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绿脓菌素、弹性蛋白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D600 =0.05)中分别加入乳铁蛋白多肽(LFampin、LFcin)以及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LFchimera)溶液干预,通过氯仿萃取法定量检测绿脓菌素水平,用刚果红弹性蛋白检测法检测弹性蛋白酶活性.结果:LFampin、LFcin以及LFchimer均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杀菌活性,且能显著抑制绿脓菌素、弹性蛋白酶的表达,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中,LFchimera的作用强于LFampin及LFc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铁蛋白多肽,尤其是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能显著抑制其绿脓菌素、弹性蛋白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BF)密度感应(QS)系统所调控的毒力因子编码基因以及各自对应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平板培养法培养铜绿假单胞菌建立成熟的BF体外模型.采用不同浓度氨溴索干预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RT—PCR)检测其对Qs系统各毒力因子编码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外毒素A和弹性蛋白酶水平;采用地衣酚-硫酸法检测鼠李糖脂水平;采用Folin——酚比色法检测碱性蛋白酶活性.结果:经氨溴索3.750g/L作用后基因taxA,rtlA,lasB,aprA mRNA相对于培养基对照组的表达量均显著减少,由1.000分别变化为(3.03±0.08),(2.70±0.09),(2.10±0.10),(2.20±0.10)(P〈0.05).同时毒力因子外毒素A、弹性蛋白酶、鼠李糖脂、碱性蛋白酶的表达量也较培养基对照组明显减少,分别由(15220.16±988.89),(81.38±5.44),(289.73±6.72),(5011±108.78)减少至(3481.59±599.64),(29.76±3.84),(101.74±3.32),(1757±57.21)(P〈0.05).经氨溴索1.875g/L干预后具有同样趋势,但效应不如高浓度明显(P〈0.05).结论:氨溴索可以降低BFQS系统调控的毒力因子编码基因以及各自对应的毒力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柴栋  王睿  裴斐  陈迁  方翼  刘皈阳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5):934-936
目的:观察不同结构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细菌生物被膜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平板培养法培养细菌生物被膜,银染法鉴定,经不同浓度大环内酯类药物与加替沙星对生物被膜处理后,用MTT法测定存活细菌数。结晶紫染色法观察不同浓度大环内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粘附性的影响。结果:1/16,1/4MIC的克拉霉素,阿齐霉素强减少加替沙星作用后被膜存活菌数(P<0.05),并可减少细菌对硅胶片的粘附(P<0.05),而螺旋霉素无明显作用。结论:减少细菌的粘附,防止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克拉霉素,阿齐霉素可与抗菌药物(加替沙星)起到协同杀菌作用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合理选用抗生素 ,有效控制感染。方法 对常规分离的 3 5 2株铜绿假单胞菌 (PA)分离、分布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PA所引起的感染中 ,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 ;PA对多种不同性质的抗生素高度耐药 ,对PA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主要有丁胺卡那、菌克单、头孢吡肟、复达欣、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配能、三唑巴坦、哌拉西林、妥布霉素。结论 PA感染的监测 ,对临床医生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茵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阿奇霉素标准品用生理盐水配成不同的浓度,与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茵生物被膜作用,6d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被膜的情况。结果未用阿奇霉素的硅胶片上可见较厚的生物被膜形成,而应用阿奇霉素后可见生物被膜较对照组薄且有碎裂,其变化与阿奇霉素的浓度相关。结论阿奇霉素可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茵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纳米银离子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细菌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纳米银离子对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的细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摇床法,以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EVA)塑料为细菌粘附载体,模拟体内铜绿假单胞菌(P.serugi-nosa,PA)BF形成的微环境,建立体外BF模型;将培养3 d的空白标本分别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及用FITC-ConA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含纳米银离子EVA中BF的形成情况;将生长0.5、1、2、3、5 d的BF模型行SYT09/PI染色,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CLSM)下摄取不同层面的图像,然后采用Image Pro Plus 6.0分析软件分析不同干预条件下BF的细菌的死亡率.结果 运用SEM及荧光显微镜的方法 ,在以不含纳米银离子EVA塑料的细菌粘附载体上培养3 d的标本中均观察到流线状的BF形成;纳米银离子含量、作用时间对BF的细菌死亡率均有明显影响(F值分别为84.62,85.67,P<0.01);不同时间点含有纳米银离子材料的BF细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2种材料上BF的细菌死亡率无明显影响(P>0.05);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0、0.05%、0.1%)材料上的BF,其第1、2、3天细菌死亡率均分别显著高于第0.5、5天的细菌死亡率(P<0.05);含纳米银离子0.1%的材料上BF在作用的第2天其细菌死亡率最高[(88.53±1.88)%].结论 运用摇床法成功建立了体外BF模型,纳米银离子对BF内的细菌有明显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娟  胡昌东 《海南医学》2012,23(4):93-94
