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中药药效组分理论是中药发展中产生的新理论,对于科学地解析中药、深刻地认识中药、合理地使用中药、持续地传承中药和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传承创新、建立与临床疗效对应质量标准的学术思想指导下,张贵君教授于2000~2005年创立了中药生物鉴定法和中药药效组分理论,并进行了10余年的再实践。综述了中药药效组分理论形成和实践成果,为传承发展中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药药效组分理论,结合我国中药标准中存在的知识性问题,论述中药标准物质即是中药的药效组分这一新的科学概念,并建立了中药标准 物质的制备方法。为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和标准物质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与中药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为了探寻中药药效物质与质量控制标准研究的重大突破,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基于成分敲除/敲入的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与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设想,以期为又快又准地辨识中药药效关键组分,实现中药质量标准“关联药效,量而又准,可控可评”的愿景,提供具有原创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早期介入、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综述中药防治新冠肺炎的药理依据和临床应用,以及防治新冠肺炎中药的研究策略,特别介绍了本次新冠肺炎防控中临床应用有效的中药复方如清肺排毒汤等。在传承中医药理论和原则基础上,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同时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系统生物学等先进技术和手段,通过多学科交叉构建多水平、多维度的药效筛选和评价研究体系,从而更系统、深入和全面地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靶点、作用机制,进一步挖掘中医药精髓。  相似文献   

5.
陈超  沈志滨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8):1239-1241
目的 以加味生化汤的药效模拟为例,建立中药复方的RBF神经网络药效学预测模型。方法 基于正交设计和RBF神经网络,提出了中药复方药效模型,以加味生化汤的实验数据对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和评价。结果 自检验和留一法检验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44、0.846。结论 所建模型可以对复方不同组合进行药效模拟,可为进一步实验验证提供参考,在寻找中药复方有效组分,并探讨以有效组分为处方进行中药复方二次开发模式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夏枯草对肺癌具有确切疗效,但其肺癌化学预防物质基础尚未明确。结合现代先进的分离、分析以及药效筛选技术,以中药“三个层次多维结构”组分结构理论,科学地揭示夏枯草肺癌化学预防物质基础,通过总结夏枯草化学成分和与肿瘤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肺癌化学预防研究思路方法,为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药复方有效组分研究的思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分析目前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的研究现状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出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的研究应当根据其功能主治来研究有效组分的作用,从而确定复方某一药效的主要有效组分,然后开展有效组分配伍研究,研制有效组分配伍复方。作者进一步强调重视有效组分的配伍研究、加强复方功能组分与有效组分关系的研究及多环节、多靶点开展复方有效组分作用的研究是深化中药复方有效物质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复方作为中医理论的具体表现,是中医药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随着国家对中医药领域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新理论新方法的提出以及现代分析仪器和技术的发展,中药复方尤其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其能阐明中药复方药用功效、作用机制及作用根源,是中药复方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的保障。该文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药效的支持向量机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药效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方法:基于正交设计和支持向量机,提出了中药复方药效的预测模型,用1个实例对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和评价。结果:自检验和留一法检验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和0.736。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对复方不同组合进行药效预测,可为进一步实验验证提供参考.在寻找中药复方有效组分、并探讨以有效组分为处方进行中药复方二次开发模式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中药活性组分的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对已经上市销售的中药品种进行二次研制和开发,通过组分配伍和优化设计,在细胞、分子各药理水平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阐明中药的括性组分。  相似文献   

11.
在西医高等院校《中医学》的教材中,“心肾相交”和“心肾不交”的解释存在矛盾,把“心肾相交”解释为心火和肾水的关系,而把“心肾不交”阐述为心阴和‘肾阴的关系。如果不搞清楚“心肾不交”的发病机制就无法决定“交通心肾”的具体治法。对其理论、临床证候及其治则方剂进行梳理及探讨,认为心肾不交之证,首先当识别心肾水火之盛衰,如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火火亢盛者,黄连阿胶汤证主之;而心火独亢,不能下交于肾,肾乏心火之助,真阳亏损者,交泰丸主之。以此规范教材,更好为临床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2.
"和法"作为中医八法之一,常用于治疗各种内科杂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虚实夹杂,气血不和。立足"和法"治疗本病,应从调和气血、调和表里、调和补泻、调和肝脾、调和阴阳、以求平和等出发。和法的应用虽然广泛,但应和而有据,勿使之过泛,以免贻误病机。同时也应做到与时俱进,不可认为墨守原方才为循法而治。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西方和国内生死教育发展的现状,比较了中西方在生死教育在教育取向、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方面的主要区别,并分析了造成这些区别的原因在于传统生死观念及现代教育实用性的影响,提出了开设相关课程,课程形式多样化及学校、社会与家庭三方面形成合力等若干改进我国生死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医辨治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的分型辨治。方法 :设对照组 2 3例 ,采用常规口服联苯双脂片、维生素C片、复合维生素B片、肝泰乐、肌苷等治疗 ;治疗组 83例 ,根据不同证型分别采用茵陈蒿汤、逍遥散、柴芍六君子汤、一贯煎等加减治疗 ,90d为 1疗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6 9.88% ;对照组有效率 39.13%。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辨证分型治疗乙肝确有疗效。  相似文献   

15.
贲门胃底角是抑制胃内食物返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它通常为一锐角。目前国内外对贲门胃底角的正常大小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通过对392例正常人的贲门胃底角的研究,总结了此角的大小,并探讨了贲门胃底角的形成、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分组方法 ,分别应用口服西药、茎乳孔封闭西医治疗与西医治疗的同时口服平熄肝风、制止痉挛的中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各 4 9例 ,所获数据经 χ2 检验。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为 93.87% ,对照组有效率为 6 7.34% ,P <0 .0 1。并且比面神经切断、微血管减压等手术方法痛苦小 ,复发再服药同样有效。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肌痉挛效果显著 ,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7.
尊重患方知情同意权 完善医患谈话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情同意原则是临床上处理医患关系的基本伦理准则之一,有利于医患双方沟通;医疗纠纷防范及医疗质量提高。并对知情同意原则的基本内容,伦理学及法律依据,临床适用进行了叙述,对完善医患谈话制度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西结合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减少肠梗阻病人的手术率。方法 分析过去四年经中西结合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病人48例。结果 治疗组肠道恢复通畅率83.3%,对照组:55%。结论 采用中西结合治疗肠梗阻,在严密监测肠绞窄的临床表现基础上,能有效地降低肠梗阻病人的手术率,尤为动力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阐述了配伍在遣药组方及方中药性发挥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如配伍得当,可选择发挥方中之药的某一药性,可使方剂直达病位,亦可解毒增效,体现了方药离合之妙。  相似文献   

20.
龚春芳 《当代医学》2009,15(1):155-155
本文介绍了献血反应和小便失禁原因及预防措施。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可以减少或有效处理献血反应,保护好献血者,使他们建立信心,再次参加献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