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现代中西医汇通医家张锡纯提出"肝为气化之始"的理论,认为元气萌芽于肝,肝乃元气发生之始,将培养于脾、起源于肾之元气,通过升达引导,布于胸中,乃为大气,化为胸阳。肺居胸中受胸中大气(胸阳)的庇护和润养。中医传统观点认为正气内虚,邪毒内侵,阴阳失调,是肺癌患病的基础,与肺、脾关系最为密切,却不知肝为气化之始,肝气充旺,元气上行注入胸中,方能源源不断的形成胸中大气(胸阳),起到扶正祛邪抗癌的作用。作者认为,肝气郁滞或肝气亏虚,元气匮乏,宗气不足,胸阳乏源,以至癌毒犯肺是形成肺癌的主要原因,并且采用温补肝气、条达肝木、扶正抗癌为主治疗肺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高催乳素血症是以内分泌紊乱为主的一种妇科疾病,在中医上属于"闭经""乳泣""不孕"等范畴。运用中医学整体观念并结合辨证辨病方法,本文对高催乳素血症发病的病因病机从肾精不足,水不涵木;肝失疏泄,肝气上逆;脾失健运,肝脾不调三个角度来分析,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肝脾肾三脏及冲任二脉相关,临床分型以肾虚肝郁、肝脾不调及脾虚痰阻兼瘀型多见,治疗原则以补肾疏肝、健脾化痰,调理冲任为主。通过对高催乳素血症的中医学辨证论治探讨,以希对临床治疗高催乳素血症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肝气证治     
“气”是机体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所谓“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疏泄是肝气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因此,肝气疏泄是具有调了情志活动,保持心情舒畅,疏通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分泌、水谷的消化,血流的通畅等,都与肝气疏泄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但肝气的功能活动又有赖于肝贮藏的血液作为物质基础以供养。所以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气为阳,血为阴,故有“体阴而用阳”的生物特点。若肝疏失调,即可表现神志、消化、气血等功能性的病证。如疏泄不及则肝气不用,可见神志抑郁证;如疏泄太过,便肝气有余,可出现肝气亢奋…  相似文献   

4.
论肝气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气”是机体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所谓“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者,人之根本也”。就肝气而论,疏泄是肝气生理功能的具体表现。因此,肝气疏泄具有调节情志活动,保持心情舒畅,疏通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水谷的消化、血流的通畅等,都与肝气疏泄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但肝气的功能活动,又有赖于肝贮藏的血液作为物质基础以供养。所以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气为阳,血为阴,故有“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点。若肝疏失调,即可表现神志、消化、气血等功能性的病证。如疏泄不及则肝气  相似文献   

5.
刘艳 《天津中医药》2000,17(6):45-46
祖国医学十分重视肝在人体的重要作用,肝的生理功能的核心是体阴而用阳,以肝气为用,调畅全身气机,肝之疏泄、藏血、调节血量的功能均为肝气调畅之结果.  相似文献   

6.
肝气“升发”寓于“生发”之中,以“生发”替代“升发”更为合理。“生发”与“体嫩”为肝脏的重要生理特性,肝气“生发”为生命气化之“动机”,肝气“体嫩”则反映了肝气易于折损的生理特点。肝脏的“生发”“体嫩”生理特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丰富了肝脏虚证尤其是肝气虚、肝阳虚证的依据,并推动对肝气(阳)虚病机危害性的重新评估与深入认识;②为不可专事“伐肝”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依据;③为补肝气、温肝阳与升提肝气(阳)诸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临证中,每看到肝气郁滞与肝气横逆这两个相似而又不同的证,统按肝气郁滞论治,大用辛香之品疏理气机,以致香燥伤阴,越治越重者屋见不鲜。笔者试就本人的一点肤浅体会,谈谈肝气郁滞与肝气横逆,供同道参考和指正。肝“体阴而用阳”,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无论肝郁与肝气横逆,多由肝的气血阴阳  相似文献   

