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43-1346
目的:采用代谢物组整体效应,考察不同剂量大承气汤对不完全性肠梗阻大鼠模型大鼠治疗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血浆预处理以后,UHPLC/Q-TOF采集血浆样品数据,建立数据矩阵,使用PCA等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分析数据矩阵,提取能够反映病症与疗效的代谢物组,考察代谢物组随剂量的变化趋势,以代谢物组的大承气汤整方的量效关系。结果:在主成分得分图中,剂量组随着剂量的增大,其样本点逐渐远离模型组向空白组回归;以剂量组主成分得分值拟合量效曲线图,得到S型曲线;量效参数为:量效关系剂量范围[D]0.2~[D]0.8=12.76~19.50 g/kg,中位剂量:[D]0.5=15.77 g/kg,阈剂量:[D]0.2=12.76 g/kg。结论:代谢物组可作为中药复方整体效应评价指标,为研究中药复方量效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代谢物组整体效应,考察不同剂量葛根芩连汤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大鼠治疗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血浆预处理以后,UHPLC/Q-TOF采集血浆样品数据,建立数据矩阵,使用PCA等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分析数据矩阵,提取能够反映病症与疗效的代谢物组,考察代谢物组随剂量的变化趋势,以代谢物组的葛根芩连汤整方的量效关系。结果:在主成分得分图中,剂量组随着剂量的增大,其样本点逐渐远离模型组向空白组回归;以剂量组主成分得分值拟合量效曲线图,得到S型曲线;量效参数为:量效关系剂量范围[D]0.2[D]0.8=9.41[D]0.8=9.4111.8g/kg,中位剂量:[D]0.5=10.55 g/kg,阈剂量:[D]0.2=9.41g/kg。结论:代谢物组可作为中药复方整体效应评价指标,为研究中药复方量效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代谢物组表征整体效应,考察不同剂量麻杏石甘汤对内毒素(LPS)致热模型大鼠退热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血浆预处理以后,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HPLC/Q-TOF)采集血浆样品数据,建立数据矩阵,使用主成分分析(PCA)等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分析数据矩阵,提取能够反映病症与疗效相关的代谢物组,考察代谢物组随剂量的变化趋势,以代谢物组表征整体效应建立麻杏石甘汤整方的量效关系。结果:在主成分得分图中,剂量组随着剂量的增大,其样本点逐渐远离模型组向空白组回归;以剂量组主成分得分值拟合量效曲线,得到S型曲线;量效参数为:量效剂量范围[D]0.2~[D]0.8=3.22~4.54g/kg,中位剂量:[D]0.5=3.825 g/kg,阈剂量:[D]0.2=3.22g/kg。结论:代谢物组表征整体效应可以用以建立某些中药复方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实验研究量效关系的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近年中药复方实验研究总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复方剂量比变化与疗效的关系,复方时间量变化与疗效的关系,拆方合方与疗效的关系四个方面对中药复方实验研究的量效关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提出剂量阈、治疗窗阈的概念,建议中药复方实验从研究载体,剂量标准,量比,参照指标,时间量效方面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决明子水煎剂对营养性高脂血模型大鼠血清血脂和肝脏组织中脂质的量效关系,为药食同源中药决明子的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营养性高脂血大鼠模型,分别给予0.315、0.945、1.575、3.15、6.3 g/kg 5个决明子水煎剂剂量,通过检测不同剂量决明子水煎剂对动物血清中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5项指标及肝组织中TC、TG、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项指标,经Graph Pad Prism 5.0软件拟合量效曲线,评价决明子水煎剂降低营养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量效关系,计算相关剂量阈参数。结果:决明子水煎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血脂5项指标量效曲线呈良好的"S"型,剂量阈[D]20-[D]80和阈剂量[D]20多集中在0.599~4.108 g/kg范围内,肝脏组织中脂质4项指中有3项指标量效曲线呈良好的"S"型,剂量阈[D]20-[D]80和阈剂量[D]20多集中在0.639~1.795 g/kg范围内。结论:决明子水煎剂降低营养性高脂血模型大鼠血清血脂和肝脏组织中脂质量效曲线呈良好的"S"型,且其阈剂量均在0.599~0.639 g/kg,提示中剂量为有效剂量范围,折合成人体用量约为5.705~6.086 g,进一步验证后可为药食同源中药决明子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I)抗早、中期心源性休克模型大鼠的微循环效应指标量效关系。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心尖端、远心尖端结扎的方法复制早、中期心源性休克大鼠模型,分别给予休克模型大鼠0.1,0.33,1.0,3.3,10,15,20 m L·kg~(-1)共7个剂量SFI(其中0.1~1.0 m L·kg~(-1)为低剂量范围,1.0~10 m L·kg~(-1)为中剂量范围,10~20 m L·kg~(-1)为高剂量范围),用Geneandi-M2型倒置微循环系统观察假手术组,早、中期模型组,早、中期给药组大鼠给药后60 min的红细胞流速、微血管管径、白细胞黏附数及微血管通透性。