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制定桔梗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分析,对水分、总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桔梗皂苷D的含量。结果:共测定了13批桔梗药材及饮片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药材及饮片中的桔梗皂苷D的含量。结论:制定了桔梗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控制标准,可用于桔梗药材及饮片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黄芩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不同加工方法的黄芩饮片进行外观评价;采用HPLC色谱法对黄芩饮片中黄芩苷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对其水分、浸出物等进行了测定。结果不同炮制加工方法对黄芩饮片的外观、黄芩苷的含量和浸出物的影响不同,以烘制法制备的黄芩饮片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最高,传统"二次加工"方法制备的黄芩饮片,含量最低。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饮片质量影响不同,烘制法炮制加工的黄芩饮片的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传统和趁鲜加工工艺对桔梗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ELSD法对传统及趁鲜加工所得桔梗饮片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趁鲜加工制得的桔梗饮片中浸出物及桔梗皂苷D的含量均高于传统加工所得饮片,且趁鲜工艺节约了加工时间。结论:趁鲜加工工艺省时省力,所制饮片质量较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正交设计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桔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立桔梗的产地加工的干燥工艺。方法以药典方法并结合其他方法测定桔梗的出干率、总皂苷与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结果桔梗采集后,洗净,以微波3min或80℃烘干较好,尤以微波干燥其出干率、桔梗总皂苷、水浸出物含量最高。结论通过微波干燥所得的桔梗饮片其桔梗总皂苷的含量明显高于晒干法,降低劳动强度,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推广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国家资源普查收集的产自10个省市的58批桔梗样品进行性状鉴别,测定其浸出物、桔梗皂苷D的含量,建立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浸出物及桔梗皂苷D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梯度洗脱,建立不同产地桔梗样品HPLC指纹图谱。结果:58批桔梗样品中有2批表面色泽,7批大小,11批断面特征不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浸出物、桔梗皂苷D的含量的总不合格率为36.20%;建立了58批桔梗样品的特征指纹图谱,共找到17个共有峰;四川省桔梗样品浸出物、桔梗皂苷D含量及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3个方面均较高,重庆市、湖南省桔梗样品3个方面均较低;对58批不同产地桔梗进行了聚类分析及性状、浸出物、桔梗皂苷D含量和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浸出物、桔梗皂苷D含量及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不成正向相关,但样品中浸出物含量以及各成分含量的差异与样品性状特征(皮部)具相关性。结论:所鉴别的性状特征,测定的浸出物、桔梗皂苷D含量以及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可为优质桔梗的筛选,新版《中国药典》标准的修订以及桔梗质量评价,提供更全面、真实、具代表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重楼市售饮片进行基于性状鉴别、浸出物、含量测定等多方面分析,以期为重楼的质量评价和重楼饮片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建立了重楼饮片浸出物测定方法,采用热浸法测定其醇溶性浸出物,对重楼饮片炮制方法进行了研究,测定了重楼饮片外观性状及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结果:重楼饮片浸出物含量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云南产地浸出物的平均含量略小于四川产地浸出物含量;市售重楼饮片大部分为厚片,少数为段,均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重楼”炮制项“切薄片”的规定;重楼饮片皂苷含量差异较大,四川产地重楼饮片皂苷含量略大于云南产地,多数重楼饮片所含皂苷以重楼皂苷Ⅰ,Ⅱ,Ⅶ为主,少数样品重楼皂苷Ⅵ含量较高,可能存在掺伪现象。结论:为保证临床使用需求及药效,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修订饮片炮制项、含量测定项,并补充性状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建立新疆赤芍饮片的产地加工炮制方法。方法:测定不同干燥状态下新疆赤芍药用部位的含水量,并进行饮片的炮制加工,以《中国药典》《新疆维吾尔药材标准》规定的方法,对不同方法炮制加工的新疆赤芍饮片进行浸出物及有效成分芍药苷的含量比较。结果:新疆赤芍药用部位含水量在52.1%~40.6%时根部易弯曲,炮制加工的饮片中有效成分及浸出物的含量较高,饮片断面平整,可作为饮片产地加工的工艺参数。新疆赤芍鲜切饮片无组织液渗出,有效成分及浸出物的含量也高于法定炮制工艺,但饮片断面稍卷曲。结论:产地加工方法不仅解决了新疆赤芍药材不易干燥,饮片加工炮制时软化时间长、有效成分容易流失的问题,而且节约了生产成本,保证了饮片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黄芩饮片的产地加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黄芩不同干燥状态切制的方法进行考察,并与传统饮片进行比较,探讨黄芩产地加工的可行性。方法:测定黄芩的含水量并切制饮片,HPLC比较测定各饮片中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的含量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结果:药材含水量在28%~42%时,不仅易于直接切制饮片,且饮片无变绿现象,浸出物及黄芩苷、黄芩素含量与传统方法炮制的黄芩饮片相近,可以作为黄芩饮片产地加工炮制的工艺条件。