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琦教授在传统中医学辨病、辨证基础上,提出以辨体为核心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从体-病-证多维角度来反映疾病的本质、阐释人与病证之间的关系、指导疾病的临床诊疗。文章以失眠为例,从辨体、辨病、辨证3个维度和层次,对以辨体为核心的思维贯穿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诊疗模式进行论述,以期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琦教授作为国医大师、中医体质学科的创建人,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形成了"辨体-辨病-辨证"的诊疗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差异的治疗思想。着眼于血瘀体质,从辨体-辨病-辨证,治疗原则与要点,方药应用,疗效评价方面对王琦教授辨血瘀体质论治疾病的临床思想做一分析,以期从中总结点滴经验,利于更好地掌握王琦教授以体质为本、以体质为核心的临证思想。  相似文献   

3.
本次王琦讲堂围绕干眼症的中西医病因病机、治疗难点等展开讨论,并着重讨论了王琦教授对干眼症的诊疗思路,包括病机要点、诊疗模式和制方思路,以及用药特色和加减变化等。王琦教授治疗干眼症主要是"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辅以干眼症特色用药。  相似文献   

4.
本次“王琦讲堂”,大家基于脱敏消风汤治疗荨麻疹的医案,在王琦教授的启发下,讨论了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分析了王琦教授治疗该病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主病主方的诊疗思路以及特色用药,探讨了荨麻疹治疗期间不忌口的原因以及临床治愈后防止复发的方法。同时王琦教授以治疗荨麻疹的医案为例启发学生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次王琦讲堂围绕脂肪肝的中西医病因病机、治疗难点展开讨论,并着重讨论了王琦教授对脂肪肝的诊疗思路,包括病机要点、诊疗模式、制方思路,以及处方用药特色和加减变化等。王琦教授治疗脂肪肝主要是"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辅以脂肪肝特色用药。  相似文献   

6.
本次"王琦讲堂"围绕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治疗成人继发性巨结肠病医案,从成人继发性巨结肠的中西医病因病机(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现状以及王琦教授的处方思路、用药特色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讨论,大家对应用中医药治疗成人继发性巨结肠有了深入认识,学习了王琦教授在临床诊疗中采用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以及善用经方、小方、专方的独特思路与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7.
王琦教授基于“辨体论治”的三辨诊疗模式临床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琦教授是中医体质学说的创始人,其创建的"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进行综合运用,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复杂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发挥着中医治疗优势。其"体病相关"和"体质可调"理论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痰湿体质是多种疾病发生的共同土壤,肿瘤、肥胖、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与痰湿体质密切相关。目前对疾病的研究多偏重于单个病种的研究,而辨体论治将"病的人"作为疾病诊疗的重点。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运用于痰湿体质相关疾病治疗中,并总结出针对改善痰湿体质的"痰湿调体方"和治疗痰湿体质肥胖症的"轻健胶囊"。从痰湿体质体质的形成与特征、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及辨体论治的临床应用展开讨论,通过对王琦教授的经验总结,为临床治疗痰湿体质相关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梁惠陶  韦芳宁 《新中医》2017,49(5):156-158
<正>韦芳宁是广东省中医院教授、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韦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曾师从中医体质学创始人、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及广东省肾病名中医杨霓芝教授。她善于把中医体质思想理论与中医肾脏病的诊治融为一体,特别是对血尿的治疗及善后调理有其独到之处。现将其辨体-辨病-辨证理论在肾脏病中的应用介绍如下。1辨体-辨病-辨证的概念"体",即体质,在70年代,王琦在继承古人有关体质  相似文献   

