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建军 《天津中医药》2018,35(3):217-220
[目的]探讨芪术两活汤水提液乙酸乙酯部位、乙醇部位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9组: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芪术两活汤水提液乙酸乙酯部位低、中、高剂量组及芪术两活汤水提液乙醇部位低、中、高剂量组。造模5 h后开始灌胃给药,观察各组大鼠关节炎症情况,连续给药7 d后取材,测定大鼠血清中尿酸(UA)的含量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关节病理状态,并对单位面积炎症细胞计数。[结果]芪术两活汤水提液乙醇部位低、中、高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在足趾炎症程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乙醇部位低、中、高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大鼠血清UA水平及IL-1β、TNF-α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术两活汤水提液乙醇部位低、中、高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大鼠关节组织病理形态学状态均有显著改善(P0.05),芪术两活汤水提液乙酸乙酯部位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芪术两活汤水提液乙醇部位低、中、高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大鼠关节组织炎症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乙酸乙酯部位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芪术两活汤水提液乙醇部位对痛风性关节大鼠模型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芪术两活汤水提液乙酸乙酯部位、乙醇部位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9组:空白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芪术两活汤水提液乙酸乙酯部位低、中、高剂量组及芪术两活汤水提液乙醇部位低、中、高剂量组。造模5 h后开始灌胃给药,观察各组大鼠关节炎症情况,连续给药7 d后取材,测定大鼠血清中尿酸(UA)的含量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关节病理状态,并对单位面积炎症细胞计数。[结果]芪术两活汤水提液乙醇部位低、中、高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在足趾炎症程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乙醇部位低、中、高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大鼠血清UA水平及IL-1β、TNF-α浓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术两活汤水提液乙醇部位低、中、高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大鼠关节组织病理形态学状态均有显著改善(P0.05),芪术两活汤水提液乙酸乙酯部位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芪术两活汤水提液乙醇部位低、中、高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大鼠关节组织炎症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乙酸乙酯部位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芪术两活汤水提液乙醇部位对痛风性关节大鼠模型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痛风宁颗粒对新西兰兔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关节液IL-1β、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先给干预性药物3d,然后尿酸钠关节内注射造模法致新西兰兔痛风性关节炎模型,5h后取关节液,采用放免法检测IL-1β、TNF-α含量。结果痛风宁高、中剂量组IL-1β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TNF-α含量非常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2组2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痛风宁低剂量组TNF-α、IL-1β含量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秋水仙碱组2项指标都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痛风宁颗粒可抑制新西兰兔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关节液IL-1β、TNF-α含量的升高,其中高、中剂量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痛风胶囊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足踝关节注射尿酸钠悬液诱导AGA,容积法检测足踝关节肿胀程度,ELISA法测定血清及关节液中白介素-1β(IL-1β)含量,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观测踝关节软骨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尿酸钠混悬液注射后1~5 d,与正常组比较,AGA模型大鼠足踝关节肿胀度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抗痛风胶囊低、高剂量(0.3,1.2 g.kg-1)与阳性药秋水仙碱(8×10-4g.kg-1)组大鼠足踝关节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和P<0.01);第5天,抗痛风胶囊高剂量与秋水仙碱组大鼠足踝关节肿胀度已降低至正常组水平。模型组大鼠足踝关节液IL-1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抗痛风胶囊和秋水仙碱组大鼠足踝关节液IL-1β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踝关节软骨组织TNF-α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1);抗痛风胶囊组踝关节软骨组织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抗痛风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关节组织局部的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苗药痛风停方对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炎症因子及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建立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分设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痛风停低、中、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每组12只大鼠,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予等容积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给药5 d后收集标本。