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DCE-MRI)在肝癌TACE术后病灶残留评估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48肝癌患者进行TACE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运用DWI及动态增强进行扫描,并评价其对残留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DWI联合DCE-MRI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显著高于单独运用DWI或DCE-MRI的检测结果(P0.05)。结论 DWI联合DCE-MRI对肝癌TACE术后残留病灶检出率更高,建议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PHC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共84个病灶,患者均在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2-6个月来院复查,采用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检查对术后病灶残留、复发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对病灶肿瘤包膜的检出率。结果 CT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76%、72.58%和100.00%,MRI病灶残留或复发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05%、91.94%和100.00%,MRI诊断的准确度和敏感度显著高于CT(P0.05);CT肿瘤包膜检出率为3.57%,显著低于MRI肿瘤包膜检出率10.71%(P0.05)。结论MRI对于PHC患者TACE术后疗效诊断准确度高,明显优于CT诊断。  相似文献   

3.
韩旭 《当代医学》2021,27(34):88-90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0例(98个病灶组织)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肝癌介入术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应用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术后病灶数量,比较CT、MRI诊断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残留或复发病灶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结果 80例患者共98个病灶中,有73个残留或复发病灶.MRI诊断结果显示,介入术后病灶残留及复发的敏感度为91.78%(67/73)、准确度为93.88%(92/98),均高于CT诊断[71.23%(52/73)、78.57%(77/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结果显示,介入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的特异度为100.00%(25/25),与CT诊断结果100.00%(25/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CT扫描相比,MRI对病灶残留或复发的敏感度及准确度较高,可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早期治疗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MRI与CT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9月 2016年12月经TACE治疗的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均行MRI、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并对MRI、CT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中,DSA显示病灶166个,其中115个病灶存在肿瘤复发或残余,51个病灶无肿瘤复发或残余;MRI检出108个复发或肿瘤残余病灶,准确率为9453%,敏感性为9304%,特异度为10000%;CT检出76个复发或肿瘤残余病灶,准确率为6953%,敏感性为6608%,特异度为10000%; MRI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有包膜病灶的检出率较CT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及残余病灶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疗效评估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多排螺旋CT(MD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临床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90例经TACE治疗3~5次的HCC患者,数字血管造影(DSA)、MDCT和MRI对HCC患者最后一次TACE后进行检测,以DSA检测结果作为评比标准,比较MDCT和MRI对HCC患者TACE术后病灶残余或复发以及肿瘤包膜的检出情况。结果 90例HCC患者TACE后,DSA检出86个病灶残余或复发,46个病灶无残余或复发;MDCT检出64个病灶残余或复发,未检出病灶22个,检测准确率为83.3%,敏感性为74.4%,特异度为100.0%;MRI检出82个病灶残余或复发,未检出病灶4个,检测准确率为97.0%,敏感性为95.3%,特异度为100.0%。DSA、MDCT和MRI检出肿瘤包膜的数目分别为132个(100.0%)、12个(9.1%)和46个(34.8%)。结论 MRI评估HCC患者TACE术后疗效要优于MDCT。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CT增强扫描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肝癌TACE(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肿瘤残留及新发病灶的检出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TACE治疗,术后半年内均行DSA和CT复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肿瘤残留病灶和新发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 CT扫描显示密整型29例,缺损型12例,稀少型9例。CT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共检出12枚新发病灶。经DAS检查发现,密整型患者中2例完全填充,呈类圆形高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明确,肿瘤均无染色,27例可见边缘有缺损的类圆形病灶,密度不均,肿瘤染色明显,可见供血血管。缺损型患者透视下可见浅淡的、蜂窝状高密度影,血管迂曲,肿瘤在门静脉期呈浅淡染色。稀少型透视下有较为淡薄的染色。DSA检查发现36例患者的栓塞灶周围有血管增多、增粗表现,检出34枚新发病灶。CT扫描的肿瘤复发转移检出率为28.0%,DSA为72.0%,CT扫描的小病灶检出率为24.0%,DSA检查为68.0%。