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报告发病持续上升的原因,提出控制建议.方法 对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肝病例、乙肝病例报告质量调查、乙肝监测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2005~2007年报告乙肝病例中以慢性乙肝(占35.75%~46.73%)和未分类(占54.29%~44.57%)为主,急性乙肝占报告乙肝病例的9.96%~8.70%,发病率未见上升(7.52/10万~7.74/10万).基层单位乙肝实验室诊断能力不足,医务人员对报告标准掌握不一.结论 中国乙肝报告发病率高的原因与乙肝病例诊断,急、慢性乙肝合并报告和慢性病例重复报告有关.对急性病毒性肝炎开展实验室诊断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根据河南省十七六地各县区定传病上报材料统计,近十年我省各类肝炎平均发病人数达58497人,发病率为70.36/10万,93、94年占甲、乙类二 定传染病构成比分别为50.57%和42.61%,发病率无跃居首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北京市大兴区1997~2005年年鉴资料和疫情统计报表及大兴区统计局历年人口年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7~2005年大兴区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为1 90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4.24/10万,乙型肝炎的发病率(23.69/10万)为最高,春季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季节,冬季发病率相对偏低;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在今后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目前传染病的主要病种之一,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为了解莱芜市乙肝疫情态势,我们对1991~2003年莱芜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为制定今后乙肝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清远市1993—1999年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清远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方法:整理分析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结果:全市病毒性肝炎总发病率1993年为37.89/10万,1995年至1999年维持在55.50-63.35/10万之间,其中甲型肝炎发病率多年稳定在8/10万左右,乙型肝炎发病则由1993年的13.20/10 万上升到1999年的42.87/10万,占全部病毒性肝炎病例数的近3/4;3-6月和5-8月分别为甲型,乙型肝炎的多发季节,儿童、学生中甲型肝炎的发病率仍形成一个小高峰,近年来开展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降低10岁以下儿童的乙型肝炎发病率效果尚不明显,结论:病毒性肝炎在清远市近年来未得到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炎是其主要流行型别。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溧水县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为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年至2011年溧水县网报病毒性肝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年至2011年溧水病毒性肝炎919例,全县平均年发病率为32.22/10万,男性多与女性;中青年高于其他年龄组;年份监测显示逐年呈下降趋势。结论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和分析,在做好常规免疫工作的同时,开展大年龄组的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上海市杨浦区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完善肝炎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07年杨浦区网络直报的急性肝炎疫情、病原学分型及专题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7年杨浦区急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2.17/10万,其中常住人口年均发病率为11.79/10万,外来人口年均发病率为15.05/10万;五角场和殷行社区发病率最高,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4.35/10万、23.50/10万;病原学分型显示,网络直报肝炎病例中乙肝比例较低,未定型肝炎比例较高。[结论] 2005—2007年杨浦区急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网络直报乙肝病例不全是急性乙肝病例;未定型病例多,主要由误诊、误报、分型信息未及时订正和疾控中心未及时对监测点医院分型情况进行督导等原因引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湖北省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现状,为制定肝炎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搜集湖北省2004-2010年病毒性肝炎病例,结合同期人口学资料,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湖北省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从2004年的118.00/10万到2010年增加到145.71/10万,其中超过85%的肝炎病例是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男女比例达到1.70,远远高于全人群的男女比例;在研究期间,乙肝年平均发病率变化百分比为4.23%,同期的同一指标丙肝为28.78%;15岁以下乙肝发病的比例在2004-2010年间显著降低;人群中受到病毒性肝炎危害人数最多的是农民、学生和工人;疫苗在病毒性肝炎的防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 持续观察发病率的变化,深入研究和分析变化的原因,针对不同人群的危险因素确定病毒性肝炎进一步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广西1990—2012年乙型肝炎发病的流行趋势,发现重点人群,进一步探讨防治策略。方法根据历年乙肝报告的发病资料和人口资料,计算年发病率以及性别、年龄别发病率,并建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0—2012年广西共报告乙肝发病58172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6.78/10万,男性发病率(75.03/10万)高于女性(36.56/10万);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0~9岁年龄组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发病年龄呈后移趋势,20~29岁人群发病率最高。结论男性青壮年为乙肝发病的重点人群,预防乙肝应在提高对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阻断母婴传播的基础上,加强对其他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的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张家港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9年张家港市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9年张家港市病毒性肝炎累计报告542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3.25/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报告甲肝164例,乙肝3076例,丙肝300例,戊肝525例,肝炎(未分型)135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70/10万、13.19/10万、1.29/10万、2.25/10万和5.83/10万;发病年龄集中在30~50岁年龄组,占64.90%(3520/5424);男性发病率(年均发病率29.47/10万)远高于女性(年均发病率16.41/10万);职业构成中农民发病数居首,占46.13%(2502/5424)。结论 张家港市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应以乙肝为重点,进一步做好病毒性肝炎重点人群的预防接种工作;提升医疗机构检测和诊断能力,从而提高肝炎确诊率和分型率。 相似文献
14.
