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1年上半年,我科收治三例均为门诊新诊断Ⅱ型糖尿病病人,年龄在60~63岁之间,门诊治疗期间,给口服优降糖致老年糖尿病病人低血糖昏迷,其中包括一例植物人。为吸取教训,以引起同道重视,报告如下: 典型病例:女,63岁,三天前头晕,胸闷、乏力,到门诊就诊,查空腹血糖12.1 mmol/L,尿糖(+),平时无糖尿病史。诊断为糖尿病,门诊给予优降搪2.5mg,一日三次口服。服后当天下午感头晕加重、心慌、出汗、乏力、双手颤动、次日晨起仍感头晕、乏力,继服优降糖。2小时前,家人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大汗,随即昏迷、呼之不应、鼾声呼吸,即送我院急诊  相似文献   

2.
治疗中的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心慌、虚弱、出汗、烦躁等低血糖症状,进食后可缓解。发作时血糖低于2.2mmol/L,偶有血糖略高者,也可出现临床症状,轻者可自我帮助,重者可导致昏迷,需立即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l低血糖的观察低血糖一般发生在空腹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后3~4h及夜间,轻者出现饥饿、虚弱、出汗;重者嗜题乃至昏迷,若低血糖昏迷时间持续较长,因脑组织严重缺血、缺氧可导致不可逆的脑细胞功能损害。2治疗中的低血糖护理2.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注意患者保暖。2.2备齐急救药品,便于抢救。2.3有低血糖发…  相似文献   

3.
优降糖系目前广泛应用的第二代磺肥类降糖药。主要用于单纯限制饮食未能控制的NIDDM(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但如应用不当,特别对于老年患者可引起严重低血糖。本文报道2例。亚临床资料例1;男,79岁,因烦渴、多食、多饮、多尿2个月,血糖15.2mmol/L,诊断为糖尿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后给优降糖2.5Tugtid,降糖灵25rug,tid,第3天17时心悸、胸闷、头晕、大汗,2~3min后神志饶地,四肢震颤,血糖1.75mmol/L。给50%葡萄糖4Oml静注后,神志渐清,其他症状缓解。停优降糖,并给10%GS静滴,21时血糖为2.ZImmol/L。第…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常出现出汗、烦躁、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如果发现治疗不及时,往往导致脑水肿、低血钾、昏迷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1低血糖反应的观察低血糖一般常发生在注射胰岛素作用最强的时间.即注射2~3h,优降糖引起的低血糖反应,往往不象胰岛素那样被人们认识而容易延误治疗,在应用胰岛素或优降糖等降糖药物治疗过程中,尤其对那些病程长或老年患者及反复多次发生低血糖的患者,要观察患者是否有面色苍白、多汗;皮肤是否发凉、潮湿、检查上肢肌张力,是否…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例1,男,63岁。因糖尿病(正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冠心病入院。入院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入院第4d夜间因心前区疼痛,做心电图示E、皿、aVF,V。~V。导联ST段压低,给予硝酸甘油0.6mg舌下含服,心前区疼痛约smin后缓解。测血糖2.smmol/L,静脉推注50%葡萄糖液60ml。缓解后心电图正常,血糖为4.smmol/L。此后又出现2次夜间胸痛,测血糖分别为3.ommol/L、3.4mmol/l-,但无心慌、出汗、手颤等低血糖症状,进食后胸痛缓解。例2,女,65岁。因糖尿病6年伴乏力、纳差4d入院。入院测血糖12.ommol/L,尿糖(li…  相似文献   

6.
1994年~1995年间,我们在治疗Ⅱ型糖尿病病人中发现口服优降糖致低血糖昏迷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例病人中男3例,女5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9岁。以上病例均经尿糖、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符合Ⅱ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病程1年内5例,1年以上3例。 1.2 用药情况 单用优降糖5mg,每日3次,1周内出现低血糖昏迷5例,1~2周3例。8例低血糖昏迷者均排除了其他诱发昏迷的严重疾病,如脑血管意外、严重肝病所致的肝昏迷等。 2 检验结果 服药前:8例病人尿糖 ~ ,空腹血糖10.5~17mmol/L,其中1例空腹血糖>18mmol/L。服优降糖1~2周,8例病人在服药期间出现昏迷不醒,昏迷时间为1~2小时,测即时血糖均在0.24~1.70mmol/L之间,立即推注50%G.S40ml~60ml,在推注过程中神志逐渐转清。  相似文献   

