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阐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功能受体酷氨酸激酶B(TrkB)在癫痫后认知障碍中的作用以及茸菖胶囊对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TrkB的远期影响.[方法] 以戊四唑点燃大鼠为模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和正常组,观察致痫大鼠的惊厥发作次数、级别、潜伏期,采用RT-PCR检测BDNF和TrkB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各治疗组大鼠与治疗前相比,均可减少大鼠的发作程度,治疗前造模各组的发作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茸菖胶囊治疗后,治疗大鼠的发作评分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的发作评分较低(P<0.05),茸菖胶囊组与丙戊酸钠组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海马组织BDNF mRNA表达显示,模型组海马组织BDNF mRNA表达较正常组、中药组和VPA组明显增多,中药组表达较其他各组增多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海马组织TrkB mRNA表达与BDNF mRNA表达趋势相同.[结论] 茸菖胶囊可以有效控制癫痫大鼠的发作次数及级别,其作用机制与调控海马组织中BDNF、TrkB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45只大鼠留取10只为假手术组,35只建立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建模成功31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空载组10只、BDNF组11只。空载组、BDNF组分别向蛛网膜下腔注入含有pGenesiI-1-NC、pGenesiI-1-BDNF脂质体质粒复合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注入0.9%氯化钠溶液。5 天后观察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及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检测海马组织中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mRNA及蛋白表达、p-AKT/AKT表达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模型组、空载组神经元排列紊乱,出现变性神经元;BDNF组神经元损伤轻微。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空载组、BDNF组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均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均升高,海马组织中BDNF、TrkB、PI3K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p-AKT/AKT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空载组比较,BDNF组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增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降低,海马组织中BDNF、TrkB、PI3K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p-AKT/AKT升高(P<0.05)。结论 上调BDNF表达可减少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室内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抗体阻断内源性BDNF对大鼠海马-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脑室内注射BDNF抗体一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检测;并用NADPH-黄递酶组化染色方法观察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1);实验组大鼠海马CA1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38.37±5.23)明显少于对照组(49.53±5.74)(P〈 0.01);实验组DG区NOS阳性神经元数目(48.77±5.51)明显少于对照组(60.40±7.39)(P〈0.01)。结论:脑室内注射BDNF抗体可导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提示BDNF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可能与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张映琦  廖维宏 《重庆医学》2008,37(4):378-381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el)在匹罗卡品(pilocarpine,PILO)致痫大鼠模型中的抗癫痫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匹罗卡品诱导大鼠慢性颞叶癫痫模型,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用Ti mms染色评价苔藓纤维发芽(mossy fiber sprouting,MFS),动态观察了Mel对癫痫大鼠海马BDNF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与MFS的关系。结果(1)PILO诱导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6h,海马BDNF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强;SE后7~14d,BDNF蛋白表达仍维持较高水平,尤其在齿状回处BDNF蛋白高表达可持续至SE后28d。PILO Mel组大鼠海马BDNF基因和蛋白表达与PILO组有着类似变化趋势,但在SE后各时相点BDNF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PILO组,尤其在SE后6h~7 d表现最为明显(P<0.05)。(2)SE后14 d,PILO组大鼠Ti mms染色密度开始增强,至SE后28 d Ti mms染色密度进一步增强,与PILO Me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对癫痫发作大鼠海马BDNF基因和蛋白表达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这可能是其抑制MFS而发挥抗癫痫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急性高原低氧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平原组、急性高原组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研究,探讨高原低氧对大鼠脑海马神经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两组大鼠海马BDNF表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急性高原组大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BDNF阳性表达含量比平原组大鼠分别增高23.5%、24.1%。结论急性高原组大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BDNF阳性表达发生明显变化,其含量升高,提示BDNF在避免急性高原低氧对大鼠海马CA1、CA3区神经元应激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短期强化训练能否建立可靠的空间长时记忆;用不同训练方式建立空间记忆后,大鼠海马结构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是否会发生变化。方法利用Morris水迷宫建立大鼠空间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短期强化训练形成的长期记忆3种模型,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正常(NC)组、短期记忆(ST)组、长期记忆组(LT)和短期强化训练形成的长期记忆(SRT )组大鼠海马各亚区的BDNF的分布情况。结果 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LT组和SRT组间寻找站台平均潜伏期和策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记忆检测发现,LT组大鼠除了在站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明显长于S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两组大鼠寻找站台潜伏期和策略以及穿越站台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T组与NC组及ST组比较,海马齿状回和CA1区的BDNF免疫荧光反应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RT组与NC组以及ST组比较,海马齿状回和CA1区的BDNF免疫荧光反应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LT组与SRT组之间,NC组与ST 组之间,海马各区的BDNF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强化训练可建立与长期训练基本相同的长期记忆。