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桑黄增强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γ—干扰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桑黄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s)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PMNCs,与不同浓度的植物血凝素(PHA-M)和桑黄水提取液培养,检测IFN-γ生成量。结果 100μg/ml PHA-M对PMNCs生成IFN-γ的刺激效应最强;在此基础上,桑黄可进一步增强PMNCs产生IFN-γ,在0-200μg/ml范围内,随桑黄浓度升高而促进效应增强。结论 桑黄具有诱生IFN-γ的能力,有利于其发挥调节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 HBIG-HBVac复合物消除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机理。方法 :采用EL ISA法检测 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IG-H Bs Ag复合物和 HBs Ag诱导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γ-干扰素反应。结果 :H BIG-HBs Ag复合物和 HBs Ag刺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清液中仅 1例可测出 γ-干扰素 ;以 P/N≥ 2 .0为标准 ,HBIG-HBs Ag复合物和 HBs A g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清液中各仅 1例阳性。结论 :HBIG-H Bs Ag复合物不能更有效地诱导细胞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桑黄诱生γ-干扰素与抗肝纤维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桑黄抗肝纤维化及其对γ -干扰素的影响。方法 :以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 ,观察桑黄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MNCS) ,考察桑黄对其产生γ -干扰素的增强作用。结果 :桑黄能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内胶原纤维增生 ,明显降低血清氨基酸转移酶水平和胶原成分含量 ,并显著提高血清γ -干扰素水平 ;体外实验表明 ,桑黄能促进PMNCS 生成γ -干扰素 ,且呈浓度依赖性特征。结论 :桑黄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诱生γ -干扰素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 18(IL- 18)水平在肺癌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 EL ISA法测定 2 0例正常人和 6 2例肺癌患者的 PBMC经植物血凝素 (PHA)刺激后 IL - 18在上清液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及患者组 PBMC上清液中 IL- 18有低水平的活性表达 ,经 PHA刺激后其活性明显升高 (与未刺激组比较 ,P<0 .0 1) ;正常及患者组 PBMC经 PHA刺激后 ,患者组 IL - 18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患者肺癌转移组 IL - 18水平降低较明显 (P<0 .0 5 ) ,肺癌及术后、放疗后组 IL - 18水平则无明显变化 ;患者 、 及 期 IL - 18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PBMC能表达 IL- 18,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与 PBMC分泌 IL- 18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免疫豚鼠获取抗血清,观察金银花与山银花中间体等对豚鼠的致敏性及其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的影响。方法金银花和山银花各中间体等免疫豚鼠并观察豚鼠致敏情况,收集致敏后豚鼠血清,将其与大鼠PBMC细胞共孵育24 h,建立致敏细胞模型。金银花与山银花各中间体等与致敏细胞共培养24 h,CCK-8法检测大鼠PBMC的增殖情况。结果金银花中间体1、2发生豚鼠过敏反应;山银花中间体1、2发生豚鼠类过敏和过敏反应;金银花与山银花中间体等均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PBMC的增殖,但两者相比金银花抑制率偏低。结论参照热毒宁注射液单味模拟药物的制备工艺,金银花对豚鼠的致敏性、对大鼠PBMC的抑制率低于山银花。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杀伤人乳腺癌细胞(MCF-7)效力的增强作用.[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出PBMC,在其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0.01、0.1、1、10mg/L的SEA,与MCF-7在96孔板中共同培养.24、48、72h后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值.计算杀伤率.[结果]SEA的促杀伤作用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SEA与PBMC相互作用72 h后,SEA浓度10 mg/L时,可达到最大杀伤效率.[结论]SEA能够提高PBMC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天花粉多糖促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增殖作用和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分离健康人PBMC,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天花粉多糖(0.5,1.0,2.0,5.0,10.0,20.0 mmol·L-1)作用于人PBMC 72h后,对人PBMC的促增殖作用;不同浓度天花粉多糖对MCF-7细胞和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2.0~20.0 mmol·L-1天花粉多糖具有显著促进人PBMC增殖(P<0.05),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5.0,10.0,20.0 mmol·L-1天花粉多糖均能有效抑制MCF-7细胞和HeLa细胞生长(P<0.05).结论 天花粉多糖具有促人PBMC的增殖作用,并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MCF-7和HeLa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张文娟  涂胜豪  胡永红  方赫 《中草药》2009,40(4):601-605
目的 探讨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对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的耐药特征和机制.方法 采用递增TP剂量的浓度梯度诱导法使PBMC产生耐药.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和耐药组PBMC中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和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中IL-1β的量.结果 和正常细胞组相比,耐药组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延长2.7 h,RI是1.99,并且MDR1 mRNA、MRP mRNA、LRP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TP能显著抑制正常组PB-MC分泌IL-1β(P<0.05),但对耐药组的抑制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 TP体外持续诱导可使正常人PB-MC产生耐药,其耐药性的产生涉及多个相关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临床服用雷公藤一段时间后产生耐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黄芪对Graves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表面抗原表达的影响,以了解黄芪对Graves病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80例初诊Graves病患者分为甲巯咪唑组(MMI组)和MMI加黄芪组(联合组),每组40例,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症状和甲状腺功能改善情况,放射免疫测定外周血IL-1β、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表面抗原CD80、CD54及HLA-DR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甲状腺功能改善程度相似,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TPOAb均无明显变化.联合组怕热多汗和心悸等症状改善较单用MMI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外周血IL-1β、TNF-α及CD80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 <0.05,<0.01),但联合组IL-1β、TNF-α较MMI组降低更显著(P<0.05),且CD54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与MMI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可以显著改善Graves病患者多汗心悸等症状,并调节Graves病的免疫机能,可以在Graves病的辅助治疗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常规提取的黄芪多糖经液相色谱进一步分离后,发现其中分子量为20 000~25 000的组分,对正常人及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具有明显地促进作用。进一步将PBMC分离成粘附和非粘附细胞后发现,黄芪多糖的这一组分对二者分别产生TNF-α和TNF-β均有增强作用,表明对黄芪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桑黄乙醇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大鼠的降尿酸作用及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别嘌醇组及桑黄乙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果糖联合氧嗪酸钾(oteracil potassium,OAPS)诱导法构建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造模1周后予以治疗,别嘌醇组给予别嘌醇(allopurinol...  相似文献   

13.
