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自制颈椎侧块锚钉在单开门颈椎管成型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LAP)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8例需行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术中应用自制颈椎侧块锚钉进行"门轴"侧固定,利用JOA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在术中应用自制颈椎侧块锚钉固定时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前平均JOA评分8.4分,随访时平均JOA评分14.2,平均增长率为65.1%;影像学评估显示内固定确实,未见螺钉松动和再"关门"现象。结论在颈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自制颈椎侧块锚钉固定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LAP)中应用椎板支撑钢板固定技术对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6月~2011年2月采用传统缝线悬吊ELAP治疗的3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A组,同期采用传统缝线悬吊辅以椎板支撑钢板固定ELAP治疗的35例患者为B组,比较术后及术后1年两组间JOA评分改善率、轴性症状发生率。结果术后及术后1年两组间JOA评分改善率[A组为(58.57±2.32)%和(61.09±5.14)%,B组为(59.83±3.16)%和(62.51±4.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A组为41.94%(13例),B组为17.1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轴性症状发生率A组为3.23%(1例),B组为2.86%(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ELAP中应用椎板支撑钢板固定技术能减少术后近期轴性症状的发生,但对术后远期的轴性症状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揭阳市东山区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官外孕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实施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对患者实施手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在术后,随访调查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全髋置换术和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选用全髋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手术平均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4.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但患者平均下地时间早于对照组(比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如术后假体脱位、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有移位的股骨颈囊内骨折、年龄〉55岁者,首选全髋置换术;相比空心钉内固定,该术式具有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症状性脊柱硬脊膜外血肿发生原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50例脊柱手术后症状性脊柱硬脊膜外血肿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未发生脊柱手术后症状性脊柱硬脊膜外血肿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找可能引发血肿的原因。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手术医师工作年资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围术期抗凝药物使用率及术后引流不畅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中出血量多、手术节段数多、围术期使用抗凝药物及术后引流不畅、手术医师手术经验不足是引发脊柱手术后症状性脊柱硬脊膜外血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下肢静脉曲张病人38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0例,采用电凝法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传统方法(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78-21,48,P〈0.01)。结论 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优于传统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DSlicer分析处理平台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强化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椎体强化术治疗的6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行3D Slicer软件辅助定位置钉的33例作为3D组和传统徒手定位置钉的3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评估两组患者位置钉Gertzbein-Robbins分级、手术相关指标(单钉置入时间、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指标(疼痛缓解的时间、手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随访结果(对患者随访至术后1年,记录生存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D组患者Gertzbein-Robbins分级中A+B级的例数多于对照组A+B级的例数(P<0.05)。3D组患者单钉置入时间、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手术后的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3.45±0.98)个月,3D组患者在各个随访时间点SF-12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截止时间3D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子宫肌瘤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应用抗生素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晏林 《中外医疗》2012,31(8):3-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优越性。方法将5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负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较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张洁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59-60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许昌市人民医院2009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开腹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 a内每3个月进行1次随访,对比两组症状缓解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经过较短的时间即可下床活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a内随访症状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复发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与开腹手术均能有效改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症状,但腹腔镜手术优势更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Twinfix锚钉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3月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采用Twinfix锚钉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8例(改良组),与同期传统单开门手术治疗的31例(传统组)进行疗效分析比较,记录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分法)、颈椎总活动度(ROM)及轴性症状。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改良组平均24.3个月,传统组平均24.5个月。改良组术前JOA评分(8.13±0.47)分,术后(15.09±0.53)分,改善(6.95±0.68)分,传统组术前JOA评分(8.09±0.53)分,术后(14.94±0.47)分,改善(6.84±0.49)分,两组间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手术前后ROM减少(5.42±1.89)度,传统组手术前后ROM减少(8.67±2.39)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发生轴性症状8例,传统组术后发生轴性症状20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nfix锚钉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能较大程度保留颈椎活动度,能有效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早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铆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铆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且获得随访的25例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Neck Disability Index ),评估其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恢复及生活工作改善情况。结果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铆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运动、感觉及疼痛恢复良好,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的发生,JOA评分由术前的(7.48±0.53)分增加至术后的(12.84±0.85)分,NDI评分由术前的(62.5±4.1)分降至术后的(46.4±2.2)分,在随访期间术后JOA、N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路单开门铆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短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但是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蔡文涛  沈宁江  林明侠 《海南医学》2014,(11):1594-1596
