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线粒体t R N A Leu( U U R) 基因3243 位点 A→ G 突变是糖尿病的致病基因之一。本研究是为了了解该基因的突变在中国1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情况以及与自身免疫导致1 型糖尿病有无关联。方法 对116 例随机收集的1 型糖尿病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作该点突变的筛选;82 例患者同时进行了谷氨酸脱羧酶( G A D) 抗体的测定。结果 发现1 例该点突变(0 .86 % ) ,48 例 G A D 抗体阳性(58 .5 % ) 。线粒体t R N A Leu( U U R) 基因突变携带者 G A D 抗体阴性,其家系成员糖尿病有不同的发病方式,但均表现为胰岛素缺乏。结论 线粒体t R N A Leu( U U R) 基因异常所致糖尿病表现为胰岛素缺乏可能与自身免疫胰岛炎无关,而是一种独特的糖尿病亚型。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tRNA^Len(UUR)基因点突变与1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A→G突变是糖尿病的致病基因之一。本研究是为了了解该基因的突变在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情况以及与自身免疫导致1型糖尿病有无关联。方法 对116例随机收集的1型糖尿病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作该点突变的筛选:82例患者同时进行了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的测定。结果 发现1例该点突变(0.86%),48例GAD抗体阳性(58.5%)。  相似文献   

3.
家族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葡萄糖激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检测了10个NIDDM家系和30例常见型NIDDM患者的葡萄糖激酶基因(GCK)第2_10号外显子,发现3个家系中6例家族性NIDDM病人(15.4%)和2例常见型NIDDM患者(6.6%)的GCK第5,6号外显子出现异常DNA片段条带,进一步顺序分析发现为第5号内含子12位碱基C→G突变,产生一新的多态性位点。顺序分析还证实中国人群GCK第3号外显子107位密码子为ATG(Met),与西方人的ACG(Thr)不同  相似文献   

4.
对30例起病于45岁或以前及/或伴糖尿病家族史的中国人常见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进行葡萄糖激酶基因(GCK)编码区及拼接区分子扫查。就扫查中发现的突变/变异,进一步在56例NIDDM者及134例非糖尿病患者中筛查,确认其频率。结果表明:①分子扫查未见GCK编码区及拼接区突变,提示此类突变不是中国人常见型NIDDM主要病因。②中国人常见型NIDDM中,尤其是起病早及伴有明显糖尿病家族史者,可伴GCK内含子1b变异,此种变异未见于非糖尿病患者(4.7%比0%,Fisher确切P值=0.022)。此变异是否影响GCK表达尚待阐明。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间接ELISA法测定37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GAD)自身抗体,并以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正常人各30例作对照,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胰岛细胞浆抗体(ICA)作比较。结果:IDDM患者的阳性率高达83.8%(31/37),NIDDM患者为16.7%(5/30),而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正常人无1例阳性。在IDDM患者中,GAD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分子遗传水平进行基因多态性研究,以探讨2型糖尿病易伴发冠心病的内在原因。方法对81例2型糖尿病患者、93例非糖尿病(非DM)患者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血脂分析、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和非DM相比PAI1基因启动子4G频率明显增加(42%和31%,P<0001);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与不伴冠心病相比,PAI1基因启动子4G频率及4G/4G基因型频率存在明显差异(52%和30%,32%和14%;P分别<0001、005);非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与不伴冠心病相比,PAI1基因启动子4G频率及4G/4G基因型频率则无明显差异(31%和31%,8%和16%,均为P>005)。结论PAI1基因4G等位基因可能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内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LA-DQβ链第57位非门冬氨酸(NA)或门冬氨酸(A)与华南地区1型糖尿病易感性或低抗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步法序列特异性PCR技术(ssPCR)对69例1型糖尿病病人和4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DQB1基因分型。结果 NA和A频率在1型糖尿病组中分别为64.5%和35.5%,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0.4%和59.6%(NA的相对危险度(RR)=2.68,P〈0.01);表现型NA/N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LADQβ链第57位非门冬氨酸(NA)或门冬氨酸(A)与华南地区1型糖尿病易感性或抵抗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一步法序列特异性PCR技术(sPCR)对69例1型糖尿病病人和47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DQB1基因分型。结果NA和A频率在1型糖尿病组中分别为64.5%和35.5%,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0.4%和59.6%(NA的相对危险度(RR)=2.68,P<0.01);表现型NA/NA、NA/A和A/A频率在1型糖尿病组中分别为47.8%、33.3%和18.8%,在对照组中分别为31.9%、17.0%和51.1%(P<0.01),其中表现型A/A频率在1型糖尿病组的分布明显较对照组降低(RR=0.22,P<0.01)。等位基因DQB10302和DQB10201在1型糖尿病组中,频率较对照组增高。结论研究提示NA与华南地区1型糖尿病的易感性呈正相关,A与华南地区1型糖尿病的易感性呈负相关。这种关联在儿童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中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9.
应用NAG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反映细胞增殖,检测30例I型糖尿病(I型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谷氨酸脱羧酶(GAD)的反应性,并以Ⅱ型糖尿病(Ⅱ型DM)、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正常人各30例作对照。同时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I型DM患者血清中GAD自身抗体作比较。结果GAD反应性T淋巴细胞I型DM的阳性率为36.7%(11/30),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10%(3/30),而Ⅱ型DM和正常对照组无一例  相似文献   