经Graph Pad Prism 6.0软件拟合量效曲线,评价SFI抗早、中期心源性休克模型大鼠的微循环量效关系,计算相关剂量阈参数。结果 10 m L·kg~(-1)以上剂量的SFI可使早期休克大鼠微血管管径变宽、白细胞黏附数减少,但对红细胞流速和微血管通透性未见明显改善。其中,微血管管径量效曲线呈良好的"S"型,最佳剂量阀范围:[D]20~[D]80=(4.03~9.14)m L·kg~(-1),中位剂量:[D]50=6.07 m L·kg~(-1),阈剂量:[D]20=4.03m L·kg~(-1);10 m L·kg~(-1)以上剂量的SFI可使中期休克大鼠红细胞流速加快、白细胞黏附数减少,且量效曲线均呈良好的"S"型,但对微血管通透性和微血管管径未见明显改善。其中,红细胞流速最佳剂量阀范围:[D]20~[D]80=(6.85~15.28)m L·kg~(-1),中位剂量:[D]50=10.23 m L·kg~(-1),阈剂量:[D]20=6.85 m L·kg~(-1),白细胞黏附数最佳剂量阀范围:[D]20~[D]80=(5.57~5.86)m L·kg~(-1),中位剂量:[D]50=5.72 m L·kg~(-1),阈剂量:[D]20=5.57 m L·kg~(-1)。结论本研究中量效曲线呈良好的"S"型的微循环指标,其阈剂量均在4.03~6.85 m L·kg~(-1),提示中剂量为有效剂量范围,折合成临床用量约为44.8~77.0 m L·d~(-1),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代谢物组整体效应评价麻杏石甘汤对哮喘动物治疗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 取110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麻杏石甘汤剂量1~9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用2 %氯化乙酰胆碱+0.4 %磷酸组胺复制哮喘模型,造模前麻杏石甘汤各剂量组分别给予0.90,1.33,2.00,3.00,4.50,6.75, 10.13 ,15.19,22.78 g·kg-1的麻杏石甘汤,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造模30 min后,心脏采血,血浆预处理后,HPLC/MS/MS检测血浆中物质,PCA分析麻杏石甘汤的整体效应,Prism 5.0拟合其量效关系函数。结果 基于代谢物组整体效应麻杏石甘汤量效函数Y=-5.32+17.96/(1+10^((0.15-X)×-8.8)),拟合度0.86,中位剂量[D]0.5=1.33 g·kg-1。量效剂量范围:[D]0.2~[D]0.8=1.132~1.551 g·kg-1,阈剂量:1.132 g·kg-1。结论 代谢物组可作为中药复方整体效应评价指标,为研究中药复方量效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方药用量是中医辨证施治、遣方用药和获得疗效的基础.恰当的用药剂量是保障中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剂量最惮轻重,是中医所谓"不传之秘".剂量轻则效果不达,所谓"药不眩瞑,其疾不瘳",量重则药过病所,"有病病当之,无病身当之".可见药物剂量与疗效关系的重要性.理想的药物用量,应是能够获得最大疗效而不良反应又最小的量.阐明中药量效关系,寻找临床最佳用药剂量,明确最大量和最小量,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于淼  韩佳瑞  焦拥政  赵林华 《中医杂志》2011,(20):1793-1794
通过分析中药及中药复方量效关系的特点,提出了中药及其复方剂量阈、治疗窗的概念,以及加强剂量阈、治疗窗研究的重要性,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把控中药用量时应综合各种因素,以"效"为先,坚持"以效择量、以毒限量、效毒权衡"的原则,从病、势、证、症、方、药、人等方面出发,对疾病辨证精准,综合考虑药物配伍,随证施量。综合考虑药物炮制、煎煮、服法,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灵活选择中药用量及配伍,才能用活中药之用量,以达"效""毒"之平衡及最佳量效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辨治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量效关系角度谈李可老中医临床常用药物的特点,以期为中医临床医师提供经验指导。方法:以半结构式访谈的形式,就仲景本源剂量、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量效之间的关系、大剂量用药安全性控制策略及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中药饮片剂量观等方面对李老进行了访谈。再者,对李老所编著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里的相关处方按照本课题组选定的常用50味药物(TOP50)统计了最小量、最大量、最常用量以及最常用量与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饮片剂量上限值的相对比。结果:李老某些药物使用剂量极大,如炮附子600 g,生石膏500 g,柴胡250 g等,在选定的药物中有16味药物使用量超过100 g,占30.77%。李老用药的剂量阈比较宽泛,如大黄、生黄芪、炙甘草等13味药,其剂量阈值均过百。而在其常用剂量与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饮片剂量的上限值的比较中,18味药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限值一致,且有3味药物:生石膏、大黄、黄柏的常用剂量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限值。结论:李老在急危重症中,尤其在亡阴亡阳时,其剂量大,一日数剂,且急煎频服。对于毒性药物的炮制及煎服法值得当代临床医生在急救时效仿。对于稳定期或者恢复期患者的常用剂量仍多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接近。  相似文献   

12.
