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ICP 的监测,目前已广泛用于严重颅脑创伤、自发性颅内出血、脑肿瘤、脑积水、缺氧性脑损害、脑炎等疾病以及开颅手术后的处理。平均血压60至130mmHg 才具有脑血流自动调节,脑血流随平均血压与ICP 的差即脑的灌注压而变化。由于颅腔容量不变,要使ICP 保持恒定,则脑实质、脑血流或脑脊液任何一项发生改变的话,必须靠另二项相应的变化来协调;一旦其缓冲能力达到极限,则ICP 终将升高。升高值取决于Langfitt 等所提出的压力——容积关系。若ICP 持续升高或平均血压下降以致脑灌注压低于60mmHg 时,脑血流极度减少而招致脑组织的缺血坏  相似文献   

2.
周桂琴 《现代护理》2007,13(31):3065-3067
重型颅脑损伤是各种外伤中最严重的损伤,其直接后果是急性颅内压增高、脑水肿。颅内压(ICP)增高,可引起脑结构移位,脑血流减少,造成脑组织受压、缺血,严重颅内压增高可危及生命。当ICP<4.7kPa时,机体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Cushing氏反应  相似文献   

3.
颅内压(ICP)增高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重型颅脑损伤的主要并发症。颅内高压如不能及早发现并解除,可引起脑代谢障碍、脑灌注压下降和脑疝形成等严重后果,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病死率达到92%~100%[1-2]。目前脑室内放置 ICP 监测管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被称为ICP 监测的“金标准”[3-4]。颅脑损伤后脑水肿早期,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颅内压(ICP)及脑灌注压(CPP)等重要指标,可保证脑组织有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确保脑组织的氧供和糖分需要[5]。研究认为临床护理可影响这些指标的变化,其中患者的体位维持尤为重要[6]。本组选择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急救中心2015年5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51例重型颅脑损伤行脑室内 ICP 监测的患者,分别观察其头轴位平卧、头偏位平卧、头轴位床头抬高30°、头偏位床头抬高30°对患者 ICP、CPP 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患者气管内吸痰可以改善通气,减少C02潴留,是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是监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由于气管内吸痰( endotracheal suction,ETS)刺激气管可引起静脉系统压力升高,可能使重型颅脑伤患者处于颅内高压及脑缺血状态,致残率、致死率高。本研究分别观察开放式吸痰法(open ETS)与密闭式吸痰法(closed ETS)对重型颅脑伤患者的平均动脉压( MAP)、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以及血氧饱和度等脑代谢的影响,比较两种气管内吸痰在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是各种外伤中最严重的损伤,其直接后果是急性颅内压增高、脑水肿.颅内压(ICP)增高,可引起脑结构移位,脑血流减少,造成脑组织受压、缺血,严重颅内压增高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6.
张华  肖立  高燕飞 《护理研究》2012,26(14):1324-1325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体位变化对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的影响.[方法]取12种不同体位,统计比较各种体位变化前后ICP、CPP变化.[结果]仰卧位头部抬高45°、仰卧屈膝位30°及45°可使颅内压明显降低,而左侧卧位头部抬高15°、右侧卧位头部抬高15°后颅内压则明显升高.左侧卧位头部抬高30°脑灌注压明显下降.[结论]不同体位可显著影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正常压力脑积水与脑萎缩均为颅脑损伤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因二者在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上均有很多相似之处,临床上极易将二者混淆,造成误诊、误治等严重后果。现将外伤后正常压力脑积水与外伤性脑萎缩鉴别如下。1发病机制(1)外伤后正常压力脑积水是由于外伤后颅内出血,红细胞进入蛛网膜下腔及脑室系统,并随脑脊液循环堵塞蛛网膜颗粒,甚至堵塞中脑导水管及脑室,造成脑脊液吸收循环障碍。随着脑室内压力升高,脑室系统代偿性扩大,脑脊液的吸收面随之增加,使得脑脊液的产生与吸收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从而形成正常压力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还可以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导致软脑膜与蛛网膜发生粘连,使脑脊液吸收循环发生障碍,引起脑积水。脑外伤后脑水肿使脑室、中脑导水管受压变形也是引起脑积水的重要原因。严重颅脑损伤除可产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积水外,还可直接造成脉络丛和室管膜的损害,干扰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促进脑积水的发生和发展[1]。(2)外伤性脑萎缩是由于外伤后局部脑组织血管发生破裂或阻塞,病灶周围血管痉挛或闭塞,组织水肿,导致病灶及周围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细胞坏死,细胞数量减少,脑组织丢失,形成局部脑萎缩。如果外伤造成广泛的脑...  相似文献   

8.
