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制备核酸适配体AS411靶向液态内核的纳米超声造影剂的方法,评价该靶向纳米超声造影剂 体外显影能力和寻靶能力。方法:将自合成的膜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乙二醇(PLGA-PEG-COOH)和全氟辛 溴烷(perfluoroctylbromide,PFOB),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液态内核的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然后用1- 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催化法将AS1411连接到NP表面,制成靶向液态内 核的纳米颗粒(NP-AS1411)。用透射电镜检查NP-AS1411的形态。比较NP-AS1411和NP的大小、表面电荷、包封率、 生物相容性、体外显影能力和稳定性。用凝胶电泳检查AS1411是否连于NP表面。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 NP-AS1411的靶向能力。结果:NP-AS1411在电镜下呈壳-核结构,直径为(245.4±16.5) nm,大于NP的直径(P=0.05)。 NP-AS1411和NP在表面电荷和包封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25.0 mg/mL)NP-AS1411与MCF-7细胞孵育 24 h后,细胞的活力(89%)和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4)。NP-AS1411体外相对灰阶值为86.1±6.7,明显高于脱气去 离子水(P<0.05),与和NP的体外相对灰阶值相当(P>0.05)。常温保存24 h后,NP-AS1411的相对灰阶值为80.1±9.2,与 24 h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AS1411的大小在放置24 h后也无明显变化(P>0.05)。凝胶电泳证实当NP和 AS1411的摩尔比为40:1时,连接到NP的AS1411最多。MCF-7细胞分别与载有荧光香豆素6的NP-AS1411,NP孵育后, NP-AS1411在荧光显微镜下能够产生更强的绿色荧光。流式细胞仪证实NP和NP-AS1411与MCF-7细胞均有结合,但是 NP-AS1411和MCF-7细胞结合后产生的荧光更强烈。结论: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和EDC/NHS催化法可以成功制备适配 体靶向液态内核纳米超声造影剂。该靶向液态内核纳米超声造影剂的体外显影能力好,也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 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表面修饰的Fe3O4纳米颗粒作为肿瘤探针进行在体磁共振成像(MRI)的区别。方法:采用两种不同表面修饰的Fe3O4作为磁共振造影剂,并利用其表面羧基与具有靶向识别肿瘤表面整合素受体(Integrinαvβ3)的c(RGDyK)多肽进行耦联,制备出具有肿瘤靶向性的磁共振分子探针。以荷人脑胶质瘤(U-87 MG)裸鼠为动物模型,进行体内MRI研究。结果与结论:两种纳米颗粒均能够产生明显的T2造影效果,表面为聚乙二醇及油胺共同修饰的纳米颗粒的最佳成像时间为注射药物后8 h,而只有聚乙二醇修饰的纳米颗粒的最佳成像时间为注射药物后4 h,导致两种纳米颗粒在成像时达到最佳成像效果的时间不同的原因在于其表面电荷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以含双硫键的N,N-二(3-羧基丙烯酰)胱胺(BCCy)为交联剂,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EDC/NHS)的催化下将壳聚糖(CS)交联,在水溶液中制备了纳米微凝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纳米粒度仪和扫描电镜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H和还原性环境对粒径的影响。对抗癌药物喜树碱(CPT)进行了负载,考察了载药粒子在还原性环境中对药物的控释性能。结果表明: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加,纳米微凝胶的粒径减小。该纳米微凝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较显著的pH和还原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聚乙二醇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柔顺性,能够改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将其修饰到靶向纳米制剂表面能够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和浓度,因此聚乙二醇修饰靶向纳米制剂已成为目前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靶向纳米制剂的聚乙二醇物理和化学修饰方法,将聚乙二醇-脂质衍生物物理插入纳米制剂,或将聚乙二醇与纳米制剂化学键合;并探讨了聚乙二醇参数(如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修饰密度、空间构象)对靶向纳米制剂性质的影响,对更好地构建聚乙二醇修饰的靶向纳米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量子点与葡萄球菌蛋白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SPA)的偶联物,探究偶联反应的最佳条件。