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大翼点入路切除前中颅底病灶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的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包括经眶额入路、经颧弓入路和眶颧弓入路)切除前中颅底病灶的优越性和适应证.方法经标准翼点入路11例,眶额入路19例,颧弓入路4例,眶颧弓入路4例.结果病灶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及大部分切除4例,无法处理病灶1例,无一例出现脑牵拉损伤.结论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处理颅底病灶比标准的翼点入路显露更好,正常脑组织侵袭性更小.改良的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不仅适于前中颅底肿瘤的切除,而且可应用于脑血管病和脑外伤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经眶颧弓入路切除巨大颅底脑膜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眶颧弓入路开颅术在切除颅底脑膜瘤中应用价值。方法经眶颧纠正入路切除巨大颅底脑膜瘤20例,观察手术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无严重并发症,死亡1例。随访4个月~2年,17例恢复正常工作,2例在康复中,其中1例需人照顾。结论眶颧弓入路适用于切除颅眶沟通脑膜瘤、蝶骨嵴扁平型脑膜瘤、巨大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海绵窦脑膜瘤及部分岩斜脑膜瘤。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们采用眶颧弓入路开颅术处理颅底病变35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男14例,女21例。年龄7~66岁,平均41.1岁。颅底脑膜瘤21例(其中颅眶沟通脑膜瘤2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15例,扁平型蝶骨嵴脑膜瘤2例,岩斜脑膜瘤1例,中颅底脑膜瘤1例);三叉神经鞘瘤4例(其中海绵窦三叉神经鞘瘤1例,哑铃状三叉神经鞘瘤3例);巨大颅咽管瘤、垂体瘤、脊索瘤和胆脂瘤各2例。肿瘤最大径3~11cm。另有脑动脉瘤2例,其中右颈内动脉眼动脉瘤和巨大后交通动脉瘤各1例。  相似文献   

4.
海绵窦眶尖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海绵窦眶尖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过去4年间,采用显微手术治疗18例海绵窦眶尖肿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额颢切口(翼点入路),其中有5例加颧弓离断(扩大翼点入路)方法开颅。结果 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活检1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神经继发损伤症状出现率为44.4%。结论 ①现代影像学可明确海绵窦眶尖解剖结构,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侵袭范围,采用翼点入路、扩大翼点入路方法开颅;②熟练掌握解剖知识及手术技巧,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成功地手术切除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等是治疗的关键;③颅底缺损应给予修补和重建,避免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应用改良颅眶颧入路处理复杂性颅底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介绍应用改良颅眶颧入路处理复杂性颅底病变的手术方法及经验。该入路采用“双瓣”技术,即首先行翼点开颅,取下额颞骨瓣。然后采用“六次切割”法,用气动锯分别割断颧弓根部,颧突,外侧眶缘和外侧眶壁,眶上缘和眶顶,取下眶-颧骨瓣,接下来进行硬脑膜内的显微操作。结果 本组23例全部采用改良颅眶颧入路,术中发现该入路可缩短手术操作距离,对深部病变的观察角度明显扩大,降低了颅底病变的手术的难度。术后CT复查未见明显的脑牵拉性损伤,未发生额肌麻痹,眼球内陷,视力损害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颅眶颧入路手术中没有骨质丢失,不需行眶顶重建,避免了术后的眼球内陷。另外,面神经额支损伤和医源性眼球损伤发生机会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颅眶沟通性肿瘤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35例颅眶沟通性肿瘤病人中,采用额下硬膜外入路手术切除4例,额颞眶颧入路2例,眶上-翼点入路10例,改良翼点入路17例,翼点和颞下联合入路2例。先切除颅内肿瘤,再开眶切除眶内肿瘤。结果肿瘤全切29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全切率为82.9%(29/35)。结论对于颅眶沟通性肿瘤,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入路选择,细致的术中操作,耐心的颅底重建以及多科的协调合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采用翼点入路和颅-眶颧入路处理上斜坡病变的显露范围和工作角度进行量化比较研究,为临床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7例(14侧)尸头上模拟两种手术入路的操作,应用神经导航技术,选择上斜坡区为手术靶区,测量并计算两种手术入路的显露范围和工作角度,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翼点入路的观察角度显著性小于颅-眶颧入路(P<0.05).在显露范围上翼点入路小于颅-眶颧入路,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翼点入路相比,颅-眶颧入路对上斜坡病变的显露范围有所扩大,工作角度显著增加,因此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可操作性,减少脑牵拉性损伤的发生机会.  相似文献   

8.
岩斜区肿瘤的外科治疗涉及多种手术入路,针对肿瘤主体部位、侵及方向、供瘤血管以及毗邻结构的不同,其手术入路的选择也有所不同[1-3].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立体定向技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及影像学的发展,神经外科医生对岩斜区肿瘤常用的手术入路进行了多种探索和改进.本文将对岩斜区肿瘤的各种常用手术入路做一综述. 一、经颅底岩斜区前方入路 包括(经颧弓或眶颧)额颞(翼点)入路,由翼点入路演化而来.20世纪70年代,Yasargil开创了翼点入路的基础,使得该入路逐渐发展成为最常用、最有效的颅底手术入路之一[4].此入路在岩斜区肿瘤外科治疗上主要适用于上斜坡肿瘤向鞍上、中颅窝底、海绵窦区和幕上发展者,具有开颅简单、神经解剖结构清晰、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由于岩骨的阻挡,岩尖后部、小脑脑桥角区、下斜坡区显露欠佳,因此很难应用于主体位于后颅窝的肿瘤[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通过眶上裂路径沟通颅眶的颅底脑膜瘤的特点、手术方式及术中处理要点.方法 总结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眶-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60例通过眶上裂沟通颅眶的颅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对该类肿瘤的特殊性及手术方式要点进行分析.结果 显微手术治疗60例肿瘤,全切56例,次全切3例,大部切除1例,肿瘤全切率为93%.结论 对于该类颅眶沟通性脑膜瘤行眶-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是较好的手术方式,术后结合放疗,明显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眶-颧入路的特点及其切除颅中窝底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症。方法 本入路是将额颞开颅颅骨切除的范围扩大到包括眶上缘、眶外侧壁及颧弓,以增加肿瘤的暴露,有利于肿瘤的切除,采用该方法对4例颅中窝底肿瘤进行手术,取得良好效果。其中脑膜瘤1例,神经鞘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果 获得肿瘤全切除者3例,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 初步手术结果令人满意,该入路具有以下优点:(1)显露良好,可直视下 切除的肿瘤范围广;术野平面低,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牵拉;(2)可从不同的方向显露并切除肿瘤,对同时侵袭颅外、硬膜骨外的肿瘤切除较彻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