目的 探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分离出的22株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用K-B法进行体外药敏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派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较高(均为100%),头孢吡肟为95.45%、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为90.91%、阿米卡星为86.36%、环丙沙星为77.27%、头孢他啶为68.18%、派拉西林为59.09%、头孢派酮为54.54%.结论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耐药性较弱,但因其存在生物膜,体内用药时耐药率较高,因此临床培养鉴定出铜绿假单胞菌时,应注意是否为黏液型,以便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P.a)PAO1野生型及其与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相关的LasⅠ Rh1Ⅰ基因缺陷型菌株人工生物被膜致病性的差异,了解QS系统的LasⅠ Rh1Ⅰ基因在P.a生物被膜感染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P.a菌株海藻酸盐微菌粒悬液经大鼠支气管,建立人工生物被膜肺部感染动物模型。于感染2周后评估各组大鼠的肺部病理学、细菌学及细胞因子(IL-10)的变化。结果:感染2周后,PAO1野生型组的病理学改变和细菌学指标均显著重于LasⅠ Rh1Ⅰ基因缺陷组(P〈0.001);PAO1野生型组肺部IL-10水平明显高于PAO1 LasⅠ Rh1Ⅰ基因缺陷型组(P〈0.005)。结论:PAO1野生型组引起的肺部感染明显较PAO1 LasⅠ Rh1Ⅰ基因缺陷组的严重,QS系统的LasⅠ Rh1Ⅰ基因在P.a肺部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新  甘正端 《吉林医学》2015,(7):1439-1442
<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为非发酵菌类单胞菌属。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和耐药菌之一[1],可引起肺部感染、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及弥漫性泛支气管炎(DPB)和肺囊性纤维化(CF)继发感染等疾病。在感染的机体中常以生物被膜(Biofilm,BF)的形式存在[2]。细菌BF是由细菌吸附于惰性物体如生物医学材料或机体黏膜表面后,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蛋白等复合物,将细菌克  相似文献   

10.
银染法观察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染法观察细菌生物被膜在药物作用前后变化的可靠性。方法建立细菌生物被膜,分别用银染法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生物被膜的变化。结果银染后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对生物被膜变化的观察结果完全相符。结论用银染法观察细菌生物膜的变化便捷、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定蒙古黄芪多糖中的单糖组成。方法 蒙古黄芪多糖样品用三氟乙酸溶液水解成单糖,用1-苯基-3-甲基- 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采用HPLC法于245 nm波长处检测各单糖。结果 蒙古黄芪多糖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阿拉伯糖组成,物质的量比分别为0.02∶0.05∶0.17∶1∶0.18。结论 此方法简单、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蒙古黄芪多糖中单糖组成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中药黄芪中提取免疫活性多糖并研究其化学结构。方法 用乙醇分级沉淀、脱蛋白、CTAB选择性沉淀、离子交换及凝胶过滤柱层析的方法从黄芪水提物提取均一多糖;运用凝胶过滤法确定多糖的均一性和分子量;运用糖组成分析、甲基化分析、Smith降解、IR及^13CNMR等方法研究多糖的结构。结果 得到均一多糖A2Nb,其平均分子量为360000,由D-葡萄糖组成,主要连接方式为α-D-(1→4)-Glc,在每25个葡萄糖中有一个6-O位上的分枝。结论 从黄芪中首次分离到具有促脾细胞增殖作用的高分子量葡聚糖A2Nb。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为该中药的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Ⅰ)、(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3R)-8,2′-dihydroxy-7,4′-dimethoxy-isoflavane,Ⅱ]、毛蕊异黄酮(calycosin,Ⅲ)、(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6aR,11aR)9,10-dimethoxypterocarpan-3-O-β-D-glucoside,Ⅳ]、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7,2′-di-hydroxy-3′,4′-dimethoxy-isoflavane-7-O-β-D-glucoside,)、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formononetin-7-O-β-D-glucoside,Ⅴ)、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calycosin-7-O-β-D-glucoside,Ⅵ)、红车轴草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pratensein-7-O-β-D-glucoside,Ⅶ)和染料木苷(genistin,(Ⅸ))。结论化合物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获得,化合物~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黄芪注射液浓缩液微乳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实验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制备黄芪注射液浓缩液微乳,并对其质量及体外释放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结合稳定性考察,优选处方;采用HPLC法测定黄芪注射液浓缩液微乳中黄芪甲苷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总皂苷的含量,并对微乳的类型、载药量、体外释放等进行考察。结果:优选黄芪注射液浓缩液微乳处方为:OP为乳化剂,丙三醇为助乳化剂,油酸乙酯为油相,四者比例为4∶4∶2∶2.58。线性范围:0.0041456~0.0404560 mg/ml,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6.60%,RSD为0.76%。平均载药量:黄芪总皂苷含量为13.54 mg/ml,黄芪甲苷含量为0.3885 mg/ml。微乳在24 h内缓慢释放。结论:该剂型稳定,方法简单,重现性好;体外释放有一定程度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黄芪和何首乌单用和联用对环磷酰胺诱导朱细胞凋亡改变的影响。环磷酰胺对照组的胸腺细胞呈现明显的凋亡改变,与AM、PM和AMPM组比较,结果表明流式细胞仪检测所出现的反映凋亡细胞数量的亚G1峰-Ap峰,各组的高低不一,依次为AMPM组〈AM组〈PM组〈C组;  相似文献   

16.
