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伤寒论》脾胃病治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衰,生化无源,产生虚证、寒证;邪实壅于中焦,正邪相争,则为实证、热证;正气已虚,然邪仍恋战,则发展为虚实夹杂证、寒热错杂证;脾为生痰之源,脾虚运化不力则致痰阻气逆证.仲景在治疗外感病过程中运用五法治疗脾胃病:温补脾胃、苦寒直折、寓清于补、攻补兼施、降逆化痰,有效提升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气机升降出入,成功截断病程,促进痊愈.《伤寒论》对脾胃病的治法,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通过结合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及《伤寒杂病论》中的祛除实邪、温中补虚、寒温并用等治法的应用,对《伤寒杂病论》中的阳明热证、阳明腑气不通证、阳虚寒实内结证、脾胃虚寒腹痛证、脾胃虚寒呕吐证、脾肾阳虚下利便脓血证、寒热错杂痞证、脾胃寒热兼杂证等脾胃相关疾病的证治特点及白虎汤、三承气汤、麻子仁丸、大黄附子汤、小建中汤、半夏泻心汤等相关方剂的用药特点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中医理论出发阐述了脾胃与肝脏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揭示了肝脏功能、特性在脾胃病治疗中的重要性,论述了从肝治疗脾胃病的辨证方法及相关的疾病举隅,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脾胃病从心论治的理法方药。方法通过对心与胃的解剖位置、经络特点、五行关系、生理功能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心与胃的相关性,探索脾胃病"从心论治的理论依据。结果通过调心治疗脾胃病,体现了欲治其子,先安其母,开辟了治疗脾胃病的新途径。结论从调心治疗脾胃病值得探讨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局方发挥》(以下简称《发挥》)中朱丹溪对脾胃病的认识。[方法] 研读《发挥》,参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素问玄机原病式》《脾胃论》等,梳理朱丹溪对《局方》观点的评议和对诸家学术的传承,并概括朱丹溪对脾胃病的认识。[结果] 朱丹溪对脾胃病的认识主要有:论辨治,脾病证候未必皆寒,故施治当明辨证候,忌率用温补;论方药,平胃散以微汗之法,治上焦之湿,不能补气,不宜常服;论疾病,泄泻与痢疾有别,二病病机热多寒少,实者宜予承气汤下之,寒者宜予姜、附辈温之;论饮食,辛甘美味,性非中和,多服贻害,损伤脾胃。 [结论] 朱丹溪对脾胃病的认识特色鲜明,而且颇具现实意义,是研究丹溪学术,指导脾胃病治疗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6.
唐拥军 《农垦医学》2000,22(3):209-210
1 病例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 ,男性 ,32岁 ,因反复发热 3个月于 1 997年 9月 5日入院。患者 3个月前因反复发热 ,体温 38~ 40℃ ,伴寒颤 ,在当地几家卫生院诊断为“呼吸道感染” ,“疟疾”等疾病 ,曾用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青蒿素及地塞米松等治疗无效。入院前 1 0天呈持续高热、寒颤 ,四肢肌肉酸痛、疲乏 ,食欲差 ,胸痛 ,少许咳嗽 ,咳黄色粘痰 ,面部浮肿 ,尿少。起病前体健 ,经常到草坡种荔枝、胡椒。查体 :T39.2℃ ,P1 1 5次 /分 ,BP1 4.7/9.33KPa,神清 ,颜面及四肢浮肿 ,双侧腹股沟可扪及蚕豆大小淋巴结多个 ,轻压痛 …  相似文献   

7.
生理上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之功能。在实际中,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结合祖国传统医学,加深对脾胃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认识,用辨证的方法分析,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脾胃病。该方法诊断准确,缩短了疗程,保证了疗效,能够彻底治愈,是目前彻底治愈脾胃病顽疾的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3岁.因反复右下腹疼痛10余年,加重3天入院.自述每日排稀便1次.查体:右下腹有压痛及轻度反跳痛,结肠冲气实验阳性,未触及异常包块.初步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9.
10.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对脾胃系疾病的立法处方多法于《内经》,崇仲景、东垣、丹溪而又多有发挥,在脾胃疾病中重视润养胃阴,根据脾胃生理特性而提出“脾胃当分析而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又根据疾病发展提出“初病在经,久痛入络”等理论,对整个中医学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唐喜玉教授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认识深刻,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论见解和精准的辨证用药技巧.她认为,脾胃病有两大病因病机特点,一是多虚多寒,二是多心脾(胃)同病,因而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注重健脾温中,和胃安神等治法,用药遵《内经》、法李杲与叶天士,处处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误诊误治子宫颈癌患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以提高子宫颈癌首诊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诊的31例院外首诊误诊误治的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其中26例患者行补救手术治疗。结果:31例子宫颈癌术前误诊为慢性宫颈炎12例,盆腔包块3例,子宫肌瘤5例,功能性子宫出血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6例,误诊患者院外术前基本未行规范化诊治。26例(83.9%)患者行补救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为150~210ml,手术时间平均为1.5~2h,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规范正确的首诊过程是避免子宫颈癌误诊误治的关键,尽早行补救手术是必要、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脾脑相关性从脾胃论治情志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玮教授师从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深受路老"治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之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影响.魏玮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认为脾在志为思,为情志之本,二者常相互为患.故从脾胃论治情志病,具有调节、稳定情绪,防止病情演变的作用.从脾脑相关理论出发,探讨脾胃与情志之间的相互联系,为身心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从王道坤教授的学术思想源流、临床诊疗思路、临证论治特点和用药特点4个方面探析了王道坤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5.
肺心病营养不良,多呈进行性加重,并发症多,但多于疾病后期才引起重视,西医多予以体外营养支持,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中医从“治未病”思想出发,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以脾胃生理特性为基础,以脾胃为中心,安和五脏,补益气血,调和升降,防重于治,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有机结合,中西互补,病症结合,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在肺心病早、中、晚期均予以干预,从脾胃出发,调和五脏,恢复及增强各脏生理机能,对改善肺心病营养不良状况、患者生活质量、远期生存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丛丽教授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中脾常不足,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便秘等。临床上儿科遇到胃强脾弱的证型,主要表现为食欲异常旺盛,大便稀溏,或者大便干结,或夹有不消化样物,伴或不伴有体瘦,乏力,易感等症状。治疗上当以清泻胃火,兼顾脾胃,只有降低食欲,减轻脾胃负担,脾胃功能才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7.
芳香类药是具有芳香气味中药的统称。芳香类药用于治疗脾胃病,具有开窍醒神、暖脾助阳、化湿去浊、行气活血、疏肝健脾等作用。陈宝贵教授在运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对其应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8.
老中医苏华主任善用调理脾胃法治疗儿童疾病,立方简洁严谨,用药轻清灵巧,处处顾护脾胃之气。  相似文献   

19.
小儿脾胃乐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脾胃乐颗粒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厌食症患儿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患儿采用小儿脾胃乐颗粒(1~2 g/次,3次/d)口服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5~10 mL/次,3次/d)口服治疗,2组患儿均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身高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清锌(Zn)水平变化,并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体质量、BMI、Hb、血清Z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55.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脾胃乐颗粒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