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表现,检测外周血TNF-α、IL-1、IL-6、IL-8浓度,大鼠关节滑膜组织进行病理染色检测。结果:①模型组大鼠明显动作迟缓,反应迟钝,活动量明显减少,食量减少,精神萎靡,毛发无光泽。与模型组相比,痛风停汤中、高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大鼠一般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关节肿胀减轻,进食量较多,反应良好,活动量接近正常。②模型组大鼠血清IL-1、IL-6、IL-8、TNF-α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痛风停低、中、高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血清炎症因子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其中痛风停高剂量组炎症因子浓度低于秋水仙碱组(P0.05)。③模型组滑膜组织增厚,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增生;与模型组比较,痛风停低剂量组滑膜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均较轻,痛风停中、高剂量组滑膜增生则不明显,淋巴细胞浸润显著减少,秋水仙碱组与痛风停低剂量组改变近似。结论:苗药痛风停可以降低血清IL-1、IL-6、IL-8、TNF-α浓度,抑制关节滑膜炎症增生,有效控制关节炎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民间医生常用的经验方痛风关节康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动物的治疗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昆明种小鼠各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痛风关节康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阳性药物秋水仙碱及痛风关节康各剂量(生药量分别为9.9、29.7、49.5 g/kg),连续4 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晶体的方法诱导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酵母灌胃的方法诱导高尿酸血症模型,各给药组于酵母灌胃第4日开始同时分别灌胃给予苯溴马隆及痛风关节康各剂量(生药量分别为14.3、42.9、71.5 g/kg),继续灌胃4 d。检测各组大鼠、小鼠血清尿酸(UA)、黄嘌呤氧化酶(XOD)、肌酐(Cr)、尿素氮(BUN)、瘦素(LEP)、骨保护素(OPG)、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血清UA、XOD、Cr、BUN、LEP、IL-6、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OPG水平显著降低(P<0.01)。除痛风关节康低剂量组大鼠血清UA指标以外,各给药组动物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P<0.05,P<0.01),痛风关节康各剂量组对上述部分指标的改善体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痛风关节康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XOD、LEP、TNF-α水平,痛风关节康高剂量组大鼠血清BUN水平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P<0.01);痛风关节康各剂量组小鼠UA、XOD、IL-1β水平,痛风关节康高剂量组小鼠BUN水平,痛风关节康低、高剂量组小鼠IL-6水平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P<0.01)。结论:痛风关节康可能通过降低血清UA、改善肾功能并抑制炎症来发挥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栀黄止痛颗粒治疗大鼠痛风性关节炎以及对NALP3炎性体(NACHT-LRR-PYD-containing proteins-3,NAL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制备),栀黄止痛颗粒低、中、高剂量(1.0,2.5,5.0 g·kg-1)和阳性药组(秋水仙碱,3.0 g·kg-1),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造模后24 h评定大鼠步态以及关节炎症指数,造模前、造模后6,12,24,48 h测定大鼠裸关节肿胀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检测关节组织中NLRP3,IL-1β,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天冬酶-1(Caspase-1)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TNF-α,IL-6,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栀黄止痛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显著降低TNF-α,IL-6,IL-1β含量(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步态较差、关节肿胀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药物处理组步态、关节肿胀得到所改善,随着药物剂量浓度的增加,步态、关节肿胀分级逐渐降低(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踝关节组织中NLRP3,IL-1β,ASC,Caspase-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栀黄止痛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均显著降低NLRP3,IL-1β,ASC,Caspase-1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1)。免疫组化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LRP3,IL-1β,ASC,Caspase-1表达阳性表达量显著升高,而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栀黄止痛颗粒中、高剂量组显著降低阳性表达率(P0.01),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栀黄止痛颗粒能够缓解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ALP3炎性体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利湿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8和TNF-α的影响,探讨补肾利湿法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机理。