10.
本次王琦讲堂围绕王老师临床中治疗银屑病医案展开讨论。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顽固且易复发的慢性皮肤病,大家在王琦老师的指引下,从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主病主方思想、辨体用方用药特色、伏邪理论等多方面、多层次对银屑病的临证诊疗展开了探讨。认为王老师治疗银屑病在主病主方基础上结合分期论治,始终抓住"血分湿热"的病机观以及"素禀伏热"的伏邪观,治疗上以凉血止血,散瘀消斑,清热利湿为法,且认为银屑病与特禀体质有关,另辟蹊径从调理体质入手,用乌梅、蝉衣、无柄灵芝、制首乌等改善过敏体质状态。弟子根据王琦老师主病主方思想以及临证病案总结出王老师治疗银屑病的主方——牛角银屑汤,认为牛角银屑汤不仅可以有效缓解银屑病的症状,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质状态,防止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1.
高脂血症是一种慢性、长期、隐匿的脂质代谢异常疾病,能引起多种高危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早期防治对于高脂血症十分重要,能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及并发高危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辨体-辨病"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手段,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进行预判。本文就高脂血症的体质、疾病特性和"治未病"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临床诊断、防治高脂血症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范琳燕 《新中医》2020,52(2):169-172
目的:研究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体质与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5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的中医证候调查问卷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相关标准进行调查并进行体质分类,统计中医体质类型、证型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年龄段(50~60岁,61~70岁,71~80岁)、不同病程(<5年,5~8年,>8年)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并分析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结果:中医体质类型分为阳虚质、平和质、血瘀质、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阴虚质和特禀质9种。其中,阴虚质所占比例最高(28.7%),气郁质和特禀质这两种体质类型所占比例最低(0.9%)。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70岁患者中,阴虚质所占比例最高,71~80岁患者中,阳虚质所占比例最高。不同病程的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虚质中,病程短于5年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两组病程;血瘀质和阳虚质中,病程长于8年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其他两组病程。中医辨证分型中气血亏虚证较多,共199例,占36.2%;其次是肝肾阴虚证,共141例,占25.6%;肾阳虚证124例,占22.5%;气滞血瘀证74例,占13.5%;其余分型12例,占2.2%。气虚质和气血亏虚证呈正相关(P<0.05),阳虚质与肾阳虚证呈正相关(P<0.05),血瘀质与气滞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阴虚质与肝肾阴虚证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前期的患者以阴虚质所占比例最大,后期患者则多为血瘀质和阳虚质。根据规律,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时,可以因人制宜,以“治未病”作为指导思想,根据“虚者补之”,针对患者的体质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予以滋阴补肾、温阳活血、填精益髓等日常饮食建议及治疗,进而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个体中医体质类型与中青年抑郁症的相关性,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和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例抑郁症住院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辨证分型,观察中医体质类型、中医证型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中青年抑郁症患者,无论性别、年龄,气郁质为最多见的中医体质类型。18~30岁中青年抑郁症患者以肝气郁结证最多见,30~59岁以肝郁脾虚证最多见。不同程度抑郁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中,均以肝郁脾虚证多见。结论 200例中青年抑郁症患者中,中医体质以气郁质最多见,中医证型以肝气郁结证和肝郁脾虚证最多见。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临床常见慢性肝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其患病率及检出率逐年上升。通过检索有关文献总结NAFLD的病因、病机、主要证型、体质类型及特征,从体质可分性、体质与证型相关性、体质可调性认识NAFLD与体质的关系,并在综合阐述的基础上提出对NAFLD防治研究的展望,以期更好地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辨质元”模型的理论基础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质元"模型是通过体质辨识因子组成的有机辨识单元进行体质类型识别的模型,体质辨识因子之间通过"质素"有机联系起来。文章依据体质形成过程和中医基础理论阐述"辨质元"模型的理论依据及合理性,尝试将体质与证在"辨"的意义上统一,同时讨论了"辨质元"的内涵与外延,展望其在中医体质辨识和指导养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感染后咳嗽是临床常见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赵进喜教授认为本病属于中医"风咳"的范畴,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研究发现本病多见于太阳卫阳不足体质之人,其他体质者亦可发病。治疗当以疏风散邪、利肺止嗽为基本治法,选药重在"轻"字,即药性、药质、药量之轻。以自拟疏风止嗽汤为基础方,运用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的诊疗模式,针对不同体质之人,在疏风止嗽汤基础上合理加减,临床上诊治感染后咳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中医体质学学科发展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医体质学是研究人的体质和健康关系的学问,也是世界医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回顾了中医体质学近年来的发展概况,总结了近三十年来,特别是2005-2006年中医体质学发展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并进行了分析,阐述中医体质学在中医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中医体质学发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章按照体质学理论把高血压分为火热质、阳虚质、痰湿质、阴虚阳亢质4种常见体质类型,从整体的体质入手,中医临床中分别给予清热解毒、温阳摄纳、化痰祛湿、平肝潜阳等治法全面调整高血压患者机体的失衡状态,为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9.
南方医科大学学生中医体质分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南方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体质类型分布特征及成因。方法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实施的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对324例南方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实施横断面体质现状测评。结果 9类体质中,平和质137例(占42.28%),单纯偏颇体质17例(占5.25%),兼夹偏颇体质169例(占52.16%)。8种偏颇体质中按体质表达由多至少排列依次是:气虚质(136例)、湿热质(122例)、阴虚质(118例)、气郁质(115例)、痰湿质(106例)、血瘀质(94例)、阳虚质(88例)、特禀质(52例)。结论南方医科大学在校本科生人群中,约2/5学生为平和质,约3/5学生为偏颇体质,其中,兼夹体质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