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目的 比较肠内及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效果,了解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方法 回顾分析近2年中我院收治的52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接受EN分成EN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2例),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第7、14天的营养状况、突出生化指标.结果 给予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尿淀粉酶和血糖明显降低,血钙明显升高(P<0.05).与PN组比较,EN组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血白细胞明显降低(P<0.05);肝功能损害EN组均低于PN组.结论 EN支持是SAP重要治疗手段,在无绝对禁忌证的情况下,对SAP患者尽早给予EN是安全和有效的,较PN能够获得较好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的影响.方法 6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肠内营养1组(EN)和肠内营养2组(EN2).手术前后检测营养和免疫指标,统计住院天数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 术后8天,EN组免疫指标恢复与PN组无显著性差异,而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N组;EN组住院天数显著少于PN组,营养支持费用显著少于PN组;EN1组和EN2组两者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别,EN1组营养支持费用显著少于EN2组.结论 EN能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EN1可作为第一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EN)或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比较营养代谢状况、留住ICU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ICU)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重症患者按照1∶1的设计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疗法组(EN组)与肠外营养疗法组(PN组),两组皆于入住后第1天开始给予EN或PN支持治疗。于入住当天及第8天分别检测记录各项营养状态指标。同时对患者留住ICU的时间及临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入住第8天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皆较入住当天下降(P<0.05),EN组入住第8天的前白蛋白较入住当天有明显升高(P<0.05),PN组入住第8天的前白蛋白与入住当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体质量指数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PN组(P<0.05);EN组留住ICU时间明显低于PN组(P<0.05);EN组留住ICU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P<0.01)。结论肠内营养能更加有效地改善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ICU留住时间,降低其留住ICU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种营养支持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AE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20例,对照组20例,在治疗原发病和生命支持的同时,研究组给予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对照组单纯予以EN。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代谢、免疫指标的变化、带机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前自蛋白、转铁蛋白、尿素氮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研究组平均带机时间为6.2d,住院时间为21d;对照组平均带机时间为8.8d,住院时间为27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ECOPD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积极给予营养支持,肠内加肠外营养有利于快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利于患者恢复,应首先选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对机械通气COPD呼吸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54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27例。两组患者均在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10d后,观察体质量变化百分比(I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TLC)、IgG、IgM、IgA、CD_3、CD_4、CD_8、CD_4/CD_8;治疗前后PaO_2与PaCO_2变化、感染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治疗时间。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IBW%、TSF、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高,EN组IBW%、TSF优于PN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TLC、CD_3、CD_4、CD_4/CD_8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治疗后EN组TLC、CD_4、CD_4/CD_8高于PN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PaO_2、PaCO_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EN组优于TPN组,机械通气10d内EN组感染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均能改善机械通气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肠内营养在临床疗效上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在ICU危重患者中的效果影响。方法将57例危重患者按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组(PN+EN)29例和肠内营养组(EN)28例,对比观察两组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和住院天数的不同。结果 PN+EN组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高于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危重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胃肠道手术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2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24例).肠内营养组在术后24 h即输注氨基酸,随后应用蛋白;肠外营养组采用标准的肠外营养.对比分析两组在营养支持前后体重、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各种不良反应及营养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在营养支持后明显升高,EN组高于TPN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较TPN明显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安全、可行,是有效的营养补给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和肠外营养治疗组(PN组),治疗10d,观察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LC、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EN组较PN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EN组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ICU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结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均能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肠内营养在临床疗效上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肠内应用对胃癌晚期患者营养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96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6例患者采用家庭肠内营养支持为EN组,另50例患者进行院内肠外营养支持为PN组,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态的变化以及营养支持6个月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6个月后与PN组患者相比,EN组患者的体重、BMI以及脂肪群均明显增加,KPS、OLI以及EORTC QLQ-C30功能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胃癌晚期患者的营养状态,且相比院内肠外营养其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更佳,可在具有适应症的胃癌晚期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观察胃癌术后给予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后,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对比。方法收集山西省太原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12年10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胃癌术后患者,把6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EN(enteral nutrition)组、PN(parenteral nutrition)组、EN+PN组各20例,分别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体重、血常规、肝肾功能,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EN组、EN+PN组营养支持术后8d体重下降幅度明显低于PN组;EN组、EN+PN组营养支持术后8d HB、TRF、TP、ALB等营养学指标均明显优于PN组;EN组、EN+PN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EN组、EN+PN组术后肝肾功能损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不良、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EN组与EN+PN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用于评估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的意义,比较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该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67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版[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推荐的成人营养风险筛查方法,NRS 2002]进行营养评估,并根据营养支持类型分为3组,包括肠内营养(EN)组、肠外营养(PN)组和联合营养(EN+PN)组,通过比较使用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对各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比较患者入院第1天与第10天的营养状况、肝肾功能及并发症情况,发现EN组、EN+PN组相对用药前的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有显著性提高(P<0.05),且EN组肝肾功能指标变化较小,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16.67%。