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探讨"肾主骨"与"少阳主骨"的关系,该文对"肾主骨""少阳主骨"的内涵、区别及两者的相互联系,这三方面对"肾主骨"和"少阳主骨"进行阐述二者的关系,希望能为临床提高可靠依据。便于明确少阳主骨和肾主骨在各骨之间所产生的作用,利于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肾主骨"理论内涵颇为明确,而"少阳主骨"理论指代较模糊,分析其原因有:《内经》未作充分阐释、经典原文存在争议、临床适应证不明确以及后世医家理论阐释不统一。"肾主骨"理论偏重于骨的生发角度而言,指代较为清晰单一,而"少阳主骨"立论时偏重于骨的使用角度,包含了肝血、肾精、气血、经络以及筋骨协调配合等概念,是一个多元化的、宽泛的理论范畴,较难直接阐明,因此,"少阳主骨"理论指代模糊似乎是前人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3.
肾主骨生髓是中医理论基本观点,并广泛指导临床治疗。而古代文献还认为肝胆系统与骨、髓也有密切关系。通过梳理古代“少阳主骨”、“髓虚应胆”的相关文献,指出其理论并不从属于传统肝肾关系,因此可以丰富肝肾相关的内涵,也在临床上增强了对骨关节疑难疾病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少阳主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但历代医家对其理论内涵众说纷纭。少阳主骨理论秉承中医学理论的整体观念,立足于阴阳气血、藏象经络等核心理论,不拘泥于单一侧面,对于阐释病因病机、指导筋骨疾病的诊治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本文简要阐述了少阳主骨理论的含义,从经络、气血、相火、六经辨证角度理解少阳主骨理论的内涵,并窥见西医学中肝-骨轴既秉承少阳主骨理论启示,亦符合肝脏与骨生物学关系的客观判断。故肝-骨轴可能为少阳主骨理论提供西医学依据。肝-骨轴的提出能够丰富和完善少阳主骨理论,并为骨科疾病的研究与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从少阳防治儿童矮身材的思路和方法,为防治儿童矮身材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对“少阳主骨”理论内涵的具体分析,结合现代实验研究结果的支持,联系小儿“体禀少阳”的生理特性,逐步推断出少阳生发之气与小儿生长发育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对儿童骨骼生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基于此提出从调护少阳的角度防治儿童矮身材的设想,并阐述了具体思路和防治方法,最后附上验案一则以供参考。[结果]“少阳主骨”理论不仅指主骨之病,亦指主生骨,少阳生发之气充注于骨,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因此通过养护少阳,可促进小儿生长发育,防治儿童矮身材。具体方法包括调护小儿饮食、睡眠、运动、情志等生活方式以固护少阳、生发少阳、鼓舞少阳和舒利少阳,治疗可以柴胡类方为基础方化裁内服或进行相关穴位推拿按摩以调理少阳。所举验案为一脾失健运、少阳生发不利所致的身材偏矮儿童,通过中药及推拿培护元气、生发少阳,并结合运动调理,取得了满意的身高增长效果。[结论]“少阳主骨”理论丰富了中医论治儿童矮身材的理论内容,为临床上儿童矮身材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历来认为“肾”与骨有关,称之“肾主骨”。“肾者,主蛰藏封之体,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此说一再得到临床证实。那么,从现代医学看,“肾主骨”的实质是什么?“肾”是怎样“主骨”的呢?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看,“肾”的本质就是对神经、内分泌、生殖、泌尿、免疫、骨  相似文献   

7.
中医理论认为,小儿少阳体质影响病邪从化,而“少阳主骨所生病”高度概括了骨病的病机,儿童骨肿瘤在多方面呈现出典型的少阳病机特点。因此,本文基于“少阳主骨”理论,结合少阳为枢、少阳经脉循行、胆气性刚、少阳之气本火标阳等理论,关联对应儿童骨肿瘤在关节、骨髓、软组织高发或起病广泛的现象,解释少阳经影响骨质强度、寒热辨证、骨肿瘤病理类型及转移的相关病理机制,初步阐发了少阳经对于儿童骨肿瘤发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含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也有“肾者主蜇,其实在骨……”。《素问·痿论篇》:“肾气热则腰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历代医家都同意“肾主骨”的理论,认为肾对骨确实起着主宰作用。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的生长发育以及修复均依赖肾脏精气的滋养和推动。《素问·宣明五气篇》也有:“五脏所主……肾  相似文献   