方法:将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痛风舒组、治疗低剂量组、治疗中剂量组、治疗高剂量组,每组各8只。采用尿酸钠和氧嗪酸钾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补肾利湿法处方用于模型的治疗,并与秋水仙碱、痛风舒做组间对照,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8、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8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秋水仙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高剂量组、治疗中剂量组、秋水仙碱组、痛风舒组IL-1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肾利湿法可降低IL-18和TNF-α的水平。补肾利湿法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痛风药食两用2号方对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寒证大鼠血清中αN已酰氨基葡糖苷酶(αNacetylglucosaminidase,αNAG)、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β-gal)、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尿酸(Uric acid,U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寒证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在第7天于右足踝关节内注射尿酸钠溶液造模。寒证组大鼠每天置于低温环境(0±2)℃1 h,持续半个月,制造寒证证候模型。造模后阳性药组按1.5 mg/(kg·d)的剂量灌胃秋水仙碱;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寒证组按22 g/kg的剂量灌胃痛风药食两用2号方,每天2次,连续给药7天。不同时间测量各组大鼠右后足踝关节的周长值,第15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αNAG、β-gal、SOD、UA和TNF-α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明显肿胀,血清中αNAG、β-gal、UA、TNF-α含量升高(P 0.01),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寒证组大鼠关节肿胀程度显著改善(P 0.01);血清中αNAG、β-gal、UA、TNF-α含量显著降低(P 0.01)。结论:痛风药食两用2号方对GA寒证大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αNAG、β-gal、UA、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味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效果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尿酸血症(HUA)联合AGA的造模方法,以加味宣痹汤对照秋水仙碱作为干预手段。评测干预后各组大鼠左踝关节炎症指数、足肿胀情况;并在取材后,观察大鼠左踝关节滑膜组织形态学炎性病理情况,检测血清中尿酸(SU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以及左踝关节液中TLR4、MyD88、IRAK4 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4次后,加味宣痹汤各剂量组大鼠炎症指数、足肿胀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宣痹汤各剂量组大鼠血清SUA、CRP、IL-1β、TNF-α水平和关节液TLR4、MyD88、IRAK4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加味宣痹汤中、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低于秋水仙碱组(P<0.05)。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秋水仙碱组和加味宣痹汤各剂量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炎性细胞数量和血管充血现象明显较少,其中高剂量组与正常组最接近。结论:加味宣痹汤对HUA合并AGA大鼠具有一定的抗炎、消肿、降尿酸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MyD88、IRAK4的活化,使TNF-α、IL-1β等炎症因子减少释放,从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秦皮总香豆素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IL-1β、IL-8、TNF-α的影响,探讨秦皮总香豆素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组(秋水仙碱组)、秦皮高剂量、秦皮中剂量、秦皮小剂量组,采用先给干预性药物4d,然后尿酸钠关节内注射造模法致痛风性关节炎模型,72h后取大鼠血清,应用ELISA法测定IL-1β、IL-8、TNF-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IL-1β、IL-8和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秦皮总香豆素能够显著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β、IL-8和TNF-α的表达,与秋水仙碱作用相近。结论:秦皮总香豆素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血清IL-1β、IL-8和TNF-α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味四妙散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炎性细胞因子及多靶点调节信号通路影响。方法:选取由本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雄性Wistar健康大鼠40只,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与加味四妙散汤组,每组10只;制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使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关节液内炎症因子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关节周边组织内Caspase-1、TLR4、ASC及NF-κB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关节周边组织内Caspase-1、TLR4、ASC及NLRP3mRN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IL-6、TNF-α及IL-1β含量较对照组上升,加味四妙散汤组和秋水仙碱组较模型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四妙散汤组TNF-α含量较秋水仙碱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aspase-1、TLR4、ASC及NLRP3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上升,加味四妙散汤组Caspase-1、ASC 