方法: 采用“经典注入法”制备碲化镉量子点,使用1-乙基3-(3-二甲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NHS)作为偶联剂用于偶联量子点和SPA,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分别探究EDC、NHS和SPA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偶联效率的影响。结果: 制备得到不同量子点、EDC、NHS、SPA比例以及不同反应时间的偶联物,其中量子点和EDC的比例为1 ∶1 500,EDC和NHS的比例为1 ∶2,反应时间为2 h时偶联物荧光强度最强。结论: 碲化镉量子点 ∶EDC ∶NHS为1 ∶1 500 ∶3 000,反应时间为2 h时,可以制备出荧光强度较好的量子点SPA偶联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用柠檬酸-EDC/NHS一型胶原凝胶修复纤维环损伤,减缓椎间盘退变的效果.方法 使用鼠尾肌腱一型胶原凝胶,柠檬酸(CA)、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作为交联剂,将一型胶原凝胶与交联剂按不同质量比混合制成一型胶原混合凝胶.建立鼠尾椎间盘纤维环穿刺模型.清洁级SD大鼠48只,分为假手术组(n=8)、CA-EDC/NHS凝胶(CA6)治疗组(n=10)、CA-EDC/NHS凝胶(CA3)治疗组(n=10)、EDC/NHS凝胶(CA0)治疗组(n=10)、穿刺未治疗组(n=1O).分别于1、2、4周行小动物X摄片、小动物MRI检查,统计分析不同时间点椎间隙高度系数、髓核像素值及Pfirrmann分级,于第4周时将大鼠处死行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 4周后,CA-EDC/NHS凝胶(CA6)治疗组的鼠尾椎间盘对比假手术组仅发生了轻微的退变,基本保持了髓核组织的完整性,在椎间盘高度系数(均数79%)、髓核像素值(均数126.9)和Pfirrmann分级结果(平均1.3分)均优于其余两个治疗组和穿刺未治疗组(P<0.05).CA-EDC/NHS凝胶(CA6)治疗组的组织学观察显示,针道的周围没有发现炎性细胞浸润和瘢痕组织,针道尽头可见一团凝胶状物质在断裂的纤维环组织之间形成了桥接使其闭合.结论 柠檬酸-EDC/NHS胶原凝胶具有一定的修复破损纤维环,减缓椎间盘退变的能力,并且与柠檬酸剂量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合成聚乙二醇化壳聚糖-氟尿嘧啶偶合物(5-FU-CS-mPEG),并考察体外释放性能。方法 以羧基化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COOH)与壳聚糖(CS)反应制得聚乙二醇单甲醚改性壳聚糖(mPEG-CS),再与经氯乙酸修饰的氟尿嘧啶(FUA)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l)/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介导下与CS偶联,生成目标产物5-FU-CS-mPEG;用UV、1H-NMR、FT-IR对结构进行表征;UV法计算前药载药量;采用动态透析法研究前药释放度。结果 经结构确证,成功合成了5-FU-CS-mPEG;经1H-NMR计算mPEG的取代度为12.31%;载药量为4.83%;大分子前药在120 h的累积释放量为57%。结论 5-FU-CS-mPEG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叶酸(folic acid,FA)分子靶向磁性纳米载体,表征其基本理化性质,分析与基因的结合能力.方法 将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醛基化海藻酸钠(Alg)改性的Fe3O4纳米与酰胺化反应制备的聚乙二醇(PEG)-聚乙烯亚胺(PEI)-FA化合物充分混合形成PEG-PEI( -FA)-Alg-Fe3O4纳米,使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检测仪、磁强计、紫外分光光谱等检测该纳米形态、粒径及Zeta电位、磁饱和强度、FA成分等;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该纳米结合基因能力.结果 该纳米分散均匀,平均水动力学粒径197.8 nm,Zeta电位+12.6 mV.具有超顺磁性.紫外分光光谱检测显示成功偶联FA分子.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纳米粒能有效结合质粒.结论 该纳米颗粒能够携带基因,可用于磁靶向及分子靶向治疗实验.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生物-磁双重靶向纳米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新型生物-磁双重靶向纳米材料。