结论:产地加工炮制方法可简化饮片生产流程,有效地避免因黄芩苷水解导致的饮片变绿现象,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保证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优化天麻炮制加工环节,优选天麻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保证饮片质量。方法 以天麻中有效成分含量(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和巴利森苷E)和饮片外观性状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法对一体化加工工艺中天麻的去皮程度、干燥温度及干燥程度3个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优选天麻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工艺,并以饮片的外观性状、显微特征、特征图谱、醇溶性浸出物和有效成分含量综合比较传统炮制工艺和一体化加工工艺。建立不同加工工艺天麻饮片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以共有峰峰面积为指标,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法(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对不同加工工艺进行区分,再借助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筛选出不同加工工艺天麻饮片间差异性标志物。结果 天麻产地加工一体化最佳工艺为采挖新鲜天麻除去杂质,搓去表面粗皮,常压蒸至透心,取出,干燥至天麻呈柔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百合制桔梗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精密色差仪测定百合制桔梗饮片及粉末的色度;对百合制桔梗饮片进行显微鉴别、建立其薄层鉴别方法;检查水分、灰分;测定浸出物含量;采用UPLC-ELSD同时测定指标性成分王百合苷A和桔梗皂苷D的含量,建立18批百合制桔梗的指纹图谱。结果 性状及显微鉴别方法专属性强,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拟定水分不得过10%,总灰分不得过6%,浸出物含量不得于17%,王百合苷A的含量不得低于0.01%,桔梗皂苷D的含量不得低于0.1%,各批次之间相似度较高。结论 所建立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高,能简便、有效地控制百合制桔梗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桔梗中总皂苷及桔梗皂苷D的含量差异,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与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桔梗总皂苷含量,201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桔梗皂苷D的含量,对36批桔梗药材总皂苷及桔梗皂苷D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赤峰产区10批样品总皂苷质量分数在5.02%~9.20%,桔梗皂苷D质量分数在0.1%~0.175%,二者含量分布较窄。其他产区桔梗药材含量分布较宽,与内蒙古桔梗药材品质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各产地桔梗的质量总体较好,但不同产地间及同产地各桔梗样品间的质量及其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浙江产桔梗的桔梗皂苷D和总皂苷含量均较高,而赤峰产桔梗品质稳定性较好;从整体质量评价角度看,桔梗质量标准中宜增加总皂苷含量的限量规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温莪术传统加工法与直接生切干燥法的饮片内、外在质量。方法:检测比较饮片外观性状、挥发油含量、姜黄素和=牛儿酮含量、醇浸出物及灰分含量。结果:除醇浸出物生切片略高于传统加工饮片外,其余有效成分含量传统饮片明显高于生切片,且酸不溶性灰分低于生切片。结论:综合比较两种饮片内外在质量,传统饮片优于生切片,传统加工方法具有一定合理性,值得保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炮制方法的黄精饮片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为今后黄精的加工炮制工作提出可供参考的根据。方法:采用硅胶G薄层板对不同炮制工艺的黄精饮片进行定性鉴别;对不同炮制工艺的黄精饮片浸出物、灰分、水分以及多糖含量进行测定;采用甲状腺素片诱导小鼠阴虚模型并评价不同黄精饮片滋阴效果。结果:黄精不同炮制品在薄层色谱系统中的行为特征和薯蓣皂苷元对照品的在色谱系统中的行为特征一致,检查项和含量测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相关规定;酒蒸后黄精滋阴作用有所增强,且以先切的酒黄精饮片强于先蒸的酒黄精饮片。结论:不同炮制工艺的黄精饮片在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后续黄精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对不同产地与年限的桔梗药材中总皂苷含量进行测定,为桔梗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桔梗皂苷D为指标性成分,采用超声提取—香草醛比色法。结果:吉林产桔梗中总皂苷含量最高;不同采集时期以春季采收的桔梗中总皂苷含量为高;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2%,RSD=1.8%。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便于对桔梗药材进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Jin CS  Huang L  Li SL 《中药材》2011,34(6):968-971
目的:建立桔梗双飞片的产业化生产工艺技术参数。方法:以桔梗皂苷D、桔梗多糖为质量评价指标,结合桔梗双飞片外观性状,系统考察桔梗药材大小的选择、最佳切片程度和厚度、干燥温度与干燥时间等,并通过中试生产,建立桔梗双飞片的产业化生产工艺技术参数。结果:桔梗双飞片的产业化生产工艺为:选取直径1.5 cm左右的药材,用水淋洗后闷润,并保持药材湿润,当含水量达到55%~60%时,取出进行切制;用自制轧扁机轧扁成1.5 mm厚的双飞片,再放入低温烘干机,在60℃烘8~9 h取出,放凉,密封包装即可。结论:桔梗双飞片产业化生产工艺稳定,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6.
