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化学位移成像(CSI)对于鉴别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放射科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共112例,其中68例为骨质疏松所致,44例为转移瘤所致。观察骨质疏松和转移瘤所致压缩骨折在常规MRI(T1WI、T2WI)上的表现、DWI的表现、CSI的表现、ADC值和SIR值。结果骨质疏松和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T1WI和T2WI信号、DWI信号和CSI信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b=300 s/mm2时,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2.04±0.368)×10-3s/mm2,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1.48±0.163)×10-3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500 s/mm2时,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1.83±0.291)×10-3s/mm2,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1.12±0.238)×10-3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的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均显著高于SIR值的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P均<0.05)。结论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DWI的信号类型与CSI的信号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不能根据信号类型鉴别两种疾病;DWI优于CSI鉴别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临床证实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行磁共振检查,检查设备为GE SIGNA HDE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信号采集应用腹部8通道相控阵线圈,扫描方法为常规MRI平扫、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共有131个病灶,对其进行DWI图像分析及ADC值测量。结果 DWI对恶性肿瘤的显示较常规脂肪抑制T2WI图像清晰,信号较高。取b值为(0,600)mm2/s获取肝脏及其占位性病变的平均ADC值,正常肝组织为(1.161±0.137)×10-3mm2/s,肝硬化组织为(1.106±0.12)×10-3mm2/s;肝囊肿为(2.586±0.149)×10-3mm2/s,肝血管瘤为(1.692±0.307)×10-3mm2/s,肝细胞癌为(1.034±0.258)×10-3mm2/s,转移瘤为(1.024±0.209)×10-3mm2/s。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最佳ADC界值为1.3×10-3mm2/s,应用此界值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2%和84.3%。结论 DWI可提高常规MRI平扫对肿瘤的检出率,增加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信息,还可减少不必要的增强检查,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可作为肝脏病变MRI检查的常规序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对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经临床拟诊为超急性、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MRI扫描及DWI检查,分析随发病时间不同,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发病1~6 h(10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及稍高信号,DWI均呈高信号。7~16 h(7例)T1WI上5例为等信号,2例为低信号,T2WI上4例为稍高信号,3例为高信号,DWI为高信号。17~24 h(5例)T1WI上4例为低信号,1例为等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DWI均为高信号。24 h以上(7例)T1WI为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DWI 5例为稍高信号,2例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4例为稍低信号,2例为等信号,1例为等低信号。结论 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有很大的临床诊断价值,而在急性期与亚急性期则应结合ADC值才能作出较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脑核磁表观弥散系数(ADC)对早期脑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5例外伤性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正常人3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行磁共振扫描,采用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后计算感兴趣区(ROI)ADC值,分析两组病例ADC值的差异,对脑损伤患者病情进行初步判断。结果:(1)观察组DWI异常高信号灶状区域ADC值为(0.98±0.05)×10~(-3)mm~2/s低于对照组(1.27±0.08)×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DWI异常高信号弥漫区域ADC值为(0.95±0.04)×10~(-3)mm~2/s低于对照组(1.26±0.11)×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DWI异常高信号区域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 ADC)值为(0.51±0.02)×10~(-3)mm~2/s高于对照组(0.35±0.01)×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核磁ADC对早期脑损伤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磁共振DWI及FLAIR检查,对比分析DWI、FLAIR图像。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在DWI均表现为高信号,在超急性脑梗死期,弥散加权像可显示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早期脑梗死灶,本组超急性梗死灶在DWI显示达100%,高于T2WI。FLAIR序列对大脑半球表面、基底池周围、灰白质交界及脑室旁区的微小病变及脑白质变性或脱髓鞘的显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 DWI可以尽可能早地显示病灶,早期、准确诊断脑梗死,且优于常规MR,结合FLAIR/T2WI有助于鉴别新旧梗死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术前MR常规平扫、增强和DWI资料。结果1:3例T1WI呈低信号,2例T1WI呈混杂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增强多无强化。结论:在颅内表皮样囊肿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中DWI均有特异性,应该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作为常规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经临床诊断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行常规MRI检查及DWI检查,评价DW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DWI表现为正常者6例。