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地区原发性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简称MALT淋巴瘤)分子遗传学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57例来自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病例组织中t(11;18)(q21;q21)/API2-MALT1、t(1;14)(p22;q32)/IgH-bcl-10、t(14;18)(q32;q21)/IgH-MALT1以及涉及bcl-6和FOXP1基因的染色体易位等分子遗传学异常.结果 57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标本中,有9例携带染色体易位,总的发生率为15.8%.其中4例(7.0%)为t(11;18)(q21;q21)/API2-MALT1,1例(1.8%)为t(14;18)(q32;q21)/IgH-MALT1,1例(1.8%)为涉及bcl-6基因的染色体易位,3例(5.3%)为涉及IgH但未知与其易位伙伴基因的染色体易位.另外,伴有3个bcl-6基因或3个MALT1基因拷贝的分别有17例(29.8%)和21例(36.8%),同时伴有3个bcl-6基因和3个MALT1基因拷贝的有12例(21.1%).结论中国南方地区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存在MALT淋巴瘤特异性相关染色体易位t(11;18)(q21;q21)/API2-MALT1和t(14;18)(q32;q21)/IgH-MALT1,与中国北方地区和北美的报道有明显差异,进一步证实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染色体易位存在地域性差异.MALT1基因3拷贝和bcl-6基因3拷贝现象是中国南方地区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最常见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提示其可能与MALT淋巴瘤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细胞及分子遗传学角度对恶性淋巴瘤的染巴体异常改变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认为淋巴瘤特征性染色体为14q~+和14q32断裂,以及涉及到14号染色体的三种易位:t(8;14),t(14;18),t(11;14),还有11q各种异常,6q~-和3,7,12,18三体。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癌基因c-myc,bcl-1,bcl-2与恶性淋巴瘤的病因学关系。特别是对Burkitt淋巴瘤的研究,为肿瘤染色体重排的研究和癌基因学说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22种特异性染色体缺陷与30种以上人类癌有关。这些缺陷多数表现为染色体相互易位或特定的染色带缺失。作者最近发现,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有66%的病例可观察到染色体的一种特殊异常,最常见为相互易位。目前这种染色体交换被视为决定性事件,因其使干细胞趋于恶性变。在Burkitt淋巴瘤中发现1种常见的8;14易位,其断裂点在q24.1和q32.3〔t(8:14)(q24.1;q32.3)〕亚带上。在这种情况下,当14号染色体的重链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时,8号染色体的癌基因c-myc被激活。在白血病,染色体缺陷可能与9个其他  相似文献   

4.
大约有90%的Burkitt氏淋巴瘤中恶性细胞在8号和14号染色体间易位[t(8;14)],其余10%的细胞在t(2;8)易位或是t(8;22)易位,8号染色体的断裂点都是在q~(24)带。检测小鼠细胞和Burkitt氏淋巴瘤体细胞的杂交细胞发现t(8;14)易位时,淋巴瘤细胞在14号染色体的断裂点是在免疫球蛋白重链区内,重链可变区V_H基因从正常地定位的14号染色体易位到淋巴瘤细胞内有缺失的8号染色体上。禽类髓细胞瘤病病毒转化基因V-myc  相似文献   

5.
Burkitt淋巴瘤伴有t(8;14),t(8;8)或t(8;22)易位,90%的滤泡淋巴瘤伴有t(14;18)易位。这些易位均涉及到免疫球蛋白重链或轻链基因位点和MYC或bc1-2和bc1-1基因的重组,重组MYCbc1-2或bc1-1基因的高水平表达是B细胞瘤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Ph染色体最初认为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所特有。染色体显带技术问世后,发现大多数CML Ph染色体是t(9;22)(q34;q11)易位。分子学研究显示:染色体易位后(断裂点在bcr区),BCR与ABL基因融合成一个杂合基因,该基因转录成一个异常的杂合mRNA,进而翻译成为bcr-abl杂合蛋白即P21~(ber-abl)。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报导过Ph阳性急性粒细胞白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告1例伴t(14;14)(q11;q32)易位的罕见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e leukemia,B-ALL)病例,阐明其临床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分析1例伴t(14;14)(q11;q32)易位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骨髓细胞24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分别应用IGH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CEBPE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4号全染色体涂染探针和ALL组合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结果 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显示患者核型为47,XX,+4,t(14;14)(q11;q32)[20],FISH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核型异常.IGH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FISH分析表明t(14;14)(q11;q32)易位累及IGH基因,CEBPE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FISH分析提示t(14;14)(q11;q32)易位中IGH的伙伴基因为CEBPE基因.