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适于县市基层医院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目的 观察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县市基层医院施行的效果。方法 对152例(185眼)施行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迅速恢复,术后1周视力≥0.5者163眼占88.11%,视力≥0.8者155眼占8378%。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有效且经济的白内障手术方法,不需要昂贵的器械,易于学习,便于推广,特别适用于县市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2.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与超声乳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16  
目的 比较小切口非乳化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对60例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及60例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小切口非乳化组术后7天裸眼视力≥1.0者8例(13.33%),0.5-0.9者39例(65%),≤0.4者13例(21.67%),超声乳化组≥1.0者5例(8.33%),0.5-0.9者50例(83.34%),≤0.4者5例(8.33%)。角膜内皮浑浊:小切口组11例(18.33%),超声乳化组8例(13.33%)。结论 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及超声乳化术疗效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前者简便、易行、经济,适宜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370例(1370只眼)白内障术前检查视力光感(+)~0.3,无手术禁忌证.在表麻下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给予复方妥布霉素眼药水点眼.结果 术后第1天视力为0.5以上者915只眼(66.79%),术后第2天视力0.5以上者1201只眼(87.66%),术后3月视力0.5以上者1235只眼(90.15%).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由于切口小,无需缝线,不需昂贵的医疗设备,迅速安全,易于掌握,适合于当前我国国情在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4.
表面麻醉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应用表面麻醉的效果。方法:表面麻醉剂0.5%爱尔卡因于结膜囊冲洗后及放置开睑器前各滴1次。术中观察麻醉效果。结果:430例麻醉效果达I级者395例(91.85%),Ⅱ组者26例(6.05%),Ⅲ组者9例(2.09%)。结论:表面麻醉具有球周及球后麻醉同样的效果,又可避免球周及球后麻醉诸多潜在危险,使手术变得更加简单而安全。  相似文献   

5.
连续环形撕囊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连续环形撕囊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226例(243眼)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出术中施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术。结果 243眼中228眼(93.82%)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179眼(73.66%)将晶状体核自囊袋旋拨至前房,其中Ⅰ级核16眼和Ⅱ级核93眼全部旋拨成功,Ⅲ级核70眼旋拨成功(占61.95%),部分病例,需做前囊松解切口。结论 连续环形撕囊用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手术时,在Ⅰ、Ⅱ级核是安全有效的、部分Ⅲ级核及Ⅳ级核做前囊松解切口后也能顺利成功。  相似文献   

6.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306例(306眼)有核白内障,作6-8mm的角巩膜切口,晶状体圈娩出晶状体核、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3天,208上视力≥0.5%(68%)。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是一种疗效好,设备便宜、容易掌握,适宜于基层医院应用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小切口囊外摘出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评价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56例(59眼)行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视力。结果 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月,视力<0.1者5眼,0.1~0.4者12眼,≥0.5者42眼。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是白内障术后视力不佳的原因。结论 隧道式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是在相对密封的状态下操作,因而对高度近视较为安全,植入人工晶状体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对硬核(IV^ /V)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应用。方法:本组58眼采用颞上象限或鼻上象限5.5-6m挑眉式巩膜切口,应用ACM维持前房稳定深度,象限咬切法娩核,囊袋内完成ECCE及IoL植入。结果:术后3天眼视力≥0.6者32眼(55.2%),术后1月视力≥0.6值46眼(79.3%),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角膜散光明显减少。结论:对硬核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效果良好。此法无需复杂设备,目前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目的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手术在曙光行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曙光行动-大规模白内障复明活动中,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74例(674眼),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巾发生后囊破裂30眼(4.45%),术后早期角膜水肿75眼(11.13%),暂时性高眼压8眼(1.19%),后囊浑浊8眼(1.19%),迟发性葡萄膜炎20眼(2.9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第3天裸眼视力0.6及以上者502眼(74.48%),0.3~0.5者124眼(18.40%),0.3以下者48眼(7.12%),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适合基层医院进行大量集中白内障复明手术。  相似文献   

