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引种于天津地区丹参的质量,探索在本地区大田培育丹参的可行性;比较来源不同产地丹参种苗引种后药材的质量差异,拟筛选适宜天津引种的优质种源。[方法]以单株药材干质量、有效成分含量、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为丹参质量评价指标,采用HPLC-UV法测定丹参酮类成分及丹酚酸B含量,UV-VIS法测定总黄酮及总酚酸含量,AFS法测定As、Hg含量,FAAS法测定Cu含量,GFAAS法测定Pb、Cd含量。[结果]丹参引种天津后,栽培药材指标成分含量符合药典质量标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低于药典限量标准;种源以山东日照种苗引种天津后药材的质量最佳,单株干重可达128.86 g,亩产量可达约600 kg,丹参酮类成分含量达0.330%,丹酚酸B含量达4.977%,分别为药典标准的1.32、1.66倍。[结论]推测天津地区大田适宜引种丹参,种源为山东日照丹参种苗引种天津后栽培品亩产量较高,丹参酮类成分、丹酚酸B含量丰富,因此,山东日照种苗适宜作为天津地区引种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和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寻找其作用靶点。[方法]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放射性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内皮素(ET)浓度,观察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丹酚酸B能够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浆TXB2、ET浓度,增加6-keto-PGF浓度,丹参酮ⅡA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浆TXB2、6-ke-to-PGF、ET没有明显影响。[结论]丹参水溶性成分与脂溶性成分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作用靶点及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化微波提取柴胡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常规回流提取正交结果为基准,采用HPLC对柴胡皂苷成分进行监测,优化柴胡微波提取的各影响因素。[结果] 优选柴胡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800 W,以50%乙醇,每次8倍量,提取3次,每次20 min.[结论] 表明微波提取技术法的提取时间短,效率高,优于常规回流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丹参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的特征和可能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02-201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国内关于丹参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的167例病例,对各种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尝试分析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并寻找预防措施。[结果] 167例丹参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为主,初步推测与丹参注射液有效成分无关,而发生率为2.99%的出血性不良反应可能为丹参注射液有效成分所致。[结论] 大多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可能与其主要有效成分无关。其有效成分可能会导致出血在使用过程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微丸中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与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比不同工艺制备的3种复方丹参微丸(冰片包合复方丹参黏附微丸、冰片不包合复方丹参黏附微丸、普通微丸)中隐丹参酮与丹参酮ⅡA体外溶出度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3种复方丹参微丸中隐丹参酮与丹参酮ⅡA的含量,计算溶出度,并绘制溶出度曲线,采用相似因子对比不同微丸中这两种成分的体外溶出差异性。[结果]丹参类的脂溶性成分累积溶出度均较低。其中,两种黏附微丸隐丹参酮溶出行为较为相似,24 h的累积溶出度均在40%左右,普通微丸中隐丹参酮的溶出行为与黏附微丸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累积溶出度为64.05%。两种黏附微丸的隐丹参酮溶出更符合Higuchi方程,普通微丸更符合Peppas模型,n<0.43,均符合Fickian扩散。3种制剂中丹参酮ⅡA的溶出过程均较缓慢,3个制剂的溶出行为比较相似,累积溶出曲线接近重合,3种制剂的累积溶出度基本一致,均在40%左右。3种微丸更符合Higuchi方程,同样属于Fickian扩散。[结论]黏附微丸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丹参类脂溶性成分中,由于溶出度的限制,体外溶出实验评价隐丹参酮缓释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用微波提取丹参、槐花、生草的可行性。[方法]将3种中药分别以微波及回流提取不同时间,以阿贝折光仪测定提取液折光系数n以确定提取量。