19例DWI显示皮质及皮质下高信号,T1WI仅可见9例,T2FLAIR仅有轻度信号增高;11例DWI表现为双侧脑室周围高信号,T2WI及T2FLAIR表现为稍高信号;5例DW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及丘脑区对称高信号;9例DWI表现为大脑半球白质弥漫高信号,T2WI、T2FLAIR稍高信号;8例DWI表现为分水岭区高信号,其中7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合并脑室内出血,4例脑内出血,2例硬膜下出血,T1WI呈高信号。结论 DWI较常规MRI能够更早更及时地发现新生儿由于缺氧缺血造成脑实质的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水肿,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显示较T1WI及T2FLAIR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5T超导型全身MRI弥散加权成像用于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行肝脏良恶性病变治疗的患者60例,使用1.5T超导型全身MRI弥散加权成像进行扫描诊断。接着使用不同的b值进行DWI成像及高分辨T2加权成像,对ADC值进行测量。结果使用低b值时,肝脏型各种占位性病变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中b及高b值时,肝脏良恶性病变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高b值时,肝脏良恶性病变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1.5 T超导型全身MRI弥散加权成像,可正确的判断出肝脏的良性与恶性,在临床中具有重大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和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4洌急性脑梗死病人行常规MRI检查。再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及TOF 3D脑血管成像检查。结果69例发病时间〈2h的病人,在T1WI和T2WI均为正常,DWI像呈稍高信号影;85例发病时间2h~6h病人,T2WI呈高信号,DWI呈异常高信号。在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中,31例表现为正常;20例表现为主支血管影及其分支缺失;35例表现为脑血管影局限性狭窄、稀疏;68例表现为弥漫性脑血管分支影稀疏、减少。呈枯枝状,且常伴有主血管影粗细不均匀及狭窄。结论DWI比常规T2WI对诊断急性脑梗死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能发现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死。脑血管成像在与DWI及T2WI像结合观察时,可对病人脑血管基本状态做出初步评价,但不宜单独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 3.0 T 磁共振(MR)多片技术双反转恢复(MS–DIR)序列在膝关节滑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2018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100 例膝关节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均接受 3.0 T MR MS–DIR 序列和脂肪抑制 T1 增强(T1WI–FS–CE)序列检查,以 T1WI–FS–CE 为金标准,分析 MS–DIR 诊断膝关节滑膜病变类型与 T1WI–FS–CE 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并进行图像评分。结果:T1WI–FS–CE 和 MS–DIR 序 列诊断膝关节滑膜病变类型的 Kappa 值为 0.797;MS–DIR 序列图像整体质量、图像均匀度、滑膜细节和 T1WI–FS–CE 序 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S–DIR 和 T1WI–FS–CE 序列诊断膝关节滑膜病变类型一致性好,准确 度高,且与 T1WI–FS–CE 序列图像评分相当。  相似文献   

11.
李伟  战微微  冯越  刘轶 《中医正骨》2013,(1):33-34,37
目的:探讨腰椎ModicⅠ型终板退行性变高场强MRI影像特点,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腰椎ModicⅠ型终板退行性变患者的高场强MRI图片。男16例,女23例,年龄40~81岁,中位数56岁;均有腰背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症状;均无外伤、发热及血象异常等病史。结果:本组39例,共96椎终板发生病变。病变分布:L2下缘1椎,L3上缘2椎,L3下缘8椎,L4上缘9椎,L4下缘17椎,L5上缘19椎,L5下缘20椎,S1上缘20椎。4例8椎MRI表现为T1WI混杂高信号,抑脂序列信号减低;其余受累椎体MRI表现为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椎体上下缘毛糙,部分呈"毛刷样"改变;相邻椎体终板退变大致呈"吻状"对称分布;与病变终板平行的椎间盘T2WI信号降低,上下径变窄,有膨出或突出征象。结论:腰椎ModicⅠ型终板退变多发生在L4~5、L5S1节段,受累椎体终板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与病变终板平行的椎间盘有突出或膨出表现,无椎间盘破坏征象,可与早期椎间盘感染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ModicⅠ型终板退行性变高场强MRI影像特点,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腰椎ModicⅠ型终板退行性变患者的高场强MRI图片.男16例,女23例,年龄40~ 81岁,中位数56岁;均有腰背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症状;均无外伤、发热及血象异常等病史.结果:本组39例,共96椎终板发生病变.病变分布:L2下缘1椎,L3上缘2椎,L3下缘8椎,L4上缘9椎,L4下缘17椎,L5上缘19椎,L5下缘20椎,S1上缘20椎.4例8椎MRI表现为T1WI混杂高信号,抑脂序列信号减低;其余受累椎体MRI表现为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椎体上下缘毛糙,部分呈“毛刷样”改变;相邻椎体终板退变大致呈“吻状”对称分布;与病变终板平行的椎间盘T2WI信号降低,上下径变窄,有膨出或突出征象.结论:腰椎ModicⅠ型终板退变多发生在L4~5、L5S1节段,受累椎体终板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与病变终板平行的椎间盘有突出或膨出表现,无椎间盘破坏征象,可与早期椎间盘感染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磁共振DWI(扩散加权成像)联合T2WI用于小肾癌(肿瘤直径3cm)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月1日-2019年1月20日收治的31例小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磁共振T2WI和DWI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本组31例小肾癌患者中肾透明细胞癌19例(61.29%),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19.35%),嫌色细胞癌4例(12.90%),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3.23%),类癌1例(3.23%)。经磁共振DWI和T2WI扫描:19例肾透明细胞癌T2WI以高信号、轻度高信号为主,DWI以高信号为主;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以T2WI轻度低信号为主,DWI高信号为主;嫌色细胞癌患者以T2WI低信号为主,DWI高信号;类癌和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T2WI和DWI均以高信号为主。