方法用部分还原-共沉淀法制备了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材料,用硅烷偶联剂进行了表面修饰,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晶衍射(XRD),磁强计(VSM),X射线能谱仪(EDS)等分析仪器对材料的相关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磁纳米粒子经表面硅胶修饰后平均粒径在20nm左右,磁饱和强度在65emu/g;磁微粒子表面氨基官能团化后,表面氨基密度为0.5umol/g;磁纳米粒子表面进行组氨酸固定后,保持了组氨酸和纳米粒子的生物学及磁学特性;与肝癌单抗Hepama-1偶联后平均粒径在30nm左右,形态为椭圆球形,尚规则分布。结论新型生物-磁双重靶向纳米材料能满足载药的要求;通过化学偶联将一种优良的肝癌单抗Hepama-1固定在磁微粒子表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合成聚乙二醇化壳聚糖-氟尿嘧啶偶合物(5-FU-CS-mPEG),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 以羧基化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COOH)与壳聚糖(CS)反应制得聚乙二醇单甲醚改性壳聚糖(mPEG-CS),再与经氯乙酸修饰的氟尿嘧啶(FUA)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l)/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介导下与CS偶联,生成目标产物5-FU-CS-mPEG;用UV、1 H-NMR、FT-IR对结构进行表征;UV法计算前药载药量;采用动态透析法研究前药释放度.结果 经结构确证,成功合成了5-FU-CS-mPEG;经1 H-NMR计算mPEG的取代度为12.31%;载药量为4.83%;大分子前药在120 h的累积释放量为57%.结论5-FU-CS-mPEG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载孕激素受体(PR)靶向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及全氟己烷(PFP)分子探针(PR-s-PFP/PLGA)的构建方法及其对乳腺癌细胞体外靶向结合的可行性。方法:制备s-PFP/PLGA纳米颗粒,检测s-PFP/PLGA纳米颗粒的直径和平均电位。细胞毒性实验不同浓度s-PFP/PLGA条件下检测各组细胞相对增殖率(RGR)。观察不同浓度s-PFP/PLGA纳米颗粒的体外磁共振成像(MRI)、体外光声成像和体外超声成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检测s-PFP/PLGA纳米颗粒辐照后回声强度值。采用碳二亚胺法制备PR-s-PFP/PLGA探针,体外培养高表达PR的乳腺癌细胞株T-47d,将DiO绿色荧光标记的T-47d细胞分为靶向显像剂组、非靶向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探针与各组细胞的结合情况。结果:透射电镜下s-PFP/PLGA呈球形,SPIO颗粒均匀分布在外壳上,平均粒径为(738.5±181.2) nm,平均电位为(-15.8±5.7) mV,并检测到明显光声信号。体外超声显像中s-PFP/PLGA纳米颗粒呈点状高回声,HIFU辐照后其回声强度值增大。s-PFP/PLGA纳米颗粒在T1加权图像上的信号得到增强。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靶向显像剂组被T-47d细胞吞噬的s-PFP/PLGA纳米颗粒发出红色荧光。结论:PR-SPIO-PLGA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生物安全性好,肿瘤靶向结合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CDDP-MNP)在鼻咽癌裸鼠移植瘤组织内的靶向性分布。方法将20只BALB/c雌性裸鼠接种人鼻咽癌细胞CNE-2建立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按照肿瘤体积随机分成单纯移植瘤对照组、顺铂治疗组、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治疗组、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联合靶向治疗组,分别用生理盐水及相应药物干预。最后一次用药后第3天行裸鼠MR活体检测,MR检测后处死裸鼠,取下肿瘤,分别进行电镜检测、原子吸收光谱和铁染色检测。结果 MR显示,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联合磁靶向治疗组与其他3个组比较,在T2W I时相肿瘤组织的信号明显降低。电镜检查在3个治疗组均可见肿瘤组织大片坏死,在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联合磁靶向治疗组肿瘤细胞胞质中可见大量纳米颗粒。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在3个治疗组肿瘤组织均可检测到铂,其中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联合磁靶向治疗组铂含量最高,明显高于其他两个治疗组(P<0.05)。铁染色检测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联合磁靶向治疗组肿瘤组织普鲁士染色呈弱阳性,其余3个组呈阴性。