1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随机选择的125例NIDDM患者和50例非DM患者进行ApoE基因型检测,以研究NIDDM患者CHD与ApoE基因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IDDM患者心肌梗塞和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在Apoε4/4和ε4/3型组中发生率分别为21%和41%,但不同基因型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心绞痛在Apoε4/4和ε4/3型组中为52%,显著高于ε3/3型组(31%,P<0.05)。Apoε4/4和ε4/3型NIDDM患者,任何证据的CHD发生率为72%,显著高于ε3/3型组(37%)及ε2/2、ε3/2型组(33%,P<0.01)。NIDDM患者中CHD组Apoε3/3和ε4/3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2%和34%,分别低于(ε3/3)、高于(ε4/3)非CHD组(71%,P<0.05;10%,P<0.01);CHD组ε4等位基因频率为21%,明显高于非CHD组(7%,P<0.01)。提示Apoε4/4和ε4/3为NIDDM患者CHD的重要危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线粒体转运核糖核酸亮氨酸基因异常与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异常是NIDDM及IDDM的致病基因之一。在290例NIDDM及90例IDDM中,各检出该基因异常1例,检出率分别为0.34%及1.1%。在一级亲属或母亲同患糖尿病的NIDDM和IDDM人群中,检出率分别为2.5%、4%及10%和20%。而在无家族史人群中,检出率为0。提示该基因的检测着重于在有家族史甚至是母亲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2.
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 方法:应用PCR方法对131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GLUT1基因多态性与NIDDM及DN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并结合患者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进行分析。 结果:①NIDDM组患者Xba I(+/-)基因型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62%vs33%,P〈0.01),而Xba I(  相似文献   

