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了解厚朴三物汤加味在慢性重型肝炎的人工肝治疗中对的内毒素血症、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影响。[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浆内毒素与转氨酶水平。治疗组每日予厚朴三物汤加味,早、晚各服50mL。[结果]治疗组内毒素与AST、谷酸丙氨酸转氨酸(ALT)水平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慢性重型肝炎的人工肝治疗中增加厚朴三物汤加味具有加速内毒素与AST、ALT下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方法]30例患者均予化痰清肺汤口服,选用中药静脉制剂并配合抗生素治疗、对症治疗和氧疗。[结果]30例患者经治疗,病情趋于稳定,均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4.5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求疏肝法治疗高血压病的方药应用规律。[方法] 通过对疏肝法治疗高血压病相关文献的整理、归纳,建立疏肝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文献信息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分析得出疏肝法的常用方药。[结论] 疏肝法治疗高血压病用药以调理气血为主。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是疏肝法治疗高血压病的核心方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进行西医标准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标准基础上同时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味。在治疗前后对心功能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及提高心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较单独西医常规治疗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药自拟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晚期恶性肿瘤高凝状态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钙)和试验组(中药自拟方+低分子肝素钙),每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的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中医血瘀证候评分、卡氏评分(KPS)及安全性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14 d后的PLT、FIB、D-D、血瘀证候积分、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方面,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少量牙龈出血,试验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中药自拟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以更好的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优于单纯低分子肝素钙治疗。  相似文献   

6.
李玲  陈巧  曹丽  刘蕾  梁莉 《安徽医学》2022,43(10):1145-114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其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病情稳定后即采用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对其抑郁、焦虑状态进行评价;根据3个月内随访结果将患者分成生存组(n=133)和死亡组(n=73),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抑郁、焦虑评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个月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20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访3个月,其中73例患者死亡,占比35.44%,其中死亡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抑郁合并焦虑、单焦虑、单抑郁、无抑郁和焦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是否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及GAD-7、PHQ-9得分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HQ-9量表和GAD-7量表得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4、0.840,敏感度分别为0.822、0.904,特异度分别为0.619、0.739。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短期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抑郁、焦虑情分对其短期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aD)临床处方的治法及成方规律。[方法] 检索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构建血管性痴呆的处方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及SPSS Clementine12.0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对最终纳入的276个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频数>100次的中药有石菖蒲、川芎、丹参、黄芪、远志、熟地黄,治法上以补肾、活血、化瘀、化痰、益气、开窍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高频药对18条、药-证组合36条,聚类分析得到具有关联性的类方组合4组。[结论]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以补虚、活血、化痰为基本治法,注重虚、痰、瘀共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痛泻要方治疗慢性胰腺炎腹痛、腹泻的临床疗效。 [方法] 104例慢性胰腺炎腹痛、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胰酶替代疗法, 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加减,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并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 治疗组在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痛泻要方治疗慢性胰腺炎腹痛、腹泻优于胰酶替代疗法, 疗效显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Donta 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全面收集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3月6日。由2名系统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 handbook偏倚风险评估工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用证据质量分级系统GRADE评价结局指标证据质量。[结果] 共纳入9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常规西药相比,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RR=1.29,95% CI[1.19,1.38],P<0.000 01)。氧分压(MD=10.15,95% CI[9.16,11.14],P<0.000 01),二氧化碳分压(MD=-6.63,95% CI[-7.31,-5.96],P<0.000 01)及血黏度等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RADE证据分级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指标证据等级为低级,血气分析指标证据等级为极低级。试验组仅有1例不良事件报告。[结论] 在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气指标和血黏度指标。但纳入研究存在较多方法学质量问题,影响文献结果的可靠性,因此还需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滋肾调冲法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滋肾调冲法代表方功血宁Ⅱ号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所致月经失调56例,观察临床疗效及其对中医症状、基础体温的影响。[结果]经治疗痊愈36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64%。[结论]滋肾调冲法能够健全黄体功能,恢复正常月经周期,并能明显改善全身症状,是治疗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失调的有效法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名老中医韩冰教授治疗月经过少的用药经验。[方法] 收集韩冰教授治疗月经过少的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经验。[结果] 对筛选出的236 个处方进行分析,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8个、新处方8 个。