10.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效果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比较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别对140只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及154只眼超声乳化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视力、角膜内皮丢失率,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小切口非乳化组1周后视力>0.5者115只眼(82.2%),<0.4者25只眼(17.8%)。超声乳化组>0.5者128只眼(83.1%),<0.4者26只眼(16.9%)。角膜内皮丢失率,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13.2%,超声乳化组12.8%。术后角膜内皮水肿:小切口非乳化组11只眼(7.86%),超声乳化组10只眼(6.49%)。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与超声乳化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相似,前者简便、易行、经济,适宜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临床白内障治疗提供更优选择。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本次收治的98例98眼单纯性老年白内障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9例49眼。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各时间段视力和角膜平均散光值、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 mo角膜散光值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段视力和角膜散光值明显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不同时间段平均视力及角膜散光值、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晶状体核硬度为Ⅰ~Ⅲ级时,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晶状体核硬度为Ⅳ~Ⅴ级时,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超声乳化手术来说,临床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效果与其相当,但临床需根据白内障患者核硬度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手术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何新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2019-2020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中隧道切口制作技巧的相关问题。方法:分析研究368眼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构筑切口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和影响手术操作的相关问题。总结出隧道切口制作相关技巧。结果:术中术后因切口操作不当引起角膜水肿、虹膜损伤、前房出血、悬韧带断裂、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以及引起切口渗漏、虹膜脱出、前房波动、撕囊、娩核及植入人工晶状体困难等操作难点共56眼,占15.2%。其中切口形状不规则15眼,占26.8%;切口过小11眼,占19.6%;隧道太浅8眼,占14.3%;隧道太深6眼,占10.7%;隧道过短11眼,占19.6%;隧道过长5眼,占8.9%。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中切口制作不当会影响手术操作及产生并发症。所以,隧道切口的制作要严格按照切口构筑原则进行,熟练掌握制作技巧。正确隧道切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泪膜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泪膜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择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136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14,30,60,90d行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测。结果:术后3mo内诉术眼不适患者较术前增加。术后2wk内SⅠt增加,1mo内BUT缩短,FL增高,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一段时期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会影响泪膜稳定性,应注意术前泪膜功能检测及术中、术后对泪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冯萍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9):1638-163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2例148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中使用前房维持器灌注,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前房稳定,无1眼因前房波动而造成严重并发症。术后裸眼视力≥0.5者114眼(77.0%)。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手术中易于操作、快捷,并发症少且经济。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优点。方法  76例 ( 82眼 )采用反弧形巩膜隧道切口摘出白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并与 65例 ( 68眼 )传统大切口手术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 1周及 2月随访观察 :小切口组裸眼视力≥ 0 5者分别占 5 6 1%和 79 3 % ,平均散光为 ( 1 92± 1 0 2 )D和 ( 0 92± 0 75 )D ;大切口组裸眼视力≥ 0 5者分别占 3 4 0 %和 60 3 % ,平均散光为 ( 4 5 6± 1 5 2 )D和 ( 2 5 1± 1 48)D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小切口手术组织损伤轻 ,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 ,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早期高眼压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检测其发生率,探讨其发生机制,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2011-01/06在我院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116例116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116眼中有35眼(30.2%)术后早期出现眼压升高。眼压升高峰值期在术后6~24h,最高56mmHg(1mmHg=0.133kPa),高眼压的88.6%也发生在术后>6~24h内,此时间段眼压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时段(P<0.05)。高眼压的62.9%为轻度升高(<30mmHg)。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后早期高眼压发生率较高,但大多为轻度增高。残留的黏弹剂或晶状体残余皮质堆积在房角上阻塞小梁网、术中或术后的眼内出血致变性的红细胞-血影细胞及吞噬了血红蛋白的巨噬细胞或其他物质如色素颗粒阻塞了小梁网,房水流出受阻为眼压升高最常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临床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108例121眼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中6例6眼后囊破裂患者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6例6眼(4.96%),其中术中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2例2眼,术后1 wk行Ⅱ期睫状沟人工晶状体植入2例2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2例2眼。术后1~3mo门诊复诊,矫正视力<0.1者1例1眼,为黄斑病变眼底;0.3者1例1眼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0.4~0.6者2例2眼;>0.6者2例2眼,均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晶状体后囊破裂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发生于术中任何步骤。术者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并不断积累经验,可有效地减少后囊破裂的发生率;即使术中出现后囊破裂,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患者术后仍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巩膜切口缝合两针与不缝合的疗效差异。

方法:对420例477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一字形巩膜隧道切口大小为6~7mm,植入直径5.5mm硬性人工晶状体,切口对称缝合两针者205例230眼(A组),不缝合者215例247眼(B组),术后2d; 3mo观察术眼视力和角膜散光。

结果:术后2d,A、B二组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193眼(83.9%)和190眼(76.9%),术后3mo,A、B二组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205眼(89.1%)和198眼(80.2%),两组病例不同时期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d; 3mo,A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53±0.59,1.05±0.43D,B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85±0.97,1.31±0.65D,两组病例术后不同时间平均角膜散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A组病例术后无出现切口渗漏、浅前房、虹膜膨出的并发症,B组病例术后有3眼(1.21%)出现切口轻度渗漏、前房稍浅,4眼(1.62%)术后第1d出现上方虹膜膨出并嵌顿于巩膜切口。

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巩膜切口缝合两针者较不缝合者术后视力好,角膜散光小,手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19.
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振超  任庆芬 《眼科新进展》2008,28(12):941-942
目的探讨改良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5年在我院行改良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32例(38眼)。手术中隧道切口较长(内切口与外口之间距离3~4mm)。植入光学部直径为6.0mm的PMMA一体型人工晶状体,通过被植入人工晶状体,利用C襻驱使切口12:00点处皮质进入瞳孔区和前房后吸出。术后随访1~2a。结果术后1周内裸眼视力达到0.5以上者30眼,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达到0.5以上者32眼,1a后仍保持0.5以上者30眼。术后1周、1~2个月、1a角膜散光分别为(1.15±0.56)D、(1.05±0.46)D、(0.76±0.23)D,与术前(0.56±0.28)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渗漏,前房形成良好,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术后2a5眼出现晶状体后囊点状混浊。结论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免缝线,手术安全性高,效果良好,操作简便,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及在基层防盲治盲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09/11278例278眼行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278例278眼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脱盲率100%。结论: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的手术方法,适合于在基层防盲治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