川芎饮片产地加工可行性探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川芎药用部位不同干燥状态切制饮片的方法进行考察,并与传统方法炮制的饮片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饮片产地加工的可行性。方法:以药典水分测定第二法,对不同干燥状态的川芎药材进行水分测定,制备产地加工饮片。以HPLC法对产地加工饮片及传统炮制饮片进行藁本内酯和阿魏酸的含量测定。结果:川芎药材趁鲜切制时,有效成分藁本内酯的含量最高;当含水量降至22%~38%时,不仅适宜切制饮片,而且有效成分含量与传统饮片相近。结论:对药材进行适当的干燥再进行饮片切制的产地加工方法,不仅简化饮片生产流程,而且能更有效的减少有效成分的流失,保证饮片质量。  相似文献   

17.
白芷饮片产地加工方法探索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白芷饮片的产地加工炮制方法。方法:测定不同干燥状态下白芷药用部位的含水量,并进行饮片的炮制加工,以《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对不同方法炮制加工的白芷饮片进行浸出物及有效成分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比较。结果:白芷药用部位含水量在29%~21%时,炮制加工的饮片中有效成分及浸出物的含量与传统饮片较接近,可作为饮片产地加工工艺参数。结论:产地加工方法不仅解决了白芷饮片炮制加工过程中软化时间过长的问题,而且节约了生产成本,保证了饮片质量的稳定,是一种适于饮片生产企业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的新型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苦参饮片产地加工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苦参饮片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测定不同干燥状态下苦参药用部位的含水量,并进行饮片的炮制加工,以《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对不同方法炮制加工的苦参饮片进行浸出物及有效成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比较。结果:苦参药用部位含水量在45%~40%时,炮制加工的饮片中有效成分及浸出物的含量与传统饮片较接近,可作为饮片产地加工工艺参数。结论:产地加工方法不仅解决了苦参饮片炮制加工过程中软化时间过长的问题,而且节约了生产成本,保证了饮片质量的稳定,是一种适于饮片生产企业规模化、规范化生产的新型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天麻不同切制法的质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礼年  倪松兴 《中药材》1989,12(11):30-31
天麻传统切制方法有:润切与蒸切两种。但这两种方法有易粘刀、饮片不易干燥等缺点,所以有人提出了用红外线干燥烘切天麻。为了探讨天麻不同切制方法的质量,笔者以天麻饮片的外观质量及天麻素的相对含量和冷浸出物、热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的百分含量为指标,进行了质量比较,为选择最佳切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桔梗的产地加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  张村  李丽  肖永庆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0):995-997
中药桔梗为桔梗科植物Platycodon grandiflorumA.DC.的干燥根[1]。现代研究表明桔梗中含有多种皂苷类成分,主要为三萜皂苷[2,3],桔梗皂苷D,A,C等。研究表明桔梗皂苷D为主要的镇咳活性成分。《中国药典》[1]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4]中桔梗的炮制方法均为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但在炮制前,药材多已经过产地加工,2005年版《中国药典》在药材的来源项中规定,桔梗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趁鲜刮去外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