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存活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用常规西药加心脉通胶囊治疗)与对照组(23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核素布异常节段计数,计数及核素心肌显像缺损范围分数和严重程度积分的变化,观察心脉通胶囊对心肌缺血区血流灌注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核心素分布异常节段计数,计分及核素心肌显像缺损范围分数和严重程度积分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具有较好改善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缺血区灌注的作用,对AMI存活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评价心肌梗死不同部位对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溶栓治疗对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技术检测63例心肌梗死病人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未溶栓组;根据梗死的不同部位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下壁心肌梗死组。并设正常对照组20名,经病史、体检、心电图、心脏多普勒超声、静息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左心室EDV和ESV均增加,LVEF降低(P〈0.01);未溶栓组较溶栓再通组左心室EDV和ESV增加及LVEF明显降低(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与下壁心肌梗死组比较,左心室EDV、ESV增加,LVEF降低(P〈0.05)。结论用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对临床的治疗及预后的估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捷  王振兴 《江苏中医药》2014,46(10):29-31
目的:初步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对62例诊断冠心病住院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静息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其中43例又行冠脉造影。对2组证型中心肌血流灌注存在的差异、冠脉造影血管狭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痰瘀互阻组心肌灌注缺血阳性率为86.67%,气虚血瘀组为65.63%,证实2种证型间心肌血流灌注存在差异。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指导传统中医辨证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一种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检测存活心肌的方法,对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参麦注射液介入前后_99m-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并进行极坐标把心图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药物介入后病变区与最大计数区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明显高于药物介入前心肌显像(52.66士18.71VS36.91士20.30P<0.05),即药物介入后存活。C肌的检出率比常规静息心肌显像高42.64%,病变面积较药物介入前显像明显缩小(225.42士95.52VS317.67土133.5,P<O.05),即药物介入后存活心肌的检出率比常规静息心肌显像高29%。本研究提示:静息_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低估了29%~42.64%的存活心肌。利用参素注射液介入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并结合定量方法,提高了存活心肌的检出率,是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检测存活心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客观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缺血效果。方法:临床反复胸闷或胸痛患者,行运动及静息心肌核素显像检查,符合心肌缺血诊断标准的患者54例,给予麝香保心丸2粒,1日3次,连续用8周后,再行该项检查,比较服药前后同等运动量的心肌灌注情况。结果:54例患者服用麝香保心丸后,症状消失者33例,症状改善14例,总有效率87.04%。心肌核素显像显示服用麝香保心丸后心肌缺血程度减轻,缺血心肌核素摄取比值较前增大(P0.001).研究认为口服麝香保心丸有很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糖尿病患者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核素心肌灌显像的方式进行冠心病筛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阳性30例,所占比例为50.00%;隐性30例,所占比例为50.00%。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是一种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技术,能够应用于2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筛查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99mTc—MIBI运动一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分析运动诱导体积比[SIVR(5)]与左室腔暂时性扩大(TID)比率相关性,探讨SIVR(5)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行99mTc—MIBI运动和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的可疑冠心病(CAD)患者170例。左室功能参数及TID比率由ECToolbox软件自动处理获得;计算SIVR(5)。按△LVEF(运动LVEF-静息LVEF)将病人分为心功能正常组(I组)及下降组(Ⅱ组)。结果I组患者运动较静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组患者运动EDV较静息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ESV较静息ESV显著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组与I组的TID比率、SIVR(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TID比率与SIVR(5)有较低的相关性(r=0.391,P〈0.001)。结论SIVR(5)与TIDratio有较低的相关性,但二者均与运动后ESV扩张有关,作为TID的另一指标,SIVR(5)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主要用于冠心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价。相对于心电图和运动心电图,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是冠心病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分负荷试验与静息试验2种,目前的负荷试验多以运动试验为主,虽然做此检查的患者都已经医生的慎重选择,但运动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并发症。故检查过程中的护理观察与处理非常重要。笔者现将825例患者行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素显像在甲状旁腺腺瘤伴功能亢进中的表现,评估核素显像对甲状旁腺腺瘤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术前均行核素显像,男6例,女9例,年龄20-67岁。结果:病变位于甲状腺区域12例,异位3例;核素显像检查15例发现病变14例,敏感性93.3%;B超检查15例发现病变10例,敏感性66.7%;CT检查12例发现病变6例,敏感性50.0%。结论:核素显像是诊断甲状旁腺腺瘤的有效影像方法,其敏感度要高于超声、CT检查。因此核素显像应该作为诊断甲状旁腺腺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胸痹心痛证型与心肌显像诊断心肌缺血的关系,以指导中医临床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法:将胸痹心痛患者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心气虚弱、心肾阴虚四型共249例,并设对照组50例,进行心肌显像和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胸痹心痛组心肌显像诊断与心电图诊断两种方法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80.0101,P=0.0000);胸痹心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显像诊断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X^2=5.2151,P=0.0224);各型间心肌缺血程度心肌显像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7208,P=0.8683);各型间缺血部位心肌显像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8988,P=0.8257)。