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大黄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对患者术后恢复有很大影响。在 1995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的 5年间 ,我们应用生大黄粉对 12 7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 临床 12 7例 ,按入院顺序编号 ,分为两组。A组未用任何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药物 ,共 6 3例 ,其中男性 38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2 0~ 72岁 ,平均 4 2岁 ;其中肾癌根治术 19例 ,肾结石取出术 2 3例 ,脾切除、肝修补术 2 1例。B组应用生大黄粉口服 ,共 6 4例 ,其中男性 4 0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2 1~74岁 ,平均 4 2 5岁 ;其中肾癌根治术 2 0例 ,…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早期并发症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我科 1995年以来共计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2 1例 ,发生并发症 33例。其中壶腹癌 13例 ,胆管癌 8例 ,胰头癌 8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 3例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 1例。发生的并发症有消化道漏 4例 ,腹腔内及上消化道出血 4例 ,腹腔、肺及切口感染共 16例 ,其他 9例。死亡 4例。除 1例急性肾衰外 ,均在本组较前期手术范围。其中术中门静脉撕裂出血 1例 ,胰漏 1例 ,另 1例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死亡。讨论 :分析本组病例的特点 ,多为伴有心、脑、肺等器官慢性疾病。所以 ,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对于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5年来实施的52例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方法 52例老年患者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65~76岁,中位年龄70.5岁.术后病理证实为Vater's壶腹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癌24例,胰腺癌16例,胆管癌12例.结果 全组病死4例(7.7%).主要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4例(7.7%),腹腔内出血4例(7.7%),多脏器功能衰竭(MOF)3例(5.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3.8%),胰瘘3例(5.8%),胆瘘5例(9.6%),胃瘫6例(11.5%),精神障碍8例(15.4%).结论 MOF是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主要致死并发症,胃瘫和精神障碍发病率高于中青年组.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aged patients receiv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Methods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was employed for the treatment of 52 aged patients. Of the 52 patients with a mean age of 70.5(65-76), 32 were male and 20 femal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confirmed that 24 patients suffered from Vater,s ampullary and duodenal cancers, 16 from pancreatic carcinoma and 12 from cholangiocarcinoma. Results The mortality was 7.7%. Sever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bleeding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or abdominal cavity),MOF, ARDS, postsurgical gastroparasis syndrome(PGS), mental disorder, pancreaticogastrostomy leak and biliary-enteric anastomotic leak et al. Conclusion MOF is the main lethal complication. Incidence of PGS and mental disorder is high.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127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的临床资料。PD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6%(30/127),高龄(>65岁)、术后长期低白蛋白血症(<28 g/L)的患者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高龄患者要慎重对待、仔细处理,排除禁忌证后可予手术治疗。对于术前、术后存在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需要及时纠正并维持在30 g/L以上。  相似文献   

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持人 :胆胰肠结合部包括胆总管胰后段和壶腹、胰头及其主副胰管 ,十二指肠二、三、四段 ,以及与这些脏器相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等结缔组织。这一区域在解剖上复杂多变 ,是连接胆道、胰腺、胃肠道的枢纽 ,且变异多见 ;在功能上较复杂 ,一些功能性的改变亦能引起严重的后果 ;在诊断和治疗上比较棘手 ,直观性、创伤小的诊断方法较少 ,恶性病变的根治范围广、并发症多 ,使该区域恶性肿瘤的根治率低 ,对于性质难以判断的肿块 ,在处理上更是进退维谷。近年来 ,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外科取得了较大进展 ,内镜手术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取代了传统方法 ;各种扩大、改良根治术和区域性切除术在原Whipple手术的基础上得以开展 ,其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期特邀国内肝胆胰外科界知名专家撰写笔谈 ,针对该区域较新颖或者有必要重申的手术方法进行详细讲解 ,使之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同时 ,针对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难题进行解答与讨论 ,力图能为广大读者在胆胰肠结合部外科疾病的认识上提供一些新颖的或更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实验室检查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共4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术前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8%(73/410)。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手术前WBC升高(OR=1.1)、贫血(Hgb110 g/L,OR=2.3;Hct0.37,OR=1.5)、低白蛋白血症(OR=1.7)、BUN(OR=1.8)和Cr升高(OR=1.3)以及AKP正常(OR=0.7)均是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胰腺病治疗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已较以往下降,术前完善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外科医生预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从而更好地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1977~2002年期间2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术后出血39例(18.6%),其中上消化道出血33例次(15.7%),腹腔内出血10例次(4.8%)。