[结果]丹参、槐花、甘草微波提取40s,提取液中成分量与回流提取2h相当,甘草微波短时间提取出膏率与回流提取1.5h相当。[结论]微波提取效率高,提取时间短,可用于中药提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考察几种加工和贮藏方法对丹参药材中丹参酮IIA、丹酚酸B和丹参素以及药材表面、断面颜色的影响,以寻找出丹参药材的最适加工和贮藏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晒干、烘干加工处理丹参药材;对加工后的药材分别采用常温贮藏、常温避光贮藏,分别贮藏0、1、2、4、6、9、12、18、24个月,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其中丹参酮IIA、丹酚酸B和丹参素的量,并观察药材表面、断面颜色。结果 40~80 ℃烘干对丹参药材中丹参酮IIA影响不明显;当温度高于60 ℃,对丹酚酸B造成明显损失;丹参素的量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有所增加;当干燥温度高于70 ℃,对丹参的表面和断面颜色产生影响。采用40~60 ℃烘干所得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的量及丹参的表面和断面色泽优于传统的晒干法。结论 从活性成分量的损失、药材外观色泽变化及节约生产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丹参药材的加工方法应以40~60 ℃烘干为宜,贮藏方法以常温避光贮藏不超过24个月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的方法,考察大鼠灌胃给药后,芪苈强心胶囊中酚酸类成分(丹酚酸A、丹酚酸B、丹参素、紫草酸、迷迭香酸、原儿茶酸)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Agilent ZOBRAX XDB-C18色谱柱(4.6 mm×50 mm,3.5 μm),柱温40℃,流动相[0.1% 甲酸水溶液(A)]-[含0.1% 甲酸的乙腈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45 mL/min,进样量 10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负离子模式下测定血药浓度。[结果]方法学结果符合要求。大鼠灌胃芪苈强心胶囊后,血浆中6种酚酸类活性成分的达峰时间(Tmax)在10~40 min内,半衰期(t1/2)在3.34~8.38 h间;血药达峰浓度(Cmax)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丹酚酸B > 丹参素 > 紫草酸 > 迷迭香酸 > 原儿茶酸 > 丹酚酸A。[结论]该检测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芪苈强心胶囊中酚酸类成分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化瘀通脉方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特征及其不同配伍对组方中有效成分在体内吸收、分布和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Irregular-H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40:60),柱温30℃,波长280 nm,测定灌胃化瘀通脉方及其不同配伍组方后的大鼠血浆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Kinetica 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及组织样品中丹参素、丹酚酸B、原儿茶醛和阿魏酸四种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该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及回收率等均符合要求,线性关系良好。[结论]配伍对化瘀通脉方中丹参素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和代谢均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三倍体丹参培育及其可持续利用的方法。方法 应用“基因组多倍化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将二倍体白花丹参人工诱变成同源四倍体(4x=32),然后与栽培或野生二倍体(2x=16)丹参进行杂交,转育成三倍体(3x=24)丹参。结果 4x♀×2x♂或2x♀×4x♂均能获得三倍体丹参,三倍体丹参具有多倍体和杂交种双重优势,根条数增加94.23%,根部鲜质量增加215.33%,主要药物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丹酚酸B均达到或超过《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水平。三倍体丹参杂交一代通过无性繁殖成为永久杂种,长期保持不变。结论 三倍体丹参的培育是我国丹参种质资源遗传改良、新品种选育和杂种优势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石斛碱(1)、石斛醚碱(2)、邻苯二甲酸丁酯(3)、松脂素(4)、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5)、N-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穆坪马兜铃酰胺,6)、N-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7)、N-反式香豆酰酪胺(8)、N-顺式香豆酰酪胺(9)、山药素III(10)、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11)。