桑黄液体发酵生产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不同培养条件对桑黄菌液体发酵生产多糖的影响.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不同培养基种类、起始pH值、发酵温度和摇床转速进行优化,在此工艺基础上,采用5L发酵罐进行发酵放大试验.结果 采用添加0.3 9/L维生素B1和0.3 g/L维生素B2的PD培养基,起始pH值5,发酵温度28℃,摇床转速180 r/min条件下,桑黄菌摇瓶发酵液中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分别为5.80、2.37 g/L;5 L发酵罐发酵液中桑黄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分别为5.85、2.30 g/L.结论 桑黄液体发酵可获得桑黄多糖,本实验结果为桑黄液体发酵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体外研究证实,人参多糖对健康人和乙肝相关肾炎、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功能哀竭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诱生白细胞介素-2及其受体活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所试验的剂量范围内对健康人和三种肾病患者的作用均呈量效依赖性。毒性试验表明人参多糖对血细胞无毒性作用。认为人参作为一种有效生物反应调节剂,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的实用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循环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分泌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40例血脂正常的EH男性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 mg·d-1,qd, 20例)及20例常规治疗组治疗3个月。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检测治疗前后PBMC分泌TNF-α、IL-6、IL-1β水平,20名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EH患者PBMC分泌TNF-α、IL-6、IL-1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PBMC分泌TNF-α、IL-6、IL-1β水平,阿托伐他汀组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P<0.05),常规治疗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有显著差异( P<0.01),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EH患者PBMC处于激活状态,存在炎症反应。阿托伐他汀可抑制PBMC分泌炎症细胞因子,可能有利于改善并延缓高血压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DNA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2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查、血清HBV—DNA(定量)及PBMCs中HBV—DNA检测(PCR方法),经中医辨证确定205例患者的中医证型。结果研究发现各中医证型血清HBV—DNA(定量)≥1.0×10^5拷贝/mL(高病毒栽量)患者比例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组血清HBV—DNA(定量)≥1.0×10^5拷贝/mL患者比例最高(占82.5%),与湿热中阻证组(占55.2%)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中医证型PBMCs中HBV—DNA感染患者比例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肝肾阴虚证〈湿热中阻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肝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组PBMCs中HBV.DNA感染患者比例最高(占77.2%),与肝肾阴虚证(占27.3%)、湿热中阻证(占34.3%)、瘀血阻络证(占53.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HBV—DNA(定量)及PBMCs中HBV—DNA感染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关系,肝郁脾虚证组血清HBV.DNA(定量)≥1.0×10^5拷贝/mL患者比例及PBMCs中HBV—DNA感染患者比例最高,治疗应注重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桑黄胞外多糖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桑黄胞外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30天。采用组织容积法测定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病理切片观察关节组织病理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抑制非致炎足足趾肿胀(P0.05),改善关节组织病理情况,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IL-17的表达(P0.05)。与阳性药对照比较,桑黄胞外多糖高、中剂量组TNF-α、IL-1β、IL-17的表达及桑黄胞外多糖低剂量组TNF-α、IL-1β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桑黄胞外多糖高剂量组血清中TNF-α、IL-1β的表达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黄胞外多糖对CIA大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和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痹肿消汤干预前后的早期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蛋白质的双向凝胶电泳(2-DE)图谱,并分析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寻找RA疾病相关蛋白, 探讨痹肿消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18例早期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例口服痹肿消汤(白花蛇舌草25g 肿节风30g 丹参15g 络石藤20g 骨碎补15g 薏苡仁30g等15味中药),对照组9例口服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和普威(nimesulide tablets),疗程均为3个月。9名健康成年人为正常对照组。健康成年人及RA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血10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抽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蛋白,采用固相pH梯度(IPG)2-DE分离正常人及RA患者PBMCs总蛋白质。凝胶经考染显色后, 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对差异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常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与穴位注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优劣。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动员并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一组进行常规移植,即于肌肉丰厚处多位点等间距注射,一组循经选取相关穴位进行细胞注射,分别于术后第6、12、18周进行各项临床指标的监测及比较。结果:穴位注射组患者的冷感、静息痛和间歇性跛行在第6周和第12周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移植组,第6周较第12周改善更为明显,具有显著差异,第18周的疗效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组间比较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但穴位注射组较常规移植组具有近期镇痛、改善冷感及延长无痛行走距离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桑黄总三萜的提取及其体外抗脑胶质瘤U251活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优化药用真菌桑黄总三萜的超声提取工艺并测定其对脑胶质瘤U251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超声辅助提取过程中影响桑黄总三萜得率的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和料液比等因素进行优化;采用MTT比色法测定桑黄总三萜对U251细胞株增殖的抑制率,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桑黄总三萜对肿瘤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超声辅助提取桑黄总三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70%乙醇,超声提取20 min,温度60℃,料液比1∶25.在此条件下,桑黄总三萜提取率可达9.40 mg·g-1.桑黄总三萜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有抑制增殖作用,且表现出浓度依赖关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部分细胞形成凋亡小体.结论: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桑黄总三萜时间短、得率高,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方法,桑黄总三萜可抑制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