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配合隔物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物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隔物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排尿频率及膀胱最大容量。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排尿频率具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隔物灸可以提高中风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2.
杨艳影  李飞 《河南中医》2022,42(4):583-586
目的:观察深刺八髎穴结合隔附子饼灸治疗中风后肾阳虚型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肾阳虚型尿失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深刺八髎穴结合隔附子饼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及尿失禁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中风气化汤联合隔盐葱灸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各48例。对照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隔盐葱灸配合自拟中风气化汤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尿失禁、膀胱最大容量的改变。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尿失禁等级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日均尿失禁次数、日均排尿次数及夜间护理者被叫次数均明显改善,而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膀胱最大容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盐葱灸配合自拟中风气化汤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膀胱容量,有效控制排尿。  相似文献   

4.
隔姜隔盐灸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慧林  王麟鹏 《中国针灸》2006,26(9):621-624
目的:探讨隔姜隔盐灸法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2例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恢复期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神阙隔姜隔盐灸法及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针刺治疗。实际完成试验75例,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3周观察疗效。结果:隔姜隔盐灸法在改善患者日平均排尿次数、护理者夜间平均被叫起次数、患者白天平均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患者夜间尿失禁人次等排尿障碍症状方面,以及提高尿失禁等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对于预防泌尿系感染,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隔姜隔盐灸法是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简便、适于推广的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芒针“秩边透水道”配合隔盐灸神阙穴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芒针“秩边透水道”配合隔盐灸神阙穴治疗。观察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及两组组间治疗后的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问卷(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 Score,OAB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在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OABSS及MBI方面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后在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OABSS评分方面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后在MBI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芒针“秩边透水道”配合隔盐灸神阙穴在改善患者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及膀胱过度活动症方面优于常规针刺,可显著提高常规针刺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电针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电针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卒中伴排尿障碍的住院患者,按纳入标准分为尿潴留组60人和尿失禁组60人。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针刺治疗组采用电针刺激八髎穴和会阳穴,对照组常规治疗。以治疗前后的排尿日记,B超膀胱最大容量为指标,进行组间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结果:尿潴留组,电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6.6%。尿失禁组,日排尿频率电针治疗组愈显率为90%,对照组为23.3%;尿失禁程度愈显率电针组为86.7%,对照组为13.3%。两组经数据统计学处理,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此研究结果表明,针刺治疗此病疗效肯定,给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简单、方便、经济且无任何副作用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楚佳梅  包烨华  邹超  赵宏利  龚燕  王翀敏 《中医杂志》2011,52(14):1210-12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电针治疗无抑制性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疗效及对膀胱最大容量的影响。方法将111例无抑制性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针刺四神聪及电针肾俞、会阳穴。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各进行1次日排尿频率测定、尿失禁程度评估及膀胱最大容量测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日排尿频率、尿失禁程度及膀胱最大容量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四神聪及电针肾俞、会阳穴可明显改善无抑制性神经原性膀胱患者的症状,增加膀胱容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排尿次数、尿失禁程度及临床症状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24 h排尿次数及临床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24 h排尿次数差值及临床症状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尿失禁程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失禁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惠萍 《江苏中医药》2011,43(12):61-62
目的:观察灸法对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75例脑卒中恢复期排尿障碍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6例,2组均行针对脑卒中的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另加神阙隔盐灸,气海、关元、中极温和灸。2组均每周治疗6次,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日平均排尿次数、护理者夜间平均被叫起次数、患者白天平均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患者夜间尿失禁人次等排尿障碍症状方面以及提高尿失禁等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灸法是治疗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简便、适于推广的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肺经太渊、孔最穴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中风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按传统针刺取关元、气海、中极、三阴交、水道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以太渊、孔最,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膀胱功能指标、生存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之间日均单次排尿量、残余尿量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膀胱容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疗效比较,愈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太渊、孔最穴可有效提高中风后尿潴留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隔姜蒜督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把6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隔姜蒜督灸治疗。常规康复治疗日1次,每周5次,隔姜蒜督灸每周3次,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使用24 h排尿日记、尿流动力学测定和尿失禁程度量表记录患者情况,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排尿次数和尿失禁次数、单次尿量和最大膀胱容量、逼尿肌漏尿点压、残余尿量、尿失禁评分等评价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蒜督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漏尿等症状,有效调节膀胱排尿、储尿功能。  相似文献   

12.
