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药对是中医临床遣药组方常用的配伍形式,是历代医药学家临床用药的经验总结,组成简单却具备中药配伍的基本特征.通过这样的配伍组合,从而发挥协同增效或配伍减毒的作用.黄连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吴茱萸辛苦且热,长于温暖脾胃阳气以散寒止痛,又能降胃气而止呕,且温肝暖肾.黄连-吴茱萸为典型的寒热药对,二者药性—寒—热,...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药的“量效关系”探讨和阐述不同比例黄连-吴茱萸药对的作用。黄连-吴茱萸药对不同剂量配伍时,具有清热、和中、温阳等不同功效,其主治证候、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都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和中药组方药简效宏的特色,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经典药对的应用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戊己丸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是由黄连、吴茱萸和白芍3味药细粉制成的水泛丸,功效主要为泄肝和胃,降逆止呕。其含量测定仅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除盐酸小檗碱外,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也是戊己丸中重要有效成分,具有较强的药理作用,药典未收载其含量测定方法。经查阅文献资料,吴茱萸及其  相似文献   

4.
黄连和吴茱萸在传统临床应用中,常按不同比例配伍用于各种胃热、胃寒证,治疗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应用及分子药理学理论的发展,黄连与吴茱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已得到比较充分的研究。该文主要采纳Pubmed中收录的文献,尤其侧重国际同行的研究成果以及黄连与吴茱萸中主要化学成分组分配伍的研究进展,从化学成分分析、药理学及生物药剂学研究等方面阐述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应用的科学性,展望了黄连和吴茱萸配伍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吴茱萸本为行气之药,具有通行经络、温经散寒的作用,仲景将吴茱萸作为君药经过配伍组成吴茱萸汤方,确立了温通经脉、降逆止呕、温经散寒的功效。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检索查阅发现,近代吴茱萸汤的临床治疗范围非常广泛,不仅仅限于《伤寒论》书中所述病证,指出可从吴茱萸汤所主经络循行部位的角度来理解,将六经辨证与经络辨证相结合,以温通经络作为吴茱萸汤的首要方义,探究其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6.
归纳、总结枇杷叶的化学成分和主要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枇杷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枇杷叶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枇杷叶主要含有黄酮类、三萜酸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炎、祛痰、止咳、抗肺纤维化、抗氧化、降血糖、抗肿瘤、止呕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茱萸汤为汉代张仲景方,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吴茱萸汤由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四味药组成.功擅暖肝温胃,降逆止呕.方中君以吴茱萸苦辛温热以暖肝胃,降逆气,泄胃浊;生姜辛散寒邪,镇呕为臣,两药配伍,相得益彰,使肝胃之阳复振,浊阴下泄不令上逆.人参、大枣甘缓益气和  相似文献   

8.
黄仕文 《江苏中医药》2007,39(12):53-55
止呕类方是指具有降逆止呕作用,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胃气上逆的一类方剂.探讨止呕类方的配伍规律,可为提高临床疗效和创制新方奠定基础.研究历代止呕名方的制方用药特点,发现止呕类方组成以降逆止呕药为主,根据主候特点常配伍解表药、清热药、温里药、化痰药、消导药、补益药、理气药和逐水化饮药.  相似文献   

9.
半夏是临床常用中药,具有降逆止呕、燥湿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呕吐反胃、痰多咳喘等病。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半夏的应用沿革、药理作用、刺激性成分、化学成分及毒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宏 《吉林中医药》2005,25(1):45-46
吴茱萸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4味药组成,具有暖肝温胃、降逆止呕之功效。笔者师仲景之法以此方辨证运用于临床,每收捷效,现举数例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连配伍吴茱萸对黄连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实验结果表明,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后的水煎液中,二者的化学成分具有加和性,无新成分出现。而配伍后水煎液中黄连的主要化学成分小檗碱溶出率较配伍前降低了37%。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黄连与吴茱萸按不同比例配伍时,黄连中主要化学组分溶出率的变化规律。方法:黄连与吴茱萸分别按1:0,6:1,3:1,2:1,1:1,1:2,1:3,1:6,0:1等9个比例配伍,水煎,制得各供试样品,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得到色谱分析数据,然后考察其中8种组分的溶出率与配伍比例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结果:8种组分中,1种组分的溶出率保持相对稳定;6种组分与黄连比例成线性关系;另外,检出1种新组分,它与黄连比例成非线性关系。结论: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后各种黄连生物碱的溶出率成相同比例下降,并检出1个二药单煎时未能检出的组分。  相似文献   

