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动情周期雌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的分布。方法:采用SABC法结合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动情期大鼠PVN中NOS神经元数量最多,细胞深染、突起明显;动情前期和后期神经元数量中等;动情间期神经元数量最少,细胞元数量中等;动情间期神经元数量最少,细胞染色浅。经方差分析,不同动情周期各组PVN中NOS神经元细胞数、灰度值总体有显著差异动情期组与动情间期组两项指标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O可能与雌性动物生殖周期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生后发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 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 ,观察 NOS神经元在大鼠下丘脑室旁核 (PVN)生后发育各阶段的形态及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1d时 PVN内已有 NOS神经元。随着生长发育 ,PVN的面积逐渐变化 ,NOS神经元主要集中在 PVN的外侧大细胞部及腹侧部 ,细胞逐渐增多 ,胞体的平均截面积逐渐变大 ,平均灰度值逐渐降低。14d以后至成年鼠 (90 d)以上变化不明显。结果提示 ,PVN中 NOS神经元的生后发育和成熟主要在 14d前 ,尤以 7d至 14d为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合酶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视上核及室旁核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视上核及室旁核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改变。方法:用NADPH-di-aphorae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和比较了一氧化氮合酶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正常对照大鼠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分布间下观察下捕脑视上核及室旁核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形态、分布并进行计数。用图像分析仪测其灰度显差异。视上核及室旁核内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灰度值在高血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这两上核内一氧化氮合酶  相似文献   

4.
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和比较了室旁核内一氧化氮合酶在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和正常Wistar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分布和变化.结果显示:在惊厥发作的大鼠,室旁核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光密度值明显高于非惊厥发作的听源性惊厥易感大鼠和正常Wistar大鼠。提示室旁核内的一氧化氮可能参与了惊厥应答过程。  相似文献   

5.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中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生后发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NOS阳性神经元在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生后发育各阶段(1、7、14、21、28和90d)的形态及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d时下丘脑室旁核内已有密集的NOS阳性神经元分布,但随生长发育,室旁核的截面积逐渐变大,其中的NOS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该核的外侧大细胞部以及腹侧部,单位面积中的NOS神经元的密度逐渐降低。到21d,下丘脑室旁核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密度较1d时下降50%。28d以后至成年鼠(90d),此密度维持在一定水平.提示下丘脑室旁核中NOS神经元的生后发育主要在生后1d至21d之间,并提示胚胎时期该核中已有NOS神经元存在。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大鼠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肝硬化对神经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及肝硬化大鼠在脊髓中NOS量效关系,即肝硬化大鼠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分布的研究。方法采用NADPH鄄d组化法及LeicaQ500IW图像分析系统对肝硬化大鼠脊髓颈、胸、腰段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进行数量及灰度的测定。结果正常组与肝硬化组分为两个等级:低密区和高密区,低密区灰度定为60,高密区为90,两组Wistar大鼠NOS阳性神经元灰度均为60,差异无显著性。在脊髓灰质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中央管周围即脊髓板层第Ⅹ层和中间外侧核。NADPH鄄d呈色为强阳性,细胞形态多为三角形和梭形,胞核不着色,胞质色深。细胞中等大小,以25μm为主。在脊髓颈、胸、腰各段灰质中间带NOS阳性细胞分布的数量基本相等,没有特异性变化。结论肝硬化大鼠与正常大鼠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在脊髓内是相同的。NOS在脊髓节段的分布特性可能说明肝硬化大鼠低级交感神经的调控与正常无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相结合方法,观察斜角带核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向嗅球的投射。结果发现,当HRP注入嗅球后,HRPNOS双标神经元出现于斜角带核水平支外侧部和斜角带核垂直支腹侧部,也偶见于斜角带核垂直支背侧部,表明斜角带核有一些NOS阳性神经元投射到嗅球  相似文献   

8.