结论 在B-ALL中t(14;4)(q11;q32)易位同时累及IGH和CEBPE基因为少见的再现性遗传学异常,该异常可定义B-ALL中一种新的亚型.伴有t(14;14)(q11;q32) IGH/CEBPE易位的B-ALL患者可能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滤泡性淋巴瘤(FL)的遗传学特征为t(14;18)(q32;q21)染色体易位,导致肿瘤细胞BCL-2基因重排,BCL-2蛋白过表达。部分BCL-2蛋白阳性表达的FL中缺乏t(14;18)染色体易位,也有少数FL同时缺乏BCL-2蛋白表达及t(14;18)染色体易位。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内,由于肿瘤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进以及人类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技术的应用,已证明大多数肿瘤存在染色体异常。关于染色体异常与细胞癌基因的知识已经相互汇合在一起。例如,Burkitt淋巴瘤的人类细胞癌基因myc(c-myc)位于8号染色体,当它与14号染色体上的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或2号和22号染色体上的免疫球蛋白轻链基因重排的时候,就被激活了。这些发现提示,染色体异常在人类恶性肿瘤中起到重要作用,可能代表着在分子水平上癌基因活性改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为淋巴瘤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以前瞻性非随机分组模式,采用三组IgH/bcl-2、IgH/CCNDl、API2/MALT1探针,对临床初诊为淋巴瘤的74例活检新鲜样本的瘤细胞进行FISH,检测其相应t(14;18)、t(11;14)及t(11;18)染色体易位,将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诊断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74例中8例(10.8%)检测到染色体易位,分别为t(14;18)和t(11;14)各4例.62例组织病理诊断为淋巴瘤者中7例检测到染色体易位,分别为t(14;18)3例(组织病理诊断2例为滤泡性淋巴瘤、1例为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t(11;14)4例(组织病理诊断2例为套细胞淋巴瘤、1例滤泡性淋巴瘤,1例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在组织病理未诊断为淋巴瘤的12例中,仅检测到1例t(14;18),而其组织形态显示为淋巴组织增生活跃,经FISH检测更正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2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未检测到t(14;18).在其他有基因数目异常者56例(75.7%)中恶性病变52例(92.9%),与4例(7.1%)良性病变比较,病变性质与基因数目异常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FISH技术检测淋巴瘤特异的遗传学异常对于复核组织病理诊断、鉴别其类型、亚型及病变的良、恶性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11;18)(q21;q21)染色体易位对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4年6月间,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的36例MALT淋巴瘤患者进行随访,同时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患者保存的石蜡手术标本有无t(11;18)(q21;q21)染色体易位.结果 36例患者中15例检出t(11;18)(q21;q21)染色体易位,阳性率为41.67%;35例随访至2010年3月,总的中位生存期87个月,伴有t(11;18)(q21;q21)染色体易位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3个月,无t(11;18)(q21;q21)染色体易位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30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9.57,P<0.01).结论 t(11;18)(q21;q21)染色体易位是MALT淋巴瘤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1例伴有ins(15;17),t(2;17;20),+8复杂异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e leukemia,APE)病例进行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 按常规制备染色体,以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并先后作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ultiplex fluores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FISH)、染色体涂染和PML-RARa双色FISH检测.结果 R显带核型分析为47,XY,2q-,+8,17q+,20p+;M-FISH检测为:47,XY,t(2;17;20)(q24;q21;p13),+8;染色体涂染证实了2qZ4以下片段易位到17q21上和17q21以下片段易位到20p13上;双色FISH示17号染色体上RARa(retinoic acid receptora,RARe)基因部分片段插入到15号染色体形成PNL-RARa融合基因,即ins(15;17)(q22;q21.1q21.3).结论 FISH技术是明确隐匿/插入易位的可靠手段,凡形态学拟诊为APL而常规核型分析未发现t(15;17)者均应进行FISH检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某些造血疾病应用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分析来确定染色体异常的特征。原始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染色体t(15;17)易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染色体t(4;11)易位,伯基特淋巴瘤的染色体t(8;14)易位,说明血液学有重大的新进展。