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益气活血法在缺血性中风病中的地位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根本病因。文从理论概述,临床疗效,药理研究,病案举例等方面论证了益气活血法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及其中医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古中风 ,意多歧杂 ,《灵枢·九宫八风》、《金匮·中风历节痛》所论 ,均言外中。金元时期 ,刘河间论“五志化火” ,“心火暴盛”创“内风之说” ,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 ,朱丹溪论述为“湿痰生热”。明·王履分“直类之中” ,李中梓有闭脱之分 ,而张锡纯暗喻出今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现浅述如下 :1 病因病机1 1 肾气亏虚为中风发病之病机基础 《景岳全书·非风》指出“人于中年以后 ,多有此证其衰可知 ,经云 :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 ,正以阴虚为言也。夫人生于阴而根于阳 ,根本衰则人必病 ,根本败则人必危矣。所谓根本…  相似文献   

3.
中风病"气虚血瘀"病因病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多以“内风”立论。详察中风病因病机,归纳起来不外虚、火、风、痰、气、血六端。临床常采用清热通腑、平肝潜阳、解毒通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治法,虽取得了一些疗效,但仍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深入开展中风病因病机研究,探索相应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提高中风临床疗效的关键。本文旨在分析气血与脑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和临床实践及现代医学发病机制,认为“气虚血瘀”是中风病主要病机特点,并对其内涵及意义进行探讨。1中风病“气虚血瘀”病因病机的理论与…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选用中老龄大鼠,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结扎左侧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模型。通过对一般体征、局部脑组织血流量、脑水肿、血液流变学、血浆血栓素A2(TXA20、前列环素(PGI2)的观察。结果表明:模型鼠出现偏瘫症状;脑组织含 显著增高,脑水肿明显;rCBF显著增高,PGI2显著降低,血液呈高度浓、粘、凝、聚状态。符合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5.
急性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旨在运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理论、结合临床资料,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因虚致瘀”是其病理基础;痰瘀互结,脑脉闭阻是其主要病机;升降逆乱是急性期决定病情转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6月~2007年3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患者72例,并与同期单纯西药治疗的36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急性缺血性中风诊断及分型标准选择观察对象,将108例中风病气  相似文献   

7.
[背景]观察复方水蛭散对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证及气虚血瘀证的治疗效果.[病例报告]对照组静脉注射给予血塞通0.5g、奥扎格雷注射液8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静脉注射给予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口服给予复方水蛭散2.5g/次,每日3次;14d为1个疗程.治疗14d后,治疗组血压评定、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指数、血液流变学、血脂及血糖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复方水蛭散治疗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证及气虚血瘀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的不同中医证型的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共纳入4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并随访2 a,采集与中风相关的临床风险因素、中医证型及眼底血管特征参数信息,采用生存分析法比较气虚血瘀证和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复发风险,运用单因素分析辨识中风复发的核心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建立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的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讨建立中风病证侯诊断标准的方法,观察了10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瘀证患者,对其证侯指标:舌、脉、症状进行了可靠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实际,初步提出急性期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症的诊断标准,包括辩病和辩证两上方面。辩病可见半身不逐、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CT检查符合缺血性中风改变;辩证必须有肢体瘫软、倦怠嗜卧、口唇紫暗,脉沉细等主症,并可兼见头痛而痛处不移、汗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血与中风病病机学说理论的关系。[方法]对中风的古今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从气血与中风病的关系分析中风病的发病机制,并着重探究气血在中风病发病中的基础作用。[结果]唐宋以前医家多以"内虚邪中"立论中风病机;金元时代,则认为中风之本乃内伤血气,或气虚血虚而致痰湿阻滞;明清医家则多从气虚血瘀论,气、血贯穿中风病始终。益气活血法可改善中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中风病以气血为病机论治,临床疗效显著。[结论]中风从气血进行辨证施治,多能促进气血调畅。从"气血"论中风病机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及临床意义,可以为中风病不同阶段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用以指导临床,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气虚证出现频率不同分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异,探讨缺血性中风气虚证出现频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发病72h内患者605例,动态采集患者发病1-14 d及发病28、90 d时《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根据气虚证出现的时点频率将患者分为气虚证出现时点≤8个组(298例),气虚证出现时点>8个组(307例)。比较气虚证出现频率不同分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异。[结果]各时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内各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时间的延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逐渐降低。两组发病14 d与入组当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证出现时点≤8个组发病14 d与入组当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大。