大鼠脑干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沈伟哉  郭国庆  邢旭光  余菁 《解剖学研究》2002,24(2):138-140,I008
目的 观察大鼠脑干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为探讨nNOS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脑干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结果 大鼠脑干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以中脑和脑桥分布丰富 ,延髓较稀少 ;在中脑 ,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中脑水管周围灰质的背侧部、被盖背外侧核、中缝背核、上下丘灰质等部位 ;在脑桥 ,主要分布于被盖背外侧核、脑桥中缝核、被盖脚桥核、蓝斑、臂旁核、斜方体核 ,以及脑桥网状结构 ;与中脑和脑桥相比 ,延髓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较少 ,主要分布于延髓网状结构、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孤束核等核团。结论 分布于脑干内丰富的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可能通过其生成的NO调节其他神经递质的分泌 ,共同参与内脏活动、感觉和运动的传导 ,以及睡眠和觉醒等脑的高级整合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大鼠端脑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涛  凌树才  倪衡建 《解剖学报》2006,37(5):498-503
目的研究大鼠胚胎时期及生后早期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端脑的分布,探讨一氧化氮(NO)在脑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孕14d起至生后14d大鼠端脑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结果孕14d没有观察到阳性神经元。孕15d纹状体腹外侧已有NOS阳性表达。孕17d在大脑皮质、梨状皮质观察到NOS阳性神经元,但胞体小,树突短,且分支少。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元的胞体数目增多、染色增强或维持一定的水平。到孕20d,NOS阳性神经元分布广泛,梨状皮质、纹状体腹外侧及终纹床核均有大量NOS阳性神经元,其胞体明显增大,树突分支复杂化,长度增加。在生后,除上述脑区的阳性神经元进一步发育分化,大脑皮质和纹状体的NOS阳性纤维相互编织成疏密不等的纤维网外,在胼胝体、海马也观察到NOS阳性神经元。到生后14d,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模式总体上已与成年大鼠相似。结论NOS阳性神经元在端脑独特的表达模式提示NO在脑发育和成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大鼠下丘脑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大鼠下丘脑各核团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法,结果显示,大量NOS阳性神经元见于下丘脑外侧区、视上核(SO)和室旁核(Pa);出现较多NOS阳性神经元的部位是视前大细胞核,见到少量NOS阳性神经元的部位是室周核、视前内侧区、视前外侧区和下丘脑前区。结论:NOS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下丘脑的许多核团。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合酶同功异构酶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三种一氧化氮合酶同功异构酶在正常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结果显示:NOS1 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区域,包括大脑皮质Ⅱ、Ⅲ、Ⅵ层,海马分子层,齿状回多形层,尾壳核,中脑上丘,小脑皮质分子层和颗粒层,脊髓Ⅰ、Ⅱ层、侧角、中央灰质和前角。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也为阳性。NOS3 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区域与前者有部分重叠,但也有差别:大脑皮质相同层次内的NOS3 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染色不同于NOS1;密集分布于海马锥体细胞层和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小脑浦肯野细胞NOS3 阳性;另外,NOS3 阳性神经元弥散分布于脊髓内,其胞体和核仁均呈阳性。NOS2 阴性。广泛的分布表明NO 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诸多功能有关,而NOS1 与NOS3 分布的差异又说明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神经元内NO的产生是由此两种同功异构酶分别参与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用PRV、SOM及NOS三标记方法研究了SOM和NOS样神经元在孤束核咽肌前运动神经元中的共存。将PRV注射于大鼠咽肌后,先进行PRV和SOM免疫荧光双标记,再进行NADPH司反应。结果在孤束核的中介亚核和中间亚核中观察到有少数细胞呈PRV、SOM和NOS三重标记。SOM和NOS在孤束核咽肌前运动神经元中共存的意义还不清楚,推测可能和咽肌运动的精细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NADPH)脱氢酶反应观察了大鼠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和纤维的分布。