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MR 3D-ASL)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疑似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颅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常规扫描(MRI)、弥散加权成像扫描(DWI)、MR3D-ASL,以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诊断结果为参照,分析不同检测方法诊断结果,并分析诊断结果一致性。根据DSC-PWI诊断结果将100例疑似患者分为确诊组、对照组,比较确诊组与对照组的不同分区r CBF、r CBF比值。结果 MR 3D-ASL对短暂性脑缺血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7.30%、96.15%、97.00%,均高于CT、MRI、DWI(P0.05)。经Kappa分析,MR 3D-ASL与DSC-PWI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确诊组的感兴趣区r CBF、r CBF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镜像区r CB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予以灵敏反映,可作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MRA和3D-ASL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比较MRA与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及对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的诊断准确率为96.15%,高于MRA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法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断准确率92.86%高于MRA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法对进展性脑卒中(PS)、完全性卒中(CS)、腔隙性脑梗死(LI)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 MRA与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显著,但是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的整体诊断准确性和对TIA的诊断准确性要优于MRA检查,而对于CS、LI的诊断3.0T MRA与3D-ASL脑灌注成像技术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8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记录DWI阳性病灶位置、大小、数目等.根据DW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WI阳性组与DWI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症状持续时间、发病至DWI检查时间、临床症状、合并疾病.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随访,比较2组短暂性脑缺血复发与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 DWI阳性责任病灶检出率为38 w.2%显著高于T1WI+T2WI检查与FLAIR检查(P<0.05).DWI阳性组发作次数>3次、症状持续时间≥1 h、失语、运动障碍患者比例显著高于DWI阴性组(P<0.05).DWI阳性组再发短暂性脑缺血与进展为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DWI阴性组(P<0.05).结论 发作次数>3次、症状持续时间≥1 h、失语、运动障碍是DWI异常独立相关因素.DWI检查有助于发现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病灶,对患者临床转归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将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2019年4月—2020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接收并对其进行诊断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例,对其进行MRI检测[其中,包括Bravo 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分辨CUBE T1WI、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CT血管成像(CTA)、多延迟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pCASL)、CT灌注(CTP)],鉴于CUBE T1WI、3D-TOF-MRA、CTA,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责任血管,并对其管腔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应用多延迟pCASL灌注,得到患者的脑血流量(CBF)、动脉通过时间(ATT),应用CT灌注获取患者的CBF、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最终的结果。结果 应用CUBE T1WI、3D-TOF-MRA、CTA,提示共16例患者出现脑动脉狭窄,两两间对比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鉴于体素水平,提示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CBF、CTP-CBF处...  相似文献   

5.
<正>脑缺血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业已证实高场强磁共振机器弥散成像在各期脑缺血诊断中的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分析早期脑缺血患者低场强磁共振线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T1WI图像、T2WI图像表明,低场强磁共振脑弥散成像比T1WI、T2WI平扫发现病变早,对于发现病变、确定病变部位、病变大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现将结果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及经颅多普勒在短暂性脑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利用磁共振血管成像与经颅多普勒对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84例颅内外动脉闭塞或者狭窄;颈内动脉系统组中单纯性颅内动脉闭塞或狭窄率大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组,而椎-基底动脉系统组中颅内-外动脉闭塞或狭窄率大于颈内动脉系统组。79例患者存在经颅多普勒异常问题。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与经颅多普勒在短暂性脑缺血中具有极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脑缺血疾病患者的脑动脉血管造影和脑灌注磁共振的比较,对脑灌注磁共振和脑血管造影在脑缺血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做简要探讨。方法先对患者进行T1WI和T2WI扫描,之后通过静脉插管注入造影剂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每2秒钟完成1次,一共持续60s。脑血管造影通过左股动脉插管,进行双侧颈动脉及单侧椎动脉正侧位血管造影。根据造影剂造成的像素信号下降的程度,最终算出局部脑血容量和MTT像。结果 92个脑缺血病灶;在平均通过时间像中,90个病灶表现为平均通过时间延长,2例患者正常。在局部脑血容量像上,18个病灶表现为局部脑血容量降低,62个病灶表现为局部脑血容量正常或者稍高。与常规磁共振扫描T2WI信号变化相结合,本研究中脑梗死病灶18个,脑缺血性病灶62个。结论脑灌注磁共振能够快速和准确的评价脑微血管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且并很容易与常规磁共振同时进行检查,其在脑缺血病变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间期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情况,并与磁共振、血管病变对比,深入探讨TIA的病变机制。方法 18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均行常规头MRI(T1WI、T2WI)、功能磁共振(DWI、PWI),BEAM检查,综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及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简称超声)检测判定血管病变并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BEAM病灶检出率94.4%,灌注加权成像(PWI)异常率70.6%,TCD异常率50%,DWI异常率16.7%。TIA间期BEAM广泛异常77.8%,责任病变部位集中于中央、顶部、前颞,主要表现为α频段较对侧功率降低,δ和θ频段较对侧功率增高。结论将BEAM和TCD/PWI相结合,可为TIA提供可靠的辅助检查。临床医生应重视TIA患者的神经保护治疗。  相似文献   

9.
