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我科自 2 0 0 0年至今用膈肌瓣转移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11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1例中患者男 5例 ,女 6例。年龄 14~ 5 3岁之间 ,平均年龄 36岁 ,病程 7个月~ 15年 ,均有间歇性吞咽困难 ,进食时间延长 ,8例有呕吐 ,7例有胸骨后及上腹部灼痛 ,5例有脱水消瘦体重下降。X线造影均显示中下段食管扩张 ,贲门部狭窄成鸟嘴样或萝卜根样改变。 4例纤维镜检查见下段食管近贲门处管腔变小狭窄 ,粘膜粗糙 ,充血水肿 ,糜烂等炎症改变。1 2 手术方法 作左后外侧切口经第七肋间进胸 ,切断结扎左下肺韧带后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Heller加带蒂膈肌瓣翻转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3年开始,该科用改良Heller加带蒂膈肌瓣翻转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4例,通过对比手术前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以及手术后24 h食管pH值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用改良Heller加带蒂膈肌瓣翻转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手术前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等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Heller加带蒂膈肌瓣翻转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手术简单,术后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复发几率小,术后反流发生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观察临床疗效。方法总结46例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经验,行单纯改良Heller手术3例,附加抗反流及保护手术38例,其中行改良Heller手术附加胃底覆盖术(简称胃底覆盖术)10例,行改良Heller手术附加带蒂膈肌瓣反转修补术(简称膈肌瓣反转术)28例。行贲门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5例。结果术后优良率81.6%,改善率13.2%,无效5.3%。术后胃食管反流13.2%,其中单纯改良Heller手术33.3%,胃底覆盖术20.0%,膈肌瓣反转术7.1%。结论经胸膈肌瓣反转术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6.
7.
我们自2002年迄今对2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采用了食管下段部分切除,胃浆肌瓣覆盖式食管胃吻合的手术方法治疗[1],取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1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认为内镜检查与活检组织检查合并应用在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排除癌变或与贲门癌及其他性质的狭窄。总之,内科保守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10.
11.
贲门失弛缓症的主要特征是食管蠕动功能的丧失和食管下括约肌不能松弛或者松弛不完全,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还不确定,但有研究显示贲门失弛缓症不是食管下段括约肌(LES)本身的病变,而是支配LES的肌间神经丛中松弛LES的神经减少或缺乏引起。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及综合方法治疗,本文对近年来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进展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贲门失弛缓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2月至1991年12月,我院为39例责门失弛缓症病人进行了外科治疗,本文就手术方式及其疗效加以讨论。临床资料39例中男25例,女性14例,年龄13个月~55岁,病程2个月~13年,病史1~5年者占67.4%。本组病人的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呕吐或反刍、胸骨后疼痛或不适、体重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胸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回顾性总结了经胸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7例,其中24例经胸腔镜行食管贲门肌层切开,3例在胸腔镜辅助下经腹小切口行贲门肌层切开,同时追加抗反流手术,本组经胸手术时间50-110min,平均69.3min,经腹手术80-135min,平均105min,术后住院时间6-18天,平均9.2天,2例术中发生食管粘膜破裂,当即进行了粘膜修补,27例中2例失访,25例随访2-60个月,平均28.3个月,23例术后进食顺利,其中有3例有不同程序反酸或灼心感觉;2例术后仍有轻度间歇性吞咽困难,需要饮食调节。结论:贲门失弛缓症胸腔镜手术治疗是可行的,随着操作技术提高和器械不断改进,这种手术的优点将会进一步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4.
贲门失弛缓症,又名贲门痉挛或巨食管症,它是一种以间歇性进食困难、食管排空异常与延缓为特征的动力性疾病,在临床上远比食管癌、贲门癌少见。作者曾诊治10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26岁;病程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腹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4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1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治疗过程,1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均行经中上腹部正中切口食管下段前壁肌层切开部分胃底折叠固定术。结果:1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0例,明显好转2例,有效率为100%。结论:经腹入路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有效预防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79-04~1997-01采用Heller氏手术附加食管隔肌悬吊固定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44例,经8个月~16年随访,疗效满意,现结合临床资料对其疗效评价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10~71岁,平均31.5岁,21~40岁年龄组26例,占59.1%。病程7个月~14年。本组44例均有不同程度间歇性吞咽困难,对例有呕吐或返流,19例有胸骨后或上腹部疼痛,匕例有脱水、体重下降,11例和精神因素有关。本前X线食管钡餐检查见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扩张,责门呈乌嘴样、萝卜根样改变。术前有9例病人行食管镜检查,见食管粘膜粗糙,有… 相似文献
17.
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神经肌肉病变所致的食管动力学功能障碍性疾病.以食管体部正常运动消失及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松弛不良为特征,也被称为巨食管症或贲门痉挛.本病的发生率约为1/10万,男女发病比例大致相同,30~50岁多见. 相似文献
18.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是一种原发性食管神经、平滑肌病变所致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吞咽时下食管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不能正常松弛为特点,并伴有食管体部的扩张和食管失蠕动。其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餐后反食,胸骨后不适或疼痛,可伴有体重减轻等。该疾病药物治疗临床疗效尤其是远期疗效难令人满意,目前多用于轻症和早期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疗效。方法对临床32例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进行内镜下肉毒毒素环形点注后临床观察。结果肉毒杆菌毒素可以抑制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对抗因抑制性神经元受损所造成的胆碱能神经兴奋性亢进,降低LES静息压,增加LES松弛率,减少食管潴留。结论肉毒毒素治疗AC是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20.
贲门失弛缓症并发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贲门失弛缓症并发食管癌,近年来的报导略有增加,在发病因素及临床诊断上还应进一步探讨。发病率及发病因素贲门失弛缓症并发食管癌的发病率,Mathews报道在1,000例贲门失弛缓症中发生3例,发生率0.3%。多数报道发生率在3.3%左右。在年龄发病率上,按平均年龄计算,Boliver报告为52岁,Hankins报告为55岁。在平均病期上,Williams报告17.7年,Pierce报告为23年。由此可见,年龄大和病期长说明并发癌的过程较长。癌的发生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