福州市1993~2003年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对福州市 1993~ 2 0 0 3年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进行分析 ,为制定控制肝炎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福州市 1993~ 2 0 0 3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炎发病率 1993~ 1995年呈下降趋势 ,1996年后又呈逐年上升。 1993~ 2 0 0 3年 ,甲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乙型肝炎发病率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由1993年的 1.0 5∶1逐步演变倒置成 2 0 0 3年的 1∶11.71。除平潭县外 ,福州市区肝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普遍高于其它县 (市 ) ,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征。乙肝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甲肝以 1~ 5月为发病高峰期。甲肝男∶女为 2 .11∶1,乙肝男∶女为2 .68∶1。甲肝发病率以 2 0~ 3 9岁为高 ,乙肝发病率以 2 0~ 5 9岁为高。甲肝发病以农民、工人、学生为主 ,乙肝发病以农民、学生、家务为主。结论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应把肝炎防治列为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在抓好儿童、新生儿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同时 ,应进一步扩大疫苗免疫范围。 相似文献
15.
长沙市1997~2004年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对长沙市1997~2004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的分析,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做好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降低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7~2004年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7~2004年长沙市病毒性肝炎共计发病15 187例,2002年发病率最高(41.95/10万),2004年发病率最低(18.16/10万),年均发病率32.57/10万,8年间发病率波动较小。发病最高的区县为宁乡县,发病率68.22/10万;发病数占前三位的职业是农民、学生、工人。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44岁之间;男性发病人数多于女性;以乙肝发病数最多占肝炎总病例数的74.82%。结论病毒性肝炎在长沙市传染病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位置,为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必须切实抓好肝炎的防治工作,应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防控措施,特别是青壮年及农民、学生的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2年来长江路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疫情动态,为完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通河街道、庙行镇1994至2005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江路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庙行镇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虽高于通河街道,但其发病率下降趋势更为明显;本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血清分型在上世纪90年代以甲肝为主,近年来以乙肝、戊肝为主;除丙肝外,各型肝炎发病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20岁及以上成年人为主。结论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防制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在巩固儿童甲、乙肝疫苗接种的基础上,加强成年人的预防控制,建议在成年人中推广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7.
18.
病毒性肝炎(肝炎)是我国法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其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近年来,宿迁市大力开展和落实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探讨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掌握其发病新规律,为制定和完善综合防治措施,现将宿迁市1997年~2004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2004-2013年我国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及发病死亡规律。方法 对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4-2013年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中的病毒性肝炎数据进行发病和死亡分析。结果 全国以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个省份为高发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构成以乙型肝炎(80.63/10万)和丙型肝炎(9.68/10万)为主,分别占病毒性肝炎报告总发病例数的80.90%和9.25%.甲型、未分型肝炎报告发病数呈下降趋势,乙、丙、戊型肝炎的报告发病数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10年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死亡患者10 008例(年均死亡1 001例).甲、戊、未分型肝炎报告死亡数呈减少趋势;乙型肝炎报告死亡数波动减少,但所占构成比变化不大;丙型肝炎死亡报告数呈递增趋势。结论 2004-2013年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无下降趋势,乙型肝炎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显着上升趋势;病毒性肝炎总体病死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乙型肝炎仍为病毒性肝炎死亡的主要构成,丙型肝炎死亡构成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乙、丙型肝炎是我国病毒性肝炎的防治重点,西部7个高发病省份为防控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