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PDCA循环应用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阳春市妇幼保健院自2018年1月起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引入PDCA循环法,实施PDCA循环管理,于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2017年1月至12月、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2018年1月至12月分别选择200例患者展开对比研究,两个阶段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阶段开展常规医院感染管理,观察组阶段开展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分、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满意度,并针对两个阶段感染知识知晓情况、手卫生依从性及手部菌落数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其医院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7.50%较对照组患者的89.00%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观察组患者阶段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使用、耐药性监测、医疗废物处置等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较对照组患者阶段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4)观察组阶段医护人员各个时间点的手卫生依从性均较对照组阶段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5)观察组阶段医护人员各个时间点的手部菌落数均较对照组阶段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的落实可有效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增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院感染认知,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发生,使患者对医疗服务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PDCA模式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浙江省开化县人民医院自2014年6月将PDCA模式用于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随机选取实施前后各1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新生儿病房空气、奶嘴、奶瓶、医护人员手卫生等的合格率,以及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实施PDCA模式后,病房空气、奶嘴、奶瓶、医护人员手卫生等的合格率明显上升(P0.05),新生儿病房院感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PDCA模式在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病区各项检查的合格率,降低病房院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新生儿病房感染防控中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自2019年3月起对新生儿病房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针对医院感染防控问题制定对策,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内容包括成立管理小组、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环境管理、加强设备管理、加强培训管理、合理调配资源、建立登记制度等,2019年3~8月为实施后,2018年9月~2019年2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新生儿病房的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器械消毒合格率、手卫生合格率。结果:实施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新生儿病房的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器械消毒合格率、手卫生合格率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新生儿病房感染防控中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了各项医院感染防控指标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自2018年12月开始将医护一体化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应用于护理管理,以2018年6月~2018年11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应用前研究对象,以重症监护病房2018年12月~2019年5月收治的62例患者作为应用后研究对象,比较该措施应用前后患者感染率、感染防控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应用后患者感染率低于应用前;应用后感染防控质量评分高于应用前;应用后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感染防控措施能够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率,提升医护人员感染防控质量和手卫生合格率,其应用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对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重症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差,执行率仅为56.67%。进行无菌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的手卫生依从性较高,为97.50%;其他操作前的手卫生依从性较差,以接触患者前后最为明显,为62.50%。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主要为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薄弱、洗手设施不健全、担心对皮肤造成损伤等。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差,需加强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改善洗手设施,全面提升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采用PDCA循环加强麻醉复苏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手术室麻醉复苏室的8例医务人员为对象,在2021年7月-2022年3月期间运用PDCA循环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管理,将2021年1月-6月期间作为对比时期,该时期进行常规管理,对比PDCA循环实施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洗手合格率和执行率以及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与病原菌检出率的发生情况。结果:PDCA循环实施后,医护人员洗手指征、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相关知识考核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 <0.05;医护人员普通洗手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 <0.05;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无菌操作前、脱手套后洗手执行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 <0.05;患者切口感染以及病原菌检出率均显著下降,P <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对麻醉复苏室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管理,可有效提升其手卫生相关知识认知,提高吸收合格率和执行率,降低切口感染以及病原菌的污染,进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入住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1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9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指导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比较两组的感染发生率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天数和使用时间均显著下降。结论:将PDCA循环模式用于医院感染管理,能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在重症监护室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于2017年12月~2019年3月收治的40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8月起实施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2017年12月~2018年7月为实施前,2018年8月~2019年3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患者200例,研究期间共有76名医护人员。统计实施前后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漏报率,比较实施前后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比较实施前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结果: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实施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漏报率和多重耐药菌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院感信息化上报平台在重症监护室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显著,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重症监护的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提高医院环境卫生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运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对医院的环境卫生监测情况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施PDCA循环措施干预前后分组,比较各科室环境卫生监测实施前后合格率。结果:经过PDCA循环措施干预,实施后各科室环境卫生监测的合格率显著提高(P0.001)。