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6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对68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应用体外循环(CCABG)56例,其中并发室壁瘤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2例,主动脉瓣置换3例,二尖瓣置换2例,双瓣置换2例,人工血管置换1例;非体外循环(OPCABG)12例.结果 共移植血管194支,平均2.8支,早期死亡3例.人工血管置换术后2个月死于脑梗死,其余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CABG手术治疗冠心病效果好,充分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3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3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2年1月~2005年10月39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进行分析,其中发现65岁以上(含65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32例,占此种手术患者的33.1%。这13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69.8±2.3岁,合并症多。针对病情特点,有78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54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全部病例手术效果好,无手术过程中死亡,围手术期发生心肌梗死2例,手术后早期(30d内)死亡2例。随访3~45个月,随访期间无病例死亡。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病情特点有选择性地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或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都会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主干重度狭窄搭桥术麻醉处理486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主干重度狭窄患者,行搭桥术临床特点及围术期治疗措施。方法:我们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0月,486例冠状动脉主干重度狭窄行搭桥术患者的麻醉及围术期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2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28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16例患者在OPCABG过程中,由于发生严重心肌缺血、心动过速及低血压,改为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113例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包括术前、麻醉前放置8例,麻醉后及术中放置78例,术后放置27例。死亡9例,发生在术后72 h内。结论:冠心病冠状动脉主干重度狭窄患者,围术期需要维持心率、血压平稳、合理的血管扩张药和正性肌力药物选用,IABP的积极使用,完备的体外循环和急救药的准备,防治患者围术期冠状动脉痉挛和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4.
谢亨清  陈洪  郭敏 《山东医药》2010,50(30):77-78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57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例因恶性心律失常、室颤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安全、效果好,但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外科自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对109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选择和手术效果。结果:109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平均远端吻合口(3.01±0.80)个,全部病例围术期无心绞痛发作,7例出现心力衰竭(心衰),无围术期死亡。全部患者出院前无心绞痛复发,活动量增加,心功能改善。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应积极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相似文献   

6.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8):724-727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20年1月本中心收治的冠心病术前合并血液透析接受CABG治疗的病例资料。其中68例接受常规体外循环停跳CABG治疗(on-pump组),56例接受非体外循环CABG治疗(off-pump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和早期随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off-pump组比较,on-pump组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重症监护和住院时间均延长,用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增多,肺部感染发生率上升(均P0.05)。低心排、IABP辅助和30 d病死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是冠心病合并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东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002年2月到2002年8月期间所行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患的临床资料,分析OPCAB手术的优点及疗效。方法 本组8例患,年龄32.65岁,术前心功能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49。58%,所有患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 手术患无一例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效果良好的冠心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深入探讨和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308例在我科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CCABG)32例和非体外循环组(OPCABG)276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效果。结果 与体外循环组相比,非体外循环组30天内死亡率、血管搭桥数、二次开胸率、急性肾衰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新发心房颤动率、输血量、脑梗死发生率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且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术后效果,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而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nery bypass,OPCAB)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行OPCAB术的3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手术方法.结果 35例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4±0.8)根,联合应用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32例,单纯应用大隐静脉3例.术中无改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死亡,成功率100%(35/35).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OPCAB是治疗冠心病效果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是心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它避免了体外循环(CPB)对全身生理的干扰,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费用低,且疗效与常规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无明显差别。但由于OPCAB在手术及麻醉过程中有其特殊的病理生理变化,这就对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实施OPCAB 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343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的早期疗效。方法:采集CCABG 343例临床资料,对全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死亡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全组实际手术死亡23例(6.7%),2次开胸止血21例(6.1%);新发心房颤动21例(6.1%);新发室性心律失常32例(9.3%);低心排综合征13例(3.1%);围手术期心肌梗死8例(2.3%);呼吸衰竭6例(1.7%);脑血管意外3例(0.9%);肾功能不全9例(2.6%);男性、年龄及术前心源性休克史可能为围手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CABG安全、可靠,早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 is clearly preferable for patients with extracardiac complica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initial outcome of OPCAB, and its validity for patients with extracardiac complications. One hundred and fifty-seven consecut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0 OPCAB patients and 127 on-pump CABG patients. The early outcom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Preoperatively, OPCAB patients had more extracardiac risk factors than on-pump CABG patient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age or cardiac function between the groups, but the off-pump group had a higher incidence of previous surgery,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renal failure.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graft patency, stroke, or mort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even though the OPCAB patients had more risk factors than the on-pump patients. Our initial experience with OPCAB showed that it is acceptable for high-risk patients in view of the serious nature of their extracardiac condition. Received: April 12, 2001 / Accepted: August 17, 2001  相似文献   