术后死亡的18例中14例合并术后出血;出血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的死亡率(57.1%,12/21)明显高于单纯出血病例(11.1%,2/18),与出血并存的并发症中以吻合口漏、腹腔内感染和肝、肾功能衰竭最为常见。近两年来术后出血率(10.5%)较90年代(19.8%)和90年代前(26.2%)减少。术后出血患者术前总胆红素≥342μmol/L者的比例及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均明显高于未出血病例。结论:精细熟练的操作、严密吻合、彻底止血及有效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术后出血及死亡的关键,术前重度黄疸、术中大量出血和输血将增加患者术后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术后持续镇痛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术后持续镇痛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将120例择期大、中型腹部手术后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对照组(60例)采用间断肌内注射镇痛剂,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50.50±2.48) h,对照组为(43.58±3.86) h;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为(58.54±2.47) h,对照组为(51.27±3.80) h,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表明术后持续镇痛不影响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经典术式,而胰腺空肠吻合口瘘(简称胰瘘)是PD常见的严重并发症。1997年2月~2001年1月我们共施行PD36例,术后无1例胰瘘发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7例,女9例,年龄40~71岁,平均57岁。病程7~60天。胰头癌1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8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鼻饲四磨汤对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术后6 h开始每隔8 h经鼻空肠营养管注入20 mL四磨汤,注药前后分别用10 mL温生理盐水冲管;对照组术后6 h开始,每隔8 h经鼻肠营养管注入40 mL温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以及腹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于术前1 d(T0)、术后1 d(T1)、术后3 d(T2)及术后7 d(T3)采血检测血清脑肠肽和胃肠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肠鸣音平均恢复时间为(24.8±4.1)h,首次排气时间为(32.6±3.9)h,首次排便时间为(46.6±6.8)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9.1±4.2)h、(39.2±4.1)h、(58.2±7.1)h(P0.05);研究组腹胀、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活性肠肽、五羟色胺数值T0、T1、T2时两组无明显差异;T3时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血清脑腓肽、P物质数值T0、T1时两组无明显差异;T2、T3时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胃动素、胃泌素数值T0时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T1时较T0增高,无统计学意义;T2、T3较T1又有增高,研究组数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GHRP、CRH数值T0时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T1时较T0时下降,T2时较T1上升,并超过T0时的数值。T2、T3时GHRP研究组升高比对照组明显,CRH对照组较研究组增高明显(P0.05)。结论: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鼻饲四磨汤,可有效促进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对于腹壁巨大疝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巨大腹壁疝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足三里、内关、上巨虚、公孙穴位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1天,两组腹胀、胃肠反应分级、腹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研究组的腹胀、胃肠反应分级、腹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6%,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于腹壁巨大疝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作用,且能减少并发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通腑承气汤加减方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胃肠外科2018年3月—2020年3月84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中药组,每组42例.对比两组疗效、胃肠功能康复与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脾通里中药芪黄煎剂对胃癌手术后胃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对术后胃肠激素的调节。方法:将3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时限变化(肠鸣音的恢复、通气时限、首次排便时间)和胃肠激素的变化(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结果:研究组胃肠动力恢复时限(肠鸣音的恢复、通气时限、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0.05)。术后7d胃动素水平均明显回升,两组相比,术后应用中药芪黄煎剂能有效调节术后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的变化(P<0.05)。结论:胃癌手术后早期应用健脾通里中药有利于术后胃肠运动功能恢复,中药芪黄煎剂能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使之在手术后尽快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黄附子细辛汤中药灌肠治疗腹腔镜肝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肝癌切除且术后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对照组予以开塞露灌肠,治疗组予以大黄附子细辛汤灌肠,疗程为3 d,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腹胀评分。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腹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24 h、48 h腹胀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大黄附子细辛汤灌肠治疗腹腔镜肝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显著,能快速促进腹腔镜肝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参养荣汤对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人参养荣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免疫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卡氏量表(KPS)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毒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SF-36评分、TNF-α、血清白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sIL-2R水平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1.67%,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73.3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6.67%)高于对照组(50.00%)(P<0.05)。