BDN F与空间长期记忆的形成密切相关,其可能不参与空间短期记忆的形成或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浓度酒精摄取对成年大鼠空间位置记忆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低浓度酒精摄取后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给予连续3d Morris水迷宫训练,然后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动物给予5%(V/V)酒精为唯一饮料喂养,对照组动物以自来水代替酒精。在给与酒精喂养后的3,7,14,21,30d行Morris水迷宫行为观察。动物在水迷宫行为学观察后,取脑、冰冻切片,用ABC法行BDNF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用Motic 3.2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平均灰度值。结果给予低浓度酒精喂养3d与7d后,动物找到平台的潜伏期[分别为(8.93±1.38)s,(9.66±1.04)s]与对照组[分别为(8.24±2.94)s,(10.07±O.71)s](P>0.05),酒精喂养14,21,30d后,动物找到平台的潜伏期[分别为(9.19±1.81)s,(10.45±0.97)s,(12.37±1.81)s]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7.14±3.66)s,(18.83±1.25)、s,(21.41±2.73)s],差异有显著性(P<0.05)。BDNF的免疫组化反应显示低浓度酒精喂养3d时BDNF在海马CA1区的表达平均灰度值(145.3±14)与对照组(143.8±1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低浓度酒精喂养7d、14d与21d时,海马CA1区BDNF的表达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25.6±17,127.4±15,130.7±14)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7.5±13,142.7±10,145.8±16)(平均灰度值与阳性产物的多少成反比)(P<0.05);酒精连续喂养30d后,海马CA1区BDNF的表达平均灰度值(146.2±11)接近于对照组(144.5±14),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短期内低浓度酒精摄取有助于成年大鼠空间位置记忆的保持,其机制可能与低浓度酒精摄取上调BDNF在海马CA1区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运动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神经行为学的关系。方法成年SD大鼠分假手术对照组和自由落体脑外伤组(TBI组),每组13只。TBI后1、3、8、13d分别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术后7d处死大鼠,取损伤处脑组织行RT-PCR检测BDNFmRNA表达;术后13d处死大鼠,取损伤处脑组织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BDNF表达。结果 TBI后大鼠神经行为明显受损,NSS评分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但随时间延长NSS评分有所下降(P<0.05)。RT-PCR结果显示,BDNF mRNA表达水平TBI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结果显示,BDNF蛋白和mRNA主要分布在皮质神经元,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而细胞内BDNF的光密度值则明显增加(P<0.05)。结论 TBI后大鼠神经功能有一定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备用神经元内BDNF的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进食不同浓度锌对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大鼠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60只雄性sD大鼠,建立Allen's SCI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锌喂养组和高锌喂养组。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脊髓损伤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中BDNF表达的变化,BBB评分检测后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高锌喂养组BDNF表达量在每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组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W脊髓HE染色显示高锌喂养组脊髓损伤减轻;术后各时间点,高锌喂养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和低锌喂养组。结论进食合适浓度锌可促进SCI大鼠BDNF的高表达,并明显改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综合应激引起的大鼠海马CA3区的病理变化及相应的行为学改变,探讨抑郁的发病机制。方法:观察在应激的不同时程内,Wistar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同时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结果:经慢性应激11d,海马CA3区nNOS蛋白表达增加,BDNF蛋白表达减少,探究行为减少,修饰行为受到抑制,排便量增加;应激21d,nNOS蛋白表达有逐渐降低的趋势,BDNF蛋白表达几乎消失,大鼠表现为抑郁状态。结论:慢性综合应激可能通过损伤大鼠海马引起大鼠的抑郁状态,提示脑损伤可能在抑郁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保护脑组织应成为抑郁新的治疗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 PTZ)化学点燃癫(癎)大鼠在Y迷宫中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mRNA和蛋白质表达变化的关系,以期为研究癫(癎)患者的记忆损害及其治疗提供线索.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癫(癎)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 SE)组、SE对照组、慢性癫(癎)(chronic epilepsy, CEP)组和CEP对照组.SE模型按40 mg/kg腹腔注射PTZ溶液,10 min后注射20 mg/kg,然后每10 min注射10 mg/kg,直至诱发大鼠癫(癎)持续状态发作.CEP模型按35 mg/kg腹腔注射PTZ溶液,每48 h一次,直到连续3次Racine Ⅳ~Ⅴ级(癎)性发作.对照组与相应模型组同时腹腔注射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用交替电刺激Y迷宫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BDNF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结果:交替电刺激Y迷宫试验中,SE组大鼠与SE对照组相比致(癎)后1 d和2 d的选择错误总数明显增加(P<0.05);CEP组致(癎)后1 d、30 d、31 d的选择错误总数与CEP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P<0.05).在海马中,致(癎)后1 d的SE组和CEP组以及致(癎)后30 d的CEP组BDNF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较低.结论:癫(癎)持续状态可导致大鼠短时间的学习记忆功能受损,而慢性癫(癎)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损伤持续时间较长.癫(癎)所致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可能与海马BDNF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游泳训练对新生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雄性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和游泳训练组。