7.
治疗中的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虚弱、出汗、震颤等低血糖症状 ,进食后可缓解。发作时血糖低于 2 .8mmol/L ,有的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略高于此水平也出现这种症状。轻者可以寻求自我帮助 ,严重的患者甚至昏迷 ,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治疗 ,如果不及时治疗 ,可能会危及生命。1 低血糖的病情观察患者的低血糖反应一般发生在空腹或者皮下注射胰岛素后 3~ 4小时及夜间 ,轻者出现饥饿、出汗、头晕、心悸、虚弱乏力 ,重者嗜睡甚至昏迷。老年患者和长期应用胰岛素的患者也可能无明显症状 ,而直接进于昏迷状态。做为病房护士 ,尤其是夜间值班护士 ,要…  相似文献   

8.
加替沙星致严重低血糖昏迷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浩瑾 《实用新医学》2006,7(12):1135-1135
1 病例 介绍患,男,68岁。既往有5年Ⅱ型糖尿病病史。平时坚持糖尿病饮食并服用消渴丸5粒/次,3次/d。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患因患附睾炎服用加替沙星片400mg,服药3小时后感心慌、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手足震颤;继而出现神志不清、嘴角流涎。120急救给予安定肌注及含服硝酸甘油,疗效欠佳。急诊入院,排除脑血管意外、心肺疾病所致昏迷,急查血糖1.1mmol/L,诊断为低血糖昏迷。立即予50%葡萄糖溶液静滴,约20分钟后清醒。改用10%葡萄糖注射液静滴维持血糖,每小时监测神志、瞳孔、血糖,1小时内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的疗效及合用胰岛素增敏剂艾汀、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后续治疗的影响。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4例,年龄30岁~64岁,体重指数〉26kg/m^2,FBG〉13.5mmol/L,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同时服艾汀14mg/d并控制饮食、适量运动,1周~2周后停胰岛素泵,继续服艾汀及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结果血糖控制满意需7d~10d,停泵后至艾汀起效的2周~4周时间内,虽未予以胰岛素治疗,血糖仍能维持在理想范围: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8mmol/L。随诊1.5年,有5例患者需加服二甲双胍,有7例患者因血糖控制满意而停用艾汀,通过控制饮食、运动调节能很好地控制血糖。结论对于新诊断的空腹血糖增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短时间内使高血糖状态得以纠正;同时,艾汀可使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合理控制饮食,限制总热量过多摄入;运动可减轻体重,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长时期地维持大多数患者的血糖于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0.
治疗中的糖尿病患,经常出现虚弱、出汗、震颤、烦躁等低血糖症状,进食后可能缓解。发作时血糖低于2.2mmol/L。有的糖尿病患,即使血糖略高于此水平也出现症状。轻可以寻求自我帮助,重昏迷,需立即救治,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现将糖尿病治疗中出现低血糖的护理及预防,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低血糖症是指血浆葡萄糖低于2.8mmol/L,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病因多种多样,临床上常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如:出汗、颤抖、心慌、饥饿、焦虑和神经性低血糖如头晕、视物不清、躁动、行为怪异、昏迷、癫痂发作等症状。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常发生低血糖,以神经性低血糖表现为主,临床除升血糖等治疗外,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经常出现心悸、出汗、震颤、烦躁等低血糖症状,此时血糖低于2.8mmol/L。轻者可以通过进食、饮糖水等自我帮助缓解,重者昏迷,需立即救治与护理,现将笔者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现将我院2004年~2006年,23例确诊为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T2DM)并发低血糖的情况及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老年初诊T2DM患者男10例,女13例.年龄56~70 岁之间平均65.5岁;均符合(1)低血糖诊断标准:①有低血糖症状;②发作时血糖<2.8mmol/L;③供糖后低血糖症状缓解;其中意识不清及昏迷8例,嗜睡6例,抽搐3例,心慌、出汗、饥饿感4例,尿失禁2例.给予胰岛素治疗剂量过大6例,口服优降糖、消渴丸未进食9例,服用美吡哒后饮酒3例,诺和灵 拜糖平2例,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3例.(2)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WHO 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饮食控制是基础疗法,使用降糖药物是降低血糖、延缓和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手段。然而,在积极饮食与药物控制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为吃的过少,或者由于降糖药物作用过强而诱发低血糖反应,轻者出现头晕、心慌、饥饿、出汗等症状,重者则可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饥饿、心慌、全身乏力、头晕等表现时,需要注意是否为低血糖反应,最好去医院检测血糖。  相似文献   