13.
李扬  屈正  张兆光 《心脏杂志》2011,23(4):487-49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早期疗效的差异。方法: 采集自2003年10月~2008年1月我院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325例临床资料,分为CCABG组(343例)与OPCABG组(4 982例)。对两组患者各项术前因素、术中因素、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OPCABG组实际手术死亡率(1.7%)明显低于CCABG组(6.7%),P<0.01;术后二次开胸止血、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都低于CCABG组(P<0.05,P<0.01)。风险调整后CCABG组手术死亡率仍高于OPCABG组6个百分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略高于OPCABG组(P<0.05)。结论: CCABG与OPCABG早期临床疗效均令人满意,后者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两种冠心病主要手术方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的相对益处对比研究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对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分析发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的优劣无明显差距。临床医生只要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选择恰当的血运重建技术,就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益。  相似文献   

15.
冠脉旁路移植术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首选治疗。随着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在有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患者中,PCI与CABG的疗效相当。本文对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几种血运重建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LVEF≤35%)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3例有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行CABG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左主干病变18例,合并室壁瘤6例,合并室间隔穿孔1例;16例采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死亡2例,21例患者治愈出院。随诊6~36个月,无死亡.2例患者有心绞痛发作。结论CABG术对有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效果取决于存活心肌的多少和可再血管化血管的数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常规CABG)术后5年血管桥的通畅率。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间40例单独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地被分为OPCABG组和常规CABG组。OPCABG组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CABG;常规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CABG。两组术前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利用双源CT造影检查及CT图像后处理,研究两种术式各条血管桥的通畅情况。结果常规CABG组及OPCABG组左乳内动脉(uMA)到前降支(LAD)的通畅率都达到100%,静脉桥的通畅率分别为93.87%和94.2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CABG旁路血管桥的3~5年通畅率可以和常规CABG相媲美。OPCAB治疗冠心病的初期结果显示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高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前、后的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JT间期离散度(JTd)的变化及与心功能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利用标准同步12导联心电图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51例行PCI和CABG手术前后的高龄冠心病患者的QTd、QTcd和JTd离散度和心功能进行检测。结果高龄冠脉闭塞患者PCI与CABG术后的QTd、QTcd及JTd较手术前均显著缩短(P<0.01),高龄冠脉闭塞患者PCI与CABG术后的心功能指数(LVEF,E)明显增加(P<0.01)。高龄冠脉闭塞患者PCI与CABG术后的QTd及JTd的显著缩短与LVEF的增加呈正相关。结论对于高龄患者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由于尚有存活心肌,再通后部分存活心肌可恢复电、机械功能,这对挽救这些存活心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0月-2004年1月958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其中191例并发糖尿病.糖尿病和无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应用体外循环进一步分为四组,对四组患者术前、术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应用体外循环患者手术病死率为5.6%,糖尿病组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为2.1%.结论糖尿病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危险因素,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显著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105例非体外循环下(off—pump)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经验。方法:105例患者中男87例,女18例。年龄48~74(平均59.l±9.06)岁。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正中切口。单支病变18例,双支病变20例,三支病变62例,左主干病变15例;急性心梗1例,陈旧性心梗3例。搭1支桥8例,搭2支桥26例,搭3支桥43例,搭4支桥22例,搭5支桥6例,内膜剥脱1例。平均每例搭桥2.9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带气管插管时间10.9±10.78小时,平均在ICU45.9小时。术后平均胸腔引流量394 ml,术后1例1年内经冠脉造影提示血管桥堵塞。结论: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可行的;适用于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及心梗患者;可以做到完全再血管化,对于冠心病患者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