CT脑灌注成像在脑梗死前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CTP)在脑梗死前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诊断为脑局灶性缺血的患者在发病24h内行CT、MRI和CTP检查,CT、MRI、CTP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CT平扫,54例患者中,26例显示基底节或放射冠区的腔隙性梗死灶;MRI共检出腔隙性梗死灶34例,较CT多检出8例,所有患者CT、MRI均未发现与临床症状对应的责任病灶。CT脑灌注成像,48例检出有异常灌注区,其中有12例表现为脑血流量图(CBF)降低,峰值时间(TTP)与平均通过时间(MTT)延长,且这些异常灌注区均系与临床症状对应的责任病灶。结论:CTP对脑内缺血性低灌注区的检出率更高,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责任病灶的确认优于常规CT、MRI,CTP对脑梗死前期的诊断具有超早性和定位价值,可做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0.
屠楠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119-1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对短暂性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行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患者67例为A组,行常规磁共振检查患者53例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53例患者的磁共振常规检查资料显示,20例患者显示有脑缺血异常表现,阳性率为37.7%;67例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资料显示,有37例患者显示有脑缺血异常表现,阳性率为55.2%。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病程短,较难通过临床症状予以诊断,磁共振成像技术可较为准确地反应患者的脑部血流状况,而磁共振弥散成像较之于常规磁共振检查其阳性检出率更高,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分析CT脑灌注成像(CTP)与CT血管成像(CTA)在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头颅CT扫描、CT脑灌注成像、CT血管成像检查,对兴趣区、对侧相应区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到峰值时间(TIP)等指标进行测定,科学评估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结果 病灶侧TFP、MTT、rCBF与对照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MTT、rCB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各项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科学评价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和颈内动脉血管形态变化情况,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参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颅内单发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经临床确诊或病理证实环形强化病变患者,包括18例高级别胶质瘤(HGG)、14例脑脓肿(BA)及8例脑转移瘤(SBM)。分析病变的MRI常规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MRS)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特点。观察分析常规MRI表现、多模态MRI表现,比较3种病变不同位置表观扩散系数(ADC)、相对脑血容量(rCBV)、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结果HGG:形态不规则,瘤壁厚薄不均,16例内壁伴结节、外壁毛糙,平扫呈T1WI等、T2WI等信号,增强不均匀环形强化,病变周围中至重度水肿。其中12例侵犯周围脑组织;BA:形态规则,11例呈均匀薄壁,3例厚薄不均内壁伴结节,平扫呈T1WI等、T2WI稍低高信号。增强较均匀环形强化,病变周围重度水肿。其中4例内部伴液-液平面;SBM:形态局限,呈类圆形,位于皮髓质交接区。瘤壁稍厚,内壁毛糙,外壁光整,平扫呈T1WI等、T2WI稍高信号,增强不均匀环形强化,病变周围重度水肿。DWI:HGG及SBM瘤壁弥散受限,ADC略升高,BA内部弥散受限明显,信号明显增高,ADC明显减低,HGG水肿区ADC明显低于BA、SB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I:灌注强度HGG>SBM>BA,rCBV不同程度升高。