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开辨证论治先河,所创之方,遣方用药,法度严谨。临证中遵“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在疑难杂症治疗中,往往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李士懋教授精研《伤寒论》,对《伤寒论》提出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观点领会深刻。认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对《内经》"谨守病机"的疾病治疗观的具体实践;是仲景提出的辨证论治总的指导原则;应用在疾病治疗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正>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一论治原则不仅适合太阳病误治后所致"坏病"的救治,也适合临床各科疾病的辨证治疗[1]。它突出了中医整体观念的思维特色,确立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优势,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1指导"坏病"的治疗"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仲景在论太阳病误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被称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金匮要略》治疗心悸方证主要有阴阳两虚证中的小建中汤证、炙甘草汤证,水饮凌心证的半夏麻黄丸证、小半夏加茯苓汤证,心阳不足证的桂枝救逆汤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胸痹气结伴心悸证等。探析《金匮要略》辨治心悸方证,把握仲景用药规律,了解仲景用药习惯,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载:"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这是太阳病坏病,失治误治而病情恶化的概念及治则.其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十二字,从诊断、分析到治疗,环环相扣,是对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高度而准确的概括,是中医治则的大纲,并突出了中医治病诊断与治疗的关联性,对治疗一切疾病均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偏重于临床治疗,核心理论是方证对应,以患者的脉证为据,遣方用药,即观其脉证,知犯所逆,随证治之。时方·临床辨证相对主观,常常揣摩病机,制定大法,按法选方。要掌握经方必须学习《伤寒杂病论》原文,以学习“散文”的方式入手,必需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7.
张大宁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虚、瘀、湿、逆四个方面,虚证有脾肾气(阳)虚和肝肾阴虚两种;湿证有湿困、水湿之不同,共同造成湿浊内蕴;逆证主要为浊毒上逆;瘀证则贯穿于疾病始终。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而以肾气衰败、肾虚血瘀为本,湿浊内阻、浊毒犯逆为标,即虚、瘀、湿、逆相互夹杂为其病机。总体治疗原则为补肾活血以治本、祛湿降逆以治标,临证做到整体局部相结合、理证治病相结合、多种治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所言“用药以胜病为主”为着眼点,选取石膏、硫黄、大黄三味峻药,初步探讨其运用峻药治疗各类临床病证之特色:石膏可清外感实热、阳明热证、产后发热、梅毒发热;张锡纯创生服硫黄法,并用之治幼童泄泻及寒饮日久,取效甚捷;大黄性凉入血分,可折上逆之火势,凉血止血,治疗吐血衄血,亦可活血祛风,暗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综观其用峻药之案例,不拘分量之多少、用药之禁忌,有是证即用是药,实为后学效仿之典范。  相似文献   

9.
罗陆一主任医师行医数十载,医术精湛,经验丰富,治疗有深刻见解认识,深懂"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道,临证辨治,谨守病机,循证化裁治则方药,治疗每每直达病源,疗效卓著.本文介绍其在临证上辨治"真寒假热"证的经验,略举数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阮诗玮教授辨治肾脏病的临证思维。阮教授认为辨治肾脏病时,应以病理为基础,以证候为先导,以推导出疾病的主导病机;假以患者自身体质之不同,借以时令之变化、运气之顺逆,治之而不失气宜;辨病与辨证论治相参,综合运用三焦、卫气营血、六经、脏腑、正邪辨证法进行分析,以了解疾病的动态演变及病机转化;而后以顺乎阴阳、调其气血、和其营卫、纠偏挽逆为治疗准则。  相似文献   

11.
胃气上逆之证统称为呕逆证。其临床的病症表现有干呕、呕吐、吐涎沫、哕、噫气、胃反等不同,但究其病机不外乎脾胃气机升降失司,升多降少,故可异病同治。我师吴凤全教授在治疗呕逆证时,在其共同病机的基础上,审证求因,审因论治;辨其寒热虚实,不因见呕止呕,因此,疗效卓著。正如《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第1条指出“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欲。”吴教授根据临床多年的实践总结,把呕逆证大致归纳为5种证型,表证呕逆证;胃寒呕逆证;胃热呕逆证;肝胃同病呕逆证;寒热错杂呕逆证。在辨寒热、虚实的基础上,根据证型不同,辨证用药,并…  相似文献   

12.
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由甘草、附子、干姜三味药组成,乃仲景为少阴寒化证所设,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主要用于少阴病阴盛阳虚、四肢厥逆之证。笔者临床以此方治疗妇科疾病辨证属阳虚内寒证者效果良好,兹举验案数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阙证以手足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伤寒论》对此论述颇为详尽,现将其有关治法分析如下:1 回阳救逆法 本法适用于少阴病阳衰阴盛之阙证。《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云:“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逆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本条病机为病邪直犯少阴,或它经病变误治、失治,损伤心肾之阳,病从寒化。当此阳衰阴盛之际,非纯阳之品不能破阴寒而复阳气,故主以四逆汤。方中,大辛大热之附子,归经少阴,以温阳祛寒;用干姜之辛辣,助附子以救逆;伍甘温之炙甘草,以补脾胃、调诸药。三药合用,力专效宏,图回阳救逆之功。本条之病机,除亡阳外尚有液  相似文献   

14.
总结旷惠桃教授"温养治痹"用药经验;旷师治疗痹证,首重"温养",临证强调辨病情之轻重、病期之早晚;痹痛初起,气血阻滞,治以温通经脉气血;痹证迁延,肿胀畸形,治以温壮筋骨关节;痹病难愈,正气虚损,治以温养藏腑元真;同时根据具体症状随症加减,在"温养"之基础上力求"方-药-症-证"四者相符,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痹证之特色。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提出痰饮病的治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本文以狭义痰饮病证治为例进行分析,认为"和"字是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痰饮病的治疗思路,痰饮病的本质为本虚标实,根据其邪正关系,临证时对温阳、利水等治法运用各有侧重,是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正> 四逆汤为汉代医家张仲景所创制,有回阳救逆之功,治伤寒少阴病的亡阳厥逆证,是《内经》“寒者热之”、“治寒以热”的具体运用,历来公认是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深受医林重视。  相似文献   

17.
何敏婉 《河北中医》2010,32(5):690-691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该方用药精炼,组方有度,运用广泛,疗效卓著。兹举四逆散治疗癌症的疼痛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8.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出自《伤寒论》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条文中“坏病”,坏者,自败之义,言历经误治而正证自坏,柯韵伯云:“坏病者,即变证也”。在这一条文中,指出患太阳病已有数日(病变部位、患病时间),已用过发汗之法,再或曾用涌吐、攻下、温针治疗,不仅病证不愈,而且病情复杂化。  相似文献   

19.
国医大师葛琳仪辛勤耕耘于杏林六十载,临证倡三位合一,衷正本清源,主用药简练,力求量少轻灵、法捷效速。治肺系病,善用清法,倡衷中参西、分期论治;治脾胃病,立论和法,重视气机斡旋;治老年病,主补虚泻实;治疑难杂病,主正本清源;治未病,重视体质辨识,以"适龄以养""适体以调"为原则。积淀诸多验方医案,文章将葛老临证常用之验方清肺止咳方、降逆平喘方、理气和胃方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16条曰:"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段条文其义有二,前者定其义,示何为坏病,并明其因,指其殊;后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则教以治则。下此以降,历代诸家以至于今,皆引申之、发挥之、广大之,皆认为此"十二字则"不独专为坏病而设,乃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