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恩再适防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手术结束前25 min静脉滴注2μ/kg芬太尼+8 mg可赛风;治疗组:术前晚、麻醉前、术后各静脉注射7.2 U的恩再适.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吸入异氟醚,手术结束时停止泵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以及患者恢复期的疼痛程度和拔管后需要追加芬太尼的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复合麻醉的术后急性疼痛发生中等和严重疼痛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拔管后需2次追加芬太尼的人数也少于时照组(P<0.05).结论 恩再适能够防治手术停止麻醉后引起的术后疼痛,并且促进自主呼吸恢复和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处理的临床资料,提高围术期安全性,降低并发症。方法分析我院东区PACU收治的96例OSAHS患者,对镇静镇痛方式、呼吸机治疗、监测手段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年龄26-62岁,体重70-112kg,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40,合并高血压37例、糖尿病12例,心电图检查示ST段或T波改变22例,左心室高电压17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9例。所有患者术后均保留经鼻气管插管PACU过夜,1例患者拔管后再插管入ICU治疗,其余患者术后第2天晨拔管返回病房,均未发生术后知晓、气管切开、术后出血。结论重症OSAHS患者术后给予合理镇静镇痛留置气管导管过夜是安全和快速恢复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老年病人全麻术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发生原因、预防及有效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麻醉恢复室(PACU)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老年全麻病人拔管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原因及其处理。结果:PACU收治的1700例全麻术后老年患者中20例需重新插管行呼吸机治疗,发生率为1.2%。造成二次插管的主要原因有呼吸道梗阻(7例)、麻醉药物残余作用(6例)、反流误吸(4例)和低温寒战(3例)等。结论:拔管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围拔管期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手术部位及方式、麻醉用药及患者呼吸恢复情况等决定拔管时机,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减少呼吸并发症及二次插管率。  相似文献   

4.
周红梅  方芬 《嘉兴医学》2001,17(1):20-20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28例后颅窝肿瘤手术的麻醉经验,探讨此类病人手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28例患均静脉快诱导气管持管,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术中监测MAP,SpO2,PetCO2,ECG等。结果:其中控制性降压10例,保留自主呼吸6例;术毕20例保留气管导管送ICU行呼吸机支持治疗,稳定后拔管。结论:后颅窝肿瘤手术麻醉诱导应力求平稳。避免颅内压升高,术中采用静吸昨合麻醉,严密监测,并应满足手术部位 需要,控制性降压可保持术野清晰,利于手术操作,有时需保留自主呼吸,有利于术对重要手术部位的功能评判,术毕保留气管导管,送ICU。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麻醉恢复室全麻手术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有效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麻醉恢复室(PACU)气管拔管后再次插管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 PACU收治的7428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有9例需重新气管插管行呼吸机治疗,发生率为0.12%.造成二次气管插管的原因有呼吸道梗阻7例、麻醉药残余作用1例、低体温1例.结论 拔管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全麻用药、患者年龄及患者呼吸恢复情况等决定拔管时机,并及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到拔管指证个体化,可有效减少恢复室二次气管插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功能障碍的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方法:对45例此类病人作全面积极的术前准备,麻醉选择,硬膜外腔阻滞麻醉13例;其余均采用全凭静脉复合麻醉或加硬膜外腔镇痛,结果:麻醉诱导后表现出血压下降,收缩压剧升,心率增快,频发室早等;脉搏氧饱和度术中,术后大多正常,有7例术后需继续呼吸机支持。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此类病人安全度过手术和醉的关键所在;麻醉用药宜小剂量,低浓度,分次缓注;维持循环稳定;注意呼吸功能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耳鼻喉术后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年龄2~12岁行耳鼻喉手术患儿65例进行术后复苏监护和护理,密切观察意识、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四肢活动等。结果:65例全身麻醉手术后患儿均在恢复室顺利拔管,完全清醒,呼吸、心率平稳,肌张力恢复。结论:耳鼻喉术后患儿于恢复室经严密监测和精心护理,有效减少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及转运途中躁动、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患儿围手术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朱琼芳  黄毓婵  陈旭素 《吉林医学》2012,(30):6702-6703
目的:总结小儿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拔管期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84例6个月~12岁小儿,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后送入恢复室行苏醒恢复。进入恢复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呼吸、氧饱和度。护理上重点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观察拔管后的恶心、呕吐,防止误吸;拔管后警惕因舌后坠、喉痉挛和喉头水肿发生呼吸道梗阻;注意小儿制动,防止坠床。结果:拔管后发生喉痉挛1例,术后躁动3例。所有患儿在复苏室恢复期间恢复顺利,术后安全返回病房。结论: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护理主要是呼吸系统的护理,包括气管分泌物的清理、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麻醉方法及围术期处理。