9.
痹证病机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少阳为枢",关系胆及三焦。十一脏取决于胆,胆气疏泄功能正常,肝气条达,脾胃气机通畅,三焦流畅,枢机通利,升降自如,气血功能正常。气机阻滞为"少阳主骨"致痹病机关键,气血功能失调为"少阳主骨"致痹病理基础。"少阳主骨"包括硬骨、软骨、关节、肌腱、关节囊、骨髓、脑髓、脊髓、骨膜、脑膜、椎间盘、半月板及经脉之"支"类等。临床实践证明,可以应用"少阳主骨"理论治疗痹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少阳主骨"学说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方法:通过前期文献发掘中发现的《黄帝内经》中有关"少阳主骨"的记载,来架构"少阳主骨"的理论原型,以各个分支课题为依托,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阶段,探索其相关的生理、病理原型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干预措施来对该学说进行验证。结果:前期研究发现《黄帝内经》中所论"骨繇"与骨质疏松症正好对应,骨组织HE切片可见电针胆经组骨微结构较其他组明显改善。骨形成指标显示电针胆经组大鼠骨重建的成骨活动较其他组更活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指标亦提示非经穴组、模型组较其他组破骨活动强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少阳经穴确有抗骨质疏松效应,为"少阳主骨"学说提供了实验支持,也为该学说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从已经得到的部分理论和实验结果该学说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血液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种营养物质。《内经》对血液生成的部位、来源以及影响因素作了概括的论述。如“肾主骨”、“肾生骨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等。祖国医学的这些论述,虽然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但以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理解,仍觉其精辟绝论。骨:《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肾主骨”。肾是通过什么方式促进骨生长发育的呢?《素问·六节脏象篇》指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充在骨”。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肾精充足,骨骼得到肾精的充分滋养而坚固有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少阳主骨”理论,研究少阳主骨方介导p19Arf-p53-p21Cip1信号通路调控关节软骨退变的机制。方法通过X线 选取13只膝关节退变的老年食蟹猴,随机选取1只进行病理学观察,其余食蟹猴随机分为少阳主骨方组、氨糖美辛组、生理盐水 组,每组4只,连续灌胃8周后处死所有食蟹猴,取关节软骨进行病理学观察,RT-qPCR、Western blot检测关节软骨中p19Arf、p53、 p21Cip1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果老年食蟹猴KOA模型关节软骨符合KOA病理变化,3 组食蟹猴Mankin 评分少阳主骨方组 7.38±0.52 分、氨糖美辛组7.88±0.83 分、生理盐水组8.38±0.74 分,少阳主骨方组与生理盐水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p19Arf、p53、p21Cip1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少阳主骨方组<氨糖美辛组><生理盐水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少阳主骨方可 以延缓关节软骨退变,调控p19arf-p53-p21cip1表达。="">  相似文献   