孙勤 《浙江临床医学》1999,1(4):268-268
原发性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钙离子(Ca2^2)超载.膜磷脂水解,产生血栓素A2(TXA2).TXA2(TXB2的活性前体)可引起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减少脑组织对氧的摄取.引起继发性损害。我们检测了56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伤后7天由脑脊液(CSF)及血浆中血栓索B2(TXB2)含量.探讨其含量改变与继发性脑损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高渗盐溶液治疗颅内高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脑外伤、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颅脑外科手术等均可能引起脑水肿.脑组织肿胀.进而导致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升高.如不及时处理,严重者可发生脑疝,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常用的改善脑水肿、降低ICP的方法有过度通气、脑脊液引流和应用利尿药物等.甘露醇是目前最常用的降ICP的药物,但应用甘露醇会有ICP反跳现象,并可能造成机体过度脱水和肾功能损伤[1].  相似文献   

10.
颅内压增高监测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内外科常见表现 ,也是临床神经内外科的重危病症 ,如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导致脑疝发生 ,危及生命。1颅内压增高发病机理颅脑是一个密封器官 ,由脑组织 ,、脑脊液、脑血流三部分组成。正常情况下三者持恒定状志。脑脊液 (CSF)占整个脑容积的10 %,脑血流量占9~11 %,其余80%为脑组织。颅脑内容积约为1500毫升左右 ,如三者中任何一种容积改变 ,颅内压力就会升高 ,据研究短时间内要使脑实质压缩1/2 ,需要用很大压力 ,颅脑内能压缩者只有脑脊液及脑血流量。正常情况下 ,脑血流量占全身血容量20 %,每分钟约有1200毫升血液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采用Lund概念提出的新型治疗方法能否降低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方法 将68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8例)和Lund组(30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方法控制颅内压(ICP);Lund组采用Lund概念提供的治疗措施,术后5 d连续监测ICP、脑灌注压(CPP).结果 Lund组5 d甘露醇用量(g)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39.6±25.0比587.5±31.8,P<0.01);Lund组28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0.0%比57.9%,P<0.05).Lund组中死亡者(9例)ICP>25 mm Hg(1 mm Hg=0.133 kPa)、ICP>35 mm Hg、CPP<50 mm Hg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者[21例,分别为(45.0±23.2)%比(7.2±3.6)%,(40.2±18.6)%比(2.2±1.6)%,(35.9±12.9)%比(3.1±2.4)%,均P<0.05].结论 采用Lund概念治疗方法能降低严重颅脑损伤患者颅脑手术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时,颅内血肿及脑挫裂伤伴有的脑水肿是引起颅内压(ICP)增高的最常见原因.正常ICP是0~15 mmHg,当机体失代偿时,ICP升高,>20 mmHg,脑灌注受累,导致继发性损伤.ICP升高是继发性脑损伤患者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主要因素[1].有学者研究提出[2-3],ICP保持在20~25 mmHg之间,可提高治愈率.在ICP轻度增高及中度增高的早期,生命体征(脉搏、血压及呼吸等)、神智、瞳孔尚无明显变化的时候,颅内压监测(ICPM)已明确显示ICP增高的情况及增高的程度,因此监测可以在颅内高压出现相关症状、体征之前,早期发现ICP已经增高,以便进一步检查,如CT扫描;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发现迟发血肿及术后复发血肿,早期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3.
