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建强 《江苏医药》1992,18(8):461-462
我科从1984年6月至1991年10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6例,其中因手术失误或发生并发症39例(18.9%)。现就这些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56岁。病史最短3月,最长6年。腰腿痛症状以左侧为主21例,右侧15例,双侧均有症状3例。突出物位于L_(4~5)间隙20例,L_5~S_1 间隙16例,双间隙突出3例。突出物形态,成熟型31例,坏死脱落型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11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方法 1994-2000年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7例,其中再手术治疗18例,占4.2%,再手术所行椎间盘切除的节段为L3-41例,L4-57例,L5S18例,同时两节段L4-5及L5S12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9个月,优良率77.7%。结论 再手术原因有:病变节段定位错误,术后再突出,多节段突出只切除一个节段,腰椎节段性不稳以及对腰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不彻底等。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制定出合适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治疗效果比较满意,但是由于手术适应证选择不严,手术方式应用不当,检查定位不准确致部分患者术后症状不缓解或症状消失后再次出现,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我院1982—12~2002—12共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2100例,再次手术41例(其中外院转入15例)。  相似文献   

5.
田晓滨  张美心 《贵州医药》1995,19(6):354-356
本文通过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中中所见,术后随访,探讨了基原因及预防。作者认为正确诊断,准确地衡摘突出椎间盘,完整扩大狭窄侧隐窝,仔细,轻柔操作,充分止血以及避免神经根过度刺激等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方法  1994~ 2 0 0 0年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42 7例 ,其中再手术治疗 18例 ,占 4 2 %。再手术所行椎间盘切除的节段为L3~ 4 1例 ,L4~ 57例 ,L5S1 8例 ,同时两节段L4~ 5及L5S1 2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 ,平均 2 9个月 ,优良率 77 7%。结论 再手术原因有 :病变节段定位错误、术后再突出、多节段突出只切除一个节段、腰椎节段性不稳以及对腰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不彻底等。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 ,制定出合适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按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结果与预后.方法 23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接受再次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或同时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用JOA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腰椎功能,按MacNab标准评似术后满意度.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可能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23例术中I均发现原手术部位有不同程度的粘连.术后随访时间6~40个月.影像学未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情况,植骨均融合.JOA评分临床平均改善率为(80.42±12.56)% ;基于MacNab标准,19例(82.6% )预后优良.结论 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治疗,应根据腰椎稳定性及有无椎管狭窄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疼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步升高趋势,而其中部分病人需行手术治疗。后路椎间盘镜手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作为微创手术的新形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侧隐窝狭窄等可达根治效果,且同时减少了传统椎板开放手术所引起的破坏大、后遗症多等缺点,故于近年来逐渐用于临床[1]。我院自2000年11月至2001年9月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目前较先进的微刨性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 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结果.方法介绍椎间盘镜(MED Ⅱ)的情况和手术操作,并对88例腰椎间盘手术疗效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随访1~16个月,平均随访7.6个月,88例的疗效属优者76例,良者7例,可者4例,差者1例,优良率达94.3%.未并发脑脊液漏或椎间隙感染.结论引进的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在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效果好,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是一项微创脊柱外科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倪汝贞  武春敏 《天津医药》1992,20(5):295-295
自1986年以来,我们采用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90例,男152例,女138例,其中20~40岁194例占67%。临床表现93%腰疼,94%单侧下肢放散疼,5%双侧下肢疼痛。患肢直腿抬高试验30°者占6%,30°~70°者占91%。X线正位片脊柱侧弯  相似文献   

12.
陈嘉华  黄凯  李朝辉  邓烨  陈林建 《河北医药》2012,34(20):3117-3118
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是一项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技术,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具有效果确切、创伤小、可直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等优点[1],被我国快速引进,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采用美国Medtronic Sofamor公司生产的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过60例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lc.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脱出、侧椎管狭窄症、椎体后缘骨赘。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脊柱结构保持完整、住院时间短、疗效高、患者痛苦小、乐于接受等优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中常见病多发病,术后疗效不佳时仍出现腰腿疼痛或麻木症状,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我们对1995—06~2004—06收治9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39例疗效差进行再手术。现将再手术原因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症症是一种常见病,以往采用开放式椎管探查髓核摘除术.MED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技术,它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6.
冯克亮  张雪非 《江苏医药》1991,17(3):127-128
本组29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占同期腰椎间盘手术的5.48%。其特点为:症状突发性加重,根性刺激症状明显,多伴有跟腱反射障碍。其成因是,在纤维环退变而发生完全或部分破裂基础上,因某种致间盘内压急骤增加所致。诊断困难者行椎管造影对诊断有帮助。及时手术摘除髓核,是治疗本病积极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胶原酶是从溶液组织梭状芽胞杆菌的发酵液中提取而成,它具有溶解胶原纤维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效果、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1985年8月至2002年3月,我们两院骨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53例,其中再手术43例,占2.96%。本文就再次手术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策略。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21~62岁,平均35.4岁;再次手术间隔15天~3年,平均11个月。1.2 再次手术所见 神经根管狭窄未解除或解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椎间孔内型4例,椎间孔外型9例,椎管内椎间孔内型4例)。分别采用经椎板开窗、经峡部外缘、经椎间孔间盘切除及椎体间融合等手术方式治疗。手术前后对下肢放射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7例获随访6个月~4年。术前下肢放射痛平均VAS为7.2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VAS为2.4分。根据MacNab标准评估,优8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2.4%。结论根据不同椎间盘突出类型采取相应手术方式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董斌  崔海勇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0):969-970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闻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3年2月采用椎间盘镜(MED)治疗32例、33个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L4/5椎间盘突出症15例,L5/S1椎盘突出症18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3~12个月随访(平均6.5个月),优良率96.8%。结论 MED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