DSA的肿瘤复发转移检出率和小病灶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扫查,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能较好地反映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肿瘤内的碘化油沉积情况,DSA检查对小病灶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5T MRI在动态增强扫描(DCE)、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联合应用(DCE+DWI)在肝癌治疗后检出复发微小癌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肝癌治疗后36例45个复发微小病灶的DWI及DCE扫描序列,与最终复发诊断结果对照,计算不同方法诊断复发微小肝癌(M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及Kappa值。结果 DCE在复发MHCC诊断中敏感度83.3%、特异度90.9%、准确性为88.9%,与最终诊断的Kappa值为0.857;DWI对复发MHCC判断的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76.0%、准确性为62.2%,Kappa值为0.786;DCE+DWI对复发MHCC诊断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6.6%、准确度为93.3%,Kappa值为0.965。结论 1.5TMR检查(联合DWI+DCE)在诊断复发MHCC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优于单独DWI或DCE序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治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肝病科127例采用TACE3-5术后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后行CT和MRI影像学检查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比较分析CT和MRI检查的病灶残余、复发情况以及患者术后肿瘤病灶包膜检出情况,比较分析不同碘油沉积类型患者的病灶残余、复发情况。结果 MRI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明显高于CT扫描(P0.05);MRI以及CT特异性均为100%。本研究中127例患者存在157个病灶,MRI对患者术后肿瘤包膜检出情况明显高于CT检查(P0.05);MRI对患者术后不同碘油沉积类型检出情况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影像学检查评估TACE术后病灶残余以及复发情况具有较好准确率和敏感性,可有效显示肿瘤病灶包膜情况和不同类型碘油沉积的病灶残余与复发情况,MRI对肝癌TACE术后治疗疗效评估价值高于CT,可为患者预后判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TACE术)疗效评价及其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5例行TACE术治疗的HCC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1-2天、术后一个月均行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评估MRI对HCC患者TACE术疗效评价及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诊断HCC患者TACE术后残余病灶的灵敏度为91.07%、特异度为69.23%、准确度为84.15%;MRI检查HCC患者TACE术后不同类型碘油沉积共有9例患者碘油沉积复发类型不一致,MRI诊断不同类型碘油沉积复发与DSA诊断的一致性为89.02%(73/82),碘油沉积区ADC值较术前瘤区、肿瘤复发区明显大,术前瘤区ADC值也明显大于肿瘤复发区,差异显著(P<0.05)。结论 MRI在HCC患者TACE术治疗中,可准确地分析术后碘油沉积情况和病灶残留情况,对TACE术疗效评价及其复发预测有明确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的肝动脉造影CT(CTHA)和经动脉门脉造影CT(CTAP)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肝癌41例CTHA/CTAP图像与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和DSA分析对照,其中包括16例肝癌TACE术后患者。结果:三期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72.4%;CTHA/CTAP联合病灶检出率98.7%,发现栓塞周边复发新发病灶25个,DSA发现8个。结论:CTHA/CTAP联合应用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对疗效评价及早期发现病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35例(48个病灶)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并与临床病理比较。结果以临床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CT平扫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为60.42%,敏感性59.26%,特异性61.90%;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为93.75%,敏感性92.59%,特异性9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的准确率为92.59%高于CT平扫的59.26%(P0.05)。CT平扫显示为肝内小结节状稍低密度影,无清晰边缘;动脉期扫描病灶呈结节性、边缘性强化,部分病变轮廓清楚显示;门脉期扫描病灶强化程度减低。肝囊肿、肝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血管瘤病因例数过少,未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可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检出率,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320排容积CT一站式扫描对肝癌患者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预后评定的价值。方法收集经血清甲胎球蛋白(AFP)、超声、CT或穿刺病理学确诊的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前行CT平扫及320排CT一站式扫描,以DSA作为金标准,比较CT诊断的准确性,一周内行TACE,术后复查CT,疗效不满意者,继续作TACE、射频消融(RFA)治疗,随访2年,统计TACE、RFA次数及远期生存率,总结320排容积CT对肝癌TACE预后评估的指导价值。结果 TACE前:患者肝癌组织HAP、HAPI高于非癌组织,PVP低于非癌组织(P0.05);TACE后:患者HAP、PVP上升,HAPI下降,与非癌组织对比,HAP、HAPI上升,PVP下降(P0.05);A组对4级、≥5级肝动脉血管显示率均低于B组与DSA,B组对≥5级肝动脉显示率低于DSA(P0.05);A组DLP、ED均低于B组(P0.05);A组再次TACE、RFA治疗次数均低于B组,生存率高于B组(P0.05)。