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帕米膦酸钠(博宁)联合局部放疗对骨转移癌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45例骨转移癌患者,给予帕米膦酸钠60mg、30m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500ml、250ml中,静脉滴注,d1~2分别持续4h、2h,每4周为1周期;局部放疗,DT300cGy/次,5次/周,DT总量3000~3600cGy;用药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45例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25例,轻微缓解(MR)5例,无缓解(NR)3例,总有效率82.2%(37/45);毒副反应主要是发热、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等,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帕米膦酸钠(博宁)联合局部放疗对骨转移癌患者镇痛效果较好,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何永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0):296-297
目的探讨局部放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博宁)对骨转移癌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32例骨转移癌患者,局部放疗,DT总量3000cGy/10f/2W,给予帕米膦酸二钠6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持续4h静脉滴注,d1-2每4周为1周期;用药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32例患者中,疼痛完全缓解(CR)23例,部分缓解(PR)5例,无缓解(NR)4例,总有效率为87.5%(28/32)。毒副反应主要是发热、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等,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局部放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对骨转移癌患者镇痛效果较好,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伊班膦酸钠联合局部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联合局部放疗治疗骨转移癌患者疼痛的疗效。方法 75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将伊班膦酸钠4mg溶于不含钙离子的0.9%生理盐水500ml,缓慢静脉滴注(不少于4h)同时联合局部放疗;对照组单行放疗。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疼痛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联合局部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痛疗效确切,可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汪志求 《河北医学》2011,17(7):865-868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方法:48例骨转移癌性疼痛的病人,分为两组。放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组(联合组)24例;单纯放疗组(单放组)24例。放射治疗剂量为DT3000cGy/10f,两组相同;帕米膦酸二钠为90mg静滴,时间大于6h,每三周重复,至少两次。结果:放疗结束后两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5%,80%,无统计学差异;随访8周后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9.17%,62.5%,P〉0.05,无统计学差异;2月后KPS评分改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0.8%,50%。未发现严重放疗反应及药物毒性反应。结论:放疗或放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多发转移癌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但放疗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疗效可能更优,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产帕米膦酸缓解癌性骨转移疼痛的疗效、毒性及合适剂量.方法恶性肿瘤伴骨转移疼痛的病人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48±3岁)用国产帕米膦酸60 mg或90 mg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例病人仅用药1次,观察4周.结果止痛总有效率57.9%,60 mg和90 mg剂量组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45.4%和66.7%(P<0.05).有15.8%病人用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个别有轻度的恶心、呕吐.结论国产帕米膦酸对骨转移癌痛有确切疗效,不良反应小,90 mg剂量优于60 mg.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帕米膦酸钠治疗肿瘤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温县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肿瘤骨移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帕米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体力状况评分以及碱性磷酸酶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体力状况评分以及碱性磷酸酶含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骨转移患者采用化疗联合帕米膦酸钠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体力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临床研究表明,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痛有肯定的疗效,并且比帕米膦酸钠二钠强[1]。本研究目的是观察伊班膦酸钠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将62例实体瘤骨转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伊班膦酸钠4mg静滴1d;对照组采用帕米膦酸二钠90mg分3d静滴(30mg,d1~3)。二组均为4周为一周期。结果:治疗组32例,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30/32),用药一疗程取得疗效28例(88.9%),一周内取得疗效26例(80%),不良反应3例(9.3%)。对照组30例,显效6例,有效18例,无效17例(56.6%),一周内取得疗效17例(56.6%),不良反应2例(6.7%)。经统计学分析,总有效率及一周内有效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一疗程有效率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引起疼痛有良好止痛效果,优于帕米膦酸二钠,用药方便,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局部放疗治疗骨转移肿瘤的疗效.方法 将52例骨转移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静脉输注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局部放疗,B组则单纯局部放疗.结果 A组与B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2.3%和69.2%(P=0.035),A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B组.结论 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局部放疗治疗骨转移肿瘤所致的疼痛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探讨唑来膦酸钠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临床疗效,将152例骨转移癌病人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给予唑来膦酸钠,B组给予放疗,C组给予唑来膦酸钠联合放疗,评价三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全身体力评分(KPS评分).结果 ,疼痛缓解率A组77.08%,B组90.00%,C组92.59%,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8,P<0.05);KPS评分提高有效率:A组75.00%,B组82.00%,C组90.74%,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4,P<0.05).唑来膦酸钠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能缓解患者疼痛,提高KPS评分.  相似文献   

10.