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下降,秋水仙碱组Caspase-1、TLR4、ASC及NLRP3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和加味四妙散汤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妙散汤可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液内炎性因子含量,同时调节信号通路内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各10只,采用向大鼠踝关节腔注射微晶型尿酸钠(MSU)混悬液方法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当归拈痛汤用于模型的治疗,并与秋水仙碱做组间对照,采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说明模型组大鼠炎性反应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IL-1β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降低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祛瘀清热方对尿酸钠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GA) 大鼠NLRP6/Caspase-1/IL-1β 信号通 路的影响。方法:检测受试大鼠踝关节肿胀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测定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的含量,用Western Blot 检测滑膜组织NLRP6 和Caspase-1 含量。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造模之后,在不同时间点上,受试大鼠踝关节肿胀度增加(P<0.05)。与模型 组比较,祛瘀清热方低、中、高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大鼠,在造模后各时间节点,大鼠踝关节肿胀度降 低(P<0.05)。与秋水仙碱组比较,祛瘀清热方低、中、高剂量组受试大鼠,在造模后各时间节点,大鼠踝关 节肿胀度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 水平较正常组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祛 瘀清热方低、中、高3 个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 的水平降低(P<0.05)。与秋水仙碱组 比较,祛瘀清热方低、中、高剂量组IL-1β、TNF-α 水平增加(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祛瘀清热 方中、高剂量组滑膜组织NLRP6 蛋白表达下调(P<0.05),模型组Caspase-1 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模 型组比较,祛瘀清热方高剂量组滑膜组织NLRP6 蛋白表达上调(P<0.05),Caspase-1 蛋白表达下调(P< 0.05)。结论:祛瘀清热方可抑制GA 炎性反应,降低血清中IL-1β、TNF-α 含量,上调滑膜组织NLRP6 蛋白 和下调滑膜组织Caspase-1 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泄浊解毒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泄浊解毒方低剂量组、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每组20只。秋水仙碱组每日给予0.1 mg/ml秋水仙碱混悬液2 ml灌胃,泄浊解毒方高、低剂量组每日分别给予含生药量24.7、6.175 g/L的泄浊解毒方中药混悬液2 ml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灌胃10天,每天1次。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于灌胃第4天采用单尿酸钠晶体溶液注射大鼠右后侧膝关节制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5、10、24、48、72 h测量大鼠膝关节肿胀度,计算关节肿胀指数。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各时间点膝关节肿胀指数均增大(P0.01)。与模型组比较,造模10、24、48、72 h秋水仙碱组及泄浊解毒方低、高剂量组膝关节肿胀指数均减小(P0.01)。与泄浊解毒方低剂量组比较,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造模10、24、48、72 h膝关节肿胀指数均减小(P0.01)。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MMP-3含量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及泄浊解毒方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MMP-3含量均降低(P0.01);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MMP-3含量低于泄浊解毒方低剂量组(P0.01)。结论泄浊解毒方能显著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膝关节肿胀,且以高剂量效果最佳,降低血清IL-1β、TNF-α、MMP-3含量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ALP3)炎性体角度探讨痛风宁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大鼠36只、正常大鼠12只。造模大鼠采用踝关节局部注射0.2 mL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MSU)混悬液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模型,正常大鼠予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痛风宁组、秋水仙碱组,分别用生理盐水、痛风宁药液、秋水仙碱混悬液灌胃,每天2次,共3 d。正常大鼠为正常组,同时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造模成功后72 h,行腹腔注射麻醉后取踝关节液及滑膜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踝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滑膜组织NALP3炎性体相关蛋白与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液IL-1β,TNF-α含量显著升高,滑膜组织NAL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痛风宁组与秋水仙碱组大鼠踝关节液IL-1β,TNF-α含量显著下降,且滑膜组织中NALP3,Caspase-1,ASC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秋水仙碱组比较,痛风宁组大鼠踝关节液IL-1β,TNF-α含量仍较高(P0.05),但滑膜组织中NALP3,Caspase-1,ASC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低(P0.05,P0.01)。