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改进临床带教方法,对中医护理本科实习进行量化考核。方法将两年内我院本科实习护士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管理,实验组采用教改后方案进行教学管理,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及其带教老师进行评价。结果采用实验组的教学模式,使实习护士在带教的满意度、中医理论及操作的考核成绩、中医整体护理病历书写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改革后的带教模式实施量化,提高了实习护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双方满意度增加。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发展和模式的转变,社会对护理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如今临床护理一线的护士大部分毕业于卫生学校,92年自学考试专科护理的推出满足了相当一部分求知欲望强的护士,但科学的发展、医学知识的日新月异,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特别中中医院临床护理的带教工作,使我们的临床护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中医临床研究生带教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红芳 《中医教育》2011,30(1):53-54
随着中医学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自有的"院校式教育"为主的临床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了硕士生以及博士生等不同层次的大批中医临床人才。其中中医临床实习阶段是培养中医临床合  相似文献   

4.
循证护理是一种新的理念与科学的工作方法,循证护理教学在护理临床带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阅读文献与评价文献质量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了搞好中医临床护理教学,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笔者在临床带教工作中积累了点滴经验,对此运用循证护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剖析我校学生目前的中医眼科护理临床带教的现状,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今后的中医眼科护理临床带教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整合教学模式用于神经内科中医护理临床带教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1—6月在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临床实习的36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名,对照组护生给予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护生给予整合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生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中医护理技术规范知信行各项目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岗位胜任能力各项目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观察组护生在分析能力和求知欲项目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其余各项目中两组护生的得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护生对临床学习环境各项目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中医护理临床带教中应用整合教学模式,可明显提升护生的中医护理技术规范知信行、岗位胜任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对临床学习环境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中医临床带教内容与方法刍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时代的进步,疾病谱的演变,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疗改革的推行,如何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是值得思考与探索的问题。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关键阶段.应从病史采集、辨证施治能力、中西医结合带教、科研意识、病案书写、法律意识与心智技能等6个方面着手,培养出切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8.
中医护理虽然历史悠久,但起步较晚,没有现行经验可循。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我院实际情况,对影响中医护理带教的因素进行阐述,并提出对策予以改进,达到培养合格的中医护理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中医教学有两种模式,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除了在课堂上的学习之外,最后一年在医院的实习也至关重要。通过临床实习,学生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为今后走上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其间临床带教老师的引导作用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进临床护理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方法:采取带教老师选拔制,岗前培训,结合双向评定及终末质控的形式。结果:带教质量明显提高,护生适应临床快,圆满完成临床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1.
杜玲  颜芳 《新疆中医药》2013,31(4):120-121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最后环节,是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是培养护理实习生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动手能力的第一步,是护理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护理专业学生走向护理工作岗位必经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临床带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向社会输送的护理人才的质量,故此临床教师责任重大。临床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应用理论,而且可以帮助她们从丰富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发展护理理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综合医院中医科采用中医护理带教新模式对提高护生实习带教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中医科2020年7月—2021年7月接收的实习护生103名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50名与观察组53名,对照组实行传统中医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行中医护理带教新模式,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中医护理理论考核成绩、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对带教教师的教学满意度、护理患者的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生的中医护理理论考核成绩、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对带教教师的教学满意度、护理患者的满意度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综合医院中医科采用中医护理带教新模式,可以提高整体中医护理带教质量,提高护生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率,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米佳  朱浩宇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24-124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关键阶段,是医学生实现基础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是对在校期间基础理论知识、临床理论知识、思维判断分析能力的综合检验。因此,临床实习对医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科技及现代化的挑战面前,要想使中医学稳定其固有的优势地位,中医药教育以及人才培训是关键。作为中医院校医学生临床工作的启蒙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14.
严格选择高素质、负责任的老师负责带教,并根据我院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对护生进行临床带教,针对护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导,为护生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护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迫切需要高质量的护理.本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同时也是一所附属的教学医院,是临床护理实习的基地.  相似文献   

16.
<正>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仅要学习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研能力,还需要在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和训练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即临床综合能力[1]。中医临床实习是培养临床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学校研究生培养要求中规定,着眼于基础全面的临床能力训练,对临床研究生进行学科轮转实习培养。临床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考虑各学科之间的相关性、渗透性和实用性,制定为期12个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中医院护理实习临床带教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未来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高中医临床护理质量及提高中医护士的素质,发展中医护理事业,关键在于中医临床护理带教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护理专升本实习生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提出对策予以改进,旨在调动中医临床带教与中医护理教学双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中医临床护理带教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同时通过加强对中医护生实习中医临床护理的质量提高,使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带教水平也显著提高,使护生对运用中医护理技能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增强,对促进中医护理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护理带教质量和护理安全,我科实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改进实施”的护理带教管理模式,以提高带教和学习效果,得到及时评价反馈。实习学生对带教管理反映良好,实习兴趣和工作责任心、主动性增强,有利于中医护理带教人员的培养,提高中医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情景模拟教学对中医带教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中医学专业实习生,按入科批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方式,观察组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方式,完成实习后予以出科考核,比较2组出科考核成绩、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评价及观察组实习前后自我评价。结果观察组出科考核中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综合能力以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带教老师评价显示,观察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护患沟通、理论联系实际以及技术操作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习生实习后自我评估明显优于实习前(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可获得更好的中医带教效果,在提高出科考核成绩、带教老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结果上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医疗改的形势下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培养和提高临床实习护生的综合能力,建立科学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体系,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方法:建立和完善临床护理带教管理组织,加大带教组长和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训,完善临床护理带教质量评价体系.结果:建立了一支优秀的临床护理带教队伍,教师素质得到大大提高,护生的护理操作技能、沟通交流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等得到了明显提高.达到了教学互长的目的.结论:建立科学的临床护理带教管理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临床护理带教活动是提高临床护量带教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