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长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847-1848
对120例不孕症患者作子宫输卵管碘剂造影改进前后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和成功率,认为对子宫不同的倾斜采用不同体位角度造影,可以提高不同部位的成像质量与子宫输卵管各部显示更好。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薛松 《淮海医药》2004,22(6):480-480
气钡双对比造影已成为常规胃肠道检查的重要部分,它对胃小沟,胃小区等细微结构和早期胃癌等浅表病变的显示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流动法胃双对比能更好地暴露病变。提高诊断正确率。本收集24例经胃镜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浅表病变,由于正确运用了此方法,从而避免了微小病变的漏诊。  相似文献   

3.
双重对比造影术是近十多年来胃肠道x线检查方法的一大进展。本院自1977年以来对常规钡餐检查疑及胃部病变而诊断不明确,或临床表现与x线检查不相符合的154例患者,采用双重对比造影,提高了诊断效果。造影方法患者于造影前先肌注20毫克654—2,5分钟后服硫酸钡混悬液20~30毫升,产气片15~20片或产气粉1~2克。取俯卧位,将病人左右摆动3~4次,并在透视下观察胃前壁粘膜显示良好时,摄取俯卧位粘膜相。然后取左侧卧位,当钡剂倾入胃底后,转为仰卧位,摄取仰卧位粘膜相。最后再服硫酸钡混悬液300毫升,待胃腔充分充盈后,摄取立位胃充盈相,并在透视下以压迫法环视胃内各部,以免  相似文献   

4.
李威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6):193-194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 GI)作为上消化道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在临床上被广为采用。以往在 GI检查中 ,检查者主要注重于寻找消化道管壁或管腔内器质性改变。但是检查中发现部分有腹胀 ,腹痛、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 ,消化道管壁或管腔内未见器质性病变。作者收集 92例此类病例进行分析。1 一般资料本院门诊近期行胃肠钡餐造影检查 5 2 0例 ,其中 92例排除胃肠道器质性病变 ,并在第一次检查后的 3~ 9个月进行了第二次 GI检查和 (或 )胃镜检查 ,3 4例还施行胃、十二指肠低张双对比造影 ,结果均未检出器质性病变。 92例中 ,男性 3 9例…  相似文献   

5.
胃内病变14例正立位胃角切迹形态变化观察宁德地区第二医院放射科李华灿,余英清本文观察14例胃体窦部溃疡及肿瘤病人正立位胃十二指肠造影片上胃角切迹的形态变化,并就胃内病变对用切迹形态变化的影响,及角切迹形态变化在胃肠造影检查中的意义进行讨论。一、材料与...  相似文献   