【摘要】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世界范围内的公众健康和社会经济问题。重型颅脑损伤后常出现颅内压(ICP)升高,进而导致脑灌注压(CPP)、脑血流量和氧合降低。这些效应会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形成恶性循环,严重致脑疝和死亡。去骨瓣减压术(DC)是一种去除部分颅骨并打开下方硬脑膜的手术,为不断肿胀的脑组织提供额外的空间,从而降低TBI患者ICP升高和脑疝风险。尽管DC提高了生存率,但更高比例的DC幸存者经历了中重度残疾。DC相关残疾引发了激烈的伦理争议,并且DC及随后的颅骨成形术与许多并发症有关。本文就DC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为重型颅脑损伤的诊疗与DC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甘露醇与放脑脊液降颅压作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性脱水利尿剂,主要通过脱去脑组织中的水分,减少颅内容积,而放脑脊液则是直接减少颅内容积,二者均使颅内压(ICP)下降,它们之间的联系如何,在不同脑压状态下。它们的作用又如何呢?本文做了比较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观察了1992年9月~1994年5月间住院的病人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39±13.40岁,其中颅内感染20例,脑血管病15例,脑囊虫病4例,脑肿瘤2例,发作性睡病、偏头痛、遗传性共济失调各1例。全部病人均经脑部CT或MRI检查并排除脑脊液循环梗阻。 1.2 观察方法:病人分为高颅压组(ICP>1.76kPa,n=25)和正常颅压组(ICP0.78~1.76kPa,n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方法测量的颅内压值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不同方法测量的颅内压值 (intracranialpressure ,ICP)之差异。方法  1 6例急性颅脑损伤在术后同时采用硬脑膜外压 (extraduralpressure ,EDP)监护、脑室内脑脊液压力 (ventnricle cerebrosinalfluidpressure,V CSFP)和腰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压力 (lumber subarachnoidspaceCSFP ,L CSFP)方法测量ICP值 ,每天一次 ,共 6d。结果 V CSFP与L CSFP所测量的ICP值相似 ,而在多数时间段 ,EDP测量的ICP值低于上述两种方法的ICP值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EDP测量的ICP值可能与V CSFP与L CSFP测量的ICP值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敬初 《临床荟萃》2000,15(9):391-392
颅内血管破裂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SAH可分为损伤性和非损伤性两类 ,前者是指颅脑外伤引起 ,后者又称自发性 SAH,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由各种原因引起脑底面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原发性 SAH;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 SAH。一般所谓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仅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急症之一 ,病死率高 ,发病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 15 %左右 [1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我院近 10年来收治 SAH患者 2 5 8例 ,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剧烈头痛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剧烈头痛的相关因素 ,探讨SAH性头痛发病机制 ,为头痛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途径。方法 制定头痛程度量表 ,根据CT分析SAH在颅内的分布情况以及脑压、脑脊液 (CSF)改变与头痛程度的关系。结果 CT显示阴性或阳性结果均出现剧烈头痛 ;SAH头痛程度与CSF发生血性质变有关 ,而与血性程度和出血部位无关 ;脑压在 30 0mmH2 O以下时 ,头痛加重不明显 ;当脑压升高超过 30 0mmH2 O时 ,头痛明显加重 (P <0 0 0 5 ) ;用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能显著改善头痛。结论 发生质变的血性CSF引起蛛网膜下腔广泛的炎性反应是导致头痛的重要原因 ,高颅压是SAH头痛的次要因素 ,出血量导致高颅压引起头痛 ,可能与头痛持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8.
早期机械通气对严重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和脑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早期机械通气及开颅探查术对严重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 (ICP)、脑灌注压 (CPP)、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 (SjvO2 )及动脉 -颈内静脉血乳酸浓度之差 (VADL)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2 1例 ,入院后给予早期机械通气治疗 ,并在明确诊断后 1h内行开颅探查颅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术。分别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前、通气后 10min、通气后 30min、开颅前、开颅后 5个时相点通过侧脑室置管监测ICP ,计算CPP ;同时分别抽取动脉、颈内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及乳酸测定。结果 与机械通气前相比 ,机械通气后 10minICP显著降低 (P <0 0 5 ) ,CPP显著升高 (P <0 0 5 ) ,SjvO2 、VADL无显著变化。机械通气后 30min和开颅前ICP、VADL显著升高 (P <0 0 1和P <0 0 5 ) ,CPP、SjvO2 显著降低 (P <0 0 5 ) ,开颅后ICP、VADL较开颅前显著下降 (P <0 0 1和P <0 0 5 ) ,CPP、SjvO2 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长时间机械通气治疗不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P、改善脑代谢 ;及时行开颅探查颅内血肿清除术是降低ICP、改善脑代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分为3~8分]的死亡率高达50%~80%[1].严重颅脑损伤的高死亡率除了与颅脑损伤本身有关外,继发性损伤也是很重要的因素.继发性损伤多见原因为增高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低血压和低的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海鹏 《浙江临床医学》2000,2(9):W001-W002
急性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生率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都居创伤中的首位或仅次于四肢骨折,而其死亡率则占第一位。所谓重型颅脑损伤是指GCS8分,伤后昏连在6小时以上,或在伤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小时以上者。近年来国内外的神经外科都很重视型颅脑损伤的临床防治应用研究,在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改善脑血流减轻脑缺血的治疗保持脑灌注压是维持脑组织正常代谢的基本条件。脑灌注压下降和脑血流量下降,是造成神经组织缺血性损伤的根本原因。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是导致脑疝危险的重要原因,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