3种病变内部坏死区均呈低灌注,HGG周围水肿rCBV高于BA、SB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MRS显示HGG水肿区Cho/Cr高于BA、SBM,NAA/Cr低于BA、SB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17例HGG瘤壁旁见弥漫分布极低信号,5例SBM周围见小范围点状极低信号。结论HGG、BA与SBM常规MRI影像学征象存在重叠现象,鉴别诊断有时困难。多模态MRI技术可综合评价颅内环形强化病变,有助于临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区域性动脉自旋标记(territori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tASL)是近年来逐步发展与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技术,与全脑灌注影像学成像方法区别在于tASL可选择性标记单支或多支供血动脉,显示脑实质区域范围内的血流灌注信息,可用于判定责任供血动脉、评估脑侧支循环的建立状态以及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6例MRI检查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的影像表现,比较不同MRI系列扫描的影像表现。结果无异常表现23例,轻度104例,中度127例,重度8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累及部位广泛,MRI表现可以多样化。结论TlwI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重要价值,T2WI系列作为常规扫描进行参考,DWI在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程度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3.0 T磁共振多序列成像在肛瘘诊断和临床分型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肛瘘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3.0 T磁共振多序列成像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WI抑脂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和增强扫描,分析肛瘘不同扫描序列影像学特征,比...  相似文献   

16.
核磁共振在诊断脑干梗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玉芳  吴杰 《河北医药》2000,22(8):567-569
目的 探讨MR各序列在诊断脑干梗死时的作用及与CT比较MR在诊断中的优越性。方法 对121例MR诊断脑干梗死的病例行常规SE序列T1WI、T2WI、PDWI扫描,64例加扫FLAIR序列,3例行乐散成像,68例于MR扫描前曾行CT扫描。结果 T2WI较T1WI显示病变更清晰且范围更大;FLAIR序列除能较清楚的显示病变外,尚有助于区分梗死的时期而弥散成像则使发病在6h内的超早期梗死灶的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临床高度怀疑或已经确诊为DAI的脑外伤患者,CT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或者损伤灶不位于典型部位,继而进行MRI检查。先行SWI检查后再行常规MR(T2WI、T1WI、DWI或FLAIRT2WI)检查。分析SWI图像特点,比较SWI与常规MR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SWI对于病灶数目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序列。结论 SWI序列的应用大大提高了DAI病灶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场MR T2 FLAIR序列在轻微脑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0例轻微脑外伤患者分别进行CT、常规T2 FRFSE、T1 FLAIR序列扫描并加扫T2 FLAIR序列.结果 CT平扫发现阳性病灶143个,MR常规T2WI+T1WI像发现阳性病灶118个,加扫T2 FLAIR序列后阳性病灶为176个.结论 低场MR加扫T2FLAIR序列能清楚显示病灶及其范围和大小,并可增加轻微脑外伤的病灶检出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9.
李恩春  刘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2):2355-2357
目的:评价成人正常鞍区脑膜的MRI表现。方法:选择因突发听力丧失,或因健康体检而行头颅MRI平扫和增强检查者共29例,分别观察记录这29例的正中矢状面图像中平扫T1WI、T2WI和增强T1WI硬脑膜的显示情况。结果:MRI平扫T1WI在鞍底下后方见到硬脑膜者5例(17.24%)、T2W1仅7例(24.14%)在鞍隔显示硬脑膜,增强后硬脑膜分别于筛板处显示3例(10.34%),蝶骨面见到8例(27.59%),交叉沟与鞍结节25例(86.21%),鞍隔25例(86.21%),鞍底29例(100%)。结论:本研究显示了成人正常鞍区脑膜的MRI表现,这在对鞍区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