黄芪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黄芪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从大鼠骨髓中分离有核细胞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情况,分离纯化,传代扩增.采用含黄芪的无血清L-DMEM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分化细胞中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用RT-PCR方法半定量分析相关基因neurogenin-1(Ngn-1)和Wnt-1基因在诱导过程中的表达.结果 经传代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纤维细胞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经黄芪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nestin、NSE和GFAP表达阳性,分化为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样细胞.Ngn-1和Wnt-1基因在黄芪诱导后明显上调.结论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体外分离、培养,并在黄芪诱导下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Ngn-1和Wnt-1基因在其分化过程中起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补阳还五汤和黄芪对脑缺血及其再灌注损伤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的影响.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后15 min、再灌注48 h取脑组织测定Glu、Asp、GABA、Gly.结果显示: 缺血15 min后,脑组织Glu、Asp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GABA含量升高(P<0.05),补阳还五汤和黄芪可降低脑组织Glu含量(P<0.05).缺血后15 min再灌注48 h后,脑组织Glu及Asp含量显著升高(P<0.05),补阳还五汤和黄芪均可使脑组织Glu含量降低(P<0.05).说明补阳还五汤和黄芪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对抗脑缺血及其再灌注后EAA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To evaluate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 and their protection against xanthine (XA)/xanthine oxidase (XO)-induced toxicity in PC12 cells. Methods The compounds of 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 were isolated by chromatography and the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ata interpretation. Their antioxidant activities were detected by 1, 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in a cell-free system. Meanwhile, the effects against XA/XO-induced toxicity were assessed using MTT assay in PC12 cells. Results Ten principal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formononetin (Ⅰ), ononin (Ⅱ), calycosin (Ⅲ), calycosin-7-O-β-D-glucoside (Ⅳ), 9,10-dimethoxypterocarpan-3-O-β-D-glucoside (Ⅴ), adenosine (Ⅵ), pinitol (Ⅶ), daucosterol (Ⅷ), β-sitoster (Ⅸ) and saccharose (Ⅹ) from 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 The compounds Ⅰ, Ⅲ, and Ⅳ scavenged DPPH free radicals in vitro. Formononetin and calycosin were found to inhibit XA/XO-induced cell injury significantly, with an estimated EC50 of 50 ng/mL. Conclusion Compound Ⅲ, Ⅵ, and Ⅶ are first reported in this plant. Calycosin exhibits the most potent antioxidant activity both in the cell-free system and in the cell syste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蒙古黄芪多糖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模型大鼠(SHR大鼠)前额叶神经元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BDNF/TrkB/CREB)信号通路作用的影响。方法: 4周龄SHR大鼠20只,分为模型组、蒙古黄芪多糖组(多糖组)、静灵口服液组(静灵组)、哌甲酯组,Wistar大鼠5只设为对照组。灌胃4周后,进行水迷宫实验、旷场实验;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三磷酸肌醇(IP3)、FosB、c-Fos;结果: 水迷宫实验中各组大鼠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糖组、哌甲酯组、静灵组较模型组站立次数减少(P<0.05),多糖组、静灵组较模型组理毛次数减少(P<0.05)。模型组较其他四组神经元结构不完整,核膜碎裂明显且受损严重。多糖组、哌甲酯组较模型组IP3降低(P<0.05);多糖组、哌甲酯组、静灵组较模型组c-Fos降低(P<0.05);各组Fos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糖组、静灵组BDNF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增加(P<0.05),哌甲酯组、静灵组CREB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增加(P<0.05)。结论: SHR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的行为改变,可能与蒙古黄芪多糖调节SHR大鼠前额叶中BDNF mRNA的表达,降低IP3、c-Fos水平以及减少前额叶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