胞体浓染且突起显示良好的类似Golgi染色的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亘脊髓全长的中央管周围灰质(X层),胸腰髓(T1-L3)的中间带外侧核、中介核及腰骶髓(L6、S1)的骶髓副交感核和后连合核,少量弥散于后角Ⅳ~Ⅵ层。后角Ⅲ层内可见较多的胞体浓染或淡染但突起短或未见阳性突起的小型神经元。前角内无阳性神经元,但有较多串珠状阳性终末支,并在运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上形成终扣。阳性纤维和终末在后角Ⅰ层和Ⅲ层密集,其它部位稀少。在胸腰段和腰骶段脊髓后角内、外侧缘有行向腹侧的内、外侧阳性纤维束,外侧束集中而粗大,阳性纤维束终止于中间带外侧核和后连合核。切断后根和半横断颈髓的实验表明,后角Ⅰ层的阳性纤维和终末主要来源于脊神经节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的中枢突,而Ⅲ层内的阳性纤维和终末则为Ⅲ层和后角深层阳性细胞的突起。结合文献和本文结果可以推断,一氧化氮在躯体和内脏感觉的传入过程及内脏传出活动中是一种重要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胃肌间神经丛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曦  冯晋斌 《解剖学杂志》1999,22(3):214-217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胃肌间神经丛中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还原性辅酶Ⅱ黄递酶组化法和消化道铺片技术观察了胃各部肌间神经丛中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结果: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于大鼠胃肌间神经丛中,其形态基本类似,以圆形和卵圆形为主。在胃不同区域神经元的分布密度、胞体大小和染色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从胃底、胃体至胃窦神经元密度逐渐增加,各处相关显著(P〈0.01)。胃底部的神经元胞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在大鼠脑缺血后不同时程尾壳核内的变化。方法:应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结合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和图像定量分析技术进行研究。结果:缺血-再灌注早期(0h,1h,6h)尾壳核内nN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细胞形态变圆,树突缩短,形态学参数开始下降,缺血-再灌注中期(24h,48h,72h)n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和形态学参数较前有一过性升高,但随后仍持续降低,缺血-再灌注后期(1W)nNOS阳性神经元数量继续下降,胞体浓缩,树突消失,细胞崩解,形态学参数降到最低,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尾壳核内nN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损伤较重,持续时间长,后期更为严重,这可能会影响尾壳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下丘脑腹内侧核和背内侧核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与运动疲劳的关系,采用雄性大鼠经 4周大强度游泳训练制成运动性疲劳模型,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两核中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状况,并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疲劳组大鼠两核中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阳性产物面积均大于对照组 (P<0. 001 ),即两核中nNOS出现上调。结论:下丘脑腹内侧核和背内侧核中的nNOS神经元与运动疲劳的形成密切相关,NO可能在两核对疲劳应激反应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邱梅红  凌树才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2,18(3):223-226,T005
采用 NADPH-d组织化学和 5 -羟色胺免疫组织化学双重反应技术 ,探讨在体外培养条件下 E14 d SD胚鼠脑干神经元中5 -羟色胺与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体外生长发育过程以及 5 -羟色胺与一氧化氮合酶的共存。将 E14 d SD胚鼠脑干细胞悬液接种于 2 4孔培养板 ,实验按培养龄分 4组分别在接种后 5 d、10 d、15 d和 2 1d终止培养 ,先进行 NADPH-d组织化学反应 ,再行 5 -羟色胺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显示 :各实验组均可观察到三种神经元 ,即 5 -羟色胺免疫阳性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和两者的双重阳性神经元 ,其中双重阳性神经元占多数 ,并以梭形神经元为主 ,胞体呈三角形、多角形、梭形或卵圆形。 10 d组的双重阳性神经元突起最长可达 60 0μm以上 ,末端可见明显的生长锥 ,轴突终末分支上分布有大量的膨体 ,并与其它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之间形成接触。本研究结果证明一氧化氮合酶和 5 -羟色胺可以在体外培养的胚鼠脑干神经元内共存 ,提示一氧化氮合酶可能与 5 -羟色胺共同参与胚脑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