF-1α水平依次降低,除对照组和S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组血浆SD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和轻度组(P < 0.05~P < 0.01)。结论: 血浆SDF-1α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低表达,并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吴晓晖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53-454,45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对冠心病患者(110例)和正常对照组(36例)进行血浆BNP和hs-CRP水平检测。其中,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单支(51例)、双支(34例)、多支(25例)病变组。结果:(1)AMI组平均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多支病变组BN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2)AMI组hs-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多支病变组hs-CR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RP与TBA、HCY、胆红素之间的相关性,了解CRP、TBA、HCY、胆红素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 718例通过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6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34例,心肌梗死AMI(NOST)448例,心肌梗死AMI(ST)375例,其中包含42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根据其病变程度细分为单支病变组186例、双支病变组151例和多支病变组89例,进行CRP、TBA、HCY、胆红素的检验,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92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比较各组间的CRP、TBA、HCY、胆红素的阳性率,SAP、UAP、AMI(NOST)、AMI(ST)的CRP与对照组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01),SAP、UAP、AMI(NOST)、AMI(ST)的TBA、HCY、胆红素与对照组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冠心病病变程度加重CRP、TBA、HCY、胆红素的阳性率逐渐升高。(3)CRP与TBA、HCY、胆红素之间的相关性良好(分别为r=0.78,P〈0.05;r=0.86,P〈0.05;r=0.75,P〈0.05)。结论:CRP是一个好的炎症指标,TBA、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形成、发展有重要作用,HCY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并探讨MIF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6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7例,2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MIF水平。结果血浆MIF在AMI和UAP组中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IF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单支、双支与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为冠心病危险分层及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但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和MMP-9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龙川  蔡鑫  邵杉  胡思淦  涂胜 《西部医学》2009,21(7):1105-1107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sCD40L、MMP-9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4例CHD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5例,另外和23例正常对照血清sCD40L、MMP-9的浓度。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sCD40L、MMP-9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O.05),而AMI组和UAP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及UAP组血清sCD40L与MMP-9水平正相关(分别为r=0.974,P〈0.01;r=0.959,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清sCD40L和MMP-9水平升高明显,可作为预测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型受体a(PPARa)的表达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择66例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另选择冠脉造影正常的23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以ELISA法测定其淋巴细胞中的PPAR-α水平。结果冠心痛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组比较PPAR-α的表达水平明显减低(37.97±12.98;57.53±12.87。P〈0.01);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PPAR—a表达水平分别为:AMI(28.05±8.28)〈UAP(38.04±12.70)〈SAP(49.37±7.50);以AMI、UAP和SAP分别代表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分析显示PPAR-α的表达水平与AMI、UAP和SAP呈负相关(r=-0.723,P〈0.01);SAP组比正常对照组PPAR-α的表达水平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α的表达下调,随着CHD病情加重PPAR-α的表达进一步下降;PPAR-α可能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并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