结论:痛风宁对AGA的抗炎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ALP3炎性体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从而减少IL-1β,TNF-α的生成,减轻关节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虎加桂枝汤对尿酸盐结晶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大鼠模型关节肿胀度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 32 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白虎加桂枝汤组,每组 8 只。除对照组外,其它 3 组采用踝关节注射尿酸钠晶体溶液的方法诱导 AGA 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秋水仙碱组、白虎加桂枝汤组分别灌胃秋水仙碱混悬液、白虎加桂枝汤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测量各时间点大鼠右踝关节直径,测定关节软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化酶-2(COX-2)及一氧化氮(NO)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踝关节直径及关节软组织 TNF-α、IL-1β、COX-2、NO 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5)。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及白虎加桂枝汤组大鼠右足踝关节直径及关节软组织 TNF-α、IL-1β、COX-2、NO 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P<0.05)。白虎加桂枝汤组与秋水仙碱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虎加桂枝汤可明显改善 AGA 大鼠关节肿胀,抑制炎症因子 IL-1β、TNF-α、COX-2、NO 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息痛散对高尿酸血症(HUA)并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关节腔注射尿酸钠晶体及腹腔注射氧嗪酸钾溶液建立HUA+AGA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3 mg/(kg·d)、息痛散高剂量组72 g/(kg·d)、息痛散低剂量组18 g/(kg·d),并灌胃治疗5 d和10 d,检测各组大鼠的足跖肿胀度,并检测大鼠血清TGF-β1、IL-1β、IL-10、Histamin含量,观察大鼠滑膜组织内Caspase-1、TNF-α和NF-κB(p65)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息痛散可以改善HUA+ AGA模型大鼠关节足跖肿胀度; 秋水仙碱约从4 h开始起效,息痛散高剂量组12 h开始起效,息痛散低剂量组24 h开始起效。秋水仙碱及息痛散对血清尿酸无明显降低作用。治疗5 d和10 d时秋水仙碱和息痛散高剂量组TGF-β1、IL-1β、IL-10、Histamin含量均有明显变化,治疗5 d时息痛散低剂量组IL-1β、Histamin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治疗10 d时,息痛散低剂量组IL-1β、IL-10较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显示,秋水仙碱及息痛散高剂量组关节腔积液、滑膜组织轻度充血、水肿较模型组均减少。息痛散高剂量组可以降低滑膜组织内Caspase-1、TNF-α和NF-κB(p65)蛋白表达。结论:息痛散可以改善HUA+AGA大鼠的足跖肿胀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滑膜组织内Caspase-1、TNF-α和NF-κB(p6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痛风消停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大鼠受试踝关节滑膜组织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痛风消停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组常规喂养,其余各组采用尿酸钠(MSU)溶液注射法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前2日,正常组与模型组按20m L/kg予以生理盐水灌胃,秋水仙碱组0.3mg/kg灌胃,1日1次;痛风消停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2g/kg、4g/kg、8g/kg体质量给予痛风消停汤灌胃,1日1次,直至造模后第7日,连续9日。实验结束后,检测血尿酸,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踝关节IL-1β、IL-6、TNF-α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及其受体(TGF-βR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尿酸、受试踝关节滑膜组织中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痛风消停汤各组大鼠血尿酸、受试踝关节滑膜组织中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痛风消停汤各组TGF-β1及TGF-βR1的表达较其他各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痛风消停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上调TGF-β1及TGF-βR1的表达、抑制IL-1β、IL-6、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资生肾气丸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及大鼠滑膜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蛋白酶-1(Caspase-1)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资生肾气丸防治痛风性关节炎(G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痛风舒对照组、西药秋水仙碱对照组及资生肾气丸复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尿酸钠联合氧嗪酸钾诱导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应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1β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滑膜Caspase-1含量。结果:模型组和空白组IL-1β、Caspase-1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秋水仙碱对照组、资生肾气丸复方低、中、高剂量组IL-1β和Caspase-1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中剂量组与痛风舒对照组比较,IL-1β、Caspase-1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资生肾气丸可影响痛风性关节炎大鼠IL-1β和Caspase-1表达,对痛风性关节炎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