结论 化合物35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以三七提取物、黄芪提取物、灵芝提取物等为原辅料制成的保健食品七花牌七灵宝软胶囊,依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进行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研究。方法 根据人口服推荐用量,设样品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200、400、800 mg/kg(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用量的5、10、20倍),同时设一个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动物。分别ig 给予10、20、40 mg/mL的七灵宝软胶囊溶液,给药体积为20 mL/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玉米胚芽油,每天1次,连续30 d。结果 该样品对小鼠的体质量增长无影响;具有延长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的作用;能减少或抑制疲劳小鼠血清尿素氮的产生;具有促进小鼠的肝糖原储备的作用;能减少小鼠运动后的血乳酸曲线下面积。结论 七花牌七灵宝软胶囊具有缓解小鼠体力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宋金元时期《灵枢经》流传情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灵枢经>古称<九卷>、<黄帝针经>,系<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北宋时期到史崧本刊出之前的传本则多为<黄帝针经>或简称<针经>.对<灵枢经>在北宋、南宋及金元时期的流传情况进行了考查,并把金元时期医家著作中引用<灵枢经>及<针经>部分与现行史崧本<灵枢经>进行对照分析,认为<针经>自身可能有不同传本,今本<灵枢经>可能来自<针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几个热点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对葫芦科植物的鉴别能力。方法 使用ITS2、rbcLmatKpsbA-trnH序列的通用引物对葫芦科植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比较各序列的扩增和测序成功率、种内和种间的变异、barcoding gap,并采取相似性探索BLAST 1和最近距离Nearest Distance 方法评价不同序列的鉴别能力。结果 ITS2序列对葫芦科33个属、90个物种、182个样本进行分析,其鉴定成功率较高,在属水平为100.0%,在物种水平为88.5%;psbA-trnH序列对201个样本进行分析,其鉴定成功率在属水平为93.0%,在物种水平为73.1%,但其可以补充部分ITS2不能分析的物种区域。结论 ITS2和psbA-trnH是适合葫芦科植物鉴别的一个较好的DNA条形码序列组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以及KPC-2基因在克雷伯菌属中传播机制。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两个阶段(2009~2010年和2012~2013年)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克雷伯菌属细菌。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CARB ChromID平板和改良Hodges试验检测碳青霉烯耐药表型,PCR检测细菌的KPC-2基因表达。质粒接合试验检测质粒传播性。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技术分别用于分析质粒和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第一阶段筛选并确证耐亚胺培南的3株产酸克雷伯菌首先获得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第二阶段筛选并确证耐亚胺培南的7株肺炎克雷伯菌出现相同的获得性耐药。PCR显示10株细菌均携带KPC-2型基因。质粒接合试验显示产酸克雷伯菌中携带KPC-2基因的质粒可以传递到受体菌,且与KPC-2基因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携带的质粒具有同源性。ERIC-PCR结果显示7株KPC-2基因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同源性。结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KPC-2型碳青霉烯酶。产酸克雷伯菌中携带KPC-2基因质粒,该质粒具有传递性且与肺炎克雷伯菌携带质粒相同。肺炎克雷伯菌中耐药株的传播形式为同一克隆传播,而在克雷伯菌属中不同菌种间耐药传播途径为同一质粒的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16.