方法 总结28例通过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的术前评估、麻醉方法、术中及术后处理情况。结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选择局麻安全有效,但血压、心率与基础值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增快,术中患者仍觉伤口疼痛,给手术操作带来不便;局麻时辅助强化麻醉,术中患者SpO2有下降趋势;全麻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但拔管后2例,出现严重的舌后坠及低氧血症,经处理后好转。结论 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全麻是最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单纯全麻(GA)和全麻联合双侧股神经阻滞(FGA)两种麻醉方式对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1~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通过查阅电子病历、麻醉及麻醉恢复室记录单,统计GA组和FGA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BMI,术前及术后心率(HR)、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应用止血带时间、拔管时间,失血量及两组送恢复室患者比例和恢复室停留时间等.结果 205例患者纳入研究,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GA组150例,有77例(51.3%)带管送恢复室,1例(0.7%)带管回病房,1例带储氧面罩回病房;FGA组55例,有19例(34.5%)带管送恢复室,无带管回病房病例.FGA组拔管时间[(13.8±16.7) min vs.(21.3±17.4) min]和恢复室停留时间[(52.1±16.9)min vs.(63.6±30.1) min]较GA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麻联合双侧股神经阻滞麻醉可以降低术后带管送恢复室的需求,促进早期拔管,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加快手术间及恢复室的周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组(R组)和异丙酚芬太尼靶控组(F组),每组20例.观察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观察病人拔管后即刻、离开恢复室、拔管后1、3和24 h的意识状态(OAAS),认知功能测试(MMSE),疼痛评分(VRS)及主诉需要阿片药镇痛的时间;观察恶心呕吐等副反应,记录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和病人满意度等.结果 F组的插管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R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R组病人在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时、拔管后1 h和术后24 h的VAS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需要阿片药镇痛者R组明显多于F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诱导更加平稳,但苏醒质量不如异丙酚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优良,术后需及时镇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治疗单纯肥胖症围手术期麻醉的处理措施.方法 57例单纯肥胖症患者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术中连续监测心率、有创动脉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气分析,并根据术中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呼吸参数,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 3.3 h,未发生术中知晓和麻醉意外. 57例患者中插管困难8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5例,清醒插管3例.2例体质量为210 kg患者术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57 mm Hg,术中给予乌司他丁10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持续滴注,PaO2最高达176 mm Hg,考虑患者肥胖、心肺功能差,手术结束后送到ICU继续给予呼吸治疗,3 d后拔管.其余56例患者均在麻醉复苏室拔管,返回病房.结论 全面的术前评估、合理术前用药、适当插管方法的选择、合理麻醉药品的选择、术中呼吸管理、掌握安全拔管时机是单纯肥胖症患者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刘金宁 《基层医学论坛》2014,(31):4194-4196
目的:研究分别于腰硬联合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对男性患者手术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择期手术需留置导尿管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对照组(40例)在麻醉前留置导尿管。比较2组患者在术前10 min心率、呼吸、血压的变化及自述疼痛不适性。结果试验组心率、呼吸、血压的变化及自述疼痛不适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上述变化与手术耐受性呈正相关。结论在腰硬联合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可明显降低男性手术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的变化及疼痛不适,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的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卵巢肿瘤和输卵管切除手术的病人90例,年龄16~42岁,随机分为异丙酚瑞芬太尼(R)组及异丙酚芬太尼(F)组,每组45例.观察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时的血压、心率;记录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观察病人拔管后即刻、离开恢复室、拔管后1、3和24 h的意识状态(OAAS),认知功能测试(MMSE),疼痛评分(VRS);观察恶心呕吐等副反应,记录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和病人满意度等.结果:两组病人诱导血压均下降,无显著差异,F组的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R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两组病人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有显著性差异.R组病人在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时间、拔管后1 h的VRS评分高于F组.病人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卵巢肿瘤和输卵管切除术时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苏醒质量上更优于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瑞芬太尼麻醉组病人术后很快就会感到疼痛,术后镇痛应及时开始.  相似文献   

15.