这里特别注意染色体t(8;14)易位,因为这种核型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粒)特殊型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4例合并继发性der(9)t(9;22)(q34;q11)inv(9)(p22q34)异常的Ph阳性白血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应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经R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应用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和9号染色体短臂及长臂涂染探针分别对4例伴有inv(9)(p22q34)的Ph阳性患者标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染色体涂染分析.用逆转录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结果 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核型中有3种克隆,分别为正常细胞、t(9;22)(q34;q11)异常细胞、同时合并der(9)t(9;22)衍生克隆和Ph以及其它异常,即t(8;12)(q12;p11),der(9) t(9;22)inv(9) (p22q34),der(22)t(9;22)细胞.其余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均同时合并Ph和der(9)t(9;22)(q34;q11)inv(9)(p22q34).FISH结果显示,3例有1红1绿两个融合信号、2红2绿1个融合信号、且在中期分裂相中发现1红1绿荧光信号分别位于9号染色体的两端;另1例67.5%的细胞有2红1绿1融合信号,有1绿色信号的缺失即表明BCR基因的缺失.染色体涂抹检测发现4例患者均有9号染色体的倒位.逆转录PCR检测均为b3a2转录本.该继发异常既可发生于Ph阳性CML慢性期或急变期,也可发生于原发性Ph阳性AML.该异常核型可能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合并继发性der(9)t(9;22)(q34;q11)inv(9)(p22q34)异常的Ph阳性白血病是一种少见但可再现的Ph继发性异常,具有独特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伯基特白血病(Burkitt leukemia,BL)的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 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conventional cytogenetics,CC)技术检测17例初诊BL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同时应用三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其中t(8;14)(q24;q32)的发生率,并与CC作比较.结果 17例BL中CC检出7例核型异常,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41.2%.包括单纯t(8;14)(q24;q32)、伴有t(8;14)(q24;q32)的复杂异常、t(8;22)(q24;q11)、t(12;22)(?;?)、t(2;13)(?;?)和+12、复杂核型异常及附加两条标记染色体各1例.FISH检测8例为t(8;14)(q24;q32),其中2例检测结果与CC一致,有6例为CC未检出,检测阳性率高于CC;8例中5例为2A1G102F(间期核内两蓝一绿一桔两黄信号),3例为2A1G101F(间期核内两蓝一绿一桔一黄信号).结论 8q24上c-Myc基因断裂点在散发性BL中有两种不同的位置.间期FISH检测t(8;14)(q24;q32)的敏感性高于常规核型分析,对CC是一个重要补充,应作为BL诊断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RMS是儿童软组织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 ,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 ARMS有特异的 t(2 ;13) (q35 ;q14 )和 t(1;13) (p36 ;q14 )染色体易位 ,研究这两种易位有助于 ARMS的诊断和其分子发病机制的阐明。本文就 ARMS染色体易位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致癌逆转录病毒的转化基因与一组进化中关闭的细胞致癌基因是同系物。近来有人证明,在人中,与Abelson鼠白血病病毒(A-MuL.V)转化序列同系的基因(c-abl)位于第九号染色体上。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人中发现约有92%的患者可发生该染色体长臂与第22号染色体发生易位——费城易位(Ph'),t(9.22)(q3d,q11)。为了证实cabl基因是否发生易位,作者用EcRI限制性内切酶  相似文献   

18.
用一种奇妙的方法在亚染色体水平上测定人类β、γ和δ珠蛋白基因的位置。从成纤维细胞分离的正常人中期染色体,根据Hoechst 33258总荧光分成14个峰,并用荧光激活的染色体分类器进行分类。提取染色体DNA,通过EcoRI限制性酶分析测定其特性。不出所料,分析有染色体16和18的峰检出和α珠蛋白基因,而测定包含染色体9,10,11和12的峰能检出β、γ和δ珠蛋白基因。然后用易位染色体进一步确定β、γ和δ珠蛋白基因的位置,第一种易位是 t(11;22)(q25;q11),染色体11几乎全移到另一个峰,证实β、γ和δ珠蛋白基因在这个染色体上。第二种易位是t(4;11)(q25;q13),染色体11长臂的远端移到一个新的峰,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反复自然流产和男性不育症患者染色体的变化.方法本文采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反复自然流产、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发现染色体结构异常2例,46,XX,t(3;8)(p25;q13)、46,XY,t(1;21;14)(p22;p11;q13),为世界首次报道.结论研究表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反复自然流产、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骨与软组织肿瘤的遗传学研究有了显著的进展。在细方胞遗传学方面,已经证实的染色体异常有:Ewing氏瘤的t(11;22),横纹肌肉瘤的t(2;13),滑膜肉瘤的t(X;18)及粘液性脂肪肉瘤的t(12;16)。骨肉瘤的染色体畸变非常复杂,骨巨细胞瘤的染色体畸变相对较为简单,目前发现的主要异常有:染色体末端缺失,端端易位形成双着丝粒染色体,数目异常表现为亚二倍体及多倍体。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骨肉瘤,已经发现的异常有:13号染色体上的RB基因及17号染色体上的P53基因的突变,c—sis等癌基因的高度表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