任红艳  方肇勤  梁超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553-2555,I0017
目的:在中医药常用治法方药中筛选最具抑制肝癌细胞恶性增殖的药物。方法:采用MTT法和细胞形态学检查,观察中药行气活血方、清热解毒方及其各组成药物乙醇提取物及联合细胞毒抗生素G418对肝癌细胞恶性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清热解毒方及各单味药物对肝癌细胞恶性增殖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存在量效关系;其中5mg/ml白花蛇舌草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最强(P<0.05)。行气活血方及各单味药物对肝癌细胞恶性增殖也多具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存在量效关系;其中5mg/mL预知子的作用尤为突出,强于阳性对照G418 0.6 mg/mL(P<0.01)。2.5mg/mL预知子联合0.3 mg/mL G418用药,其对肝癌细胞恶性增殖的抑制作用接近0.6 mg/mL G418,提示有减量增效作用。无论是单独用药还是联合G418,预知子对肝癌细胞恶性增殖的抑制作用均显著于白花蛇舌草(P<0.01)。结论:预知子、白花蛇舌草是抑癌扶正行气活血方中抑制肝癌细胞恶性增殖的主要药物,其中预知子的作用最显著。预知子联合细胞毒抗生素,具有减少细胞毒抗生素用量且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主要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用药规律及药性。[资料来源]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JD)。[选择文献量及依据]以"中医,慢性肾小球肾炎"为关键词,检索1989年1月至2013年3月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JD)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处方用药相关文献。初检文献1386篇,根据文题、摘要,排除重复,剩余209篇查找全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纳入108篇,涉及方剂108首,药物189味。[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使用Microsoft Excel2013建立CGN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分析有关方药性味、归经、功效。[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涉及药物189味,累计频次1185次,频次≥5次60味,累积频率82.11%;频次排序:黄芪(81.80%)茯苓(55.60%)丹参(46.30%)益母草(41.70%);功效类别排序:补虚(35.87%)活血化瘀(17.16%)利水渗湿(15.52%)清热(12.13%)。频次≥5次60味,药性973频次、药味1524频次、归经2502频次;药性排序:温(311)平(270)凉(196)寒(185)热(11);甘、苦、辛、淡四味计1354频次(87.81%);主归肝、脾、肾、肺、心、胃诸经,计2080频次(83.13%)。临床常以黄芪、茯苓、丹参与益母草为基础方,用药补虚为首,配伍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与清热药,提示CGN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瘀湿互结。[未来展望]治疗慢性肾炎重在补气健脾,活血泄浊。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脏病34期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取得了较肯定的疗效,但因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尚不能在全国范围内达到统一,阻碍了中医药疗法的推广应用。本研究旨在对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优化,力求形成共识度较高的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方案。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向全国20位资深中医专家发送问卷调查,从慢性肾脏病3、4期基本证型、基本方剂、方剂组成等方面进行咨询。结果:慢性肾脏病3、4期中医基本证型可分为本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湿浊证、湿热证、血瘀证、水气证、浊毒证)。脾肾气虚证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气阴两虚证可选用参芪地黄丸加减,肝肾阴虚证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脾肾阳虚证可选用济生肾气丸加减,阴阳两虚证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合二至丸加减。标实证均在本虚证的基础上加减用药。结论:通过此研究,初步制定了目前全国共识度较高的慢性肾脏病3、4期中医基本辨证分型及选方用药,有助于中医辨证论治防治慢性肾脏病的推广运用,为慢性肾脏病中医诊疗规范的制定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将周祯祥主编《前列腺疾病效方287首》中1985—2000年中医药内服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中医处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整理了中医药内服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中药复方共238首,涉及中药220种,总用药次数为2427次;所用中药种类依次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1.829%;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达85.341%;药性以寒、平、温为主,累计频率达95.325%;归经以肝、肾、脾、胃、心、肺为主,累计频率达82.578%。结论: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疾病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等中药运用较多;使用核心单味药依次为牛膝、甘草、王不留行、车前子、穿山甲、黄芪、黄柏、桃仁、茯苓、丹参、赤芍等。  相似文献   

16.