结论肝癌TACE手术前后采用320排容积CT扫描,可分析患者灌注参数变化,动态评估疗效,指导下一步治疗,减少重复治疗次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MRI和DSA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肿瘤残存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确诊的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于肝癌TACE治疗后1~3个月行MRI及DSA,2项检查间隔时间为1~5 d。分析和比较MRI和DSA对肿瘤残存和新发的显示情况。【结果】本组24例共68个原发肿瘤灶经TACE治疗后,MRI共检出14例28个残存灶,10例30个新发病灶,DSA检出14例30个残存灶,11例32个新发病灶;MRI对残存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3%、100%和97%。【结论】MRI为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评估和随访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对肝癌的诊断价值以及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的残癌评定价值。 方法选取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疑似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和临床诊断确诊。以DSA检查为金标准,观察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分析其术后残癌评价。 结果本研究所纳入64例单个病灶和5例无肝癌病灶患者中,常规超声检查中肝癌病灶阳性50例,阴性2例;超声造影阳性61例,阴性5例,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术后58例病灶存在残留活性迹象,6例病灶完全失活,其中常规超声检查中肝癌病灶阳性44例,阴性1例;超声造影阳性55例,阴性4例,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超声造影检查原发性肝癌可以提高病灶诊断符合率,改善TACE术后残癌检测质量,值得在相关临床诊断和术后评估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T增强扫描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61例拟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与MRI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计算CT增强扫描与MRI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CT增强扫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2%、70.0%、8 5.3%。MRI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1%、80.0%、93.4%。CT增强扫描与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与MRI检查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方面均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以充分考量患者病情与经济情况,选取适当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完善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并应用CT及DSA检查对肿瘤TAE前后进行影像学评估。方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20只并保种传代,于接种后第7、14日行CT平扫+增强扫描;第15日行开腹门静脉直接穿刺造影及经导管股-肝动脉造影检查,肿瘤供血动脉行碘油栓塞;第21日再次行CT平扫+增强扫描;第22天开腹行门静脉及肝动脉直接穿刺DSA检查。结果种植2周时肝区肿瘤可全部清楚的展示,CT平扫可见肝区结节状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肿瘤在动脉期可呈明显环形强化,门脉期呈低密度。3周时肿瘤坏死明显。DSA显示肿瘤富血供。结论兔VX2肝癌模型改良制作成功率较高。TAE前后CT与DSA表现一致,且肿瘤的血供主要来自肝动脉,门静脉不参与供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CT和DSA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原发肿瘤残存血供改变的价值。方法对78个原发肝癌病灶行TACE治疗,在第1次TACE后1.5—5个月行CT检查,CT检查后7d内行DSA检查。分析对比CT和DSA在显示原发病灶残存血供数量和血供来源的结果,并与临床6个月以上随访(平均9.4个月)结果相对比。结果CT和DSA的总体符合率为92.3%(72/78),然而两项检查的显示率和准确性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SA和CT都能较准确显示HCC在TACE后原发病灶残存血供数量和血供来源,在评价TACE疗效准确性方面,DSA优于CT,但CT为无创伤性检查技术,更便于临床随访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增强CT扫描及MRI在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介入治疗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介入治疗前均行CEUS检查,介入治疗后分别行CEUS、增强CT扫描及MRI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各类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治疗前90例患者行CEUS检查,共检出120个病灶(动脉期均匀增强95个,动脉期不均匀强化25个);介入治疗后1个月,DSA检出阳性、阴性、尚未确定病灶各76、37、7个;CEUS检出阳性、阴性、尚未确定病灶各75、40、5个;增强CT扫描检出阳性、阴性、尚未确定病灶各58、40、12个;经MRI检出阳性、阴性、尚未确定病灶各65、45、10个,CEUS与DSA评价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5),而增强CT扫描及MRI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40)。(3)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EUS诊断介入治疗阳性病灶的灵敏度98.68%(75/76)、总符合率95.00%(114/120)较增强CT扫描及MRI诊断效率显著高,假阴性率2.70%(1/37)显著低(P0.05)。结论 CEUS在诊断肝癌介入治疗后阳性病灶灵敏度、与DSA总符合率较增强CT扫描及MRI更高,而假阴性率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