王晓毓  邬仁华  郑玲  伍建蓉 《西部医学》2012,24(8):1501-1502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与帕米膦酸钠治疗肿瘤骨转移骨痛的疗效。方法 9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15min以上,用3天,对照组给予帕米膦酸钠30mg静脉滴注4h,用3天,比较两组患者骨痛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3%,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肿瘤骨转移骨痛的疗效确切;与帕米膦酸钠相比疗效相当,但使用更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放疗加复方苦参素注射液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 8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病例原发灶基本控制后,转移病灶采用6MVX线体外局部放疗DT30~40GY/3~4周。治疗组从放疗开始起,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至放疗结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期等指标的差异性及白细胞数、碱性磷酸酶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CR+PR率分别为95%(38/40)和65%(26/40);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数基本正常,碱性磷酸酶值下降较对照组明显;1年生存率两组无差异,但治疗组8例生存期18个月。结论放射治疗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治疗骨转移癌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帕米磷酸二钠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帕米磷酸二钠 (APD)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方法 对 72例病理确认的恶性肿瘤溶骨性转移疼痛患者一次性给予APD 6 0mg或 90mg静脉点滴。结果 APD 6 0mg、90mg治疗 7天后止痛有效率分别是 76 .4%、82 .4% ,P >0 .0 5。APD 6 0mg、90mg治疗 2 8天后止痛有效率分别是 71.0 %、88.2 % ,P >0 .0 5。不良反应为一过性发热 ,食欲减退恶心 ,暂短性骨痛加重等。结论 APD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 ,疗效好 ,副反应小 ,使用方便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与微波热疗联合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行单纯放疗和放疗加微波热疗,单纯放疗组: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和12MeV-E/9MeV-E治疗,累计肿瘤荆量60Gy-70Gy/30次-35次/6周-7周;放疗加微波热疗组:放疗同单纯放疗组,微波热疗采用wE-2102A型微波治疗机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区域局部体外加热。30min/次,2次/周,6次一8次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单纯放疗组CR31.0%(9/29),放疗加微波组CR58、6%(17/29),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462,P=0.035);总有效率(CR+PR)单纯放疗组65.5%(19/29),放疗加微波组89.7%(26/29),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4.858,P=0.028)。结论:颈部肿瘤转移癌单纯放疗效果差,但放射合并加温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与微波热疗联合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行单纯放疗和放疗加微波热疗,单纯放疗组:采用直线加速器6 MV-X和12 MeV-E/9 MeV-E治疗,累计肿瘤剂量60 Gy~70 Gy/30次~35次/6周~7周;放疗加微波热疗组:放疗同单纯放疗组,微波热疗采用WE-2102A型微波治疗机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区域局部体外加热。30 min/次,2次/周,6次~8次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单纯放疗组CR 31.0%(9/29),放疗加微波组CR 58.6%(17/29),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462,P=0.035);总有效率(CR+PR)单纯放疗组65.5%(19/29),放疗加微波组89.7%(26/29),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4.858,P=0.028)。结论:颈部肿瘤转移癌单纯放疗效果差,但放射合并加温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李小倩  杨全良  马剑  毕延智  赵球 《浙江医学》2015,37(22):1843-1845,1862
目的观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经含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化疗控制病情后,行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5例化疗后获得控制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组40例,停药观察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组患者的总体中位PFS为11.0个月,一线化疗后中位PFS为11.0个月,二线化疗后中位PFS为10.0个月;停药观察组患者的总体中位PFS为7.0个月,一线化疗后中位PFS为8.0个月,二线化疗后中位PFS为7.0个月,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血白细胞下降、手足综合征等,停药观察组不良反应轻微。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停药观察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可获得较长PFS,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放疗后改变与复发的CT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所有病例在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行轴位和冠状位CT扫描,并追踪随访至放疗后4年。结果:鼻咽癌在首程放疗开始后两周内CT扫描见肿瘤局部出现不同程度水肿。 随着放疗的深入和结束,局部水肿逐渐消退,肿瘤范围逐渐缩小,而局部纤维化随之出现并增多。疗后6个月,局部水肿消退率92%,肿瘤消退率88%。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是指放疗后鼻咽部肿块完全消退,经过一段时间(6个月以上)CT上倾于正常的鼻咽部又出现软组织肿块,部分伴有鼻咽深层结构改变,甚至新出现颅底骨质破坏。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应行6个月以上CT随访,以便与放疗后水肿、纤维化等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帕米膦酸二钠对癌骨转移的止痛效果、活动能力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 42例确诊骨转移癌患者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 60mg,每 2周重复。 结果 止痛显效 1 2例 ,有效 2 4例 ,无效 6例 ,总有效率 85 .7% ,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 64 .2 % ,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帕米膦酸二钠治疗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康复率.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20例子宫颈癌予以放射治疗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 CR 10例(50%)、PR4例(20%)、总有效率70%.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11例(55%)、骨髓抑制5例(25%)、放射性直肠炎3例(15%).结论 放射治疗应用于子宫颈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延长了患者生命,改善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