13.
戊己丸不同配伍对代表成分吸收及肝脏摄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肠道吸收、肝脏摄取的角度解释戊己丸的配伍机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得到9个戊己丸复方,加上9个单味药,共18个复方为对象。建立单次肠肝灌流模型,于十二指肠给药后0、1、5、10、15、30、60、90、120min在门静脉、肝静脉插管处同时取样,LC-MS检测代表成分浓度,计算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肝脏摄取率,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极差分析。结果:吴茱萸与黄连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白芍代表成分芍药苷吸收呈负相关,白芍与黄连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吸收呈正相关,而与吴茱萸代表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吸收呈负相关;吴茱萸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与黄连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肝脏摄取呈正相关,黄连与白芍代表成分芍药苷肝脏摄取呈负相关,白芍与黄连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肝脏摄取呈负相关。并且得到了针对代表成分吸收、肝脏摄取的最优配伍比例。结论:吴茱萸抑制黄连、白芍代表成分的吸收;白芍促进黄连代表成分、抑制吴茱萸代表成分的吸收。吴茱萸促进黄连代表成分的肝脏摄取;黄连、白芍相互抑制其代表成分的肝脏摄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戊己丸不同配比方对大鼠体内CYP1A2 酶活性的影响,从药动学角度探讨戊己丸配伍机理,为临床优化给药提供借鉴。方法:以非那西丁为CYP1A2 酶活性研究探针药,HPLC 测定大鼠体内非那西丁及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的血药浓度变化,间接反映CYP1A2 酶活性的大小;以正交法设计戊己丸3 因素3 水平交互的9 个实验点,考察所选取实验点对应的9 种戊己丸配比方对CYP1A2 酶活性的不同影响。结果:9 种戊己丸配比复方,组成戊己丸的黄连、吴茱萸、白芍3 单味药及对照组动物中,CYP1A2 酶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8# 方、白芍、9# 方、7# 方、6# 方、1# 方、2# 方、4#方、对照组、3# 方、黄连、吴茱萸、5# 方;随着复方中黄连剂量水平的增大,酶活性呈增高趋势,复方中引入小、中剂量水平的吴茱萸或白芍可以增高CYP1A2 酶活性,但高剂量吴茱萸或白芍对CYP1A2 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结论:戊己丸各因素水平变化均可能对CYP1A2 酶活性造成影响,此种影响有可能是戊己丸药效学差异的原因之一;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优化戊己丸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枳实、白术配伍具有行气消痞的功效,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查阅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献,对枳实、白术及其配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等各方面文献进行了研究。目前,还没有该药对配伍后化学成分变化方面的报道,今后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吴茱萸为历代医家常用药,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厥阴头痛、寒疝腹痛、经行腹痛等症。本文通过总结整理近10年吴茱萸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吴茱萸主要含有生物碱类、萜类(包含苦味素类)、黄酮类、苯丙素类、蒽醌类、甾醇类及挥发油等成分,具有镇痛、抗炎、保护胃肠道及抗肿瘤等作用。吴茱萸的传统功效为温经止痛,现代虽有报道其具有镇痛作用,但是在温经方面的研究较少。吴茱萸所含的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苦味素类化合物为研究最广泛、最深入的药效成分,具有诸多药理活性,是吴茱萸的标志性成分,但目前关于吴茱萸毒理学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7.
追溯吴茱萸炮制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吴茱萸的炮制方法及功能主治的演变,为吴茱萸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古籍查询,对历代吴茱萸的炮制方法、炮制作用等内容进行较系统整理和总结,如盐制、醋制、酒制、黄连制、甘草制等所得的不同炮制品在临床治疗上各有偏重。甘草制能降低毒性,黄连制能降逆止呕,醋制能疏肝镇痛,生姜制能散寒止呕,盐制能引药入肾,酒制治心腹气滞作痛等。说明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功效主治具有明显差异,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进行吴茱萸的炮制研究尤为重要。吴茱萸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可为制定吴茱萸生熟异用饮片的临床规范使用原则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正确应用吴茱萸不同炮制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对黄芩-黄连药对抗流感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 利用TCMSP、Swiss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黄芩、黄连的有效活性成分,并预测药物和疾病的靶点信息.在Cytoscape软件中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并使用R软件对黄芩-黄连药对的作用靶点进行GO与KE...  相似文献   

19.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主要含有的化学成分有生物碱、苦味素、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其中生物碱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吴茱萸药理作用较为广泛,临床上主要功效为止痛,止呕。药典记载吴茱萸有小毒,动物试验研究发现,大剂量给予吴茱萸水煎液能造成实验动物明显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过氧化损伤、炎性反应因子介导、线粒体损伤、药物-蛋白质加合物的形成等相关。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与吴茱萸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概述了吴茱萸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肝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吴茱萸的药理作用机制、肝毒性物质及致毒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