13.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以软骨退变和破坏以及软骨下骨改变为主要病变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复杂尚不明确。KOA主要病位在筋,日久及骨,二者相互影响,造成筋骨失衡,即“筋不柔骨不正”。“筋柔骨正”理论阐述了筋与骨之间协同并用,维持膝关节功能。“肝主筋”“肾主骨”提示了筋、骨与肝肾的密切联系。基于“筋柔骨正”理论,论述KOA的基本病机为肝肾亏虚,瘀血阻滞,病性为本虚标实,探讨KOA发病与"筋柔骨正"理论的相关性,进一步总结补肾活血中药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和归巢,改善膝周血供情况,以期为临床防治KOA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复习骨质疏松症的古代文献资料,认为肾精不足、骨髓失养是骨质疏松的主要病机。可以从中医“肾主骨”、“髓生骨”理论出发,运用补肾填精法为主的中药抑制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促进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或诱导脂肪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为临床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学肝肾同源的生理基础出发,综合中医的“肾主骨”“肝主筋”“经筋理论”及现代骨科学的骨吸收塌陷学说、不均匀沉降理论和下肢肌骨弓弦结构理论,探讨股骨头坏死(ONFH)“肝肾-筋骨”协同下的骨吸收不均匀沉降-多维复合弓弦体系的发病机制。认为ONFH病机关键在于肝肾亏虚,肾之阴阳失衡导致了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骨吸收动态平衡的打破,表现为骨代谢水平的升高及股骨头局部的骨吸收活动的增强,进而导致股骨头的坏死和塌陷;肾主骨、肝主筋,筋骨共同构成髋关节的肌-骨-关节动静态系统,而塌陷的出现破坏了原本平衡的肌-骨-关节系统,同时肝血失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进一步加剧了髋周的软组织失衡,加速了肌-骨-关节动静态系统的崩塌,加快了股骨头塌陷进程,最终导致不可逆的结局。基于该发病机制,ONFH的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当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原则,通过不同方式促进股骨头内外的血液循环的局部改善,重建关节功能的协调性;同时应重视患者自身体质的调养,通过补肾调肝以恢复成骨-破骨水平的平衡,重构肌-骨-关节系统,从而有效延迟甚至避免ONFH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肾藏精”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藏精”理论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对“肾藏精”的认识角度不同,导致对其内涵的理解也存在不同的见解:对“肾藏精”与“五脏藏精”关系的研究,揭示两者在肾精贮藏、转输、相互调节方面的动态性;对“肾藏精”与“肾主水”关系的研究,提出精水合一、同为生命之本的观点;对“肾藏精”与“肾主骨生髓”关系的研究,得出肾主骨、生髓、通脑,同出一源的观点;对“肾藏精起亟”的研究,发现“肾藏精”在生命活动内外调节方面的重要作用。“肾藏精”包含肾和精气的实体和功能系统,干细胞理论的出现,时间生物学和生殖医学的发展赋予“肾主骨生髓”、“肾藏精应冬”及“肾藏精主生殖”理论新的内涵,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从肾论治”相关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总结其证治规律,探索其疗效机制,可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思路。“肾藏精”中医藏象研究中尚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与不足,需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内经》中描述肾与骨关系的述语有三种,即:“肾合骨”、“肾应骨”、“肾主骨”。历代文献中,三者大量用于解释骨及与骨相关疾病的病机,并指导诊断治疗,但三者有无区别尚无定论。因此,似有必要对《内经》中肾骨关系三种基本涵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维生素D的代谢来认识“肾主骨”的生理机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认为肾的生理功能:主藏精、为生殖发育之源;主五液以维持体内水液的平衡;主骨、生髓,以使骨骼健壮,精力充沛,听力乃肾气所充。肾的生理功能极为重要,故古人称肾为“先天之本”,实为生命之根。肾的生理功能之一——“肾主骨”,这  相似文献   

19.
《灵枢·根结篇》曰:“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枢折则骨摇而不安于地,故骨摇取之少阳。”杨上善注解本言:“枢主转动,胆足少阳脉主筋,纲围诸骨。令其转动,故为枢也。”是以“开阖枢”说明三阴三阳经络的病理现象。六经以《内经》理论为基础,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用“开阖枢”原理可以从本质解释三阴三阳经的发病、传变和转归。  相似文献   

20.
绝骨的名称最早见之于《内经》,作为八会穴。髓会绝骨则首出于《难经·四十五难》,但《难经》没有说明绝骨穴的具体部位。《千金》明言“绝骨在外踝上三寸”,《资生》作悬钟别名,王冰谓之阳辅。孰是孰非,近年亦有所争论。笔者现拟从体表自然标志及骨度分寸两方面加以考证分析,就正于同道。一、绝骨穴有固定的体表自然标志《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咏……直下抵绝骨之端”。这里,绝骨之端似指人体部位名称。但《素问·刺腰痛篇》有“因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炥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后”,《甲乙》为“端”)。以上所及,绝骨、绝骨之端,都是一个砭刺点,那么,绝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