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浅刺多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优势。方法将确诊为面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浅刺多针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明显缩短疗程,且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连动倒错等后遗症。结论浅刺多针治疗周围性面瘫较传统治疗方法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急性期浅刺不留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急性期浅刺不留针,对照组采用急性期浅刺留针治疗。结果两组在愈显率、痊愈例数、痊愈平均疗程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浅刺是否留针,对此病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依据面部病情决定腕针取上1区或上2区或上3区或两区或三区同时取,依据面部病情决定所取经脉及穴位,按经络循行决定取穴的先后顺序.针刺先用半刺法,再用浅刺法,最后用透刺法.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结论 腕针加循经取穴由浅入深分层次针刺对于逆向恢复的面瘫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浅刺为主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39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围性面瘫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西医认为本病多由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以及面部受风吹或着凉所引起,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该神经缺血、水肿,亦可能与局部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周围面瘫急性期90例患者辨证分为寒证和热证,并采取了不同的针刺方法,观察28天。结果:总有效率为97.8%,无1例患者病情加重。说明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适合针刺,但要辨证准确,针刺方法得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探讨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3周围性面瘫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60例,观察组采取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辨证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1.6%,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辨证针灸治疗,可以依据患者的病情及病理进展,针对性地以分期疗法配合穴位治疗,提高临床疗效,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3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在普通取穴基础上于颧髎、颊车及双侧合谷穴予以温针治疗,对照组67例于普通取穴前在患侧翳风、牵正、阳白、颊车予以每周刺络拔罐两次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9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1个疗程结束后痊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雷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7):36-37,i001
目的:探讨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之机理.方法:依据西医分期理论指导临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为宗旨,倡导浅刺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结果与结论:分期浅刺法有利于提高周围性面瘫疗效,有助于临床指导和总结,减少传统治疗引起的副作用及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予经筋刺法,对照组30例予传统针刺法,疗程共20 d,比较两组治疗后面部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痊愈23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15例,...  相似文献   

11.
不同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随机设观察组 116例采用透穴刺法 ,对照组4 2例采用常规刺法 ,并将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 81.8%,对照组痊愈率 6 6 .7%(P <0 .0 5 )。观察组总有效率 96 .5 %,对照组部有效率 88.1%(P <0 .0 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程与疗效的比较 ,以观察组为优 (P <0 .0 5 )。结论 :透穴刺法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且疗程短 ,提示本法疗效优于常规刺法。  相似文献   

12.
浅刺多穴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围性面瘫是发病突然、变化急骤,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双侧罕见)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一年来,笔者采用浅刺多穴法再配合其他疗法治疗该病12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本组128例中,男性72例,女性56例。年龄1.7~68岁,病变左侧者86例,右侧者41例,双侧者1例,其中第二次患病者4例,第三次患病者3例。本组病例中,病程最短者1d,最长者4年,1个月以内居多。2治疗方法 周围性面瘫在患病1周内为疾病发展期,此期不但要浅刺,且手法要轻。针具、面部局…  相似文献   

13.
吴利  张静 《光明中医》2020,(10):1531-1534
目的比较周围性面瘫巨刺法、分期巨刺法和患侧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巨刺法组)33例、B组(分期巨刺法组)33例、C组(患侧针刺组)32例,3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针刺取穴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合谷。A组针刺面部健侧穴位;B组急性期(发病1~7 d)面部取健侧穴位,静止期和恢复期(发病8 d以后)面部取患侧穴位;C组针刺面部患侧穴位;每周7次,连续治疗4周。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于治疗前后对3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3组疗效。结果 3组均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A组(60.606%)和B组(66.667%)痊愈率均优于C组(46.875%)(P<0.05);A组痊愈时间(20.55±4.763) d和B组(18.35±4.460) d优于C组(23.53±3.175) d(P<0.05);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A组和B组H-B评分均优于C组(P<0.05),治疗后第14天、第21天...  相似文献   

14.
多针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34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多针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取攒竹、太阳、迎香、下关、颊车等穴,刺入约0.2~0.5寸,手法宜轻,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结果:①134例患者中痊愈108例,总有效率99.3%。其中病程在2周内与2周后显效率比较,P<0.005,有极显著差异。②治疗3个疗程内痊愈97例,占总痊愈率的65%。③在2周内就诊的125例患者中痊愈104例,占83.2%。结论:多针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透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20例明确诊断为周围性面瘫的患者施行透刺疗法。结果:20例患者治愈15例,占75%;显效3例,占15%;好转1例,占5%;无效1例,占1%;总有效率95%。提示:透刺疗法为临床治愈周围性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浅刺不透穴治疗周围性面瘫2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本病多是由于外感风邪侵犯面部经脉,使气血运行受阻,面部经脉失于濡养而致。临床治疗面瘫方法颇多,作者采用浅刺治疗200例获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皮下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71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是指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笔者借用浮针的皮下浅刺方法来治疗本病,取得比较满意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润田 《北京中医》1997,16(1):32-33
  相似文献   

19.
粗针快刺拔罐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瘫 ,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中医称为口眼斜 ,其病机多为脉络空虚 ,风寒之邪 ,乘虚侵袭阳明 ,少阳经脉所致。以致经气阻滞经脉失养 ,筋脉纵缓不收而致 ,据笔者多年临床经验与观察 ,用粗针快刺拔罐疗法 ,治疗周围性面瘫 ,疗效较好 ,简便快捷 ,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文所涉 2 78例患者 ,男性 1 92例 ,女性86例 ,年龄 2 0~ 3 0岁 1 3 2例 ,3 0~ 40岁为 95例 ,40~ 5 0岁为 5 1例 ,病程 :1 0天 87例 ,1 0~ 2 0天 1 42例 ,2 0~ 3 0天 49例。 部位 :左侧 1 3 5例占 48. 5 4 % ,右侧 1 43例占 5 1 . 41 %2 治疗方法2 . 1 取穴  …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的常见病 ,多发病 ,可发于任何年龄阶段 ,可谓发病年龄跨度大。笔者在多年来的临床中发现 ,治疗该病若仅仅针刺局部腧穴 ,往往疗程较长 ,且易遗留后遗症 ;而采用辨证施穴不仅可明显缩短疗程 ,大大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而且对于迁延不愈的疑难性面瘫也有较好的疗效。现探讨如下 :1 诊断标准根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神经病学》中关于周围性面瘫的诊断为标准。凡急性起病 ,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不能作蹙眉、皱额、鼓颊等动作 ,病侧额纹消失 ,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 ,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口角歪向健侧 ,漱口漏水 ,进餐时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