结论:磁共振DWI结合T2WI诊断小肾癌主要亚型临床价值高,不同亚型肾癌患者有不同的DWI和T2WI特点,有助于临床医师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肝癌介入治疗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52例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患者在介入前及介入后第7天采取DWI诊断。结果: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300s/mm~2、500s/mm~2、700s/mm~2时,治疗前后ADC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时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抗结核治疗证实的脊椎结核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体破坏,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椎间盘破坏、间隙狭窄或消失,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椎旁脓肿,范围较广,境界清楚,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椎体破坏、椎间盘破坏、冷脓肿周围纤维肉芽组织及椎管内侵犯。结论MRI可全面观察脊柱结核的椎体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或消失、椎旁脓肿形成等表现,对脊柱结核有确切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提示神经梅毒的MRI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证实的神经梅毒患者的MRI表现,并归纳其特点。结果:所有患者MRI表现为病变广泛弥散,至少累及2个脑叶以上,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FLAIR上呈高信号。5例同时累及幕上、幕下,6例累及灰白质,所有病例DWI呈等或稍高信号影,均存在脑萎缩征象。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所见病变均未见明显强化。结论:MRI表现:同时累及幕上、幕下及灰白质,DWI上为等或稍高信号及同时合并脑萎缩,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者,应注意排除神经梅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对其的神经重塑。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及假针刺组,每组60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针刺组患者采取针刺治疗,穴取四神聪、百会、太阳、风池、舌三针,每次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3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假针刺组用钝头针放入针套内,用粘性物质将针头固定于皮肤上,实施针刺时使钝头针尖部分刚接触皮肤,不刺入皮肤。钝头针尖分别放置于四神聪、百会、太阳、风池、舌三针上。疗程同针刺组。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价临床疗效,使用头颅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检测神经重塑。结果:临床疗效方面:治疗后,通过饮水功能评定,针刺组吞咽功能正常的为38例高于假针刺组的15例(P<0.05)。神经重塑方面:(1)表观弥散系数(ADC)。治疗前针刺组和假针刺组ADC值分别为(1.76±0.45)mm/s、(1.68±0.51)mm/s;治疗后两组ADC值分别为(0.66±0.15) mm/s、(0.74±0.11) mm/s,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8.
顾伯龙 《中医正骨》2012,24(12):30-32,35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和椎体转移瘤所致单个椎体压缩骨折在MRI图像上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由骨质疏松和椎体转移瘤所致的单个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MRI资料,男27例,女36例.年龄27~ 95岁,中位数63岁.骨质疏松所致压缩骨折43例,椎体转移瘤引起的压缩骨折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Avanton1.5 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对病变部位进行扫描,16例患者同时进行增强扫描.结果:①骨质疏松所致压缩骨折的43例患者中,颈椎骨折5例,胸椎骨折20例,腰椎骨折18例.病变椎体呈楔形者28例,呈凹陷形者13例,呈扁平形者2例;43例患者病变均不累及整个椎体,病灶沿终板分布;椎体前缘或后缘平直者42例,椎体前后缘呈弧形者1例,椎体前缘或后缘可见碎骨片前突或后突11例,椎体内可见“真空”现象者2例;椎弓根可见异常信号,但形态无改变者7例;43例患者病变椎体周围软组织均呈较规则薄层环形;病变椎体上位或下位椎间盘增厚者38例.7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其中6例呈较均匀一致强化,1例强化信号不均匀.②椎体转移瘤所致压缩骨折的20例患者中,颈椎骨折3例,胸椎骨折10例,腰椎骨折7例.病变椎体呈扁平形者14例,呈倒楔形者6例;20例患者病变均侵及整个椎体,椎体前缘或后缘均向外膨凸;20例患者病变均侵及椎弓根,其中椎弓根膨胀伴异常信号者16例,椎弓根信号异常但无形态改变者4例;椎旁软组织形态改变者16例,其中呈结节状或团块状者15例,呈薄层环形者1例;病变椎体上位或下位椎间盘增厚者17例.9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强化信号不均匀,6例呈结节状强化.结论:在MRI图像上通过仔细分析骨折椎体形态、椎旁软组织形态、椎弓根形态和MRI信号及增强扫描强化方式,能有效鉴别骨质疏松和椎体转移瘤所致的单个椎体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髓梗塞的MRI表现,评价MRI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搜集2004-2008年经临床证实15例延髓梗塞的患者,对治疗前后MRI回顾性分析,观察延髓梗塞的MRI特点。结果:15例患者MRI表现为延髓局部呈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FLAIR图像高信号、DWI高信号、ADC图像低信号。具有延髓梗塞典型症状的患者2例。CT检查可疑延髓低密度灶患者1例。结论:核磁共振可清楚地显示延髓梗塞的病变范围,对本病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1.5 T和3.0 T 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MRI检查的60例疑似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1.5 T和3.0 T MRI–DWI的信噪比(SNR)、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胎盘植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弥散敏感系数(b)=50时,胎盘植入1.5 T的SNR值高于3.0 T(4 cm),低于3.0 T(5 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800时,1.5 T与3.0 T(4 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低于3.0 T(5 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5 T和3.0 T胎盘植入ADC值均高于无植入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0 T诊断胎盘植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高于1.5 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诊断胎盘植入时,3.0 T MRI–DWI的SNR值优于1.5 T MRI–DWI,常规扫描推荐使用3.0 T MRI–DW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