[结论]缺血性中风气虚证出现时点多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气虚证出现时点少的患者更重,且气虚证出现时点多的患者发病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无气虚证出现时点少的患者明显,积极扶助正气治疗对改善中风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和评价体系.方法 通过持续力竭性游泳复合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模型鼠在表征、舌象、血液流变学及脑组织形态学等指标的变化,建立该模型的评价体系.结果 持续力竭性游泳过程中模型鼠表现出体重增长相对缓慢,进食时间相对延缓,舌质变黯、舌下络脉增长等反映气虚血瘀状态的表征,线栓法手术后模型鼠表现出少动或不动、无力抵抗、偏瘫、舌色紫黯、舌下络脉青紫粗长等反映脑缺血气虚血瘀证的表征,血液流变学检测提示模型鼠血液黏度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脑组织形态学符合脑缺血改变.结论 持续力竭性游泳复合线栓法可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表征、舌象、血液流变学及脑组织形态学等几方面指标的综合评价可构成该模型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乳腺疾病术后疗效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乳腺增生症患者60例和乳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手术治疗后中医不同证型的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判断预后情况。结果:术后乳腺增生症肝郁气滞证治愈率最高、气滞血瘀证治愈率最低。乳腺癌预后因子表达中,常见证型的病理分级及肿瘤组织的 ER、PR、p53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 >0.05)。肝郁脾虚证患者肿瘤组织的 Her-2/neu 阳性率及 VEGF 阳性率最低,痰瘀毒热证患者肿瘤组织的 Her-2/neu 阳性率及 VEGF 阳性率最高。乳腺癌肝郁脾虚证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最高,痰瘀毒热证患者总生存率最低。结论:手术对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症和肝郁脾虚型乳腺癌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KDR)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IS)痰瘀证、冠心病(CAD)痰瘀证及凝血功能的关联性。方法共纳入缺血性中风痰瘀证患者550例、冠心病痰瘀证患者550例、正常对照人群550例,分为3组。采用MassARRAY SNP基因分型实验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检测,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KDR基因mRNA表达水平,通过凝固法检测血浆中凝血功能指标。采用PLINK软件进行遗传关联分析,采用拟和优度χ~2检验进行哈温平衡(HWE)分析。基因型频率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各遗传模型(加性模型、显性模型、隐性模型)与疾病的关联进行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各位点多态性与凝血标志物水平的关联。结果 IS痰瘀证患者的KDR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而CAD痰瘀证患者的KDR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7)。KDR基因rs2305948、rs2239702多态性与IS痰瘀证、CAD痰瘀证发生风险的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KDR基因rs2305948多态性与IS痰瘀证患者的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DR基因rs2239702多态性与IS痰瘀证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显著相关(P<0.05)。KDR基因rs2305948多态性与CAD痰瘀证患者APTT水平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2239702多态性与CAD痰瘀证患者凝血酶时间(TT)水平显著相关(P<0.05)。结论 KDR基因表达水平可能影响IS痰瘀证、CAD痰瘀证的发生,且KDR基因rs2305948、rs2239702遗传多态性可能影响IS痰瘀证、CAD痰瘀证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5.
50例冠心病某些生化基础观测的临床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某些生化基础观测,发现冠心病肾阴虚与糖耐量减低有关,肾阳虚患者尿17-羟低於正常;而冠心病标证有其生化基础,与甘油三酯增高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瘀和痰为中风的重要致病因素,通过对阴阳、左右、气血、肝肺的属性特点分析,结合其“阴升阳降”、“左肝右肺”、“左血右气”理论,并根据朱氏治疗中风对于病位在左者以行血补血治瘀为主,常用四物汤加减;病位在右者以化痰行气为主,多以二陈汤化裁的诊疗思路,笔者总结出丹溪论治中风“左瘀右痰”的观点,临床运用,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抑郁是在脑卒中基础上发生的精神方面疾患,伴有情绪低落、思维缓慢、兴趣减退、言辞减少等抑郁症状.痰瘀互阻作为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重要的病理要素及病机,在脑卒中后抑郁发展演变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在脑卒中后抑郁发生发展中可加快患者的发病进程,同时作为病理产物又进一步加重加深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病情,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探讨痰瘀关系的相关理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龙克栓胶囊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龙克栓胶囊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龙克栓胶囊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30例,并与消栓口服液3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2组药物对血脂影响不大;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虚血瘀证仅用活血化瘀药是不够的,应在此基础上注重补气,说明辨证论治的科学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虚痰瘀毒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虚是中风发病的前提和基础、痰瘀积累触而发病、病邪蓄而致毒,导病深入三方面探讨缺血性中风的相关病机.而治疗应以临床分期辨证论治则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不同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将13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睾酮(T)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分为高雄组、非高雄组及肥型、瘦型、正常型;根据中医四诊分类,将PCOS患者辨证分型,主要分为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肾虚痰阻证、肝郁血瘀证、脾虚痰湿证、肝经湿热证、痰瘀互结证七大证.观察不同的临床分型与中医证型的规律.结果 132例PCOS患者中,肾虚肝郁证45.5%,肾虚血瘀证11.3%,肾虚痰阻证1.5%,肝郁血瘀证16.7%,脾虚痰湿证0.8%,肝经湿热证9.1%,痰瘀互结证15.1%;肥型18.9%,瘦型18.9%,正常型62.2%.BMI从低到高的证型依次为肾虚肝郁证、肝郁血瘀证、肝经湿热证、肾虚血瘀证、肾虚痰阻证、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T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肥型、正常型、瘦型.不同中医证型、体型、雄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虚肝郁证临床较为多见,PCOS病理因素主要与虚、郁、瘀、痰相关.肝郁者的BMI偏低,形态多瘦,而痰湿者的BMI较高,形体多肥.瘦型PCOS患者T水平较肥型高.不同中医证型分类与T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