结论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在体外磁场的引导下能聚集于肿瘤组织,发挥良好的抗肿瘤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交联剂处理对脱细胞小肠黏膜下层(decellularized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SIS)多孔支架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 (1) 将新鲜SIS塑形为三维多孔支架并采用戊二醛(glutaraldehyde, GA)、碳二亚胺[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 carbodiimide, EDC]和原花青素(procyanidine, PA)3种交联剂进行交联, 获得3组交联后支架, 分别为GA组、EDC组和PA组。(2)理化性能评价: 对3组多孔支架进行宏观形貌观察, 使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并测定孔径及孔隙率, 使用茚三酮法测定交联度, 使用酶促降解法评价抗降解性能, 使用万能力学测试机测定应力应变曲线及压缩强度。(3)生物相容性评价: 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 CCK-8)法检测交联处理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BMSCs)增殖的影响, 使用Calcein-AM/PI活死细胞染色法评价交联处理后支架的细胞毒性。结果: 宏观形貌观察可见交联修饰未破坏支架三维结构; 微观形貌观察可见各组多孔支架具有大小均匀、相互连通的孔隙结构。EDC组孔径最大, 与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A组孔隙率最低, 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A组交联度最高而溶胀率最低, EDC组溶胀率最高。EDC组和GA组的体外降解速率均高于PA组, 其中GA组降解速度最快, PA组抗降解能力最佳, 降解至第15天时3组质量丧失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DC组和GA组压缩强度近似, PA组压缩强度最高, 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GA组支架的细胞毒性最大, hBMSCs在EDC组和PA组支架上具有更好的增殖能力, 在GA组增殖较慢。结论: 3种交联剂处理均可达到较高的交联度, 经EDC和PA交联处理的SIS多孔支架在拥有较好理化性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比于GA是更有应用前景的交联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 超顺磁性铁氧纳米颗粒是特殊的磁性纳米颗粒,粒径为1~100?nm,由于其磁响应性高、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临床研究.目的 通过对高温有机溶剂法合成的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进行表面修饰,研究其对咪喹莫特的载药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方法 利用逆向蒸发法将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以及咪喹莫特(imiquimod,R837)修饰至锌铁氧体表面,并进一步在表面修饰叶酸(folic?acid,FA),构建磁性纳米载药复合系统,并对复合纳米材料系统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系统的载药性能进行评价;使用CCK-8法检测该复合纳米颗粒载药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embryonic?fibroblast,MEF)和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生物毒性.结果 PEG、R837成功修饰至锌铁氧体表面,该复合纳米材料系统载药率为4.40%,包封率为87.90%,并可进一步在表面修饰叶酸.药物缓释测试,6?h时,37℃条件下释放量达到27.31%,43℃条件下释放量达到45.86%.测试Zn0.3Fe2.7O4-PEG-R837性能及其对MEF、MG-63两种细胞系的生物毒性,孵育48?h后,在600?μg/mL以下未出现细胞毒性.结论 合成的Zn0.3Fe2.7O4-PEG-R837复合磁性纳米载药系统具有良好的形貌、载药性能以及较低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c(RGDyk)环肽修饰的脂质体包载量子点,用于脑胶质瘤的精准成像,实现术中荧光成像引导的肿瘤精准切除。方法:以氢化大豆磷脂,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氨基和胆固醇为材料,经逆向蒸发法,制备包载ZnCdSe/ZnS量子点(QDs)的脂质体(QDs-Lip);经EDC/NHS介导的缩合反应,将c(RGDyk)环肽与QDs-Lip表面氨基键合,制备c(RGDyk)环肽修饰的量子点脂质体[QDs-c(RGDyk)-Lip]。