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糖尿病足坏疽的转归与肌腱关系密切,变性坏死肌腱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肢的保全。临床研究发现创面基底部新生血管长入肌腱并与之粘连,可促使肉芽组织包裹肌腱,从而逆转糖尿病足感染延肌腱扩散,同时促进伤口的愈合,此为慢性创面肌腱的血管化。因肌腱属于中医"筋"的范畴,因此称之为"筋之血化"。化腐再生法即是指导其治疗的中医疗法。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肌腱坏死创面在中医药综合疗法干预下趋于好转时,局部往往表现为血络充盈,通过微小络脉的渗入促进基底部肉芽生长,并以络脉长入的方式使其与肌腱、筋膜连为一体,进而包裹滋养之,最终使得创面愈合,此即筋之血化现象。此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示了治疗的正确性。而促进筋之血化的实现,分为筋之血润、筋之血生、筋之血被三个阶段。具体需要在不同的阶段通过积极调节全身气血,促进侧枝循环建立,化腐再生法辨证应用,改善局部引流等不同方式完成对创面局部环境的良性改善,此即糖尿病足肌腱坏死创面修复的要点。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足属本虚标实之证,由于湿、痰、浊、瘀、膏、脂等淤积于经络,阻塞经络而成。“湿、痰、瘀、浊、膏、脂”统称为“腐”。化腐再生法是据糖尿病足“营卫不和、络脉闭塞”的病因病机制定的治疗方法,根据辨证结果选用具有化湿、化痰、化瘀、泄脂等功用的药物“化腐”,同时选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作用的药物,鼓动孙络、浮络的再通而发挥“再生”的作用。根据患者的病情可化腐再生并用,或先侧重化腐,或先侧重再生,从而达到改善糖尿病足“营卫不和、经络闭塞”的状态,改善患者症状。本研究首次提出了化腐再生法治疗糖尿病足的理论基础,丰富了糖尿病足内治法。  相似文献   

4.
奚氏糖尿病足筋疽的提出对糖尿病足诊治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有别于“糖尿病足肢端环疽”病名及“因神经病变面失去感觉和因缺血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定义,动用国内外大量资料就糖尿病足在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及有效率、截肢率仍过高等充分说明了奚氏“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这一新病种和发病机理的提出,对糖尿病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理论和临床初中两方面实践两方面有着突破性的成就,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患者易出现足部皮肤肌肉的缺血坏死,严重时肌腱和筋膜广泛坏死,对此中医则可发挥外用中药的特点。但是,以往中医外科一直使用含“汞”的祛腐药(如红升丹等),现代研究其对人体有一系列的毒性作用,故已被明令禁止,所以探索新的祛腐药和替代品,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外科联合疗法对治疗糖尿病足肌腱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糖尿病足肌腱坏死症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3例采用内、外科联合疗法,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结果:2个疗程后,内、外科联合疗法组8例疮面愈合,肉芽组织生长迅速,血糖稳定;13例效果显著,11例出现好转,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且血糖均基本稳定;1例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整体清法治疗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DFTG)的临床疗效。结论:整体清法对DFTG治疗有显著效果,优于活血化瘀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吞噬细胞功能实验等多项细胞免疫学指标测定 ,以及组织形态学观察与生物力学测定 ,比较深低温冷冻与深低温冷冻干燥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差异 ,并综合评价各种移植的效果。结果显示 :①深低温冷冻移植组及深低温冷冻干燥移植组的淋巴细胞死亡率、转化率及吞噬细胞吞噬率均低于未经处理的同种异体移植组 (P <0 .0 5) ,而与自体肌腱移植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②深低温冷冻移植组、深低温冷冻干燥移植组及自体肌腱移植组肌腱无明显坏死 ,但腱周出现轻度粘连和结合部膨大 ,未经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肌腱变性坏死 ;③光镜、电镜下未经处理的异体肌腱移植组肌腱腱束变性坏死 ,而深低温冷冻移植组与冷冻干燥移植组则无明显差别。上述结果表明 ,深低温冷冻干燥或冷冻但未经干燥的同种异体肌腱在免疫学、生物力学、形态学方面的表现与自体肌腱移植结果基本相同 ,而未经处理的异体肌腱因免疫排斥反应大 ,移植后易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足的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及皮肤溃疡。早期可见双足皮肤瘙痒,怕冷,皮肤发白或发紫,肢端刺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走路时突然下肢疼痛难行,以后休息时下肢也疼痛,甚至彻夜难眠。合并感染后,足部溃烂、坏死创口久久不愈,肌腱韧带以及骨质发生坏死,不得不接受截肢而导致残废。糖尿病足应早期治疗,西医治疗主要使用扩血管、活血通脉和改善下肢血管的药物,但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按照国际通用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法,糖尿病足隐性期是指Wagner 0级(即存在发生溃疡的危险因素,但尚未出现足部溃疡的糖尿病足).该期患者症状隐匿,临床容易忽视.研究认为肌腱病变在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在糖尿病足尚未发生足部溃疡时可能已出现肌腱病变[4].如果能通过影像学检查在糖尿病足隐性期发现足部肌腱病变,将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治疗糖尿病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陈兰花冲剂对糖尿病足坏疽大鼠肌腱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并以足部注射真菌菌液方法建立糖尿病足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比较陈兰花冲剂及糖脉康对大鼠足部肌腱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糖尿病大鼠模型及糖尿病足动物模型均成功复制。造模后,各模型组大鼠体重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升高(均为P<0.05),但陈兰花冲剂组与糖脉康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均为P>0.05);各模型组肌腱组织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陈兰花组明显低于糖脉康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陈兰花冲剂无明显降低血糖作用,但可明显抑制肌腱组织ICAM-1的表达,抑制机体炎性因子的水平可能是其治疗糖尿病足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辨治糖尿病足应重视四毒,即糖毒、瘀毒、浊毒、热毒。糖毒是水谷精微物质过盛产生的一种毒邪,也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致病基础。瘀毒和糖毒均是贯穿糖尿病足整个病程的致病因素。浊毒之邪上可煎熬肺津,中可烧灼胃阴,下可耗损肾水,入血则伤脉络,壅腐气血,导致脉道不通,局部组织液渗出。浊毒下注,足部水肿,日久化热,引发足部坏死感染。糖毒、浊毒、瘀毒日久均可变为热毒,强调糖尿病足感染期必定以湿热毒邪内盛为主。糖尿病足可分为缺血期、感染坏死期和恢复期,分期论治。缺血期采用活血化瘀解毒法;感染坏死期采用清热泻浊解毒法;恢复期采用扶正补消托毒法。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高,致残、致死率高,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因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的足部神经病变引起皮肤感觉障碍、足部保护性功能缺失,微循环障碍引起局部缺血缺氧,在其他因素如外伤、感染、吸烟、高血压、高血脂、营养状况差等的作用下发生。