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重建冠脉血流、改善心肌供血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从最初的血管成形术到随后的支架植入术,已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推广,因其操作简便、痛苦小、风险小、术后恢复快,且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开通血管,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冠心病的血运重建策略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防治介入治疗后动脉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介入治疗学的迅速发展 ,尤其是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这一血管重建术的普遍应用 ,使介入治疗成为闭塞性动脉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其成功率可达 95 %以上。但是介入治疗后约有 35 %~ 5 0 %的再狭窄发病率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再狭窄是局部血管损伤后的一种修复反应 ,是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介导的局部血管重建和再塑 ,是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迁移、增殖、凋亡及细胞的基质分泌和堆积的结果 ,是一系列基因异常表达所引起的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再狭窄的防治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心血管病的研究热点之…  相似文献   

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又一重要手段,然而介入后再狭窄问题始终困扰着医学界,成为当前医学界难题之一。张静生教授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PCI术后再狭窄的形成主要涉及心、脾、肾三脏。病位在心,以气阴两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浊为标。因此,治则以益气养阴为主,兼顾活血化瘀、祛痰、行气,并要注重防治结合,防在治先,顾护脾胃,调理情志。临床实践证实,此法在PCI术后再狭窄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防治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属中医血瘀证范畴,活血化瘀药可抑制血栓溶解。其作用涉及到下几个方面;减少血小板数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释放反应;抗凝作用;增强纤溶活性;改善血液理化特性;抗血栓形成作用,益气扶正可提高活血化瘀功效,提出临床上应用中医药防治再狭窄的思路为;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益气失正是重要的辅助治疗;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基础出发。结合冠心病本身特点辨证用药;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龙明智  黄峻 《医学综述》2001,7(5):274-276
近年来 ,随着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PTCA)已在我国许多医院开展起来 ,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PTCA后的主要远期并发症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较高 ,影响了PTCA的远期疗效 ,这也是目前开展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的主要障碍。现就PTCA术后再狭窄的机制及其防治综述如下。1 PTCA术后再狭窄形成的机制Grentzig等[1 ] 于 1977年首次将PTCA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以后随着PTCA的广泛应用及技术提高 ,PTCA成功率>90 % ,而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为 4 %~ 5 % ,然…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介入治疗(PCI)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方法。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县级以上西医院和部分省级以上中医院皆相继开展了此项手术。然而,PCI后再狭窄(RS)仍然是限制其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预防RS,成为我国冠心病防治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对中医药防治RS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评述,以期为预防RS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的不同辨证分型论治的角度,回顾了近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方面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情况.冠心病介入术后的中医治疗针对其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扶正祛邪,补虚祛实,辨证施治,取得好的临床效果.中医药对防治介入术后再狭窄具有确切作用且作用于再狭的多个病理环节.  相似文献   

8.
冠脉术后再狭窄 ( Restenosis)是指成功的冠状动脉血管旁路转流术 ( CABG)或经皮介导的血管成形术 ( PTCA)后再次发生血管狭窄。再狭窄的发生严重的影响了血流 ,导致局部缺血使手术的疗效明显减低。据文献报道上述两种手术再狭窄率为 3 0 %~ 50 %左右[1,2 ] ,而且再狭窄的再次手术危险性大 ,费用高 ,冠心病病人数量庞大 ,所以再狭窄的防治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心血管病防治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1 冠脉再狭窄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目前人们认为冠脉再狭窄是局部血管对于机械性损伤的一种过度修复反应。当机械损伤深达中膜 ,胶原暴露 ,凝血系统…  相似文献   