动态光散射(DLS)以及透射电镜(TEM)技术对QDs-c(RGDyk)-Lip进行了粒径与形态表征。同时,荧光光谱和DLS考察QDs-c(RGDyk)-Lip在生理相关介质中的荧光稳定性与粒径稳定性。体外MTT和细胞摄取实验评价QDs-c(RGDyk)-Lip对PC12 和C6 的细胞毒性及其对脑胶质瘤细胞的靶向性。原位脑胶质大鼠经尾静脉注射QDs-c(RGDyk)-Lip后,对脑胶质瘤激光照射,进行荧光成像并实施手术切除,HE染色确证手术切除精准度。。结果:DLS和TEM表明QDs有效包裹在脂质体内。DLS显示游离QDs粒径大小约为35 nm,而QDs-c(RGDyk)-Lip粒径增大至175 nm,显示为较窄分布特征(PDI=0.12);TEM可见QDs-c(RGDyk)-Lip呈囊泡状,其中心可见数个微小QDs聚集。QDs-c(RGDyk)-Lip在激光照射下发射紫色荧光,最大发射波长610 nm。而且,QDsc(RGDyk)-Lip在生理介质中展现出较好的荧光稳定性和粒径稳定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QDs-c(RGDyk)-Lip仅在高浓度对PC12或C6细胞具有微弱毒性。C6细胞能特异性摄取QDs-c(RGDyk)-Lip,进而发射强荧光。而且预先用游离RGDyk孵育封闭靶位,C6细胞对QDs-c(RGDyk)-Lip摄取被明显抑制,表明QDs-c(RGDyk)-Lip对脑胶质瘤特异靶向性。动物实验表明QDs-c(RGDyk)-Lip静脉注射后能高效靶向原位荷瘤大鼠脑胶质瘤,使其发射强荧光引导手术精准切除。结论:RGDyk环肽修饰的脂质体结合量子点构建QDs-c(RGDyk)-Lip,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稳定的荧光探针,能够特异靶向脑胶质瘤组织,引导手术精准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主动靶向乳腺癌的pH响应负载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TX)的纳米粒子,并考察其理化性质、载药和药物缓释特征及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靶向和杀伤效果.方法 采用纳米沉淀法和基于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的表面修饰方法制备主动靶向MCF-7细胞的载DTX的叶酸(folic acid,FA)和PDA修饰的胆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子(DTX-loaded CA-PLGA@PDA-PEG-FA/NPs);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形貌,纳米粒度仪分析纳米粒子的粒径和zeta电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纳米粒子表面修饰情况;采用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纳米粒子的载药率、包封率以及体外释放曲线;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负载荧光探针的纳米粒子的体外细胞摄取;采用MTT法研究载药纳米粒子对MCF-7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DTX-loaded CA-PLGA@PDA-PEG-FA/NPs呈“核-壳”结构,水合粒径为(166.4±3.9)nm,zeta电位为(-11.7±3.8)mV,载药量为(9.67±0.45)%,包封率为(88.32±3.10)%,在pH5.0的释放介质中药物释放较在pH7.4的释放介质中快,XPS分析结果显示PDA和叶酸在纳米粒子表面的修饰,MCF-7细胞摄取的主动靶向的纳米粒子多于未连接主动靶向配体的纳米粒子,载药主动靶向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明显优于DTX的临床制剂泰素帝(R).结论 主动靶向乳腺癌的pH响应的载药纳米粒子表现出良好的主动靶向性和MCF-7细胞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纳米磁诱导肝癌Hep -6细胞凋亡 ,提供肝肿瘤局部靶向消融新方法。方法 应用电泳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该实验设空白对照组、药物对照组和纳米磁处理组 ,在不同剂量与时间点条件观察纳米磁诱导肝癌Hep -6细胞凋亡率。结果 纳米磁组细胞凋亡率 2 4h时由 2 5 %上升到 5 4% ;3 6h时 ,纳米磁组、表阿霉素组、空白对照组的凋亡率分别为 78% ,5 3 % ,2 % ,各组之间凋亡率差异有显著性 (t =3 0 5 ,P <0 0 5 ) ,凋亡率、药量、与时间呈正相关 (r=0 96,P <0 0 5 )。结论 纳米磁可诱导肝癌Hep -6细胞凋亡 ,可以提供肝肿瘤有效的靶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靶向抗癌药物新剂型-长循环磁性盐酸表柔比星脂质体。方法: 用沉淀法制备纳米磁性Fe3O4粒子,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修饰剂,采用乙醇注入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表柔比星纳米长循环磁性脂质体;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外加磁场等对制备的脂质体进行表征;采用葡聚糖凝胶柱(Sephadex)紫外法测定脂质体中盐酸表柔比星的包封率,并分别观察水浴孵化时间、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盐酸表柔比星用量、mPEG用量和不同溶剂等因素对盐酸表柔比星包封率的影响。