目的评估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改善率、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同时在随访的影像资料上测量术后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曲度指数改变及丢失程度、术后椎管扩大率及椎板开门角度。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7.1±16.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0.0±28.7)ml,椎板开门角度为(48.0±3.1)°。术后椎管扩大率为(69.7±13.5)%;颈椎曲度指数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丢失程度为(3.4±2.7)%;平均脊髓后移距离为(3.1±0.7)mm;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JOA评分改善率与脊髓后移距离无明显相关性(r=0.161,P=0.301)。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避免开门后再关门;并可获得手术后即刻的稳定性,减少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和后凸畸形的发生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是一种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3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前、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颈椎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总的运动范围(ROM)及术后根性、轴性症状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月(8-42月),术前JOA平均为(7.2±2.1)分,术后JOA评分为(13.7±3.5)分,改善率66.3%,颈椎总活动度较术前减小(12.6±3.4)°,术后有4例(10.8%)出现C5神经根麻痹,11例(29.7%)发生轴性症状。结论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能有效促进脊髓型颈椎病神经功能恢复,相当程度保留了颈椎运动范围,但其相关并发症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椎间盘切吸技术在颈椎病治疗中应用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主要病变节段切除植骨加次要节段椎间盘切吸的方法 ,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 41例 ;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半椎板成形术的基础上 ,行后路颈椎间盘穿刺切吸 ,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 2 2例。同传统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 3个月~ 3年 ,按 40分法评分 ,优 2 9例 ,良 2 6例 ,可 6例 ,无效 2例 ,优良率 87 3%。与传统手术组相比 ,优良率明显提高。结论 :应用椎间盘切吸技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 ,具有减压彻底、对颈椎稳定结构破坏小的特点 ,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无缝隙配合模式对颈椎病患者在接受前后入路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手术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接受前后入路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配合模式实施手术配合;观察组采用无缝隙配合模式实施手术配合。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内固定手术操作时间、术后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接受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围手术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护理模式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颈椎病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无缝隙配合模式对颈椎病患者在接受前后入路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手术配合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1998年11月~2004年11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9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术前、术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随访0.5~6.5年,多数病人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按JOA评分标准,单开门组改善率为61.6%,优良率为88.6%;双开门组改善率为63.9%,优良率为91.2%。本组平均改善率为63.0%,优良率为90.2%。结论: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用于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是颈椎管狭窄症有效的治疗方法。单、双开门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留颈椎后部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减少颈椎疾患术后轴性症状发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脊髓型颈椎病(CSM)1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6例,随机分为2组,A组共18例接受保留颈椎后部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B组共17例接受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严重程度进行比较评估。结果JOA评分恢复率A组为(52.0±21.4)%,B组为(52.7±19.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者的比例为22.2%,B组为5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2.87±2.32)%,B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5.51±2.1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指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7.58±3.65)%,B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5.51±2.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留颈椎后部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对于其发挥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和颈椎的稳定性、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保留C2和C7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在对颈椎前凸角度的影响,轴性症状的发生率等方面的临床效果,探讨保留颈后部肌肉止点在防止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28例采用保留C2和C7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和21例传统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在术后和术后3个月随访时JOA改善率,颈椎Cobb角和Ishihara指数的变化,轴性症状的情况,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和传统术式在术后JOA改善率方面的作用相同,Slac术式术后3个月随访时在颈椎Cobb角和Ishihara指数的变化上要小于传统术式,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在术后随访时患者出现轴性症状的比例和新出现症状的比例要低于传统术式,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的手术时间要少于传统术式.结论 颈椎后路手术中尽量避免对肌肉的损伤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可以更好的保护颈后部的伸肌组群,可以获得与传统术式相同的神经减压效果,可以更好的维持颈椎前凸角度,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