9.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对其术后的治疗尚处于不断探索阶段,现将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中西药治疗的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手术及放化疗为食管癌的主要方式。中医药在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及放化疗产生的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改善症状,增效减毒,提高患者免疫力及生活质量等优势。综述了中西医对食管癌术后的认识及治疗现状,重点对中医药治疗食管癌术后并发症、术后综合治疗及术后康复3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食管癌术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河北医学》1999,5(2):73-74
1977年瑞士学者Gruentzig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进行了PTCA,从此开创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纪元。此后近20年来,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T)之...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97年9月Gmentzig开展1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以来,trlEA及其相关技术逐渐成熟。但PTCA术后3—6个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再狭窄(RS)发生率最高,为15%-30%,少数达50%,因此,RS是PTCA面临的一大难题。大量研究发现其机制主要为血管壁的弹性回缩,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增加,血栓形成和机化,并发现FIEA损伤血管内膜而引起局部的炎性反应可能是诱发RS的启动因素之一。人们采取药物、机械等方法预防RS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对近年来RS防治的进展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医药角度探讨了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经验,主要包括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病因病机、影响复发转移的因素、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及中医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思路、方法、常用的治疗胃癌复发转移的专方、专药以及中医药防治胃癌术后复发的机制,认为中医药在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药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 1977年9月Cruentzig和Turina在瑞士苏黎士进行了首例PTCA获得成功,开辟了冠心病非外科手术治疗的新纪元,之后随着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手术者经验的丰富和提高,PTCA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然而,PTCA术后的再狭窄为制约其长期疗效的关键,现有资料提示其发生率在30%~50%之间,至今还没有一个能有效防治再狭窄的药物,本文从PTCA术后再狭窄的机制入手,就维甲酸对其防治的潜在作用作一综述。 PTCA术后再狭窄的机理 至今PTCA术后再狭窄的确切机制尚不清,但是动物模型证实再狭窄的形成从病理上可分为4个相互重叠的时期,其过程类似于伤口的愈合,血栓形成期和炎症反应期开始于PTCA  相似文献   

15.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严重的骨科术后并发症。CoMel报道骨科手术后在没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下DVT的发生率达40%-60%。近年来,随着骨科内固定术以及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骨科术后发生DVT的病例逐渐增多。DVT并发症急性期有肺栓塞等,可导致DVT患者截肢,同时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慢性期可导致患者患肢处于失去功能的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刘地川  黄晶  李增高 《重庆医学》2001,30(6):554-556
心血管系统普遍存在凋亡现象 ,细胞凋亡又参与了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形成过程 ,引起心血管细胞凋亡的因素很多 ,其中物理因素引起的凋亡用于防治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 (PT CA)后再狭窄已有较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本文就有关内容作如下综述。1 PTC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血管内膜受损后过度增殖与凋亡的失衡是导致PTCA术后再狭窄的主要病理过程 ,但最近Mintz等发现RS病变斑块常是较小的非顺应性组织成分 (钙化、纤维化增多 ) ,而不是原发性粥样硬化的大而柔软的斑块[1] 。Waller等尸检发现 ,尽管较多RS标本存在内…  相似文献   

17.
混合痔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首位,主要表现为反复便血、痔核脱出、肛门胀痛不适,严重者可并发继发性贫血、混合痔脱出嵌顿.治疗目的在于减轻或消除症状,方法很多,其中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但术后常易并发肛缘水肿、疼痛、出血、便秘、小便困难、肛门坠胀等症状,其中又以"肛缘水肿、疼痛、出血"三大主症尤为常见,给患者造成了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惧,进而影响术后创面的愈合,因此如何有效防治上述三大主症,成为痔术后治疗的首要问题.中医药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对近年来国内中医药防治混合痔术后并发三大主症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基金项目: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No.AB83190002012023);上海市金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基金课题(No.JSKJ-KTQN-201204)  相似文献   

18.
介入性治疗如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或支架植入术(CASI)等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新途径。但约有30%~50%的患者在PTCA后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restenosis,RS),目前认为其发生机制与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增生和及血管重塑等有关。现代医学通过多种方法防治再狭窄,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中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入性治疗如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PTCA)或支架植入术 ( CASI)等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但约有 30 %~ 5 0 %的患者在 PTCA后 6个月内发生再狭窄 [1] ,支架的应用后仍有 30 %左右的再狭窄率。因此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已成为当前冠心病研究的热点 ,中医药在这方面有明显作用 ,现将近年来有关的研究综述如下。1 再狭窄的形成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 PTC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可能与血栓形成、内膜增生及血管重塑等有关 [2 ]。球囊扩张后造成血管损伤 ,内皮剥脱造成内皮的皮下组织暴露 ,即刻引起血小板和白…  相似文献   

20.
王毅 《医学综述》2000,6(12):567-568
<正>自从1977年瑞士科学家Gruentzig率先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治疗冠状动脉狭窄获得成功以来,PTCA被广泛接受,迅速推广,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但是其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是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发生率高达30%~40%,需要进行再次PTCA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对PTCA术后可能发展成为再狭窄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报有重要的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