8.
刘敏教授认为,肝与泄泻关系颇为密切,临床基于肝脾相依理论,从肝论治泄泻,常获佳效。临证可分肝脏疏泄过旺或肝脏疏泄不及辨证治疗本病。治疗肝脏疏泄过旺当以抑肝扶脾为法,用药以疏肝为主,佐以健脾,肝气郁结可选柴胡疏肝散加健脾药,肝气疏泄太过可选痛泻要方。肝脏疏泄不及又分为肝气(阳)虚和肝血(阴)虚,治疗肝气(阳)虚应以温补肝...  相似文献   

9.
肝气虚一证,《内经》中即有论述,但后世医家多强调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阴肝血常不足,肝气肝阳常有余,以致肝气虚较少被论及。当代医家对肝气虚证的论述不乏其人,如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中指出肝的虚证“应该包括气、血、阴、阳在内,即肝血虚、肝气虚、肝阴虚、肝阳虚四种”。张伯臾老中医指出:“临床中肝气虚、肝阳虚并不少见,在肝炎、肝硬化病例中尤多。”表明肝气虚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对肝气虚证的诊治进行探讨,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肝与皮肤病     
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肝血宜充盈,肝气喜条达,体阴而用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肝脏发生病理变化时,肝气易郁,肝血(阴)易虚,肝阳易亢,常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诸科,故有“肝为万病之贼”之说。本文仅对某些  相似文献   

11.
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肝血是肝气活动的物质基础,肝气是肝脏升发疏泄的一种正常功能,二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血证论》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  相似文献   

12.
近世医家张锡纯,学识渊博,笃于实践,其理论尊经而不落俗套,其临床注重实效,发前人所未发,创见颇多,其中尤以肝脏气阳不足的观点更是醒人耳目,启迪思路,兹就《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论述浅析如下。1.考生理病机,独创气阳不足肝体阴而用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这里所说的“气”、一阳”即是肝脏的生理活动和功能。如《内经·天命篇第五十四》曰:“五十岁,肝气始衰……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内经·上古天真论第十一》中也说:“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都说明了这一点。但反观历代医家,在凡叙及肝气、肝阳二词之时,都是…  相似文献   

13.
关于肝阳(气)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肝气虚与肝阳虚的问题,中医书刊(包括中医院校教材)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少,在中医的经典著作中,只有一些不完整的记载,历来为医家所忽视。明确地从理论上和临床上提出肝气虚与肝阳虚证治的是从清代张锡纯开始,继后有秦伯未、蒲辅周、蒲志孝、黄代宏、王树谦、岳泽民、袁尊山等医家及学者。目前关于肝气虚与肝阳虚的理论已初步形成,实践也证明了它是客观存在的。因“气”属“阳”,“阳”包括“气”在内,故肝气虚与肝阳虚同属一个类型,拟将肝气虚与肝阳虚合并为肝阳(气)虚讨论。一、肝阳(气)虚的沿革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历代医家和中医药多数文献对五脏阴阳、气血虚实治法以补泻论为多。然而对于肝脏,大多医家持"肝常有余""肝有泄无补"之说,仅仅强调肝气易逆、肝阳易亢,肝脏虚证多从滋补阴血论治,从未提及肝阳虚。究其原因:一是肝为刚脏,性喜条达,体阴而用阳,强调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而忽视了肝阳肝气之不足;二是肝气易于郁结,郁而化火;肝阳易于上亢,故肝病多实热而忽视了肝的虚证。慢性肝炎不能仅局限于"知肝传脾",临床上也易于形成肝阳虚,亦当重视肝阳虚。肝阳虚证的设立既完善了慢性肝炎肝虚证在理论和临床上只有肝阴虚的不足,也弥补了慢性肝炎阳虚证只有脾、肾阳虚的缺陷,同时扶阳暖肝法也是对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高催乳素血症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外周血催乳素(PRL)水平异常增高,多见于闭经、泌乳、月经稀发、不孕症及垂体微腺瘤等病症,为临床疑难顽症。柴嵩岩教授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为热毒侵淫、冲任失调,其本质属阳、热证,久病可伤阴及肾;其病位在脑(垂体),涉及肝、脾、肾、胞宫及任冲二脉。临证应辨证施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益肾调经为辅;泌乳者兼以清肝泄热,合并垂体腺瘤者兼以消肿散结。用药忌用辛燥发散、鼓动兴阳、峻猛有毒之品。  相似文献   

