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熄风化痰方对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9月—2016年6月的200例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门诊眩晕病风痰上扰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服用熄风化痰方,1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5%,高于对照组的7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化痰方对风痰上扰型眩晕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的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颗粒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眩晕程度,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经颅多普勒检查治疗前、后基底动脉(BA)和双侧椎动脉(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血管搏动指数(P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项证候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对头晕、头重如裹、胸闷、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或刺痛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化痰逐瘀熄风方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掷币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降压和降血脂等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痰逐瘀熄风方治疗,比较中医证候疗效和西医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西医疗效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逐瘀熄风方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口服自拟熄风化痰降逆方汤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患者分为3组:单用尼莫地平的对照组30例,熄风化痰降逆汤方治疗的治疗1组35例,熄风化痰降逆汤方与尼莫地平合用的治疗2组32例,疗程10d。结果:3组有效率分别为83.86%、93.75%和70%,中西药合用较单用中药或西药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拟熄风化痰降逆方与尼莫地平联合使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化痰熄风法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将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10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自拟化痰熄风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总体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59例,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50例,总有效率为7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化痰熄风汤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对高血压、颈椎病、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美尼尔综合征等以及原因不明证属痰浊中阻型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熄风化痰活血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熄风化痰活血颗粒冲服,分早晚2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21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5%;对照组基本痊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7.5%。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Barthel指数评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熄风化痰活血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风痰瘀阻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熄风化痰止眩汤治疗风痰上扰型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梅尼埃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口服熄风化痰止眩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敏使朗、静脉注射20%甘露醇及地塞米松配合治疗,随访2年。结果将受试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经统计学分析比较,眩晕症状缓解,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42%,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耳鸣总有效率高达86.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16%,改善最为明显(P0.05);治疗组听力改善总有效率为76.32%,相比对照组总有效率52.6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化痰止眩汤治疗风痰上扰型梅尼埃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方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风痰上扰证眩晕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以上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半夏白术天麻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变化、TCD相关参数、凝血四项及眩晕障碍评分量表(DHI)、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A、RVA及BA血流速度均明显增高,观察组TCD相关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四项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情绪及功能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半夏白术天麻方可显著降低风痰上扰证型眩晕症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风痰上扰型眩晕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培他啶、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尼莫地平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进行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和右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痰浊上扰清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后循环缺血痰浊上扰清窍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和针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经颅多普勒(TCD)血流流速及搏动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73.3%(P0.05);治疗后,两组的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和其搏动指数(P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循环缺血痰浊上扰清窍型眩晕疗效优于单纯西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加味化痰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瘀阻证中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110例中风病风痰瘀阻证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进行观察研究,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痰证、血瘀证积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血瘀证积分、NIHSS评分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总胆固醇(TC)差异显著,治疗后观察组TG、LDL、T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联合加味化痰通络汤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缓解中风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特定祛风化痰穴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缺血中风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风痰上扰型缺血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特定祛风化痰穴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2周后统计分析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DS)及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特定祛风化痰穴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缺血中风风痰上扰证型中风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清科  饶梓辉 《河南中医》2015,35(2):282-284
目的:观察自拟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76.6%,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显效率为53.3%,有效率为83.3%,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cy水平较治疗前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治疗3 d、7 d、14 d、21 d后血清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Hcy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针灸疗法联合中药汤剂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风痰上扰型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5 d。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各指标参数值、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5 d后,观察组患者的TCD各项指标参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10. 35±0. 98)低于对照组(20. 52±1. 75)(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5. 00%(38/40)优于对照组的67. 50%(27/40)(P 0. 05)。结论: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气虚痰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予中医益气化痰法联合西医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治疗,连续治疗7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积分、疗效、PCT及sTREM-1等指标。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肺炎气虚痰阻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化痰熄风活血散瘀方治疗高血压病(风痰瘀阻型)的降压效果。方法 60例风痰瘀阻型高血压病患者均来自宜春市中医院内科,采用单盲、随机的方法分配到化痰熄风活血散瘀方加西药组(治疗组30例)、西药组(对照组30例),治疗6周。结果 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血压差值、舒张压血压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治疗组降压效果更好。结论采取化痰熄风活血散瘀方配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风痰瘀阻型),可更好控制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风痰瘀阻型中风病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予口服自拟化痰通络汤及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良好,临床疗效、NIHSS评分改善及B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自拟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病急性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汤辅治急性缺血性脑中风风痰阻络型的疗效。方法: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各46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化痰通络汤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m RS、ADL评分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3.48%、对照组80.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主要临床症状积分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辅治急性缺血性脑中风风痰阻络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熄风化痰通络方药对急性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型患者TNF-α、IL-8、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病例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另加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另加熄风化痰通络方药治疗,21天为观察周期;评定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检测用药前后TNF-α、IL-8、SOD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TNF-α、IL-8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SO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熄风化痰通络方药能明显改善缺血性中风风痰阻络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能降低TNF-α、IL-8在血清中的含量,提高血清中SOD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祛风宣肺止咳方治疗风痰闭阻型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风痰闭阻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祛风宣肺止咳方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各3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前两组咳嗽积分和咽痒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咳嗽积分和咽痒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咳嗽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咽痒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痰闭阻型感染后咳嗽应用祛风宣肺止咳方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