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综述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以及近年的研究概况。方法:对近10年来有关中药煮散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结果:应用中药煮散的方法在制备中药汤剂中不论单方或复方其有效成分的煎出率都高于传统饮片。结论:应用中药煮散可达到节约药材,提高中药的使用率;同时还可以提高汤剂的煎煮质量,降低用药成本;对改良法煮散与传统饮片煎出成分的研究,也有利于中药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及现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中药煮散的历史盛衰成因及现代对煮散的研究,就其优点及不足进行了总结探讨,提出合理使用煮散对节约药材、充分发挥中药效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统计《苏沈良方》中药制散方与煮散方的数量,分析煮散方的服用量、煎煮方法、煎煮液量、中药种类、服用方法、主治病症,总结宋代煮散方的应用情况和特点。在宋代,制散为中药材主要应用方式,煮散治疗病种广泛,煮散剂作为分散的固体剂型,可减少传统汤药的用量,同时减少药物费用,取药快捷,煎煮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4.
浅析中药煮散剂特点及临床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煮散剂是指以水或酒为溶媒与药材颗粒共煮去渣得浓的汤剂剂型。如半夏予姜浴、导赤散等。煮散剂始见于《治百病方》.以“煮散”命名的方剂首载于《千金方》,如丹参牛膝煮散。宋代煮散剂盛行,沿至今日常用的煮散剂有曹香正气散、人参败毒散、七味白术散、牡顿散等。虽自清以后,煮散剂日趋减少,今天临床上亦少见使用,但由于中药资源不断地减少及由于中药汤剂临床应用的现状,都迫切需要对这一传统的中药剂型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和发展。放本文通过对该剂型的特点及与汤剂、散剂的比较阐明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必要性。五煮散剂与散剂的…  相似文献   

5.
中药煮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玉勤  王玉玺  邹存清 《中草药》1998,29(3):207-209
论述了中药煮散的沿革、理论依据、实验和临床研究,从而制定出煮散的最佳粒径和常用量标准,分析论证了煮散的可行性以及优缺点,指出药物粉碎成颗粒煎煮可以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煎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煮散加工的中药处方数据分析,了解其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对某医院煮散加工的中药处方的数量、患者年龄、临床诊断、中药味数及使用频次、单剂处方金额及药材重量、患者使用信息回访等进行统计,回顾性分析中药煮散处方的用药情况。结果:医院门诊中药煮散类型处方共计1 310张,在门诊各中医内科科室均有使用,其中以中医内科、儿科为主;患者年龄主要以12岁以下为主;煮散处方的使用主要以咳嗽、感冒等时疫性疾病为主;单剂处方金额以10~20元居多;单剂处方药材重量以50~100g占比最大;处方药材味数以10~15味为主;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五药材包括茯苓、白术、陈皮、苦杏仁和僵蚕等,使用较多的中药类别分别是清热类、解表类和化痰止咳平喘类;煮散类中药的使用反馈意见集中于煎煮操作的繁琐。结论:煮散的应用能在保证中药疗效的基础上降低患者药品费用支出,如能适当改进煎煮方法,适合门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该文综述了煮散的起源与历史发展,比较煮散与饮片、散剂以及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缺点,辨析煮散的制剂优势。通过概述煮散现代化研究的现状与特点,探讨其新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药煮散与自动煎药机煎煮液的煎出率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通过对六味地黄汤的煮散和自动煎药机的煎出率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煎煮方式的中药煎出率差异。方法:比较两种不同煎煮方式的煎膏率及用高效液相测定的马钱苷煎出率。结果:六味地黄汤煮散的煎膏率及马钱苷的煎出率都高于自动煎药机的煎出率。结论:应用中药煮散可以达到节约药材、提高中药的使用率的目的,有利于中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煮散剂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38例的临床效果;方法:煮散剂胃苓散,活血散,沆瀣散,清热散,解毒散,黄柏末,混合均匀,水煎取液,温服;结果:有效率97.37%,无效率占2.63%;结论:中药煮散剂型疗效满意,大大地降低药费减轻病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10.