彭红华 《河南中医》2014,34(1):87-89
目的:观察隔药灸法丰乳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95例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组、隔药灸脐组和艾灸组各65例。隔药灸组采用隔药灸神阙、膻中、乳根、屋翳、天溪、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隔日1次;隔药灸脐组采用隔药灸神阙穴治疗,隔日1次;艾灸组采用艾条温和灸神阙、膻中、乳根、屋翳、天溪、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每日1次。三组均治疗28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胸围值,观察血清雌激素(E2)和孕激素(P)的含量变化。结果:隔药灸组丰乳有效率为71.0%,隔药灸脐组有效率为55.2%,艾灸组有效率为22.8%,隔药灸组丰乳疗效优于单纯隔药灸脐组(P〈0.05),且以上两组均明显优于艾灸组(P均〈0.01)。治疗后三组的血清雌激素(E2)和孕激素(P)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隔药灸组提高幅度优于单纯隔药灸脐组(P〈0.01),以上两组均明显优于艾灸组(P均〈0.01)。结论:隔药灸法具有较好的丰乳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提高血清雌激素(E2)和孕激素(P)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配合神阙穴隔盐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64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对患者施行人工间歇导尿并留置导尿管治疗,观察组运用针刺董氏奇穴配合神阙穴隔盐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积分、膀胱压力容积、患者排尿次数均有明显改善(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董氏奇穴配合神阙穴隔盐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疗效显著(P 0. 05)。结论:董氏奇穴配合神阙穴隔盐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在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积分、膀胱压力容积、排尿次数方面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阙穴隔盐灸结合腰椎夹脊穴电针对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行常规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行神阙穴隔盐灸,结合腰椎夹脊穴电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尿潴留情况及泌尿系感染情况的评估进而评定患者的膀胱功能。结果治疗组完全性尿潴留和泌尿系感染例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完全性排尿例数明显增多。结论神阙穴隔盐灸结合腰椎夹脊穴电针治疗能较好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助于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为寒湿型原发性痛经用隔药铺灸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原发性痛经(寒湿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铺灸组)和对照组(常规取穴针灸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在神阙~中极穴区、八髎穴区及夹脊穴区(T2~T5)进行隔药铺灸治疗。对照组选取关元、气海、中极、八髎、命门、十七椎下等穴针刺治疗,每穴配以温和灸6 min 左右。两组均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个月经周期前5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 <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隔药铺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型)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常规针灸。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用针刺加灸涌泉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予针刺加灸涌泉穴位加中风病的常规用穴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92.1%,痊愈率64.3%,显效率16.7%,有效率11.9%,无效率4 8%.结论:针刺加灸涌泉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双足运感区、气海、中极、关元,电针八髎穴治疗中风后肾气不固型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双足运感区、气海、中极、关元,电针八髎穴的方法,对照组常规针刺取穴。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疗效评分的变化。结果:采用针刺双足运感区、气海、中极、关元,电针八髎穴的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中风后尿失禁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2.9%,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针八髎穴配合补肾固本法针刺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隔药饼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2014年5月—2016年8月7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隔药饼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尿动力学仪测定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残余容量;并评价治疗前、后两组尿失禁程度评分,统计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明显高于治疗前,而膀胱残余容量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膀胱残余容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失禁程度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尿失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隔药饼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脑卒中尿失禁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腹部腧穴(中极穴、曲骨穴、水道穴、气海穴)对脑梗死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温州市中医院康复科治疗的脑梗死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电针组采用常规针刺+电针腹部腧穴,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前、治疗后4周评估各项尿动力学指标。结果:在尿动力学储尿期,电针组治疗后的初尿感容量、初次急迫膀胱容量、强烈急迫膀胱容量、最大膀胱测量容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升高,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压力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膀胱顺应性的作用不明显(P0.05);在尿动力学排尿期,电针组治疗后的排尿量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于改善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方面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电针腹部腧穴能改善脑梗死患者膀胱储尿期及排尿期各项尿动力学指标,提高膀胱的充盈感觉且增加膀胱容量,缓解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量减少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文丽  刘丽  孙立虹 《中国针灸》2006,26(7):481-482
目的:观察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采用隔物灸关元、神阙穴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均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1%,疗效指数90.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3%,疗效指数76.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