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患者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肠内联合肠外营养(EN+PN)支持在危重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60例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危重症病例随机分为肠内联合肠外营养(EN+PN)支持组、完全肠内营养(TEN)支持组和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组,每组20例,对比观察营养支持前1d及营养支持后d7患者的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且每天观察并发症情况. 结果:营养指标比较:经EN+PN支持后,血清前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亦有升高(P<0.05);而TEN和TPN支持后,各指标结果无显著差异.三组对比,EN+PN支持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EN组和PN组(P<0.05),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无显著差异.并发症比较:EN+PN支持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EN组和PN组(P<0.05).结论:EN+PN支持更符合生理状态,有更好的代谢效应,能改善危重症病例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危重症病例,应尽量早期采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营养方式在胃癌根治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联合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成TPN组和PN+EN组,各29例。2组患者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肠外营养或者肠内营养支持。于手术前ld和手术后第8天检测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后体质量、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N+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少于TPN组(P〈0.05),感染发生率少于TPN组(P〈0.05)。结论2组营养支持均可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态,但是,EN与PN相比,对患者肠道的康复和减少感染发生率有好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及谷氨酰胺应用在严重脓毒症患儿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08例严重脓毒症患儿机体状况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选择肠内营养(EN)或肠外营养(PN),或同时给予EN和PN,PN组分谷氨酰胺(GIn)组和非Gln组。对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清白蛋白(AI。B)、24h尿尿素氮、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患儿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数目、机械通气时间、存活和死亡患儿的危重评分(PCIS)及其器官受累数目,以及两组患儿的基础营养指标和代谢指标进行监测;并对存活患儿营养支持前0d、营养支持第3天和第7天的血清RBP、PA、ALB、Hb水平等进行比较。结果存活组患儿营养支持10d内热卡明显高于死亡组。存活组患儿PN时Gln组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非Gln组,氮平衡状况也好于非Gln组。EN组与PN+EN组在治疗0d、3d时营养指标RBP、PA及氮平衡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ALB、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d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死亡患儿的PCIS评分低于存活患儿,而器官受累数目多于存活组。存活儿与死亡患儿机体代谢状况及体液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N组患儿住PICU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较PN+EN组患儿短(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儿机体表现为代谢率明显升高,能量消耗明显增加,蛋白分解利用大于合成,早期即出现血清RBP、PA水平的降低,呈现明显负氮平衡;病情越重,机体代谢指标、营养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等越低。时严重脓毒症患儿进行营养支持时加用Gln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刘顺芳  邹兰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626-162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鼻空肠管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一天以静脉支持为主,第二天开始经鼻空肠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瑞素,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质量、血红蛋白(HGB)、血清前白蛋白(PAL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七天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50%(9/40),明显低于PN组40.00%(16/40).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效果及肠内、肠外营养的优缺点.方法 将4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20例,分别给予不同方式的营养支持.结果 EN和PN均改善了机体的营养状况,短期应用效果近似,但EN在促进肠道功能与体力的恢复、保护肠黏膜屏障、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减少对肝功能损害、降低住院费用方面优于PN.结论 两种营养方式对改善营养状况、降低蛋白质分解均有作用,与PN比较,EN可明显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具有符合生理、安全、有效、价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程玉慧  任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2949-2951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3例结肠癌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EN组(57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36例),EN组于结肠癌术后24h内开始经空肠营养管滴人肠内营养制剂并逐步减少静脉营养支持,PN组于结肠癌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静脉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观察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营养状况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营养状态指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分别为(52.9±17.6)h和(67.2±9.3)h,与PN组的(71.4±13.8)h和(83.6±10.1)h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3.56,均P〈O.05);术后7dEN组C-反应蛋白水平(19.3±2.2)mg/L明显低于PN组的(27.8±2.3)mg/L(t=4.12,P〈0.05)。结论早期EN能降低结肠癌术后应激反应,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自制非要素膳进行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99例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自制非要素膳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营养支持或静脉营养,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8天测定营养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等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第8天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在营养支持后均升高,EN组升高较PN组更为显著 (P<0.05);肠外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也高于肠内营养组(P<0.05).营养支持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等比较,肠内营养组均优于静脉营养组(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自制非要素膳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有效、经济的,较PN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8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外营养患者22例(治疗组),单独予以肠外静脉营养患者26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术中行空肠造瘘,术后给予PN和EN或TPN支持。结果治疗组手术前后总蛋白和白蛋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体质量变化及总蛋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所有病例共出现中心静脉导管脱出和堵塞各2例、空肠造瘘未出现导管并发症、18例出现糖代谢严重异常。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联合PN和EN疗效优于TPN,护理治疗中应坚持严格管路护理、无菌配液、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和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