13.
山东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候选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与若干候选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结合短患联重复序列多态性标记的方法,对山东地区汉族10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5名正常对照组葡萄糖激酶(GCK)基因、NIDDM1(D2S140)基因及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GCK等位基因A5及NIDDM1(D2S140)等位因基B2与2型糖尿病组呈正相关,RR分别为15.70(P〈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水平及其与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67例NIDDM患者用紫外法测定SACE水平。结果NIDDM全组SACE为(339±124)U/L,明显高于正常人[(28.1±5.7)U/L],P>001。其中超出正常范围(395U/L)者18例,占27%;糖尿病肾病(DN)者(30例)SACE更高[(426±10.6)U/L],而无DN者[37例,(269±5.7)U/L]与正常人无异。结论NIDDM患者SACE升高与病程、DN、视网膜病变(DR)、神经病变、心血管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有关。为临床应用ACE抑制剂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Ⅱ型糖尿病(NIDDM)发病及其与微血管合并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方法对131例NIDDM患者ACE基因多态性进行了观察,并结合患者眼底和肾脏病变进行了分析。结果:NIDDM患者DD型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DD型与NIDDM的发生明显相关(OR=4.26,95%可信限为1.948~9.314),NIDDM患者伴眼底病变者DD型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无眼底病变的患者(P<0.05)。DD型与NIDDM患者眼底病变的发生明显相关(OR=4.667,95%可信限为1.414~15.40)。NIDDM患者伴肾病者DD型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无肾病患者(P<0.05),DD型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明显相关(OR=3.636,95%可信限为1.168~11.323)。结论:ACE基因DD型与NIDDM易感性相关,NIDDM患者携带DD型者易罹患糖尿病眼底病变和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空腹血糖(FBG)水平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发病的预测价值,对1986年638例非糖尿病人群(糖耐量正常341例,糖耐量低减297例)于1992年进行血糖复查。结果发现,随着初访时FBG水平增高,6年后NIDDM发病率逐步增加。COX成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的影响后,在糖耐量低减组FBG仍与NIDDM发病显著正相关(P=0.0001),FBG均值为5.19mmol/L亚组与均值4.61mmol/L亚组相比,NIDDM发病危险已有显著差异(RR2.1,95%可信区间1.19~3.74,P=0.01)。FBG均值为6.50mmol/L组,NIDDM发病危险更高(RR2.9,95%可信区间1.79~4.59,P=0.0001)。认为FBG水平为NID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NIDDM患者24小时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30例血压正常的NIDDM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探讨其与自主神经病变和肾病的关系。结果:NIDDM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16.5±2.6kPa)、夜间收缩压(16.3±3.1kPa)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4.6±1.1kPa和14.0±1.6kPa)明显增高;夜间收缩压负荷值增高(有17例,占57%);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降低(5.7%±5.0%对10.4%±5.7%);有神经病变的NIDDM患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3.6%±3.3%)及昼-夜尿白蛋白排泄差值(8.8%±8.5%)均低于无神经病变患者(分别为9.9%±5.1%和20.6%±11.1%)。提示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以及夜间血压增高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血清胰岛细胞抗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者采用O型血人新鲜胰腺冰冻切片作抗原,建立了血清胰岛细胞胞浆抗体(ICA)的间接免疫荧光测定方法。对157例糖尿病患者(其中IDDM82例、NIDDM75例)和84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清ICA检测。结果,IDDM组、NIDDM组和对照组的ICA阳性率分别为31.5%、13.3%和1.1%,3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IDDM组中,病程6个月以内者ICA阳性率为41.7%,病程超过6个月者为22.6%,差异无显著性。10例ICA阳性的NIDDM病人中,4例为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者。提示ICA是IDDM的自身免疫血清学标志,对糖尿病的病因学诊断分型及判断NIDDM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评价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老年患者糖尿病肾病(DN)的进程,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以99mTc-DTPA为示踪剂进行肾动态显像,同时获得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功能曲线和肾动态显像。结果本组患者GFR均降低,病程≤10年(65.3±13.1ml/min)和病程>10年(54.2±15.7ml/min)较对照组(90.4±16.6ml/min)明显降低(P<0.01);肾功能曲线峰时,病程≤10年(左右肾分别为4.4±1.5及4.4±1.4分)和病程>10年(4.5±1.8及4.6±1.7分)较对照组(均为3.6±0.9分)明显后延(P<0.01),10和20分钟残存率均增高,后者仅病程>10年(左右肾分别为54.2%±14.1%及53.9%±14.2%)者较对照组(48.6%±8.3%及48.2%±9.3%)明显增高(P<0.05)。结论本组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滤过和排泌功能均受损,其程度随NIDDM病程的延长而加重,提示病程已进入DNⅡ~Ⅳ期。  相似文献   

20.
用基因诊断技术在207例无亲缘关系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中,筛查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糖尿病,2例基因诊断阳性。本病在具不常见临床表现的NIDDM亚群中占2.4%~11.1%。对2例阳性者的家系进行临床及基因分析,检测25个家系成员中,10个基因诊断阳性。提出对于起病早、对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需改用胰岛素治疗、有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减退、消瘦、神经性耳聋、有糖尿病及/或听力障碍家族史且符合或不能除外母系遗传一种或多种情况的NIDDM者应疑及本病。可用方法简便、易于判断的等位基因特异引物扩增(ASPA)或PCR206bp/ApaI或HaeⅢ技术进行临床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