15.
去年我院选择6例Ⅱ型糖尿病(NIDDM),在综合治疗中结合黄连素与谷维素口服,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6例患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NIDDM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45~69岁;因停服降糖药物增加饮食量而复发2例。6例均有多食,多饮,多尿,消瘦症状。4例伴双下肢乏力,l例有脚趾末端麻木感。6例餐前尿糖定性(++~++++),日晨空腹血糖8.4mmol/L~13.6mmol/L。病程3~6个月4例,复发2例均有2年病史。1.2治疗方法:停服其它降糖药物,单纯饮食疗法1周无明显疗效后…  相似文献   

16.
覃国告 《广西医学》2000,22(5):1158-1159
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 ,且常缺乏明显症状 ,常易误诊 ,漏诊 ,造成严重后果 ( 1)。 1 998年1月至 1 999年 1 0月我科收治 82例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中 ,发生低血糖反应 1 6例 ,现谈谈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60~ 82岁 ,均为糖尿病 型。体质肥胖者 6例 ,正常体型 6例 ,瘦弱4例。病程 6个月至 2 2年 ,均采用控制饮食治疗 ,加服降糖药治疗 9例 ,胰岛素治疗 7例。其中 1 3例出现饥饿、乏力、出汗、心慌、颤抖、脉快时 ,立即进食糖果 ,饼干。对 3例昏迷患者 ,静注 50 %葡萄糖 40 ml,均在 5~ 2 0分钟内恢复清醒 …  相似文献   

17.
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以药物性低血糖最为常见,如应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使用不当均可导致低血糖发生。低血糖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异常的临床综合征,前者如心悸、出汗、饥饿、乏力、手抖、视物不清、面色苍白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头痛、定向力障碍、癫痫、精神失常、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死亡。部分患者可无先兆直接进入昏迷状态。实验室化验血糖在2.8mmol/L以下即可确诊为低血糖症。一般认为超过6小时的低血糖状态即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转的损害。现报告经过及时抢救治愈的严重低血糖发作1例,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低血糖危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 1996~ 2 0 0 0年收治糖尿病肾病 (DN)共 98例 ,其中 14例出现低血糖症状。其特点是 :无前驱症状 ,持续时间长 ,反复发作 ,严重者出现抽搐、昏迷。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4例患者中 ,Ⅱ型糖尿病 11例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6 6岁。病程 10~ 2 5年。服用优降糖 6例 ,服达美康 2例 ,服美吡达 1例 ,皮下注射胰岛素 2例。Ⅰ型糖尿病 2例 ,均女性 ,病程 2 0年。注射胰岛素。发病诱因如食欲不振恶心腹泻、尿路感染 ,降糖药使用不当。1.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患者除原发病表现外 ,不同程度的心悸、饥饿、手足颤动、出汗 …  相似文献   

19.
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我院2004年~2006年,23例确诊为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T2DM)并发低血糖的情况及原因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老年初诊T2DM患者男10例,女13例.年龄56~70 岁之间平均65.5岁;均符合(1)低血糖诊断标准:①有低血糖症状;②发作时血糖<2.8mmol/L;③供糖后低血糖症状缓解;其中意识不清及昏迷8例,嗜睡6例,抽搐3例,心慌、出汗、饥饿感4例,尿失禁2例.给予胰岛素治疗剂量过大6例,口服优降糖、消渴丸未进食9例,服用美吡哒后饮酒3例,诺和灵+拜糖平2例,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3例.(2)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WHO 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Ⅰ型糖尿病5例,Ⅱ型25例。昏迷18例;抽搐、嗜睡5例;头晕、心悸和多汗等7例。血糖均在28mmol/L以下,其中21例系服用优降糖引起;5例是使用胰岛素不当所致;4例由胰岛素、优降糖和达美康同时应用引起。26例用高渗精、激素等治疗后好转,4例因反复发生低血糖同时合并肝肾及心脏疾病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