训练组大鼠出生后第11天进行无负重游泳训练3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学习记忆能力,BrdU+/NeuN+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分析海马神经发生,Western blot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结果对照和游泳训练组大鼠随着训练天数增加,寻找平台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均P<0.05);定位航行实验的第二、三和四天,游泳训练组大鼠寻找平台潜伏期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小(均P<0.05)。游泳训练组大鼠穿越目标次数何时间明显增加(均P<0.05)。与对照相比,游泳训练组大鼠海马齿状回NeuN+/BrdU+阳性数量显著增加(P<0.05),BDNF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游泳训练提高了新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游泳训练显著上调大鼠海马BDNF的表达促进海马神经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异氟醚(ISO)吸入麻醉对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4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n=6)、氧气(O2)组(n=24)和ISO组(n=24),对照组直接处死留取标本,O2组给予吸入40% O2和空气混合气体1h,ISO组以3% ISO诱导麻醉并以1.8% ISO维持1h.分别于麻醉前、诱导后、麻醉后30min、麻醉后60 min、苏醒即刻观察大鼠呼吸频率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O2组和ISO组分别于处理后6、12、24、72 h处死大鼠取海马,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检测海马BDNF mRNA、Bcl-2 mRNA的表达.结果 大鼠呼吸频率在诱导后及麻醉后30、60 min较麻醉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o.05);SpO2在诱导后、麻醉后30、60 min及苏醒即刻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O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水平与O2组比较在麻醉后12、24 h降低(P<0.05);麻醉后ISO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水平随时阃呈下降趋势,在12、24 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SO组大鼠海马Bcl-2 mRNA表达水平在所有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与O2组(P<0.05).结论 ISO麻醉可对大鼠海马BDNF及Bcb2的表达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mRNA在海马中的分布及其表达。方法:大鼠颈总动脉夹闭造成脑缺血30min,于6,12,24,72h进行点杂交和原位杂交,72h时进行神经元尼氏小体染色。结果: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大量死亡,BDNFmRNA表达于6h开始增加,72h恢复正常。24h时齿状回BDNFmRNA表达高于CA1区。CNTFmRNA表达于12h开始持续增加。结论: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后,海马BDNFmR-NA和CNTFmRNA的表达均增加。BDNF可能有利于齿状回神经元耐受缺血,CNTF可能在局部发挥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蛋白(pro-BDNF)、成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BDNF)、截短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变化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6月龄,体重350 g左右,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假手术组除不结扎血管外余同模型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随机分为2、4、8和12周4个时间,水迷宫实验筛选造模成功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假手术组及造模成功的大鼠不同时间点海马中pro-BDNF、mBDNF、截短型BDNF变化。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的潜伏期均较假手术组延长(P <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改变、数量减少、BDNF表达下降。术后模型组pro-BDNF、mBDNF、截短型BDNF较假手术组降低(P <0.05),pro-BDNF水平下降趋势较缓慢,截短型BDNF水平下降趋势在缺血早期变化显著,后期变化缓慢;mBDNF水平下降趋势在缺血早期变化不明显,后期变化显著。结论  慢性缺血VD大鼠海马区pro-BDNF、mBDNF、截短型BDNF均有改变,3者比例的改变可能与V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BDN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通心络对其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高剂量(2.24g.kg-1.d-1)、低剂量(1.12g.kg-1.d-1)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后3h、24h、72h、7d缺血区BDNF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通心络的作用。结果(1)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BDNF表达变化: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3h缺血区BDNF mRNA表达略有上升,而24h表达下降,72h后又开始上升,至缺血后7d达高峰;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脑组织缺血区,BDNF主要在小神经元阳性表达,表达趋势与mRNA基本吻合。(2)通心络对缺血区BDNF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通心络高剂量组BDNF mRNA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后3h、24h、7d均有显著提高(P<0.01,P<0.05);通心络低剂量组BDNF mRNA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后3h、24h有明显升高(P<0.01,P<0.05);在缺血后7d,高剂组BD-NF mRNA的表达与低剂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在缺血后各时间点,通心络各组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可促进缺血区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BDNF高表达;通心络可增强和延长缺血区BDNF高表达,发挥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外伤组(TBI组)和TBI+单核细胞移植治疗组。建立自由落体TBI大鼠脑损伤模型,取骨髓分离纯化单个核细胞(5×106/mL),经颈动脉注射移植(单核细胞移植治疗组大鼠每只注射1mL)。各组动物分别于TBI后第1、3、7、10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TBI后7d取损伤处脑组织行RT-PCR检测BDNF mRNA表达,TBI后10d取损伤处脑组织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确定BDNF mRNA和蛋白的细胞定位,计数BDNF阳性细胞数量变化。结果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明显减少TBI大鼠NSS评分,与TB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NF主要分布于皮质神经元,移植组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均<0.05)。结论单个核细胞移植能改善TBI大鼠神经功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与BDNF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CNX)质粒。方法 利用多克隆酶切位点正各黏端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菌DH5a获得质粒,双酶切电泳和PCR方法初步鉴定,并提交DNA测序工作站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重组构建的质粒pLCNX-BDNF完全正确,含有全长小鼠BDNF基因片段。结论 获得正确的含全长BDNF基因的pLCNX-BDNF质粒,可以作为今后小鼠耳蜗内转基因实验的基因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