16.
足厥阴肝经具有多血少气的特点,年老体衰、情志失调、酒食不节、劳倦太过、用药不当、久病等原因都会导致肝气、肝阳的亏虚。补肝气既可专补肝气,又可顺肝之性补肝,具体方法有以辛补肝、补肝体以实肝用、缓肝补肝、运用五行以补肝。补肝气常用黄芪、山萸肉、人参,并自拟黄芪补肝汤作为补肝气基础方。温肝阳遵循仲景治阳虚之法,多用温通与温补法,既可专温肝阳,又可温少阴以暖厥阴,厥阴不治、求之阳明,温通经脉以散肝寒,辛甘化阳,阴中求阳。温肝阳常用吴茱萸、附子、细辛,活用肉桂、桂枝,并自拟温肝汤作为温肝阳基础方。肝气虚、肝阳虚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机,临证运用扶阳通络方治疗阳虚络阻型肝硬化腹水,温肝调糖方治疗肝源性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综合古今医家对肝气(阳)虚的临床特点、病因病机的研究,分析其导致阴黄的病理机制,并总结其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与方法。肝气(阳)虚是肝脏功能低下的一种表现,可影响到气血、精神、消化等功能活动。肝气虚,继而胆气不足,胆汁排泄无力,积滞外溢导致黄疸外;肝气(阳)虚,脾阳不振,运化无力,也可导致胆汁积滞导致阴黄;肝阳虚,寒湿内生,气滞血瘀,胆液困阻,外溢于肌肤而发为阴黄。肝气虚必须与肝郁脾虚鉴别,肝阳虚亦须与脾阳虚、肾阳虚鉴别,它们在治疗上也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8.
濮凌云  吴育宁  佟庆 《北京中医药》2009,28(12):927-928
高催乳素血症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外周血催乳素(PRL)水平异常增高,多见于闭经、泌乳、月经稀发、不孕症及垂体微腺瘤等病症,为临床疑难顽症.柴嵩岩教授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为热毒侵淫、冲任失调,其本质属阳、热证,久病可伤阴及肾;其病位在脑(垂体),涉及肝、脾、肾、胞宫及任冲二脉.临证应辨证施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益肾调经为辅;泌乳者兼以清肝泄热.合并垂体腺瘤者兼以消肿散结.用药忌用辛燥发散、鼓动兴阳、峻猛有毒之品.  相似文献   

19.
“肝体阴而用阳”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文献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1):645-646
“肝体阴而用阳”是对肝生理、病理特点的高度概括。肝以藏血为本 ,以气为用 ,肝阴易虚 ,肝阳易亢 ;肝气、肝阳常有余 ,肝阴、肝血常不足。只有在“肝体阴而用阳”理论的指导下 ,紧扣养肝体之阴 ,以体为本 ,以用为标 ,求其属而扬其用 ,方可标本相得 ,得愈肝之诸病的要领  相似文献   

20.
肝体阴而用阳,肝气虚证是由于肝气亏损,升发不足,气机失调所导致的一种证候,更年期患者常出现疲倦乏力、心悸易惊、气上冲胸、眩晕、耳鸣等肝气亏虚的表现。李浩教授认为肝气虚是更年期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环节,调补肝气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重要方法,治疗时应重视整体调治,改善患者错综复杂的整体症状,临床以黄芪为主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随证处方用药,补肝气、升发气机的同时,清郁热、化痰浊、畅情志、补不足,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