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鼻口面罩式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左心衰伴严重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69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鼻导管吸氧,观察两组治疗2h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气分析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水平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伴严重低氧血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BiPAP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生理指标、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HR、RR、PaCO2/FEV1/FVC%、PEF、pH、Pa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综合治疗联合BiPAP显著改善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疗效优于常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陈加宏 《黑龙江医药》2010,23(3):455-456
目的:探讨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与常规呼吸内科治疗的疗效对比。方法:7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二组,每组35例,在常规治疗一致下,治疗组加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5天为一治疗阶段,观察患者5天后的症状体征及pHPaO2PaCO3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在血气分析各数值间做统计学分析。结果:BiPAP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气指标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HPaO2PaCO2 P值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有统计学意义(各P值均〈0.05)。结论:BiPAP通气支持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新生儿低氧血症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低氧血症患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和吸氧治疗,观察组患儿同时给予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对照组患儿同时给予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SpO2、PaO2、PaCO2和pH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并且两组患儿治疗后SpO2、PaO2、PaCO2和pH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新生儿低氧血症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无创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桂金华 《江西医药》2013,(12):1159-1161
目的评价早期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意识状态改善时间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PaCO2和PaO2)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意识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纳洛酮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刘彬  许卫江 《中国医药》2007,2(8):478-479
目的探讨肺复张手法对纠正心脏术后低氧血症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心脏术后接受机械通气的低氧血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组选择呼吸模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肺复张治疗,并对2组氧合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肺复张治疗后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改善(P〈0.01),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对照组增高(P〈0,05),2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呼吸机治疗时间、感染机会、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心脏术后尽早应用肺复张治疗可明显纠正低氧血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呼吸科收治的重叠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104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给以常规控制性氧疗、抗感染、改善肺通气、激素应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结果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AHI、氧减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是治疗重叠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而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丽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97-98,101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治疗原发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6例原发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4例给予霉酚酸酯治疗,对照组22例给予环磷酰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40.9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45,P〈0.05)。结论霉酚酸酯治疗原发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iPAP辅助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92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于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治疗及鼻导管给氧,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分析的pH值、PaO2、PaCO2动态变化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别。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点2组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pH、PaO2、PaCO2的动态变化趋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5d后,2组患者的Borg呼吸困难分级均明显下降(均P〈0.001),但治疗组的Borg呼吸困难分级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01)。结论BiPAP呼吸机可改变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短期血气变化及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联合盐酸氨溴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仅进行BiPAP治疗,观察组46例在BiPAP治疗后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2周后观察血气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对照组(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BIPAP联合盐酸氨溴索可改善COPD患儿血气指标,提高患者耐受性,促进临床症状消除。  相似文献   

11.
张逢博 《中国医药》2009,4(10):812-814
目的应用多普勒心功能综合指数(Tei指数)评价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儿心脏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急性左心衰竭患儿,在常规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h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等指标的变化,并在机械通气前后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室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及Tei指数。结果经口鼻面罩BiPAP呼吸机治疗后,29例患儿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及呼吸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为90.6%。BiPAP治疗前后Tei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72±0.05.0.60±0.02,P〈0.05)。结论BiPAP可明显改善急性左心衰竭患儿的心功能,改善低氧血症;Tei指数是一种无创、敏感、准确、综合评价心脏整体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商丘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研究组23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与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及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患儿呼吸窘迫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且疗效显著,对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肺功能及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缓解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时监测患者的生存质量积分、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生存质量:治疗前,两组SGRQ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呼吸症状和疾病影响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②肺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个月时,仅FEV,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FEV1、FEV1%及FEV1/FVC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或P〈0.01)。③血气分析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个月后,除PCO2外,PO2和SaO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2个月后,PCO2、PO2和SaO2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血气、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项简单易行、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面(鼻)罩BiPAP通气联合可拉明治疗慢阻肺高碳酸血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慢阻肺高碳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BiPAP组、可拉明组。3组患者其它治疗均按临床常规进行,联合治疗组应用BiPAP通气每日4小时联合可拉明3.75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BiPAP组应用BiPAP通气每日4小时,可拉明组应用可拉明3.75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治疗7天后对3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联合治疗组能显著改善CO2潴留,治疗前后PaCO2差异显著(P〈0.01)单用BiPAP通气对改善CO2潴留有统计学意义(P〈0.05X单用可拉明对CO2潴留改善不明显(p〉0.05)。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联合治疗组83.3%、BiPAP组60.0%、可拉明组33.3%。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与BiP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可拉明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面(鼻)罩BiPAP通气联合可拉明治疗慢阻肺高碳酸血症比两者单用较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65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岳2h的动脉血气指标及临床指征变化。结果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H值升高(P〈0.05),PaCO2水平降低(P〈0.05),PaO2水平升高(P〈0.05)。65例呼吸衰竭患者中,58例治愈,5例改为有创机械通气,2例死亡。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和缺氧状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临床中采取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录的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pO2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取BiPAP呼吸机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替米沙坦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氨氯地平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38例(95.0%),对照组总有效31例(77.5%),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发生1例(2.5%)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7例(17.5%)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中采用替米沙坦和氨氯地平,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6年收治于我院的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的pH值、动脉Pa02、PaCO2变化情况。结果通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均达到一定的改善,患者的PaO2上升、PaCO2下降。治疗后观察组血气指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机械通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PaO2[(71.46±2.25)mmHg vs.(63.88±2.34)mmHg]、SpO2[(93.87±2.52)rnmHgVS.(88.23±2.35)mmHg]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R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pH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BiPAP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喻昌利  张志芬  王任利 《河北医药》2011,33(20):3094-3095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ECOPD患者48例,根据肺功能分级分为中度组和重度组。对48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纤维蛋白原、血常规及血气分析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重度组FIB、PCO2、PO2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FIB、PCO2、PO2、WB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相关关系最强(r=0.863,P〈0.05)。治疗前FIB与PC02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PO2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COPD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不同,重度组高于中度组。FIB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炎症反应及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AE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