[结论] 韩冰教授治疗月经过少多用补虚、活血、清热、理气之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探讨单纯性肥胖的中药用药规律,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筛选建库至2019年12月间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中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 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 采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2010、SPSS Statistics 25.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 共计纳入文献88篇, 收集方剂103首, 涉及药物146味, 总计用药频次1 008次。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10味中药为茯苓、白术、泽泻、山楂、甘草、大黄、陈皮、决明子、荷叶和半夏。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常用药物种类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理气药、消食药。治疗药物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药味为甘、苦、辛味, 药性以温性者最多, 归经以入脾经者最多。对用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 挖掘出强关联药对8对, 角药10个, 4味药组5个, 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基本方3个。[结论] 单纯性肥胖用药以补气、利湿、健脾为主, 兼以清热和理气, 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辅助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收录的近5年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文献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药物间关联度、核心组合、新方分析,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方剂239个,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对药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6个。[结论]近5年现代期刊文献中收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归经以脾、胃为主,药物功效以疏肝和胃、利胆泄热、散结消痞、清热燥湿和补脾理气为主,体现了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药古方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治疗肺积或息贲的中药方剂,建立中药古方治疗肺癌方剂数据库,并采用Excel、SPSS 22.0及SPSS Modeler 14.0软件进行频数及频率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进而对中药古方用药规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中药古方治疗肺癌涉及方剂40首,中药110种,高频中药38味,甘草、人参、槟榔、木香等较为常用;温里药、补气药、理气药、止咳平喘药较常选用;核心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形成5个类别;经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10%,得出药对关联规则21条,3味药配伍关联规则60条。[结论]中药古方治疗肺癌以扶正祛邪为主要治则,多采用温阳益气,滋阴养血结合清热、化痰、止咳、解表、行气活血等方法选取相应中药组方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高脂血症常用中药处方规律,总结中医治疗高脂血症的用药特点。[方法]收集中国已上市治疗高脂血症中成药处方,运用SPSS 19.0软件对各处方中药的用药频率、功效分类、四气、五味、归经频次与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国目前已上市且功能主治有明确治疗高脂血症的中成药品种有222个,涉及中药饮片212种,用药频率排在前10位的中药饮片分别为山楂、何首乌、决明子、丹参、泽泻、大黄、荷叶、三七、葛根、黄芪。在高频药物中补虚药33种,活血化瘀药15种,药性以温性、平性、寒性居多,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主要归肝、脾经。[结论]目前已上市治疗高脂血症中成药用药以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其次为清热药、消食药和利水渗湿药,反映了高脂血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因病机特点和攻补兼施的用药规律,对临床医生治疗高脂血症遣药组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中风的方剂进行常用药物、药对及配伍规律等方面的用药规律分析,以期为中风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病症索引目录收载的主治病症为"中风""中风闭证""中风脱证"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总结高频药物、高频药对等,以探讨治疗中风的药物配伍规律。[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中风的方剂共1 143首,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1 126首,共包含中药579味,对纳入的方剂进行药物频次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中风时最常用的药物为"风药",按功效对药物进行分类,使用频次由高到低分别是解表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等;常用的配伍分类为祛风活血、温阳解表、温阳活血等。[结论]在治疗中风时,医家比较重视"风药"的使用,并辅以活血、温阳、化痰、补益、开窍、通络之法,可以为临床治疗中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风热感冒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国家专利网搜索,筛选出关于治疗风热感冒的中成药及中药方剂组方共有164首,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风热感冒的中成药及中药方剂组方规律。[结果]其中,用药频次大于10的有51味中药,排在前5位的是甘草(69)、防风(53)、连翘(52)、薄荷(49)、金银花(46),设置支持度个数为15及置信度0.6时,得出排前3位的药对频次为连翘-甘草(30)、甘草-桔梗(28)、甘草-防风(27)。[结论]可以看出治疗风热感冒主要以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为主,并能演化得到核心组合70个,新处方12个,这为临床治疗风热感冒及开发治疗风热感冒药物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近10年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中医中药规律。[方法]近10年来天津地区中医药治疗心衰临床研究方面文献资料的回顾性总结,从中医药治疗心衰总体用药规律、组方用药规律和辨证用药规律等3个方面加以分析。[结果]1)总体用药规律:用药类别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常用中药依次为丹参、黄芪、茯苓等。2)组方用药规律:用药类别由高到低也同样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常用中药依次为茯苓、党参、当归等。3)常见中医证型和药物依次是:气虚血瘀型: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黄芪、人参等;阳虚水泛型:茯苓、白芍、生姜、白术、附子、人参。[结论]近10年天津地区中医心衰主要从瘀、虚、湿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郁证古方用药进行汇总、归纳与分析,找出古方治疗郁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郁证的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有关治疗郁证的方剂进行收集整理,并将所得信息标准化处理,应用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的方法对查询出的常用药物、药对和组方进行规律分析。[结果] 在所收集的167首方剂中,以理气药的出现频数最高,其次为补气药、化湿药和补血药;陈皮、甘草为方中出现频数最高的药对组合,共计45次;出现频数排在前10位的单味药依次为甘草、陈皮、香附、茯苓、当归、白芍、川芎、半夏、神曲、柴胡;药对关联分析显示置信度和重要性最高的药对为乳香,香附-没药。[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郁证的方剂用药精当,内外兼顾,标本兼治,能够为临床辨证论治郁证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适应症状群,探讨中成药适应症状群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的方法,纳入394例患者,治疗4周后,对一般情况、疾病史及全身四诊信息进行评价,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的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结果]具备以下特征有效性相对较好:偏头痛伴纳差;具备以下特征有效性相对较低:内向型性格、劳累后加重、中午头痛发作、少腹胀满窜痛。[结论]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是以中医病机为内涵,一般情况、中医症状及西医学症状为表现的概念,可以准确判断偏头痛的中成药适应症状群及非症状群,对于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