肠道是口服药物的必经通道, 肠道中不仅存在着影响药物吸收的转运体, 还含有许多与药物代谢相关的酶, 包括消化道上皮细胞存在的结合酶和消化道菌丛产生的酶, 这些酶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药物在体内的存在形式、吸收过程等。因此, 胃肠道对药物的有关代谢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其研究方法也不断改进。现就目前药物在肠道中代谢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合成2类两亲性壳聚糖(chitosan,CS)衍生物,自组装成聚合物胶束作为难溶性药物的新型递药载体。方法 先将CS与碘甲烷反应生成N-三甲基壳聚糖(trimethyl chitosan,TMC),然后在TMC的氨基上引入长链脂肪酸(软脂酸和癸酸),合成了两亲性的N-脂肪酰-N-三甲基壳聚糖(N-fatty acyl-N-Trimethyl chitosan,FA-TMC)衍生物。通过FT-IR、1H-NMR和元素分析法,对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和N-位取代度进行表征,同时以疏水性药物蛇床子素(osthole,OST)为模型,探讨其胶束增溶特性。结果 实验合成了2类6种不同的新型CS衍生物,分析显示季胺化程度和脂肪酰基接枝率对FA-TMC的胶束性质有较大的影响;对于超声法制备的OST载药胶束,季胺化程度为62.00%、软脂酰基接枝率为13.37%的N-软脂酰-N-三甲基壳聚糖(N-palmitoyl-N-trimethyl chitosan,PA-TMC)和季胺化程度为43.06%、癸酰基接枝率为22.00%的N-癸酰-N-三甲基壳聚糖(N-caprinoyl-N-trimethyl chitosan,CA-TMC)的包封率分别为76.67%、79.11%,载药量分别为19.01%、19.08%,可使OST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两个数量级。结论 FA-TMC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增溶载体,其在水中能自组装形成胶束,并对OST有明显的增溶作用,为OST制剂深入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5种马鞭草科药用植物的抗补体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细胞溶血法考察了千解草(Pygmaeopremna herbacea)、白花灯笼(Clerodendrum fortunatum L.)、尖尾枫[Callicarpa longissima(Hemsl.)Merr.]、赪桐[Clerodendrum japonicum(Thunb.)Sweet]及臭茉莉(Clerodendrum philippinum Schauer var.simplex Moldenke)等5种马鞭草科药用植物提取物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抗补体活性。结果表明:千解草水提取物、白花灯笼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尖尾枫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赪桐醇提取物及臭茉莉醇提取物有较强的经典途径抗补体活性,对经典途径的抗补体活性(CH50)分别为0.092±0.008,0.074±0.008,0.088±0.006,0.134±0.017,0.123±0.010,0.380±0.080及0.200±0.015 g/L;仅千解草和尖尾枫水提取物及白花灯笼醇提取物具有旁路途径抗补体活性,对旁路途径的抗补体活性(AP50)分别为0.533±0.033,0.758±0.031和0.362±0.029 g/L。因此,5种植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补体活性,其中白花灯笼醇提取物抗补体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构建脊肌萎缩症(SMA)相关基因拷贝数变化频率,为SMA的临床诊断和分型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62例临床诊断为SMA的无亲缘关系患者,以及5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多重连接酶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LPA)分析运动神经元基因(SMN)和神经原凋亡抑制蛋白基因(NAIP)的拷贝数。 结果 62例患者中,SMAⅠ~Ⅳ型分别占30.65%(19/62)、41.94%(26/62)、16.13%(10/62)、11.29%(7/62)。SMN1基因外显子7纯合缺失占98.38%(61/62),SMN1基因外显子8纯合缺失占82.26%(51/62)。SMAⅠ型患者中NAIP基因外显子5有68.42%(13/19)纯合缺失,26.32%(5/19)杂合缺失;SMAⅡ~Ⅳ型患者中NAIP基因外显子5有13.95%(6/43)纯合缺失,62.79%(27/43)杂合缺失。SMAⅠ型患者中68.42%(13/19)有1~2拷贝的SMN2基因,SMAⅡ型中84.62%(22/26)有2拷贝以上的SMN2基因,90.00%(9/10)SMAⅢ型和85.71%(6/7)SMAⅣ型患者有2拷贝以上的SMN2基因,且发现有5拷贝和6拷贝SMN2基因。结论 SMN1基因缺失是SMA的主要致病原因,SMN2和NAIP基因拷贝数变化可以影响SMA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吴韶辉  李康  张洪坤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1):2189-2192
目的 对藿香正气水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其药效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草苷(1)、甘草素(2)、异甘草素(3)、芒柄花素(4)、水合氧化前胡素(5)、白当归素(6)、橙皮苷(7)、5, 7, 8, 3′, 4′-五甲氧基黄酮(8)、5, 6, 7, 3′, 4′-五甲氧基黄酮(9)、5, 7, 8, 4′-四甲氧基黄酮(10)、川陈皮素(11)、3, 5, 6, 7, 8, 3′, 4′-七甲氧基黄酮(12)、地中海红桔素(13)、和厚朴酚(14)、厚朴酚(15)。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藿香正气水复方中得到,其中化合物14可能来源于甘草;化合物56可能来源于白芷;化合物713可能来源于陈皮;化合物1415可能来源于厚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