结果: 制备的纳米磁性Fe3O4为近球形颗粒,平均粒径约20 nm,以此磁性材料为磁核所制成的mPEG化盐酸表柔比星磁性脂质体颗粒较圆,平均粒径约50 nm,药物包封率达到57.5%,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体外稳定性和缓释效果。结论: 此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高, 重现性好, 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人源性单抗Herceptin介导的靶向HER-2/neu癌基因的免疫磁性纳米微粒.方法 采用部分还原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磁微粒子,并用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修饰,利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将单抗Herceptin与磁性纳米微粒进行交联构建免疫磁性纳米微粒.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晶衍射(XRD)、磁强计(VSM)、X射线能谱仪(EDS)等分析仪器对磁性纳米微粒的特性进行表征,并对免疫磁性纳米微粒的免疫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磁性纳米微粒经表面硅烷修饰后平均粒径在20 nm左右,磁饱和强度为65 emu/g.磁性纳米微粒表面经氨基官能团化后,表面氨基密度为0.5μmol/mg,固载有组氨酸的磁性纳米微粒与人源性单抗Herceptin偶联后平均粒径在60 nm左右,且保持较好的Herceptin的免疫结合活性.结论 通过化学偶联方法将针对HER-2/neu癌基因的人源化单抗Heceptin固定在磁性纳米微粒的表面,可满足进一步的肿瘤靶向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赵瑞翔  赵芯晨  陆佳  陈贤格  毛学 《广东医学》2021,42(12):1442-1447
目的 探讨miR-1对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自噬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H9c2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使用普通培养基培养,未转染;诱导组使用含33 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诱导,未转染;miR-1 NC组使用含33 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诱导,转染miR-1 NC;miR-1 inhibitor组使用含33 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诱导,转染miR-1 inhibitor。在加入葡萄糖诱导前48 h,使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试剂盒进行转染。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H9c2细胞和高糖诱导的H9c2细胞中miR-1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增殖活性;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9c2细胞中Beclin1、p65、PI3K蛋白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以及AKT、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萤光素酶验证miR-1和PI3K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诱导组的H9c2细胞中,miR-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I3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诱导组H9c2细胞Beclin1蛋白表达、LC3-Ⅱ/LC3-Ⅰ比值显著升高,自噬小体增多,细胞增殖率、p62蛋白表达以及PI3K、Akt、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诱导组和miR-1 NC组相比,miR-1 inhibitor组H9c2细胞miR-1水平、Beclin1蛋白表达、LC3-Ⅱ/LC3-Ⅰ比值显著降低,自噬小体减少,细胞增殖率、p62蛋白表达以及PI3K、Akt、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miR-1和PI3K间存在靶向关系。结论在高糖诱导的H9c2细胞中,miR-1表达水平升高,抑制miR-1,可通过靶向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