DF的治疗是医学界难题之一,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足部预防、内科综合治疗如控制血糖、改善循环、控制感染、调节全身情况,辅助措施如清创术、高压氧、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等,针对血管病变的动脉旁路移植术、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以及生物技术等,但是这些方法都无法真正有效改善微循环增加足部血运及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因此足部溃疡、感染仍无法愈合甚至复发。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是Ilizarov技术在组织牵拉再生(血管、神经再生)领域的临床应用,针对DF主要发病原因微循环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治疗,可以激活人体的再生系统,明显促进微循环的再生,改善周围神经功能,控制局部感染、促进溃疡愈合并降低复发可能性,是微血管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为DF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现就糖尿病足治疗现状作一总结,以期帮助临床医师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足方对糖尿病大鼠足部肌腱糖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预防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并采取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中药预防组在成模后即灌胃糖足方煎剂,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予氨基胍水溶液)均在成模后1月灌胃给药。于实验第12周处死,观察大鼠后爪部肌腱组织病理变化及检测血糖、组织糖含量、果糖胺(FMN)及组织糖基化终产物(AGEs)。结果:中药预防组和中药治疗组均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后爪部肌腱组织病理损害,降低组织糖含量,且预防组优于治疗组,而西药无此作用;中药预防组和西药治疗组均可显著降低FMN、AGEs,而中药治疗组只有降低AGEs作用。结论:糖足方对糖尿病大鼠足部肌腱糖化损伤有保护作用,且早期干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18例糖尿病足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糖尿病足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18例糖尿病足入院后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和糖尿病足护理。结果18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13例治愈出院,2例好转,3例因有右足趾背已不同程度坏死,其中1例无法保留行截肢,2例转院。结论糖尿病足需内外科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渴疽洗方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筋疽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糖尿病足筋疽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渴疽洗方(由大黄、乌梅、五倍子等组成)足浴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换药疗法.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1)临床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治愈37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愈34例,好转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1.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在红肿消退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方面,治疗组均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渴疽洗方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筋疽型,活血祛瘀与清热解毒并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养阴清热解毒法治疗Ⅱ级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解毒法治疗Ⅱ级糖尿病足阴虚血瘀、肌肤毒聚阴疡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降糖、降脂、祛聚、改善患肢血供、营养神经及抗生素,溃疡创面配合换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养阴清热解毒,药用四妙活血汤,治疗28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肢麻木、发凉、疼痛缓解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肢皮温及踝肱指数(ABI)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清热解毒法治疗Ⅱ级糖尿病足阴虚血瘀、毒聚肌肤阴疡证患者疗效显著,能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溃疡的性质及好发部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溃疡的性质及其相关的病理生理机制,同时对糖尿病足溃疡的好发部位作初步分析。方法 分析糖尿病足病门诊121例患者的溃疡诱因等基本情况,测量溃疡面积。通过浅感觉、腱反射、肌电图或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检查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通过症状、下肢血管超声或磁共振显像判断有无周围血管病变。根据病变基础将溃疡分为神经性溃疡组(n=33)、缺血性溃疡组(n=27)和混合型溃疡组(n=61)。结果 121例患者中97例(80.2%)溃疡发病部位为足趾与足底。神经性溃疡组中,48.5%病变部位于足底,30.3%位于足背,21.2%位于足趾。缺血性溃疡组中,溃疡位于足趾59.3%,足背29.6%,足底11.1%。混合性溃疡组的溃疡49.2%位于足趾,41%位于足底,9.8%位于足背。3组的溃疡分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中以混合型溃疡组患者年龄最大,糖尿病病程最长(P<0.05),诊断时溃疡面积最大,而缺血组的BMI与血压则较其余两组高(P>0.05)。结论 病变发病基础不同可导致糖尿病足患病部位的不同,拇趾和足底为糖尿病足的高发部位。  相似文献   

19.
The Achilles tendon of the patient with Charcot's foot neuroarthropathy has significantly altered physical properties compared with a normal tendon. Twenty-nine Achilles tendons from patients with Charcot's foot (n = 20) and non-Charcot's foot controls (n = 9) were loaded onto a biomechanical testing instrument.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harcot and control tendons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tendons were evaluated for differences in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and elasticity (Young's modulus). Biomechanical test data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and elasticity between tendons of patients with Charcot's foot and those of non-Charcot's controls. The term diabetic tendo Achillis equinus is introduced as a new finding in diabetic neuroarthropat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