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探讨EB病毒(EBV)感染和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中有关免疫表型CD20、CD3、CD79a、细胞毒颗粒相关抗原-1(TIA-1)、CD56、CD45RO、颗粒酶B(Granzyme B),以此确定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细胞免疫表型及EBV潜伏蛋白(LMP-1),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V编码的RNA(EBER 1/2)。结果:CD3、CD56、CD45RO、Granzyme B阳性表达率达100.0%,EBER阳性表达率达87.2%;LMP-1阳性表达率为40.4%。结论:感染EBV与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ENKL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CA、CD3、UCHL1、CD20、CD79a、CD56、TIA-1、GranzymeB、perforin,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ER在ENKL中的表达情况。结果23例ENKL有特征性临床、病理学改变,CD3、CD56、TIA-1、GranzymeB、perforin及EBER阳性表达率达100%。结论ENKL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特点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EB病毒基因的表达。方法:筛选NK/T细胞淋巴瘤56例,应用手工显微切割进行组织纯化后,用PCR检测EBV的基因序列,并同时对相应组织用EBV抗体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56例NK/T细胞淋巴瘤应用手工显微切割进行组织纯化后,用PCR方法EBV阳性率为39/56(69.64%),而用免疫组化方法阳性率为7/56(12.50%),二者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显微切割联合PCR技术能明显提高EB病毒检出率和准确性,是检测EB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 的预后不良因素,并建立新的预后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集的134例初治ENKTCL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ROC曲线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期36个月,3年总生存(OS) 率为74.6%。ROC曲线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比值(ALC/AMC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644。Cox回归分析表明,不良预后因素包括: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ECOG PS)≥2分〔相对危险度(RR),2.334;95%置信区间(CI),1.666~3.270, PRR,2.149;95%CI, 1.159~3.986, P=0.015);高密度脂蛋白(HDL)<0.9 mmol/L(RR,1.959;95%CI,1.051~3.652, P=0.034)和局部肿瘤浸润(LTI)(RR,4.047;95%CI, 1.421~11.529, P=0.009)。在以上4个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预后模型:1组:无危险因素(12%);2组:1个危险因素(50.7%);3组:2个危险因素(20.1%);4组:3~4个危险因素(17.2%)。这4组的患者3年OS率分别为100%、79.9%、58.5% 和21.7%。国际预后指数(IPI)、韩国预后指数(KPI)这两种预后模型并不能很好地进行各组间生存差异性的比较。结论 新的预后模型按危险因素分层将患者分为4组,相比较于IPI和KPI,该预后模型能更好地进行不同危险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性比较。 相似文献
5.
原发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全部恶性淋巴瘤的2%~10%,是常见的结外NHL之一。鼻腔NHL可来源于NK、T或B淋巴细胞,中国的鼻腔NHL以NK、T细胞淋巴瘤为主,B细胞淋巴瘤少见。本病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其预后比其他结外器官淋巴瘤差,5年生存率在20%~56%。现将1例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并全身转移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EB病毒与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EB病毒是一种亲人类B淋巴瘤的双链γ-DNA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对某些肿瘤,尤其是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发生有着间接或直接的作用。多数研究提示,EB病毒对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可能存在着地区和人种的差异,且受肿瘤类型(免疫表型)的影响,本文结合文献对EB病毒的检测及其与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逆处理概率加权(IPTW)法评估EB病毒(EBV)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21年4月淮海淋巴瘤协作组中8家医疗机构初诊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且具有全血EBV-DNA数据的4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IPTW法分析EBV载量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绘制Kaplan-Meier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 rank χ2检验。结果 468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EBV-DNA阳性266例,EBV-DNA阴性202例。EBV-DNA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5年OS分别为62.5%和89.2%,两组比较,经Log rank 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00,P=0.000)。IPTW前,两组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活动状态(PS)评分(ECOG PS评分)、原发部位、CA分期、Ann Arbor分期、白蛋白、乳酸脱氢酶、治疗方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P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MSCT表现,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NKTCL的MSCT表现。结果22例病灶原发于鼻腔,局限型9例,7例病变位于鼻腔前部或鼻前庭,2例位于鼻腔后段,骨质无明显破坏;弥漫型13例,侵犯整个鼻腔,包绕中下鼻甲呈铸型生长,部分侵犯鼻前庭、鼻翼、鼻窦及眼眶,中线结构有破坏;2例原发于鼻窦,MSCT平扫为密度欠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7例原发于咽淋巴环,其中5例位于腭扁桃体,2例侵犯多个部位,MSCT平扫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结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部位、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等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Pol - Rodriguez M. M. Fox L. P. Sulis M. L.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8):48-48
自然杀伤(NK)细胞瘤是比较罕见的肿瘤。直到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才对其分级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在过去10年间,免疫血液学的发展对NK细胞瘤的识别和分类有一定的帮助。结外鼻形NK/T细胞淋巴瘤是这类肿瘤中的一型。这些淋巴细胞表达细胞毒性T细胞或NK细胞表型,包括CD56和TIA-1。鼻形NK/T细胞淋巴瘤起源于皮肤等结外部位,并常与EB病毒感染相关。亚洲成人的感染最常见。文献报道中极少有儿童患病者,且只有5例患者出现皮肤受累。作者报道1例结外鼻型NK/T细胞瘤,患者为一孟加拉国少年,表现为肢端皮肤结节。 相似文献
11.