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在全麻病人术后的应用李永富(兴化市人民医院,兴化225700)关键词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麻醉,全身全麻手术结束,病人呼吸通气量正常,有咳嗽、吞咽反射,唤之能应时拔管。拔管后什么时侯送病人返回病房较安全?我们将160例全麻术后病人分...  相似文献   

16.
老年手术患者静脉应用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为主诱导和麻醉维持,观察全麻诱导前后、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及拔管后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及拔管时间,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肌僵现象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血压、心率均低于诱导前(P〈0.05);瑞芬太尼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切皮时的血压、心率均低于芬太尼组(P〈0.05);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拔管时间及离开恢复室时间也短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使用瑞芬太尼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苏醒快,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好,适合用于老年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7.
何芳 《中外医疗》2014,(8):100+102-100,102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效果。方法该院77例行手术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与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并对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77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麻醉期。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等不同时间段与正常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该组无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发生。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拔管患者40例(51.95%),自主呼吸恢复欠佳带管送回ICU患者29例(37.66%),气管切开手术8例(10.39%),术毕后均送回ICU。该组治疗有效率93.51%,死亡率6.49%。结论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行气管插管与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可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靶控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棼醒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对照组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脂肪乳剂0.1mL/kg。观察麻醉前、停用异丙酚时、停用瑞芬太尼时、术毕清醒时、拔管时、拔管后1min及拔管后5min的半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脑电双频蹭指数(BIS),记录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躁动发生率和跺动评分,离开麻醉恢复室时患者伤口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术毕清醒和拔管时MAP值和HR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拔管时躁动发生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36.67%,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疼痛评分观察组亦低于对照组(P〈0.05),但BIS值、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有效预防靶控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而苏醒时间不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合并心肌缺血的老年颌面部肿瘤病人围麻醉期管理。方法40例合并心肌缺血的老年颌面部肿瘤手术病人,采用依托咪酯、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术中根据心电图、血压、心率、心律、脉搏氧饱和度等监测结果,给予硝酸甘油、美托洛尔、利多卡因等处理,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35例患者停药后7~10min清醒,呼吸功能和肌张力恢复,5例患者10~13min清醒,呼吸功能和肌张力恢复。全部病例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无1例发生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采用依托咪酯、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并维持一定深度麻醉,手术全程充分供氧,加强术中监测,酌情使用硝酸甘油、美托洛尔等,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是合并心肌缺血的老年颌面部肿瘤病人围麻醉期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28例胸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对照组(全麻),比较两组在术前30min、术中10min、术后10min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各指标监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拔管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镇痛效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SBP、MAP、DB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给予面罩吸氧,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术前、术中、术后各指标都比较稳定,生命体征平稳。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不良反应少,拔管时间、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镇痛效果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90.62%)(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胸部手术中能保持循环、呼吸功能的稳定,在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中有显著效果,降低全麻的不良反应,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