6.
食管钡餐造影检查为上部胃肠道造影的一个环节,有时为了重点检查的目的,除了采用常规检查,还需要特殊检查并加以辅助的方法,借以显示病变,达到诊断上要求。常规检查法:本法所用的造影剂为胃肠造影的钡剂,调制成稀糊状,要加适量的胶粉如阿拉伯胶及枸橼酸钠、单糖浆等。使患者服第一口钡剂,首先采取右前斜位,从口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钎维内窥镜的问世,且在临床普遍应用以来,一些胃肠道早期病变被发现,使传统的单对比X线造影检查受到挑战。迫使新的努力创造了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法,使X线造影检查仍然是临床实用有效的主要诊断手段。本文回顾分析笔者采用胃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飞行人员200例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8.
通过87例残胃病变的消化道造影检查对残胃病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分类,认为消化道造影尤其是双对比消化道造影在残胃病变的诊断中有很大的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残胃病变87例,男性68例,女性19例,年龄35~79岁,平均62岁。手术方式有毕I式(BillrothⅠ式)、毕II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双重对比造影技术的推广胃肠道钡餐检查有了很大的发展,龙井市人民医院1997年开展双重对比造影以来,大大地提高了诊断率,特别是对检查难度较高、病变不易显示的贲门胃底也得到了较满意的效果,其中有些病例是纤维胃镜漏诊而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但是由于贲门部在解剖生理上还有许多不利X线检查的问题。目前对贲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6,(13):171-174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腔内造影与静脉造影技术相结合在胃肠道肿瘤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CT、MR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怀疑有胃肠道肿瘤的患者,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仅使用胃充盈超声方法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使用胃充盈超声及静脉超声双重造影进行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诊断标准,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后显像清晰情况和病理诊断准确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鉴别方法诊断后,观察组患者的病灶的大小、形态、周围组织病变情况、血流灌注、回声和内部结构变化显像清晰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病灶的大小、形态、周围组织病变情况、血流灌注、回声和内部结构变化显像清晰率(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观察组患者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0.00%)和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36.36%)和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4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双重造影在诊断胃肠道肿瘤良恶性时显像更清晰,可明确的诊断出胃肠道的病变性质,为医生的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16排多层螺旋CT结肠充气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宏毅  曹相德  哈若水  陈大治  李勇 《河北医药》2007,29(12):1304-1307
目的 探讨CT仿真结肠内镜(CTVE)充气造影扫描时,比较其体位的变化及肠液,固体残渣、气体的再分布及其形态的变化,以及对结肠病变显示的敏感度评价.方法 38例患者进行结肠镜(CF)检查之前,进行了结肠CTVE检查,并进行了仰卧位和俯卧位扫描根据结肠的储留液与固体残渣及各段肠管的扩张情况进行评分;比较不同体位下结肠扩张度的差异.并以结肠纤维内镜诊断为病理对照确定其对结肠疾病诊断的敏感度.结果 同一体位、不同部位秩和检验,仰卧位、俯卧位P值分别<0.01,说明此4个部位得分有差别.升结肠、横结肠P值>0.05,两部位的不同体位间无差别,而降结肠、直肠与结肠P值<0.01,两部位的不同体位间有差别.CT仿真内镜技术(CT-C)对结肠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86.15%.对息肉大小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5 mm,74.60;6~10 mm, 81.82%,11 mm以上100%,随着病变的增大其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结论 CTVE中进行仰卧位和俯卧位扫描对于保证结肠的充分扩张是极为必要的;对大肠疾患诊断及筛检价值的研究报告认为:5 mm以下小的息肉无临床诊断价值,则对于6 mm以上的肠道隆起性病变其筛查诊断、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姚翰 《中国乡村医药》2006,13(10):72-74
一、胃肠道疾病造影检查方法胃肠道造影所用的造影剂是硫酸钡配合产气粉,进行气钡双对比造影。有胃肠道穿孔时禁用。胃肠道钡剂造影应注意以下三点;①透视与照片结合,透视可从各个角度观察胃肠道影像,摄影除用于记录透视所见外,更有利于微小病变的显示;②形态与功能并重,形态变  相似文献   