聂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6)
[摘要]目的 分析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提高对该特殊类型淋巴瘤的认识.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31例患者中,EB病毒(EBV)感染阳性组26例,近期疗效结果显示阳性组疗效显著低于阴性组(38.46% vs 87.50%;P<0.05).随访截至2015年10月,34例患者中,死亡19例.其中17例死于疾病复发或进展,2例死于其他疾病.15例患者生存,(其中11例无病生存),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患者2 a生存率与临床分期、B症状、EBV感染等有关(P值分别为0.017/0.001、0.005、0.039).结论 EB病毒感染与患者的治疗反应有关;患者的预后与临床分期、B症状、EBV感染等临床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2.
EB病毒LMP1基因和蛋白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从蛋白和DNA两个水平初步检测成都地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LMP1的表达,并探讨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PCR技术检测67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LMPl的表达,并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别比较LMP1蛋白和LMP1DNA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的生存率。结果LMP1蛋白阳性表达10例(14.93%),LMP1DNA阳性表达56例(83.58%),LMP1总检出率83.58%。LMP1蛋白(P=0.678)和LMP1DNA(P=0.943)表达均与预后无明显关系。结论LMP1与成都地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关系密切;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LMP1蛋白水平和DNA水平表达不一致;LMP1的表达与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LMP1基因和蛋白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移植瘤模型传代组织中的稳定性和变异性。方法 利用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已建立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裸鼠移植瘤模型传代组织以及供体肿瘤组织中LMP1的全长基因和蛋白表达,并将扩增测序的LMP1全长基因序列与野生型B95.8和缺失型CAO细胞株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移植瘤模型传代组织均检测到LMP1基因和蛋白表达,LMP1全长序列与供体肿瘤组织同源性为99.76%。序列分析发现此LMP1基因与CAO细胞株基因序列相似,碱基序列既具相对保守性,又存在一定的特异性。结论 LMP1的基因和蛋白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裸鼠移植瘤模型传代组织中稳定存在,提示可能与该淋巴瘤的维持与发展有关。该裸鼠移植瘤模型为深入研究LMP1与此类淋巴瘤相关性提供了重要的体内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4.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分析1996年9月.2005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I/II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资料。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56.4%与38.6%。达CR与未达CR的5年OS率分别为60.4%及16.0%(P〈0.05)。单纯化疗与综合治疗相比,5年0s率分别为18.8%及56.7%(P〈0.05),5年DFS分别为15.2%和51.4%。单纯放疗与综合治疗相比,5年OS率为60.2%及56.7%(P〉0.05),5年DFS分别为57.0%及51.4%(P〉0.05)。放疗后化疗和化疗后放疗的5年OS率及DFS率分别为59.2%及52.6%,和53.6%及47.5%,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B症状、CR率、超腔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单纯化疗在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疗效差。B症状,超腔,CR率是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P53、P21蛋白在鼻腔NK/T细胞淋巴瘤(NKTL)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62例NKT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取62例NKTL组织构建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P53、P21、Ki67蛋白的表达,TUNEL法原位凋亡检测,计算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结果 P53、P21蛋白在NKTL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9.03%、58.06%.P53和P21在Ann Arbor Ⅰ、Ⅱ、Ⅲ、Ⅳ期患者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9.57%、75.00%、86.67%、100.00%和47.83%、56.25%、60.00%、87.50%,随着肿瘤进展,二者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P21二者表达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467,P<0.05),其阴性表达组预后好于阳性表达组(P<0.05);P53蛋白表达是独立预后因素.随着P53、P21蛋白表达强度的增加,PI亦逐渐升高,它们均与PI呈正相关(r=0.177,0.184,P<0.05),而与AI无关联性(P>0.05).结论 P53、P21蛋白表达与NKT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Ki67表达,可作为评估该病患者肿瘤细胞增殖、侵袭性等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郧阳医学院学报》2016,(2)
目的:观察AspaMetDex方案治疗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我院肿瘤中心收治的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15例,AspaMetDex治疗,第1天:培门冬酶2500 IU/m2,甲氨蝶呤3 g/m2;第1~4天:地塞米松40 mg/d,每21天为1个周期,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周期化疗,完全缓解8例(8/15),部分缓解5例(5/15),有效率为86.7%。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仅2例(13.3%)患者出现Ⅲ级以上白细胞减少,10例(66.7%)出现白蛋白降低,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急性胰腺炎及血栓形成。中位随访时间30月(6~42月),3年总生存率:86.67%,无疾病生存率为78.57%。结论:AspaMetDex方案治疗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19.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病理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定义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NK/T-cellLymphoma,NasalType)是主要发生于淋巴结外的、有较宽的形态学谱系的一类淋巴瘤。之所以冠以“NK/T”,是因为其瘤细胞的属性尚不能确定,但多数人认为属NK细胞淋巴瘤。尽管该肿瘤主要发生在鼻部,但具有相似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