结论:心肌显像诊断可用于中医胸痹心痛患者中的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心气虚弱、心肾阴虚等常见证型心肌缺血的筛查,对中医临床诊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冠脉内血栓导管抽吸对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98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A组),PCI+替罗非班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时即刻的血流血管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心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胸痛缓解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A组心肌灌注明显增加,TIMI血流及TMPG血流明显改善,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发生率、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术后2h内胸痛缓解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血栓病变的血栓负荷、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核索心肌灌注显像检查,是在总者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显像剂99mTC-甲氧基并丁基异晴(MIBI)后,心肌处于静息状态时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照相机( Single Photon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扫描,能准确评估心肌血流灌注情况,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对对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对照组中再通率为70.0%(56/80),而治疗组的再通率则达到了88.8%(71/80),经统计分析分析发现,治疗组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出血不良反应低且无过敏现象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疗程为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心输出量)、CI(心脏指数)及LVEF(左心射血分数)的变化以及两组存活患者临床症状和心衰严重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比较2组患者14天内生存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中存活患者治疗前后CO(心输出量)、CI(心脏指数)及LVEF(左心射血分数)的变化以及两组存活患者临床症状和心衰严重程度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双参通冠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心电图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直接PCI治疗成功后的病例,随机分两组,实际纳入对照组62例,治疗组67例。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双参通冠胶囊,对照组加双参通冠胶囊安慰剂,每次4粒,每日3次。治疗6个月后评价中医证候改善积分,静息及负荷状态下的心功能以及微循环血流灌注速度,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共失访5例,失访率为3.88%。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中医证候改善的疗效增高(P<0.05);负荷态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正常心肌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微循环血流灌注k值增加的前壁心肌梗死节段数增多(P<0.0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的总积分以及治疗满意程度与疾病认识程度的积分显著增高(P<0.05)。结论双参通脉胶囊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心功能,具有一定改善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的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治疗组以常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进行双重治疗,对照组则只进行传统的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比单纯采用西医疗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床中风、痰、瘀、虚各证候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临床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先制定调查表格,然后使用病案管理系统查询AMI病例的住院号,再根据住院号提取病案,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病案进行筛选,按照表格内容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处理、SPSS统计分析,最后总结、撰写论文.结果 (1)AMI的证候分布:AMI的中医证候分布为血瘀证(92%)、痰浊证(61.6%)、气虚证(57.6%),阴虚证(20%)、阳虚证(7.2%)、风证(1.6%).(2)AMI的证候组合特点:AMI的中医证候组合以两证组合最为多见(54.4%),其次为三证组合(29.6%).AMI的证候组合的变化规律为:以痰瘀互阻、气虚血瘀证为基本的中医证候组合.(3)AMI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程度:痰浊证、血瘀证与冠脉病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风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对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AMI更易出现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2)痰瘀互阻、气虚血瘀证为AMI基本证型.(3)血瘀证、痰浊证倾向于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成药通秘丸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病人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必要时开塞露塞肛治疗,观察组在其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小剂量中成药通秘丸,观察两组病人便秘发生率及排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排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通秘丸预防急性心梗便秘的效果明显,可显著减低AMI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减少由此引发的严重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心脏猝死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血益气方对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相关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致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活血益气方组和倍他乐克组,并设立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连续给予相应药物4周后,处死大鼠,迅速摘取心脏在乳头肌横切面切取心肌组织,4%的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以免疫组化法测定心梗边缘区微血管数和VEGF的表达;取梗塞边缘区心肌组织,进行总RNA抽提,RT-PCR法检测心梗边缘区VEGF mRNA的表达。结果:(1)假手术组、模型组、倍他乐克组和活血益气方组均可看到新生的微血管。假手术组可见微血管增生不明显,模型组可见少量微血管增生,倍他乐克组和活血益气方组可见较多增生的微血管。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倍他乐克组和活血益气方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2)各组大鼠梗塞边缘区均可见到VEGF表达,模型组VEGF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倍他乐克组和活血益气方组VEGF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3)模型组VEGF mRNA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活血益气方组VEGF 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活血益气方对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心肌局部VEGF及其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