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组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现代病证结合诊疗方式是当今中医临床实践的主要形式,建立在现代病证结合基础上的中医临床组方思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多种形式.病机结合病理的组方模式不仅弥补了辨证论治的不足,也使病证结合论治有了新的发展;药性结合现代药理组方模式是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向中药药性理论回归的体现;针对基本病机形成专方的组方模式是辨证论治的升华;古方加减化裁仍是临证组方的主要模式;中药复方配伍西药组方模式使中西药各自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增效减毒,优势互补在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独特效果;有效组分配伍组方模式的形成是中药现代研究与传统理论相结合的结晶,是配伍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主要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中医汪型。[资料来源]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住院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研究类型:临床观察。②研究对象: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符合WHO 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入院后病情进行性加重2d;中医四诊资料齐全;同一患者反复入院症状发生变化时重复纳入,无明显变化时仅纳入第一次入院情况。③诊断分型:风痰阻络、痰瘀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④评价指标:NIHSS评分、中医证型等。排除中医四诊资料不全;治疗过程随意暂停服用药物;脑肿瘤及其他恶性肿瘤、脑出血;风湿性心脏痛、心房纤颤;类风湿及血液系统疾病;肝、肾疾病。[数据提炼规則及应用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时和发病48-72h之间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SS评分,获得评分增加数。中医证型(风疾阻络、痰瘀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以证型出现频次排列。使用Excel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将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型进行例数统计,计算频率。[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NIHSS评分均有明显升高(P0.01),合并糖尿病升高高于不合并糖尿病(P0.05)。糖尿病合并进展性脑梗死证型排序:痰瘀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风痰阻络阴虚风动。糖尿病提高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发病比例,发病年龄年轻化,病变程度严重。痰瘀阻络是进展性脑梗死主要证型。[未来展望]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调查研究,为进展性脑梗死的预防及辨证施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肝硬化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2例住院患者予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辨证施护(脾虚肝瘀、湿热互结、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连续护理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护理4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中医护理效果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肝硬化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糖尿病多因素致病角度出发,探讨情志因素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作用机制——气机失调证,以及具有理气降逆散结功效的复方中药心身5号方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旋转、拥挤、限制3种情志刺激结合腹腔注射少量链脲佐菌素(s眩)的实验方法,制作了2型糖尿病倾向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应激组、STZ组、应激+STZ组和中药组。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含量,同时观察具有理气降逆散结功效的复方中药心身5号方的调节作用。【结果】慢性情志应激可促使STZ鼠血浆NE、E含量升高,其中肾上腺素在应激+STZ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可降低血浆E含量。【结论】慢性情志刺激引起实验性2型糖尿病倾向大鼠血浆NE、E含量升高是糖尿病发病机制之一,同时具有理气降逆散结功效的复方中药心身5号方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文本挖掘方法探索寒性热性中药的病证方药相应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寒性中药和热性中药的病证方药相应规律。 方法: 在CBM数据库中收集三味寒药(苦参、龙胆、大青叶)和三味热药(肉桂、吴茱萸、胡椒)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与之相关的疾病、证候、症状、汤药规律,这些规律通过一维频次的解释以及二维网络图进行展示。 结果: 疾病方面:与寒性药和热性药相关的疾病涉及各个系统多种疾病,并无一定规律可循。证候方面:热性药的中医证候以阳虚、寒凝、气滞、血瘀为主;寒性药则以湿热、阴虚、热毒、风热为主。症状方面:热性药相关的症状是以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寒性药除了消化系统症状外,尚且有皮肤疾病表现。中药方剂方面:中药方剂方面,热性药相关的主要是温里剂和温阳剂,寒性药相关的主要是清热剂、和解剂。 结论: 文本挖掘技术,结合文献回溯,人工阅读降噪,能够比较客观的总结寒热药性的病证方药相应规律,为进一步阐明中药寒热药性差异的客观性提供探索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