结论:合理使用PDCA循环作为管理工具,显著提高了医院卫生检测合格率,对于医院环境卫生学的质量管理有持续改进效果,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PDCA管理法在ICU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起对ICU医院感染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ICU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从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四个部分入手,全面建立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并按照PDCA管理思路进行循环质控,最终实现管理质量的持续提升,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不同时期ICU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结果:2017年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37%,显著低于2016年的5.51%(P0.05);2017年ICU医护人员的洗手执行率、手指细菌培养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9%和98.3%,显著高于2016年的87.4%和83.5%(P0.05)。结论:将PDCA管理法应用于ICU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降低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率的实践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6月~2017年7月间医院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状况,根据管理方式分为规范化管理实施前的2015年6月~2016年6月和规范化管理实施后的2016年7月~2017年7月两个时间段。比较两个时间段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新生儿科环境微生物监测达标率,评估两个时间段间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和手卫生依从性。结果: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新生儿感染率低于规范化管理实施前(P0.05),物品表面、病房空气、医务人员手卫生微生物监测达标率均高于规范化管理实施前(P0.05),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和手卫生依从性均显著高于规范化管理实施前(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能够降低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临床应用价值可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精细化流程干预方案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2月医院就诊的1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精细化流程干预方案,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方案。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就诊期间的无菌器械抽检合格率、医护人员手部卫生合格率、空气质量合格率、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期间的无菌器械抽检合格率、医护人员手部卫生合格率、空气质量合格率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就诊期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流程干预应用在医院感染控制上,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无菌器械、医护人员手部卫生及空气质量的合格率,另外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戴明循环(Plan Do Check Act,PDCA)循环预防手术室感染效果。方法:选取I类清洁切口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预防手术室感染,观察组实行PDCA循环预防手术室感染。对比分析两组病原菌检出率,消毒合格率。结果:观察组培养出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21株,占总菌株数5.8%,对照组培养出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65株,占总菌株数1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手术恒温箱的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预防手术室感染效果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过程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重症监护室患者安全。方法:组成过程管理小组,分析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现状,并将过程管理法应用到重症监护病房的感染防控中。评估实施过程管理前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施过程管理前,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3.43%,实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9.82%,差异显著(P0.05);实施过程管理后,医务人员手、空气、物体表面及器械消毒合格率均较实施前有了显著提高(P0.05)。结论:过程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感染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将医院感染作为管理重点,有利于降低病房医院感染率,改善综合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12月医院收治的25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2015年9~10月共纳入患者1250例,设为实施前,未进行PDCA循环管理;2015年11~12月共纳入研究1336例,设为实施后,进行PDCA循环管理。比较实施PDCA管理前后医院感染率。实施前后随机抽查200例次的手卫生依从性情况,统计并比较管理前后的洗手率。抽查管理实施前后需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PDCA管理后,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灭菌物品灭菌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PDCA循环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降低CCU心电监护误报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CCU护理在2018年3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将2018年3~10月CCU治疗的120例重症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抽选2017年7月~2018年2月CCU治疗的重症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监护仪参数设置管理,观察组加以使用PDCA循环管理。对两组24h误报次数进行统计与比较,并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误报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呢有效降低CCU心电监护误报率,进而提高医护人员护理质量,保证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探视管理中采用“云探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医院重症监护室2018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140例患者设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探视管理模式,观察组引入“云探视”模式进行探视管理。统计两组患者所在病房的空气质量,记录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期间医院感染发生率,并以问卷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家属对探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病房空气质量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探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形势下重症监护室创新性应用“云探视”模式进行探视管理,可提高病房空气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住院安全性,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控措施。方法:选择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者100例,研究时间为2016年3月~2018年3月,对所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其引发的危险因素,同时予以实施对应的防控措施。结果:10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共20例,发生率为20.00%。危险因素有患者属于新生儿、早产儿、低体重儿等免疫功能低下的群体,置管及消毒措施不合格,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达标,频繁和预防使用抗生素。结论:引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需要针对危险因素给予对应的防控措施,以此达到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的作用,以此确保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OEC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方法: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引入OEC护理管理模式,将引入OEC管理模式后,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引入OEC管理模式前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次数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引入OEC管理模式后,不仅能显著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还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及投诉次数,保障患者的住院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外科、妇科的医生和护士作为对照组,内科、产科的医生和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共47人,观察组共49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手卫生知识培训及考核,观察组每月通报手卫生依从性检查及手表采样培养结果,对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医生或护士进行个别谈话及强化教育;在冼手处张贴醒目的六步洗手法及外科洗手法示范流程图;将医务人员手卫生纳入质量评分和绩效考核,评选每月手卫生之星等。结果:观察组手卫生依从性及洗手后手表细菌培养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表细菌培养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卫生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是确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