六味地黄汤两种剂型煎出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复方六味地黄汤的煮散和传统汤剂的煎出率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比较两种剂型总浸出物的煎出率以及用高效液相测定两种剂型中的马钱苷煎出率。结果:六味地黄汤煮散的总浸出物量及马钱苷的煎出率都高于传统汤剂。结论:应用中药煮散可达到节约药材,提高中药使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煮散治疗小儿泄泻的效果。方法:多中心研究,3个分中心分别依据患儿的就诊顺序,随机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选用煮散水煎服;对照组给予思密达口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平均住院日、第4天、第5天痊愈率和第4天、第5天食欲正常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中药煮散治疗小儿泄泻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厚朴煮散的粉碎粒度,考察加水量对其煎出物的影响,为该煮散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5种规格的厚朴煮散,采用HPLC检测水煎液中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检测波长294 nm,流动相甲醇-水(82∶18),柱温30℃。以厚朴酚、和厚朴酚转移率和干膏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粉碎粒度和加水量对厚朴煮散煎出物的影响,并与饮片传统煎煮进行比较。结果:粒度和加水量对厚朴煮散水煎液有效成分的转移率和干膏率均有显著影响。厚朴煮散最佳制备工艺为粉碎过10目筛,含有能通过80目筛的细粉不超过20%;厚朴煮散煎煮1次,煎煮时间10 min时,24目煮散加20倍量水的煎液中有效成分转移率和得膏率分别为饮片传统煎煮(加10倍量水煎煮50 min)的5.1,2.5倍;10目煮散加10倍量水的煎液中二者分别达饮片传统煎煮的2倍以上。结论:厚朴饮片制成煮散后可节省药材和煎煮时间,可推广于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40-142
中药代茶饮是用沸水冲泡或加水煎煮中草药取汁,频频饮服,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剂型。单兆伟教授临床治病喜用代茶饮,取药物之气而薄其味。本文介绍单老师常用之加味连苏饮、益气养阴代茶方、口瘅方、高脂血症与高血压代茶方、面部痤疮代茶方,从药物组成、功效、适用范围、加减化裁等方面总结其用药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6,(9):781-783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用药规律,为提高本病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筛选近30年CNKI中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方剂,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237首方剂,涉及124味中药。方中健脾、祛湿药出现频数较高。基于关联规则筛选出11个常用药物组合(支持度20%,置信度0.7),其中涉及9味常用药物;并提取得到4味高关联度的核心药物组合(25%,0.7),这与七味白术散的组方特征一致。结论:中医药治疗本病方剂组方以健脾、祛湿类中药为主;茯苓-白术-葛根-甘草为治疗本病的核心药物组合;七味白术散是治疗本病的基础方;健脾祛湿为其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与市场调研,本文介绍了中药粉末饮片的应用历史与特点、在全国的应用现状、中药粉末饮片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外观形状、粒度与粒径分布、堆密度、流动性、吸湿性、润湿性),针对常见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与思考,指出并不是所有中药都适合制成中药粉末饮片,应结合化学成分、成型工艺、药理、毒理、临床用药特点等研究中药制成中药粉末饮片的科学性;针对中药粉末饮片易掺假导致监管困难的问题,提出借助计算机软件等建立中药粉末饮片评价体系的研究思路,在评价体系中可重点引入红外光谱技术,为中药粉末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汤剂服法在宋以前灵活机变,以一剂一煎三服为多见;迨至宋代,由于散剂盛行,使得古方汤剂一律改为煮散,多一煎一服,而日服次数语焉不详;自元明汤剂重新恢复使用,沿用了散剂服法,以一剂一煎一服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小儿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小儿推拿结合玉屏风散并桂枝汤煎剂口服,治疗6次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推拿结合中药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总有效率为85.71%。结论:小儿推拿结合玉屏风散并桂枝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文谨  刘起华  柯李晶  仝小林 《中草药》2015,46(23):3489-3494
目的研究中药煮散的粉体特征及其水煎液中成分的分散溶出行为,为煮散的粒径控制及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黄芩、黄连、葛根、甘草4种饮片制成煮散,考察其粒度分布、流动性等粉体特征及水煎液中混悬性微粒的分散属性,并比较煮散与饮片煎煮有效成分的溶出行为。结果黄芩、黄连、甘草煮散粒度分散均匀,流动性好,葛根煮散稍差。煮散与饮片水煎液中大多为亚微米级颗粒,而光学和电学性质显示煮散水煎液中的微粒较多、较大、易沉降,具有非均相液体的特征,而其成分溶出速度、溶出量均明显高于饮片。结论煮散作为新型饮片之一,能增加药效物质的溶出,缩短煎煮时间,提高药材利用度,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9.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医病因病机涉及湿、痰、毒、瘀、虚。辨证论治与扶正祛邪是淋巴瘤中医治疗基本原则,利湿、化痰、解毒、化瘀、扶正是淋巴瘤的重要治法。当代中医发展了益化汤、紫牛散、克瘤胶囊、吴氏消瘤散等淋巴瘤治疗复方,以及淋巴瘤中医药治疗专利37项。中医药治疗淋巴瘤作用机制涉及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及免疫调节等方面。研究淋巴瘤细胞特异中医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医内治配合二消散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医内治配合二消散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以中药内服配合二消散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3例,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有效率为93.6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二消散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