结论:人参养荣汤用于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药和胃化湿方对胃肠道肿瘤术后肠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间在本院接受诊疗的94 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47 例术后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7 例术后予以和胃化湿方治疗,2 周后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胃肠道黏膜屏障及肠道微生态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全流恢复、首次排便、腹胀消失及肠鸣音恢复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为(53.53±5.96)μg/L,D- 乳酸水平为(2.50±0.61)mmol/L,分别比对照组的(58.96±5.11)μg/L 及(3.15±0.78)mmol/L 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肠道乳杆菌数量为(8.83±1.01) lgCFU/mL,双歧杆菌数量为(9.15±0.86) lgCFU/mL,分别比对照组的(7.90±1.12) lgCFU/mL 及(8.66±1.05)lgCFU/mL 多,而观察组的肠球菌数量为(6.25±0.92)lgCFU/mL,比对照组的(6.68±0.99) lgCFU/mL 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和胃化湿方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胃肠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改善胃肠道黏膜屏障及肠道微生态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行水汤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膀胱残存尿量、自行排尿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因肛肠术后尿潴留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0 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益气行水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指标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77%,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的膀胱残存尿量(119.0±18.2) mL、自行排尿时间(38.4±17.3) min、排便时间(34.0±8.4) h 及住院时间(4.6±2.1)d 均少于对照组的(168.0±22.9) mL、(54.2±18.8) min、(75.1±6.0) h 及(8.5±3.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治疗后3 d 与7 d 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分别为(3.1±0.4)分、(1.9±0.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3±1.0)分、(3.0±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肛肠术后尿潴留患者采用益气行水汤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减少患者膀胱残存尿量,缩短其自行排尿时间,疼痛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缩短其病情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upoint massage on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after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gynecologic indications. Methods: A total of 16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gynecologic laparoscopy from December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recruited. Half of the patients received standard postoperative nursing (i.e.,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other half received acupoint massage in addition to the standard care (i.e.,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recovery time of bowel sounds, the first anal exhaust time and the first defecation time were recorded. The plasma levels of motilin, somatostatin and cholecystokinin before and after the surgery were also determined.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ly shorter bowel sound recovery time, first anal exhaust time and first defecation time (t?=?11.755, 10.400, 11.950, P?<?0.01 for all comparisons). Before surgery, the plasma levels o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in both groups were comparable. At 12, 24, and 48?hours postoperativ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78.75%; observation group, 97.50%; P?=?0.008). Conclusion: Acupoint massage could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bowel function after gynecologic laparoscopy by modulating the release o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艾灸联合术后针刺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澳洋医院2019 年1 月—2021 年7 月行胃癌手术的患者96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 例。对照组术后行围手术期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艾灸中脘、足三里联合术后针刺期门、行间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指标改善时间、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胃肠激素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的首次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经鼻胃空肠营养管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1);术后7 d,两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 < 0.01);术后7 d,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92%(47/48)高于对照组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7 d,两组血清胃泌素、胃蛋白酶原(PG)Ⅰ、PG Ⅱ水平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增加更明显(P < 0.01)。结论:术前艾灸中脘、足三里联合术后针刺期门、行间有助于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且能调节胃肠激素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