13.
贲门癌的胃钡餐造影和螺旋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贲门是胃癌的好发部位.由于位置在肋弓内.不易扪诊,且胃底粘膜变化复杂.显示病变有一定困难。上胃肠道造影(GI)和纤维内镜(FG)检查对贲门癌的诊断敏感性较高。近年来.由于螺旋CT(SCT)的广泛应用,其诊断价值也越来越重要。我们收集50例贲门癌的GI和SCT检查资料旨在探讨两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彩超观察胃息肉的声像图特征、病变性质、病变数量及同周围组织的关系,严格区别良性或恶性占位,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治疗依据。方法应用日本Aloka-SSD3500型B超诊断仪,加胃B超快速显影剂,配合患者不同体位,在胃的解剖投影区作全方位探查。结果检查出胃息肉25例,后经胃镜及病理证实为胃息肉性腺瘤22例,增生性息肉2例,混合性息肉1例。结论随着胃超声检查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超声诊断仪分辨率的迅速发展,超声诊断胃部疾病已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快速旋转造影在脑血管中应用。方法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疑有脑血管病变的61例患者首先进行常规正、侧位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41例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经过快速旋转血管造影检查的41例患者(颅内动脉瘤3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6例,颈动脉海绵窦瘘2例)。病变血管的位置清晰可见,其中36例(87.9%)病变血管的供血和分支动脉能避开造影剂重叠。5例(12.1%)显示效果不好(颅内动脉瘤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例,)。结论旋转DSA能够显示头颈部大多数病变血管的供血动脉和分支结构,是对常规DSA的重要补充,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及CT三维成像诊断胃肠道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2例胃肠病患者螺旋CT检查的影像资料,其中44例CT三维重建图像为重点研究对象.重建方法包括表面遮盖法(shadedsurface display,SSD)、容积重建法(volume rendering,VR)、仿真内窥镜(virtual endoscopy,VE)等,三维影像显示结果与内窥镜和/或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螺旋CT检查诊断为胃疾患207例,肠疾患105例.其中进行三维重建的44例患者中,胃疾患28例,包括胃癌22例,胃溃疡5例,平滑肌瘤1例;肠疾患16例,包括肠癌11例,肠患肉3例,肠结核1例,克隆氏病1例.三维重建图像显示隆起病变20例,其中并凹陷性病变9例;狭窄病变18例;凹陷性病变6例.结论螺旋CT及三维成像对胃肠道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三维重建方法的选择与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形态有关.CT三维成像是一种无创伤、无痛苦的检查方法,具有空间定位准确、形态观察全面的特点,是内窥镜检查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型胃肠超声显像液的研制,胃肠超声造影检查逐步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X线钡餐和胃镜是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胃镜对胃黏膜表面结构有良好的显示能力,与X线钡餐检查一样具有局限性,对胃黏膜下及胃腔外生性病变的检出能力不高,而且不能同时对病变周围和其他脏器有无异常改变作出同步判断。胃肠超声造影检查通过口服超声显像液充盈胃腔消除气体干扰,胃壁结构及病变可清晰显示,弥补了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和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和手术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胃肠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表现为充盈缺损,龛影,局部黏膜破坏中断、展平消失,瘤周黏膜推移,小肠肠腔狭窄和胃肠道受压移位,诊断正确率达67.74%;CT表现为腔内或腔外肿块,肿块内可见液化、坏死、囊变及斑点状钙化,病变区均匀中度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管壁局限性增厚和转移病变,诊断准确率达83.87%。结论胃肠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对黏膜及黏膜下病变和管壁功能性改变及管腔狭窄、胃肠道受压推移等具有优势,而CT能明确显示肿瘤的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脏器的关系,能提供更多的胃肠道腔外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快速旋转造影在脑血管中应用.方法 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疑有脑血管病变的61例患者首先进行常规正、侧位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41例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 经过快速旋转血管造影检查的41例患者(颅内动脉瘤3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6例,颈动脉海绵窦瘘2例).病变血管的位置清晰可见,其中36例(87.9%)病变血管的供血和分支动脉能避开造影剂重叠.5例(12.1%)显示效果不好(颅内动脉瘤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例,).结论 旋转DSA能够显示头颈部大多数病变血管的供血动脉和分支结构,是对常规DSA的重要补充,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膈疝的胸部平片、胃肠道造影及胸部CT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经手术证实的膈疝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膈疝中,X线表现见假膈面升高和膈面模糊不清14例;6例有外伤患者显示膈上软组织肿块或胸腔内大小不等囊状透亮影,并伴有液气胸、创伤性湿肺;4例病侧肺野呈大片状致密影,内有含气体影.24例中有15例做了胃肠造影,可直接显示膈上疝囊等结构.24例全部做了CT检查,均可显示疝入胸腔的腹腔脏器结构影.结论:胸部平片、胃肠道造影及CT影像学检查对膈疝有重要诊断价值,三种检查方法的合理结合运用,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